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八章 五阴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497

第八章  五阴  

                         
   一                  杂  一(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

  如是,比丘!心解脱者,若欲自证,则能自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如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法义分享】

◎若能深观五阴无常、体悟到「色、受、想、行、识」无常的实相,就会逐渐断除贪爱系缚,而达解脱自在。

◎「色」是指色身肉体,也包括一切有形有质的物质。

◎「受、想、行、识」都是指精神、心理方面。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这是现世到达涅槃彼岸的解脱者的宣言。有资格作此宣言的必需具足:(一)已达无修、无学位的四果阿罗汉。(二)已证涅槃、无为、空。(三)已明生死大事,脱离生死轮回。

   二                  杂  八(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过去、未来色无常,况现在色!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色,不欣未来色,于现在色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是,过去、未来受、想、行、识无常,况现在识!圣弟子!如是观者,不顾过去识,不欣未来识,于现在识厌、离欲、正向灭尽。如无常,苦、空、非我亦复如是。

  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法义分享】

◎「无常」法则是宇宙人生现象的真理、实相。「真理」一定是超越任何时间空间的。过去如此,现在、未来也必定如此。在地球上如此,到其他星球、其他银河系,也都必然如此。

   三                  杂  九(九)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如是受、想、行、识无常,无常即苦,苦即非我,非我者亦非我所。如是观者,名真实正观。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受、想、行、识,厌故不乐,不乐故得解脱。解脱者真实智生: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法义分享】

◎从「无常」进一步去体悟到苦、非我、非我所。

◎「观」是指有定力、内心澄静后有深度的看。一般人的看,是散心肤浅的看,

 看不到实相,或只看到自己想要看的角度。

◎佛陀所开示的修行法门,都是为了让心澄静下来,以便于对身心内外、宇宙人

 生的实相进行深度的如实观察,如实体证而开悟而离系、解脱。

   四                杂  十一(十一)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色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色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色,云何有常?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若因、若缘生诸识者,彼亦无常。无常因、无常缘所生诸识,云何有常?如是,诸比丘!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无常者则是苦,苦者则非我,非我者则非我所。

  圣弟子!如是观者,厌于色,厌于受、想、行、识。厌者不乐,不乐则解脱,解脱知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法义分享】

◎每个元素、零件都是无常生灭。由无常的元素组合而成的成品,必然也是无常

 生灭。由会损坏的零件组合而成的汽车,怎能不损坏折旧呢?

   五               杂  一三(一三)

  诸比丘!若色于众生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色;以色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色。如是受、想、行、识不为患者,彼诸众生不应厌识;以受、想、行、识为众生患故,彼诸众生则厌于识。

  诸比丘!若我于此五受阴不如实知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不脱、不出、不离,永住颠倒,亦不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诸比丘!我以如实知此五受阴味是味、患是患、离是离故,我于诸天、若魔、若梵、沙门、婆罗门、天、人众中,自证得脱、得出、得离、得解脱结缚,永不住颠倒,亦能自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法义分享】

◎由各种元素组合而成的身心,若不会坏灭、若不会带来苦恼后患,那就可执取。若能如实知五阴组合而成的身心,有其味、有其患,那幺就不会颠倒梦想的执取。

   六               杂  二三(二三)

  尔时,尊者罗侯罗往诣佛所,头面礼足,却住一面,白佛言:「世尊!云何知、云何见我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能令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佛告罗?罗: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当为汝说。罗侯罗!当观若所有诸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悉皆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正观。如是受、想、行、识,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如是平等慧如实观。

  如是,罗?罗!比丘如是知、如是见。如是知、如是见者,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使系着。

    【法义分享】

◎要破身见、我见、我慢,一定要对身心内外的一切粗、细、大、小、美、丑、好、坏、远、近、过去、现在、未来……进行如实的观察。去体悟现象界的生灭无常,再深入体悟无我、无我所。

   七                杂  二六∫二九

  佛告比丘:「若于色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若于受、想、行、识,说是生厌、离欲、灭尽、寂静法者,是名法师,是名如来所说法师。」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比丘!于色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如是受、想、行、识,于识向厌、离欲、灭尽,是名法次法向。」

