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章 持戒 问答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40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章 持戒 问答

三三七、戒律的精神总原则是什么?

答:戒律的精神总则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所秉持的是良心本性,具体的展现是慈悲之心。

三三八、修行人持戒常犯的毛病是什么?

答:用自己的标准,拿着戒条去衡量别人,挑别人是否犯戒。这是无明、我慢的展现。戒律是规范自己的,守戒与别人无关,对别人犯戒要包容、谅解。

三三九、你的判断可信吗?

答:只有证到四果人的判断是可信的。所以无论对任何事情,都要给自己的判断留有空间和弹性。对别人也是这样,不应该把话说死,以便减少烦恼,避免冲突。

三四O、持戒的一个重要观念是什么?

答:戒律是用来规范自己的,千万不要拿去检验别人。戒律是帮助解脱的,所以持戒要有智慧、有弹性,要灵活,把握好分寸,不要被戒条束缚住,不要因持戒而增加新的烦恼。

三四一、过分的、死板板的持戒是什么心态?

答:1.有名利心,作表面文章给别人看;2.有大我慢,好指责别人,心量小,不能包容异己。为解脱而持戒才是持戒的根本目的。

增补:

250、空海师父所办的禅修只限于修解脱道的人参加吗?(49页)

答:佛法不是佛教所专有的法,是包括宇宙人生、身心内外、现象界万事万物的真理实相,我们只要把身心清净下来,如是去体悟万事万物存在的真面目,本来面目——“无常”与“无我”的法印,就会从过去颠倒梦想的世界里醒过来。所以实际的禅修、不局限于任何宗派、宗教的人士参加。因为不受任何宗教、宗派人士、不受任何种族国家,只要没有了悟真理实相,你的苦一定存在,因为真理实相就是“无常”、“无我”,所谓的实修实证,就是要去体悟、体证“无常”、“无我”,所以师父举办的禅修并不局限于修习解脱道的人士参加。

251、空海师父心路历程五点对人生哲理方面有那些很深的体会?(51页)

答:一是名利的腐蚀性很大,从而实际去参悟为什么世间人看不开名利?从领导与服务中去观察我慢、我是、我能,使其对人生在哲理上有很深的体会。

二是勇于接受挑战,勇于承担。可以从实际的服务人群中,承担中体会到书本学不到的人生哲学,会看到众生的真实面目。

三是觉得该怎么做,凭着我的良心理性去做,至于别人要怎么评论,就随顺因缘,才会慢慢地从八风一吹就动的情况之下超脱出来。如果你很在乎别人的闲言闲语,很在乎别人的评论,几句话就把你打的东倒西歪,怎么能八风吹不动?

四是不要逃避,也不要怕承担。各种境界都可以让我们学习,可以让我们成长,要坦然面对各种顺逆境界与因缘的考验。

五是对别人的判断与评判、评论、我们要保持一个弹性的空间,本着有则改之,无则免之的态度,不要急着马上就档掉,也不要因此而困扰,让时间去证明一切。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一章 守护六根 问答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九章 正知正见 问答
 大地风云经(一)
 开启智慧˙解脱自在(二)
 以戒为师,依法不依人是不是世间讲的守规矩?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十章 界相应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一)
 看清戏梦人生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二章 涅槃、无为、空 问答
 走上智慧型的佛法(下)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章 界相应 问答
 2010年10月空海法师福建灵峰寺开示(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明真法师致某同修函[栏目:明真法师]
 相应37经 婆罗门法经第一[栏目:相应部 45.道相应]
 殊胜的共修法会——传喜法师于苏州圣堂寺法会现场答信众问[栏目:传喜法师]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优婆塞卢荣章译)[栏目:白话佛经]
 前行讲记 第四十五讲 前行备忘录-入座之前行[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改过要发三种心:耻心、畏心、勇心[栏目:蔡礼旭老师]
 神圣化与世俗化(王雷泉)[栏目:王雷泉教授]
 文明进香须知[栏目:道坚法师]
 善法之根不放逸[栏目:达真堪布]
 智举[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