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课
午二(破此观点)分二:一、破意义;二、破比喻。
未一(破意义)分三:一、以缘文字之心而不决定;二、以唯一意分别取境之方式而不决定;三、以诸心而不决定。
对方说:花色布匹上虽然有各种颜色,但外境只有一个,有境也只有一个。既然如此,蝴蝶的花色或者呈现各种颜色的布匹又是如何见到的呢?他们认为:外境虽然有各种颜色,但是能取执著它时相当快,就像旋火轮一样,虽然是次第而现但人们误认为是同时呈现。
此处从三个方面宣说此观点的意义不合理。首先从无分别的角度说,这种观点只是一种不定因;第二、从分别念的角度建立这种观点为不定因;第三、不论分别还是无分别,从任何一个心的角度,你们这种观点都不一定成立。
申一、以缘文字之心而不决定:
藤条词等心,更是极速生,
同时起之心,此刻何不生?
如果说由于非常快速而产生了同时的识,那么,藤条等词在快速重复的过程中,也是极其迅速的,却为什么不会生起同时的心呢?
正如你们所说:眼识以特别快的方式缘取花布上所有的颜色,从而产生同时显现的感觉。那么,听到藤条等名词的声音更是极其快速,却为什么没有同时听到呢?眼识快速地次第见到外境可以生起同时的心,可是耳边听到的声音即使再快也不能同时生起,这个原因是什么?不论耳识还是眼识都属于根识的一种,如果眼识可以对次第见到的色法同时现见,耳识所听到的非常快速的声音也应该在识前同时听到,可是耳识前显现的声音很明显具有一种次第性。根据你们的观点,这种现象应该是不合理的。
假设因为快速而使次第产生的颜色在眼识前同时显现,那我们以很快的速度说“嘎”、“卡”时,执著这种声音的心为什么没有一种同时的感觉呢?
梵语中,藤条称为拉达;达拉则是指达拉树,是印度的一种树。“拉达”和“达拉”是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名词,如同七十和十七,虽然只是文字的顺序不同,其中包含的意义却有很大差别。当我们非常快速地说“拉达、达拉……”时,会导致“拉”和“达”的次第错乱,根本无法分析此二者谁在前谁在后。
对方的观点认为:对境上的白色、红色、黄色,首先取白色,然后取黄色,再取红色,由于非常快而认为三种颜色同时缘取。既然如此,对应文字来说,用“拉”对应黄色,用“达”对应白色,如果能够同时缘取白色和黄色,那么,“拉”和“达”也应该可以同时听到,“达”在前还是“拉”在前不应该有差别,因为特别快的缘故。
由于无法分清“拉”在前还是“达”在前,也就根本不知道所要表达的意义,因为“拉达”是藤条而“达拉”是指达拉树,此二者已经完全混淆,根本无法表示出它们原有的真正含义了。这样一来,缘“拉达”的耳识有可能误以为是达拉树,缘“达拉”的心也很可能误解为藤条。由此导致因文字顺序不同而表达的意义完全错乱,文字的前后顺序也就无有任何实义了。
或者可以这样分析,“拉”和“达”如果真的可以同时显现,那么,我的耳边听到“拉”的声音时,“达”的声音应该同时听到。也就是说,“拉”可以包括“达”,“达”应该包括“拉”,然而,无论说话的语速再快,“拉”和“达”两种文字的声音都不可能同时发出,必定会具有一定的次第。
梵语中,“萨绕”是大海的意思,“绕萨”则是指味道。如果快速地说“萨绕、绕萨……”,就有可能将“萨绕”理解成“绕萨”,而将“绕萨”理解成“萨绕”。这样一来,所有的名词都成了混淆不清,所谓的语言也就根本不能表达说者想要表达的含义了。
承许相识各一的宗派,根本无法举出一种理由来说:缘“达拉”和“拉达”等文字的心比较慢,而缘“白色”、“黄色”的心特别快。这一点想要在自相续中感受也是非常困难的。黄色和白色等由众多微尘组成,比如组成黄色的三个微尘,在中间微尘上放一个“达”字,然后组成白色的三个微尘的中间微尘里放一个“拉”字,说“达拉”的时候,由于需要次第性地见每一个微尘,必定是组成黄色的微尘全部看过之后再看白色微尘,这样的话,“达”和“拉”也必定是次第而显现的。既然眼识和耳识前都是次第显现,又怎么能说一者可以同时领受,另一者不能够同时领受呢?这是不合理的。