  佛告比丘:「于色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如是受、想、行、识,于识生厌、离欲、灭尽,不起诸漏,心正解脱,是名比丘见法涅槃。」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若比丘于色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如是于受、想、行、识,于识说厌、离欲、灭尽,是名说法师。」

    【法义分享】

◎佛陀所说的「法师」,是指能深观身心内外无常实相,又能契入涅槃寂静的人。

◎「法次法向」就是逐步去体悟身心内外一切无常,进而导向离欲、寂静、解脱自在。

◎若能对当下的身心内外进行如实的深观透视,就能现世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解脱

 自在。

   八                 杂  三三(二五六)

  于此五受阴如实不知、不见、无无间等、愚、闇、不明,是名无明。

  于此五受阴如实知、见、明、觉、慧、无间等,是名为明。

   九                 杂  三九(二六二)

  诸比丘为我说法言:『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我尔时语诸比丘言:『我已知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灭。然我不喜闻:一切诸行空寂、不可得、爱尽、离欲、涅槃。此中云何有我,而言如是知、如是见是名见法?』……

  尔时,阿难语阐陀言:「我亲从佛闻,教摩诃迦旃延言:『世人颠倒依于二边,若有、若无;世人取诸境界,心便计着。迦旃延!若不受、不取、不住、不计于我,此苦生时生、灭时灭。迦旃延!于此不疑、不惑、不由于他而能自知,是名正见,如来所说。所以者何?迦旃延!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迦旃延!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谓缘无明有行,……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集;所谓此无故彼无,此灭故彼灭,谓无明灭则行灭,……乃至生、老、病、死、忧、悲、恼苦灭。』」

  尊者阿难说是法时,阐陀比丘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法义分享】

◎「一切行无常、一切法无我、涅槃寂静」这是宇宙永恒的三法印。若不了悟大自然的运行法则而与之抗争--「苦」就产生了。

◎许多修行人,虽然很会宣说「无常、无我」,但事实上骨髓里是很怕无我、很怕空。

◎如来深知众生心态,所以说「世人颠倒依于二边」,不是抓有、就是执空。

◎本经开示的重点:「如实正观世间『集』者,则不生世间『无』见;如实正观世间『灭』,则不生世间『有』见。如来离于二边,说于『中道』。所谓此有故彼有……此灭故彼灭……」

   十                 杂  四○(二六三)

  不修方便随顺成就,而用心求,令我诸漏尽,心得解脱,当知彼比丘终不能得漏尽解脱。所以者何?不修习故。不修习何等?谓不修习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譬如伏鸡,生子众多,不能随时荫馏,消息冷暖,而欲令子以嘴、以爪啄卵自生,安隐出壳。当知彼子无有自力,堪能方便以嘴、以爪安稳出壳。所以者何?以彼鸡母不能随时荫馏,冷暖长养子故。如是,比丘不勤修习随顺成就,而欲令得漏尽解脱,无有是处!所以者何?不修习故。不修何等?谓不修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

  若比丘修习随顺成就者,虽不欲令漏尽解脱,而彼比丘自然漏尽,心得解脱。所以者何?以修习故。何所修习?谓修念处、正勤、如意足、根、力、觉、道。如彼伏鸡善养其子,随时荫馏,冷暖得所,正复不欲令子方便自啄卵出,然其诸子自能方便安隐出壳。所以者何?以彼伏鸡随时荫馏,冷暖得所故。

    【法义分享】

◎「顿悟」来自于「渐修」。高楼大厦要落成,一定来自于深厚的地基与坚固的逐层建筑。若不如此,那种大楼不是梦幻世界的「空中阁楼」就是空有外壳的「危险大楼」。

◎脚踏实地,实实在在的依阿含解脱道而行,必然水到渠成,自然漏尽、心得解脱。

   十一               杂  四一(二六四)

  尔时,世尊手执小土抟,告彼比丘言:「汝见我手中土抟不?」

  比丘白佛:「已见,世尊!」

  比丘!如是。少土,我不可得;若我可得者,则是常、恒、不变易、正住法。

  佛告比丘:「我自忆宿命,长夜修福,得诸胜妙可爱果报之事。曾于七年中,修习慈心,经七劫成坏,不还此世。七劫坏时生光音天,七劫成时还生梵世,空宫殿中作大梵王,无胜、无上,领千世界;从是以后,复三十六反,作天帝释。……

