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社会变迁与都市佛教的前景——以上海佛教为例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45

社会变迁与都市佛教的前景——以上海佛教为例

(提交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演讲提要,2010.9.10)

王雷泉

(复旦大学宗教学系主任)

“都市佛教”古已有之,释迦牟尼成道在山林,弘化在城镇。在政教关系和谐的年代,山林佛教与都市佛教形成良性对流,典型如佛陀时代的灵鹫山与王舍城、中国盛唐时代的终南山与长安。禅宗走入山林,是应对统治者灭佛的自我保存举措,并非佛教发展通例。可见,佛陀把佛教托付给国王大臣和长者居士,具有深刻的历史智慧。政商这两股力量运用得好,是佛教发展的强有力助缘,否则只是加速佛教的腐败和衰落而已。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都市佛教”,兴起于辛亥革命之后的现代化进程。城市化打破了古代宗法性村社自治的社会结构,培育起现代市民社会结构。强势的西方文化介入,使佛教面对基督教、马克思主义、民主政治和现代科学,在思想、组织和活动方式等方面产生变革。百年来,上海是“都市佛教”发展的一个缩影:中华佛教总会、世界居士林、上海佛学书局、佛学电台、上海佛教青年会乃至“佛化婚礼”等传播方式。上海的地理位置,交集着印度、中国、日本、欧美四波佛学。

 宗教必须建立在社会之中,而破碎的社会有赖健康的宗教加以整合。僧侣与乡绅集团作为价值规范和民众教化的主导力量,维系着传统社会的稳定发展。当今“都市佛教”的发展,如何在宗教、学术与政治的三极关系中,真正成为社会的良心系统。关键是如何在神圣化与世俗化之间取得平衡。“都市佛教”要有神圣的山林气,而不要有庸俗的市井气。需要的是中道智慧,转世俗而不被世俗所转。

 


{返回 王雷泉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将终极托付交给历史——兼评蓝吉富《二十世纪的中日佛教》与《中国佛教泛论》
下一篇:揭开印度宗教的神秘面纱——读《印度教与佛教史纲》第一卷
 悲愤而后有学——《欧阳渐文选》编选者序
 《藏要》解题
 超克自卑与我慢——六即成佛的实践意义(王雷泉)
 《原人论》提要
 观音信仰与佛教慈悲精神——在普陀山观音文化论坛的讲演
 激浊扬清、任重道远
 诸佛解脱当于众生心行中求——以《维摩经》中维摩与文殊的对话为中心..
 中国大陆佛教刊物简述
 《唯识抉择谈》提要
 中国佛教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王雷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爱与史努比[栏目:戒嗔的白粥馆]
 从希特勒警惕偏见的可怕[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凡事看两面[栏目:生命的密码·迷悟之间]
 光明之旅 第六章 上师相应法 四、祈祷上师加持[栏目:光明之旅·慈成加参仁波切]
 大学之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信心不坚的人,难以识得菩萨[栏目:慧光法师]
 如何成为令上师欢喜的弟子[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自觉手册 七 附录[栏目:隆波田禅师]
 中国佛教应走什么道路(何劲松)[栏目:佛教与文化]
 密宗灌顶论(陈健民)[栏目:密乘之门·灌顶开示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