“达拉”等文字和白色、黄色等同样都是快速缘取,后者可以作为同时显现的因,而前者为什么没有成为同时显现的因?可见,作为同时显现的因——“快速”根本无法安立。只要因存在,果必定会随存随灭,这是因果的必然规律。这样一来,文字虽然是快速、次第产生,但是不能同时在耳识前显现;白色和黄色快速、次第缘取,却可以给眼识带来一种同时的感受,这种说法实在不具足说服力。
以上是从无分别的角度进行论证,下面以分别心的方式对此观点进行驳斥。
申二、以唯一意分别取境之方式而不决定:
唯一意分别,亦非次第知,
非为长久住,诸心同速生。
从独一无二的分别心来讲也并不是以次第来了知的,由于所有的心都是刹那生灭而非长久留存,因此所有的心都同样是快速产生,不可能次第显现却成为同时领受。
此处举了三个例子,也即思维对境——柱子本体的心、分析柱子为红色等特征的心,以及观想柱子无常的心。这三种全部属于分别心,这些分别心识与眼识等完全不相混杂,可以刹那刹那接连不断地产生。
按照你们的观点,第一刹那认为柱子存在、第二刹那分析柱子为红色、第三刹那观想此红色柱子为无常的三种心,因为特别快速的缘故,也应该产生一种同时的感觉。比如观修柱子无常的心有七个刹那,第一个刹那和第二个刹那之间非常快速地生灭,这样一来,对这两个刹那应该产生同时的感受,如此类推,第二刹那和第三刹那直至第七刹那之间,柱子的所有刹那生灭都应该是一个刹那的感觉,观无常的七个刹那也只是一个刹那。如此则会出现七个刹那的心识变成同时的过失,为什么呢?你们说因为特别快而同时显现,既然白、红、蓝等颜色可以因快速而同时显现,那么,观想柱子无常的心也非常快,为什么不能同时显现呢?应该同时显现。
无论观柱子无常的心还是观柱子红色的心,每一个心的特点就是刹那生灭,这是非常快速的。按照《俱舍论》的观点来讲,一刹那[1]又可以分为六十分。这样的话,世界上还有没有比“刹那”更快速的法呢?根本没有。
你们当中的有些人对科学非常信任,现在西方国家也是经常对科学与佛教方面的问题进行辩论。大家互相辩论非常有必要,尤其是展开辩论的时候,一定要将自己内心的疑惑原原本本地说出来,然后对于这样的疑惑,看一看从科学角度如何解释,从佛教的角度又是如何解释的,这样对遣除自相续的邪见愚痴非常有帮助。但是有些人经常站在科学的角度分析佛教,结果自己的邪见越来越重,这可能也是修行过程中的一种障碍。最好是站在佛教的角度分析科学,因为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佛教非常困难,就好像依靠分别念寻找智慧一样,当时我写《佛教科学论》而没有写“科学佛教论”的原因就是如此。所以,我们首先应该精通佛教的宗旨,之后再研究科学各个不同领域的观点,这样会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
不管有部还是经部,都承认所有的心是刹那生灭的,谁都不会认为心真实存在,可以停留在第二刹那、第三刹那。刹那生灭的心识快不快呢?肯定是很快的。对方根本找不出一个可以成立的理由说:刹那生灭的心识并非快速,缘取花色对境的心识更加快速。
申三、以诸心而不决定:
是故诸对境,不得次第取,
犹如异体相,顿时取而现。
不论分别念还是无分别念,凡是众生的心识都是非常快速刹那刹那产生的。由此可知,对境也必定不会次第性缘取,比如眼睛看见柱子时,柱子的所有特点都是在一刹那间缘取的。
当然,在分别念面前,一个人的一生可以在一个刹那之间归纳出来,我们可以通过分别念缘过去和未来。但在无分别面前,对境如何显现,心识也如是缘取,而且不会缘过去和未来。所以,通达因明的人都会了知众生对外境究竟是如何执著的,这时,大圆满和真正的中观正见可以在自相续当中生起来。否则,有些人连分别念和无分别念都分不清楚,就认为自己已经有了一种最高的境界,这实在是非常可笑。所以,修行人对心识进行辨别和研究极为重要。