  灌顶王法有……八万四千宝床,唯卧一床;八万四千宫殿,唯处一殿;八万四千城,唯居一城,名拘舍婆提;八万四千宝车,唯乘一车……

  比丘!此是何等业报,得如是威德自在耶?此是三种业报。云何为三?一者布施,二者调伏,三者修道。比丘当知:凡夫染习五欲,无有厌足;圣人智慧成满,而常知足。比丘!一切诸行,过去尽灭、过去变易,彼自然众具及以名称,皆悉磨灭。是故,比丘!永息诸行,厌离、断欲、解脱。比丘!色为常?无常?」……

    【法义分享】

◎任何你所抓取的,都只是一场梦、一场空。

◎若只修人天福报,到最后仍会福尽还堕。

◎凡夫因为不知足而成为欲望的奴隶;解脱者因为知足而常乐。

   十二               杂  四三(二六六)

  无明所盖,爱结所系,众生生死轮回;爱结不断,不尽苦边。……

  比丘!譬如狗子系柱,彼系不断,长夜绕柱,轮回而转。如是,比丘!愚夫众生不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长夜轮回,顺色而转。如是不如实知受、想、行、识、识集、识灭、识味、识患、识离,长夜轮回,顺识而转。

    【法义分享】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爱」绵绵无绝期。因为贪爱染着,让众生如狗子系柱一般,长夜绕柱,轮回而转。

   十三               杂  四四(二六七)

  比丘!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比丘!我不见一色种种如斑色鸟,心复过是。所以者何?彼畜生心种种故,色种种。……

  佛告比丘:如嗟兰那鸟种种杂色,我说彼心种种杂亦复如是。所以者何?彼嗟兰那鸟心种种故其色种种。是故,当善观察思惟于心长夜种种,贪欲、瞋恚、愚痴种种,心恼故众生恼,心净故众生净。譬如画师、画师弟子,善治素地,具众彩色,随意图画种种像类。

    【法义分享】

◎心恼故众生恼;心净佛土净。有贪、瞋、痴的众生,其心都是一面凹凹凸凸、很不平的镜子。每个人的心镜凹凸程度都不同,所以每个人的世间都不同。

   十四               杂  四七(二七○)

  譬如日出,能除一切世间闇冥。如是,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

  诸比丘!云何修无常想,修习多修习,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若比丘于空露地、若林树间,善正思惟,观察色无常,受、想、行、识无常。如是思惟,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所以者何?无常想者,能建立无我想。圣弟子住无我想,心离我慢,顺得涅槃。

    【法义分享】

◎如果能深观身心内外一切无常,则能断除种种结缚,包括深层的我执与我慢。问题是修行人大多只把「无常」当做一个名相、口头禅、或头脑中的一种知见。

   十五                 杂  四二/五五

  观色如聚沫,受如水上泡,       法无有吾我,亦复无我所;

  想如春时燄,诸行如芭蕉,       我既非当有,我所何由生?

  诸识法如幻。             比丘解脱此,则断下分结。

    【法义分享】

◎把此两偈背下来,再慢慢去禅思、消化、求证。

   十六                杂  五六(六五)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愚痴无闻凡夫于苦、乐、不苦不乐受,不如实观察;此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不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生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病、死、忧、悲、恼苦,如是纯大苦聚从集而生,是名色集,是名受、想、行、识集。

  云何色灭,受、想、行、识灭?多闻圣弟子受诸苦、乐、不苦不乐受,如实观察;受集、受灭、受味、受患、受离如实观察故,于受乐着灭,着灭故取灭,取灭故有灭,有灭故生灭,生灭故老、病、死、忧、悲、恼苦灭,如是纯大苦聚皆悉得灭,是名色灭,受、想、行、识灭。

   十七                 杂  六二(七一)

