[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支那内学院研究会开会辞
 
{返回 欧阳竟无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82

支那内学院研究会开会辞
  今日此会为内院第一次研究会。此会规模须贯彻到底,即贯彻到佛陀众会说法之时,故不能尽效世俗学会办法。现就会名研究略为解释,以见此意。
  其一研究性质,可分二层:
  一、与寻常师弟之授受不同。诸佛以苦谛为师,师法不师人,今之研究亦依传法之接续师。师非唯以行果为标准也,有果上师,佛菩萨是;有行上师,观行有得者是;有境上师,精研法相者是。若学有师承不悖佛说,且能提出精华,资益后学,使慧命相续者,则接续师也。学依接续师,即于古人立义不应轻易改动;改动立义即非师承。有如法相家立种子义,今言法相而谓种子不可立,则失其师承也。(他宗或不赞成种子,亦有道理须研;然是他宗,即非此宗师承。)但宗义创自先哲,推阐亦留待后人,或详其所略,或厘其所杂,或疏失之纠修,或他义之资发;破弃盲从,革除儱侗,有果有因,整然不乱:此乃真所谓师承,与标宗定义之授受不同,亦与泛尔皈依之师弟有异也。
  二、与世间从多数不同。世间事从多数,期其能相安无害而已,不必求彻底也。今言学则不然。处处须得真相,即处处须以教理为断。初言教者,由无漏智等流而出,非世间见之比。吾人今日既未见道,未起无漏,念念之心杂彼烦恼,舍教而外无足凭依。儒家者言人皆本有昭灵不昧者,可为依归,此乃过信世智,与佛家根本不同,不可无辨。次言理者,由教引起,演绎而不离其宗,非徒凭直觉随意立义可以相拟。教理皆为研究探讨之所取决,故公认熟于教理者有批评之职,乃属当然之事。研究者信其人之批评,不异即信教理也。今更有一点须附及之。吾人现在研究,乃结论后之研究,推阐发挥,皆不能外于已定之结论,非由研究遂别得一新结论也。此非迷信之谈,处有漏而究无漏,其理则然耳。设不尔者,必须见道以得其教,再用因明以成其理,始得别作主张也。
  其二研究规模。
  此须从学派言之,又从资粮言之。以学派论,此间研究不可不景仰旧时天竺之那烂陀寺。此寺规模,佛灭以来允为第一,虽我国昔日关中慈恩之盛,不足方其百一也。如寺中每日讲座百余,性、相、密三,鼎足传宏,小乘、外道,无一不备,此其派别可谓繁极。今之规模,期在于此,余十年以来规画内院者,亦在于此。再由资粮言,《大论》一序具提纲要,可以参研,且不赘说。今日研究,诚当以法相为主,其余研究则皆归束于此。
  其三研究效果。
  言其大果,成佛与一切佛事无一不是。若在今时,缩小范围,且说一种,即以研得各派学说精确无错且堪传布为目的也。此当今日事杂言庞之际,尤为急要。佛谓五逆之罪破僧第一,方今庞杂之言违背教理,断人慧命,皆破僧之类也。吾人急宜于继续慧命着眼,教理各端当求精确堪于流布,更何待言!于是有研究略法四条,须知遵守。
  (一)凡学公例如因明之因喻,不待再用商量。如果别有所见,亦须种种发明,然后再立新例。
  (1)必旧例实有缺点。
  (2)必所立新例种种无缺。
  (3)必真能立量破他,不蹈似破似立之过。
  (二)虚心容顺,不可轻易违反旧说。浅人谤深语,如初犊斗虎。然谓凡人一时揣摩,能胜菩萨数十年亲证,世间宁有此理?故于旧说,须抱发明主义,不可抱违反主义。
  (三)研究须灵活超脱,不可死煞句下。佛教依义不依语,如果于义缘得纯熟,亦无不解之语。(依义即缘义作观之谓。)又以喻语为法语,是学者通病,所谓不观月而观指也,切忌。
  (四)读书宜多作零碎笔记,不可动辄作长文。
  读书宜勤手录。遇到稍有意义之处,虽一字一句之少,亦必如见深仇,眼明手快即时录下,不可一丝放松。
  读书须一条一条商榷,不可自恕自是。
  此会之研究,以上述种种为标的,为方法,必须切实做到;同人其共勉之。
  民国十二年(1923)七月内院第一次研究会纪录
  (选自《内学》第一辑)
 


{返回 欧阳竟无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法相大学特科开学讲演
下一篇: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附:解惑二则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四编《论佛学书》答熊子真书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中庸》传 绪言..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目录 编选者序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附:解惑四则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附:读《大学》十义..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三编《佛典研究》《藏要》第一辑叙..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六编《儒典研究》中庸传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四编《论佛学书》覆梅撷芸书(七则)..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一编《佛学通论》辨方便与僧制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竟无文集 第二编《佛教教育》释悲训第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The Autobiography of a Forest Monk[栏目:Ajahn Lee Dhammadharo]
 一种观点,认为佛教不是宗教,是佛陀的教育。如何理解?[栏目: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建立终极信仰的意义 3[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蜜枣在下午可以吃吗?[栏目:玛欣德尊者答疑]
 第一章 第六节 大圆满法的修行介绍[栏目: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结婚的动机[栏目:普献法师]
 药师经大意[栏目:了法法师]
 相信自己,我就是主宰[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附录:三学七清净十六观智[栏目:掌中之叶·清净道论实修手册]
 天台十乘观法的理观和事行(心皓)[栏目:天台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