对方却认为:对境丰富多彩的画面上,确确实实同时存在黄、蓝等颜色,但识除了次第取受以外不可能顿时而趋入。实际上,眼识的对境必定是同时显现而非次第性,耳识的次第性对境也不会同时领受。因此说他们的观点并不合理,否则,仅仅以快速作为同时显现的理由,那么一切识均是刹那生灭的自性,“拉”和“达”就会出现错乱的过失;对花色等次第缘取而同时显现时,左边的黄色很可能会在右边出现,右边的白色也很可能会在左边出现,这明显与现量相违,完全不合理。
所以说,在无分别识前,只要同时显现就肯定不是次第显现,如果是次第显现就不可能同时显现,一就是一,二就是二,所有的时间、方位、处所都会毫不混杂而显现,绝对不会错乱执著。而在分别念面前,今天可以执著明天的对境,也可以执著过去就是现在。或者,在不可思议的华严境界当中,未来就是现在,过去就是现在,但这并不是观现世量的观察方法。我们现在完全是在观现世量的凡夫根识面前进行观察推测,因此没有必要将不可思议的智慧境界在此处进行宣说。
对方说,白色、红色等次第性缘取,而在识前可以顿时显现。这一观点,依靠任何一种现量都得不到证实,因为凡是无分别念面前显现为次第的法,最后得出来的结论必定也是次第的,而无次第同时显现的法也不可能成为次第显现。
假设你能够举出一种比喻或者通过比量推理可以得出次第缘取而同时现见的结论,我们也可以跟随你宗观点而如是承许,可是,这样的一种比喻或推理谁能举得出?任何人都举不出来。
在分别念面前,可以说“最初同时显现,后来次第性地对它进行执著”,但在现量面前根本不可能出现这种情况。由此可以看出,承许相识等量的观点非常方便。而你们虽然讲了很多——次第、同时等言词,到最后还是无法圆满宣说自己的观点,这样没有任何必要。
以上对意义作了破斥。希望大家不要单单从字面上过一遍,学习中观的时候,应该对所讲的每个问题在内心生起一种定解,通过其中的推理方式对对方进行驳斥的同时,自己的智慧也一定会增长的。麦彭仁波切说“有智慧的人一定会对本论生起欢喜心”的原因就在这里。
未二(破比喻)分二:一、安立因;二、建立彼之遍。
申一、安立因:
火烬亦同时,起现轮妄相,
了然明现故,现见非结合。
由于旋转火烬而出现旋火轮的现象,其实也只是根识的一种迷乱显现而已,完全是一种虚妄相。那么这属于无分别念的虚妄相还是分别念的虚妄相呢?了然明现的缘故,必定属于现量所见。
现量分为相似现量和真实现量[2],真实现量是指无有分别、无有错乱现见对境,而凡是错乱之识就属于相似现量。所谓的相似现量,比如见黄色海螺,是由于根被染污造成的,这是无分别错乱根识的相似现量;坐车时见到路边的树和景物全部向后跑,这是由外境带来的一种无分别错乱的相似现量;还有捏着眼睛时见到虚空中有两个月亮,这也属于根受到损害造成的无分别根识错乱的相似现量;火烬快速旋转见到的旋火轮,也是一种无分别相似现量。
上述已经对他宗观点的意义进行了驳斥,此处说,你们所列举的比喻也不正确,因为火烬快速旋转形成的旋火轮,其实只是一种虚妄的相,由于在眼识前可以了然明现,必定属于现量的范畴,也即属于相似现量。
火烬快速旋转本身,使我们的心识如同在同一时间中得到了一种认知,这是由于火烬的快速旋转给人们的根识造成了一种虚妄的旋火轮相,而并非依靠分别念将诸多刹那连接在一起而形成了一种旋火轮,这不是分别念的错乱,而是由根识的错乱造成的。比如闭上眼睛或天盲者面前旋转火烬,由于根本没有现见,也就无法了知火烬的旋转是否形成了一个火轮,由此说明这是根识错乱的一种虚妄相,并不是分别念错乱形成的虚妄相。因此,你们的比喻完全不合理。
第六十课
133、怎样以无分别和分别的识来推翻相识各一派的观点?
134、相识各一派所运用的比喻为什么不合理?
[1]一弹指有六十个刹那。
[2]五根识面前所显现的无误领纳,这叫真实现量;相似现量是指由迷乱根识取境后得出的结论,如看见两个月亮,或见花色绳索为毒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