  云何断关?谓断五下分结。云何度堑?谓度无明深堑。云何超越境界?谓究竟无始生死。云何脱诸防逻?谓有爱尽。云何建圣法幢?谓我慢尽。

    【法义分享】

◎若真的要弘法、真的要为法做见证,最好先「我慢尽」。达到无学位的四果阿罗汉才能真正建圣法幢。

   十八                 杂  五五(六四)

  「此色是无常,受、想、行、识是无常;色是苦,受、想、行、识是苦;色是无我,受、想、行、识是无我;此色非当有,受、想、行、识非当有;此色坏有,受、想、行、识坏有;故非我、非我所,我、我所非当有。如是解脱者,则断五下分结。」

  时,彼比丘白佛言:「世尊!断五下分结已,云何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比丘:「愚痴凡夫、无闻众生于无畏处而生恐畏。愚痴凡夫、无闻众生怖畏--无我、无我所。二俱非当生。

  攀缘四识住,何等为四?谓色识住、色攀缘、色爱乐、增进广大生长;于受、想、行识住,攀缘、爱乐、增进广大生长。比丘!识于此处,若来、若去、若住、若起、若灭,增进广大生长……比丘!离色界贪已,于色意生缚亦断;于色意生缚断已,识攀缘亦断,识不复住,无复增进广大生长。……识无所住故不增长;不增长故无所为作,无所为作故则住,住故知足,知足故解脱,解脱故于诸世间都无所取,无所取故无所着,无所着故自觉涅槃……我说识不住东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除欲见法,涅槃灭尽,寂静清凉。」

    【法义分享】

◎能深入体悟无常、非我、非我所,则能断五下分结而证到三果。但「我慢」仍未断。

◎走在修行路上的众生,虽然知道无常、无我,也很会宣说,但往往骨子里是抗拒无常、很怕无我。所以种种扭曲变质的修行法门就不断衍生出来。

◎若能做到「识无所住」,就能做到金刚经所讲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不容易啊!只要你还处在二元对立的世界里,就处处有所住,只是自己有无觉察到而已。

   十九                 杂  五九(六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常当修习方便禅思,内寂其心,如实观察。云何如实观察?如实知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

  云何色集,受、想、行、识集?缘眼及色--眼识生,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 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如是,缘耳、鼻、舌、身、意,缘意及法--生意识,三事和合生触;缘触生受,缘受生爱……如是乃至纯大苦聚生,是名色集,受、想、行、识集。

   二十                 杂  八二(三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住于自洲,住于自依;住于法洲,住于法依;不异洲不异依。比丘!当正观察,住自洲自依,法洲法依,不异洲不异依。……

  佛告比丘:善哉!善哉!比丘!色是无常。若善男子知色是无常、苦、变易,离欲、灭、寂静、没,从本以来,一切色无常、苦、变易法知已,若色因缘生忧悲恼苦断,彼断已无所着,不着故安隐乐住,安隐乐住已,名为涅槃;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佛说此经时,十六比丘不生诸漏,心得解脱。

    【法义分享】

◎亲近善知识就是要学习如何才能自依、法依、不异依。

◎真正的善知识,他会引导你去如实正观宇宙人生的实相,而达到自依止、法依止。

   二一                 杂  八三(三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与我诤。所以者何?比丘!若如法语者,不与世间诤,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云何为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变易法,世间智者言有,我亦言有。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谓色是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受、想、行、识,常、恒、不变易、正住者,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是名世间智者言无,我亦言无。比丘!有世间世间法,我亦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世间盲无目者不知不见,非我咎也。

  诸比丘!云何为世间世间法,我自知,我自觉,为人演说,分别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是比丘!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世间世间法;如是受、想、行、识,无常、苦,是世间世间法。比丘!此世间世间法,我自知自觉,为人分别演说显示,盲无目者不知不见。我于彼盲无目不知不见者,其如之何!

    【法义分享】

◎「我不与世间诤,世间人与我诤」。一位到达彼岸的解脱者,他只如实述说宇宙人生的实相、真理,以及如何去体悟及到达解脱之道。但世间盲目者不知不见、也不去求证,佛陀又能奈何?要把阿含经判为小乘,佛陀又能怎样?

   二二                杂  八八(四二)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七处善、三种观义。尽于此法得漏尽,得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身作证具足住: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云何比丘七处善?比丘!如实知色、色集、色灭、色灭道迹、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

  云何色如实知?诸所有色、一切四大及四大造色,是名为色,如是色如实知。云何色集如实知?爱喜是名色集,如是色集如实知。云何色灭如实知?爱喜灭是名色灭,如是色灭如实知。云何色灭道迹如实知?谓八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色灭道迹,如是色灭道迹如实知。云何色味如实知?谓色因缘生喜乐,是名色味;如是色味如实知。云何色患如实知?若色无常、苦、变易法,是名色患,如是色患如实知。云何色离如实知?谓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越欲贪,是名色离,如是色离如实知。……

  云何三种观义?比丘!若于空闲、树下、露地,观察阴、界、入,正方便思惟其义,是名比丘三种观义。是名比丘七处善、三种观义。

    【法义分享】

◎对于五阴、六界、六入处,若能看到其集、灭、道、味、患,则能离系缚而解脱自在。但这必需止观双运才能办得到。

   二三                杂  八九(四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取故生着,不取则不着。谛听!善思!当为汝说。」

  比丘白佛:「唯然,受教!」

  佛告比丘:云何取故生着?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是我、异我、相在,见色是我、我所而取;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亦随转;心随转已,亦生取着、摄受心住;摄受心住故,则生恐怖、障碍、心乱,以取着故。愚痴无闻凡夫于受、想、行……

  云何名不取着?多闻圣弟子于色不见我、异我、相在,于色不见我、我所而取;不见我、我所而取已,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心不随转故,不生取着、摄受心住;不摄受住故,则不生恐怖、障碍、心乱,不取着故。如是受、想、行……

    【法义分享】

◎对身心内外一切,若贪爱、执取、黏着,就会患得患失。当境界生灭变异,痛苦必跟随而来。

◎若不贪爱抓取,就不会患得患失。不管境界如何变异,心不随转,不会成为境界的奴隶。

   二四               杂  一○二(五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我今当说有漏、无漏法。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有漏是取,彼识能生爱、恚,是名有漏法。云何无漏法?诸所有色无漏非受,彼色若过去、未来、现在,彼色不生爱、恚;如是受、想、行、识,无漏非受,彼识若过去、未来、现在,不生爱、恚,是名无漏法。

    【法义分享】

◎「漏」就是「烦恼」的别名。只要有抓取、有贪爱黏着,后患、烦恼就会跟着来。若不抓取、不贪爱黏着,就没有后患、没有烦恼。

   二五               杂  一○四(五八)

  佛告比丘:「四大因、四大缘,是名色阴。所以者何?诸所有色阴,彼一切悉皆四大,缘四大造故。触因、触缘,生受、想、行,是故名受、想、行阴。所以者何?若所有受、想、行,彼一切触缘故。名色因、名色缘,是故名为识阴。所以者何?若所有识,彼一切名色缘故。」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云何生我慢?」

  佛告比丘:「愚痴无闻凡夫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于此生我慢。」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欢喜随喜,更有所问。世尊!云何得无我慢?」

  佛告比丘:「多闻圣弟子不于色见我、异我、相在;不于受、想、行、识,见我、异我、相在。」

  比丘白佛:「善哉所说!更有所问。何所知、何所见,尽得漏尽?」

  佛告比丘:「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非我、不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比丘!如是知,如是见,疾得漏尽。」

    【法义分享】

◎注意解析「五阴」是如何形成。很重要。

 一、「色身」是由「地、水、火、风」四大所形成。

 二、「色身」与名(空)和合而产生「识」。

 三、色身与外境六尘接触而产生「受、想、行」。

◎色身、受、想、行、识等五阴,不是本来就单独存在的五种元素。都是由各种元素不断排列组合演变而成。如同「水」不是本来就存在,而是由H2加O(二个氢原子加一个氧原子)所形成。「识」也是如此,不是本来就单独存在的元素,更不是永恒不变的灵魂。

◎在各种元素未形成聚合之前,「我」在哪里?

◎于此缘起的五阴身心不了解,则我、我见、我慢生。若能如实深观五阴的实相,则我见、我慢断。

◎请更深入去禅思:「地、水、火、风」四大又是从哪里来?为什幺会聚合?

   二六              杂  一○五(一○ 三)

  陀娑比丘受诸上座比丘教,往语差摩比丘:「汝言:我观五受阴非我、非我所,而非漏尽阿罗汉。前后相违。」

  差摩比丘语陀娑比丘言:「我于五受阴观察非我、非我所,而非阿罗汉者,我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

  差摩比丘复言:「我亦如是。非色即我,我不离色;非受、想、行识即我,我不识离。然我于五受阴见非我、非我所,而于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诸上座听我说譬,凡智者,因譬类得解。譬如乳母衣,付浣衣者,以种种灰汤,浣濯尘垢,犹有余气,要以种种杂香,薰令消灭。如是,多闻圣弟子于五受阴,正观非我、非我所,能于五受阴我慢、我欲、我使,未断、未知、未离、未吐,然后于五受阴增进思惟,观察生灭,此色、此色集、此色灭,此受、想、行、识,此识集、此识灭。于五受阴如是观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是名真实正观。」

  差摩比丘说此法时,彼诸上座远尘离垢,得法眼净。差摩比丘不起诸漏,心得解脱,法喜利故,身病悉除。

    【法义分享】

◎虽然能理解、能观察到五阴非我、非我所,但我慢、我欲、我能……并未断。这与观察的深浅度有关,也与习气有关。所以才有四双八辈的差异。深层的我见、我慢不易断。(通常需要一面明眼善知识的镜子,以协助反观照见。)

    【法义分享】

◎差摩比丘于五阴再深入思惟,观察生灭已,我慢、我欲、我使,一切悉除。理论上可以如此,实修上,要断深层我慢没那幺容易。

◎修行者很容易在禅修之际觉得我慢、我欲、我能、我是、我在,一切悉除。但出了禅修区,实际历缘对境之际,我慢、我是、我能……全部又暴露出来。

◎理悟容易,实修不易;理可顿悟,事必渐修。

◎要有很深的反观觉察力,才能看到那深层、潜伏的我见、我慢、我是、我能。

   二七             杂  一○七(一○ 五)

  「仙尼!其第一师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名曰断见;彼第二师见今世后世真实是我,如所知说者,则是常见;彼第三师不见现在世真实是我,命终之后,亦不见我,是则如来、应、等正觉说,现法爱断、离欲、灭尽、涅槃。」

  仙尼白佛言:「世尊!我闻世尊所说,遂更增疑。」

  佛告仙尼:「正应增疑。所以者何?此甚深处,难见、难知,应须甚深照微妙至到,聪慧所了。凡众生类,未能辩知。所以者何?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

  仙尼白佛言:「世尊!我于世尊所,心得净信,唯愿世尊为我说法,令我即于此座,慧眼清净!」

    佛告仙尼:「色是常耶?为无常耶?」

    答言:「无常。」……

    复问:「仙尼!异色有如来耶?异受、想、行、识有如来耶?」

    答言:「不也,世尊!」……

  佛告仙尼:「我诸弟子闻我所说,不悉解义而起慢无间等;非无间等故,慢则不断;慢不断故,舍此阴已,与阴相续生。是故,仙尼!我则记说,是诸弟子身坏命终,生彼彼处。所以者何?以彼有余慢故。」

  「仙尼!我诸弟子于我所说,能解义者,彼于诸慢得无间等;得无间等故,诸慢则断;诸慢断故,身坏命终,更不相续。仙尼!如是弟子我不说彼舍此阴已,生彼彼处。所以者何?无因缘可记说故。欲令我记说者,当记说:彼断诸爱欲,永离有结,正意解脱,究竟苦边。我从昔来及今现在常说慢过、慢集、慢生、慢起,若于慢无间等观,众苦不生。」

  佛说此法时,仙尼出家远尘离垢,得法眼净。

 

    【法义分享】

◎「无间、无间等」可翻译为「现观」--也就是现在、当下就没间断的深观、反观。

◎一般修行者极易落入断见或常见,但很不易觉察到自己落入「断、常」两边。能觉察到就有校正的可能了。但此甚深处,难见、难知,须要有很深的反观觉察力。凡众生类,未能辨知,因为众生长夜异见、异忍、异求、异欲故。

◎众生习惯于颠倒梦想,常用我见、我慢不断的构筑梦幻世界,但不自觉知。

◎若「我慢」不断,「自我」就不会死;自我不死,就会继续再抓取、再轮回。

   二八              杂  一○九(一○ 七)

  尊者舍利弗语长者言:「善哉!长者!汝今谛听!当为汝说。愚痴无闻凡夫于色集、色灭、色患、色味、色离不如实知;不如实知故,爱乐于色,言色是我、是我所,而取摄受。彼色若坏、若异,心识随转,恼苦生;恼苦生已,恐怖、障阂、顾念、忧苦、结恋。于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身心苦患。

  云何身苦患、心不苦患?多闻圣弟子于色集、色灭、色味、色患、色离如实知;如实知已,不生爱乐,见色是我、是我所;彼色若变、若异,心不随转恼苦生;心不随转恼苦生已,得不恐怖、障碍、顾念、结恋。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是名身苦患、心不苦患。」

    【法义分享】

◎遇到同样的逆境考验,凡夫是心慌意乱,身苦、心也苦。有正知正见的修行人是内心平静,身苦不能免,但内心却安详而不受境界影响。前者用我慢、我欲在与无常法则抗争;后者了知无常法则而全然接受。当你接受,境界就会穿流而过。

   二九              杂  一一二(一一○)

  佛告火种居士:正以此法,诸所有色,若过去、若未来、若现在,若内、若外,若粗、若细,若好、若丑,若远、若近,彼一切如实知非我、非异我、不相在;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彼于尔时成就三种无上:智无上、解脱无上、解脱知见无上。成就三种无上已,于大师所恭敬、尊重、供养如佛。世尊觉一切法,即以此法调伏弟子,令得安隐、令得无畏、调伏寂静、究竟涅槃。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

    【法义分享】

◎「世尊为涅槃故,为弟子说法」。这是如来出现于世的主要目的--引导众生了知宇宙人生的实相而出离苦海,到达究竟涅槃的彼岸。

◎但「涅槃」甚深极甚深,很容易被扭曲、被误解。众生不了解涅槃深意,导致后世佛教徒才有「不断烦恼、不入涅槃」的谬论。这如同劝人「不要把精神错乱治疗好」一样荒谬。

   三十              杂  一二四(一二二)

  佛告罗陀:于色染着缠绵,名曰众生;于受、想、行、识染着缠绵,名曰众生。

  佛告罗陀:我说于色境界当散坏消灭,于受、想、行、识境界当散坏消灭,断除爱欲,爱尽则苦尽,苦尽者我说作苦边。譬如聚落中诸小男小女嬉戏,聚土作城郭宅舍,心爱乐着,爱未尽、欲未尽、念未尽、渴未尽,心常爱乐、守护,言:我城郭,我舍宅。若于彼土聚爱尽、欲尽、念尽、渴尽,则以手拨足蹴,令其消散。如是,罗陀!于色散坏消灭爱尽,爱尽故苦尽,苦尽故我说作苦边。

    【法义分享】

◎大人看小孩玩家家酒,会觉得可爱又好笑,对那些假的玩具,小孩是如此当真,如此着迷。

◎众生对五蕴、身、心、内、外的迷执,就如同小孩对玩具的迷执。若心智渐成长、智慧渐成熟,反观到自己的愚痴,他就会哈哈大笑而放掉。

    三一              杂  一二五(一二三)

  世尊!为我略说法要,我闻法已,我当独一静处,专心思惟,不放逸住……

  罗陀!当知有身、有身集、有身灭、有身灭道迹。何等为有身?谓五受阴:色受阴,受、想、行、识受阴。云何有身集?谓当来有爱、贪、喜俱,于彼彼爱乐,是名有身集。云何有身灭?谓当有爱、喜、贪俱,彼彼爱乐,无余断舍、吐尽、离欲、寂没,是名有身尽。云何有身灭道迹?谓八正道: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是名有身灭道迹。有身当知,有身集当断,有身灭当证,有身灭道迹当修。罗陀!若多闻圣弟子于有身若知、若断,有身集若知、若断,有身灭若知、若证,有身灭道迹若知、若修已,罗陀!名断爱、离爱、转结、止慢无间等,究竟苦边。

   三二              杂  一三五(一三三)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我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不知本际?……

  佛告比丘:谛听!善思!当为汝说。诸比丘!色有故,色事起,色系着,色见我,令众生无明所盖,爱系其首,长道驱驰,生死轮回,生死流转;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诸比丘!色为常耶?为非常耶?

    【法义分享】

◎「不知本际」就是不知本来面目,对生死大事仍是茫然无知。

◎「我、我所、我见、我慢、生死轮回……」都是来自于对五蕴身心内外没有如实观察了知,导致产生颠倒梦想,而作茧自缚。

   三三              杂  一七○(一六八)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何所有故,何所起,何所系着,何所见我,令诸众生作如是见、如是说:『我世间常、世间无常、世间常无常、世间非常非无常;世有边、世无边、世有边无边、世非有边非无边;命即是身、命异身异;如来死后有、如来死后无、如来死后有无、如来死后非有非无。』?」

    【法义分享】

◎佛陀不谈十四无记,因为不希望修行人成为哲学家、玄学家、辩论家、大学问家……。因为空谈理论而不实修实证,对解脱是没有益助的。

◎被箭射到后,要设法将箭袪除、先把病治好。而不是禁止开刀,却去追问一百个「为什幺」?因为在还没弄清楚为什幺之前,早已死掉了。

   三四              杂  一七七(一七五)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犹如有人火烧头衣,当云何救?」

  比丘白佛言:「世尊!当起增上欲,慇懃方便时救令灭。」

  佛告比丘:「头衣烧然尚可暂忘,无常盛火应尽除断灭;为断无常火故,勤求大师。断何等无常故勤求大师?谓断色无常故勤求大师;断受、想、行、识无常故勤求大师。」

   三五             杂  一八九(一八七)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以成就一法故,不复堪任知色无常,知受、想、行、识无常。何等为一法成就?谓贪欲一法成就;不堪能知色无常,知受、想、行、识无常。何等一法成就?谓无贪欲成就;无贪欲法者,堪能知色无常,堪能知受、想、行、识无常。

  如贪,如是恚、痴、瞋、恨、诋、执、嫉、悭、幻、谄、无惭、无愧、慢、慢慢、增慢、我慢、增上慢、邪慢、卑慢、憍慢、放逸、矜高、曲伪相规、利诱……

    【法义分享】

◎要能真正如实正观、如实体证到色、受、想、行、识五阴的无常实相,没那幺容易。一般对「无常、无我」往往只是知道个名相或只少分浅尝、或只看到粗相。

◎当你真正用心灵去体验无常之流,那是「言语道断」没有思惟、没有想象。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八章 五阴
下一篇: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七章 听闻正法
 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二、「动」中体悟无常、 无我与涅槃寂静
 2010年12月7日空海法师厦门开示答疑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九章 超越自我
 天下无敌——不同于世间所称的武林霸主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八章 欲神足→正精进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二章 善人、慈悲喜舍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三章 深入体会世间苦难--老、病、死..
 如何作好慈善工作?
 金刚经深义(禅修版) 2
 禅修开示:教外别传•慧眼禅心(二)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No Ajahn Chah《044》[栏目:何来阿姜查 No Ajahn Chah]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九一一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二十集]
 嵩山与律学高僧(杜斗城)[栏目:戒律学研究]
 内心潜藏着无量种子[栏目:人生智慧·济群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五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六集]
 《现观略义讲记》思考题[栏目:现观庄严论学习]
 禅坐那么辛苦,是我业障现前吗?[栏目:海云继梦·禅修释疑]
 唯心与唯识关系论辩—— 从《宗镜录》说起[栏目:肖永明居士]
 降伏其心 二 守住真心胜过修所有的法门[栏目:万行法师]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一卷[栏目:净空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