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十一)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037

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十一)

戍十二、思惟余九类苦 当知复有余九种苦,一一切苦,二广大苦,三一切门苦,四邪行苦,五流转苦,六不随欲苦,七违害苦,八随逐苦,九一切种苦。

以上是标出苦名。

一切苦中复有二苦,一宿因所生苦,二现缘所生苦。

“一切苦”,从时间上分成两类:一、以宿世业力因缘造成的苦难;二、以现世业力因缘所产生的苦难。

受生无始故,转生无数;转生无数故,造业无数;造业无数故,痛苦也无量。

观察自身,无数生中造了多少业,有过多少生老病死、忧悲苦恼,现在还继续造业,将来还会产生无量痛苦。这些合计起来是一切苦,也是一切皆苦。

转眼看轮回众生个个都如此,由宿世业因造成的是痛苦,现在不断造作的还是苦因,一切无不是苦因、苦果。观照这丝毫不显现真实安乐的世界,应当心生悲悯。

广大苦中复有四苦,一长时苦,二猛利苦,三杂类苦,四无间苦。

苦之广大,从四方面观察:时间上广大,长时苦;强度上广大,猛利苦;种类上广大,杂类苦;持续上广大,无间苦(无间断的痛苦)。

一、长时苦

比如,无间地狱的众生寿命是一中劫。一中劫有多长呢?按照《俱舍论》的观点,人寿从十岁开始,每一百年增加一岁,逐渐增到八万四千岁,又从八万四千岁往下减,每一百年减少一岁,减到人寿十岁,这样一增一减,是一中劫的量。

我们思量,一年卧病在床都会感觉岁月难捱,何况在一中劫中身体完全在火焰里燃烧,其痛苦何等长远深重。继续思惟:和善趣中受苦相比,恶趣受苦是何等漫长;和旁生、饿鬼受苦相比,地狱受苦是何等漫长;和其它地狱受苦相比,无间地狱受苦是何等漫长;和一生受苦相比,累世受苦是何等漫长;和有始有量之苦相比,无始无量之苦是何等漫长;和一人的受苦相比,无量众生的受苦是何等漫长;和有穷尽的受苦相比,无穷尽的受苦是何等漫长。逐渐比较,就可以了知生死苦的长时广大。

二、猛利苦

轮回中的痛苦究竟强到何种程度呢?苦无止境!把人间冷热等苦,十倍、百倍、千倍地增上去,不论在多深、多强的痛苦线上,都有不计其数的有情匍匐其上,而且苦难越深的地方,众生越多。这样才知道,轮回是深不见底的苦海,是痛苦如此猛利的世界。

人间的苦难只是这大苦海的表层,相比来说比较轻微。高倍放大我们感受的各种身心痛苦,就是恶趣众生正感受的猛利大苦。地狱众生被烈火焚烧,吞热铁丸,饮烊铜水,饿鬼长年饥渴干焦,旁生日日负重、役使。站在苦海浅处,一直往深处看,才知道在自己丰衣足食的同时,无量无边的众生正饱受着难以言喻的大苦。见到这样的苦难,心中不忍,发大悲心,立誓尽未来际在苦海中救度众生。

譬如,从零下十度的寒苦,一直增强到寒地狱的寒苦。强烈的冷触逼迫有情的身体,全身冻得布满疮疱,继续冷下去,疮疱一个个开裂,有情冻得牙齿直打颤,只听见口中发出阿啾啾的喊叫声,之后声音也发不出了,只能听到呼呼声。再后来,皮肤变成青色,身体裂成四瓣,更严重的,皮肤从青色变成红色、大红色,裂成八瓣、十六瓣乃至无数瓣。冻裂的伤口里爬满了长着铁嘴的小虫,不断地咬噬罪人。这只是寒苦增上猛利的一例,可以扩展开来多方面观察猛利苦相。

三、杂类苦

轮回有多少种苦呢?有多少种感苦因缘,就会出现多少种苦相。

若不观察,尽管林林总总的苦相刹那刹那显现,我们却如聋如盲浑然不知。静心想一想,才知道轮回中的森罗万相,无一不是苦的展示。走进一家大超市,我们会感觉商品琳琅满目,种类繁多,而苦的种类却无数倍超过了这些商品的种类。轮回的无量种显现,其实正是无量种苦的显现。

可以观察,缺水时渴苦,缺衣时寒苦,缺食时饥苦,缺光明时暗苦,缺色彩时单调苦,缺交通工具时行苦,苦相不一。高于我时,自卑苦;低于我时,傲慢苦;齐于我时,竞争苦;满足我时,耽著苦;不顺我时,嗔恨苦。求财苦、求名苦、求权苦、求女色苦,各有滋味。追求苦、守护苦、失去苦,拼命逐取、紧紧把住、苦苦哀叹,千头万绪。胃病、肾病、心脏病、关节炎,地大增盛、水大增盛、火大增盛、风大增盛……,八万四千病苦,各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近一点说,单是饮食不当,吃热了、吃凉了、吃酸了、吃咸了、吃辣了,立即生起不同的苦相。

或者,有情受生有住胎苦、出胎苦;住胎有母胎黑暗苦、冷触热触苦、臭秽苦、压迫苦。

再从无间地狱到无色界天,层层分开具体观察,轮回确实是一幅无穷无尽显现苦谛的最大长卷。

以智慧辨别林林总总的苦因苦果,我们会了知在五取蕴的土壤里播下什么样的苦种子,就会出现什么样的苦芽,随一种因缘,就显现一种苦相,真是制造无量诸苦的无尽藏。

仔细想想,一个个本具恒沙性德的如来藏,竟随染污缘起表现成如此纷繁复杂、种类万千、横遍竖穷的苦相,法身流转六道,令人油然生悲。

四、无间苦

“无间苦”,指痛苦此起彼伏,刹那不间断。这有两层意思:从行苦说,凡夫受业和烦恼的驱使,按十二缘起刹那刹那迁流,始终跳不出生死的圈圈。只要还没有生起出离心、菩提心、无二慧,心心念念造转生死业,未来的苦恼仍将绵延不绝。从苦苦说,指有量的无间苦。比如,堕入地狱长劫不间断地感受剧苦,直到业力消尽为止。

譬如,被人用刀逼赶,必须连续不断地行走,如果停下脚步,就会立即被砍断头颅,这是一种不间断之苦。轮回中的无间苦如何呢?反问自己:无始劫以来,在生死迁流中歇过一刻、自在过一刻吗?轮回中的众生无不在这条漫无边际的跑道上,无法停歇地奔跑。这是一种旷日持久、分秒不息的广大苦相。心中浮现这种苦相时,不忍心舍弃有情不顾,自然发起生生世世救度有情之心。

一切门苦中亦有四苦,一那落迦苦,二傍生苦,三鬼世界苦,四善趣所摄苦。

轮回从生处分,有地狱、旁生、饿鬼三恶趣的苦,有人、天、阿修罗三善趣的苦。对这些形形色色的苦,应当依照经论善加思惟,引生悲心。

邪行苦中复有五苦。

“邪行”是与真理、与缘起空性不相应的行为。以邪行会导致大大小小的苦恼。“邪行”和苦有因果关系,行为不端正、不合理,终归是自寻烦恼、自讨苦吃。

一、于现法中犯触于他他不饶益所发起苦。

对他人打骂、嗔恚、嘲弄,叫“犯触他”。由此,自己遭他人打骂、嗔恚、嘲弄,叫“他不饶益”。

日常生活中,触犯别人,遭到报复,产生痛苦,也是一种邪行苦。

二、受用种种不平等食界不平等所发起苦。

“不平等食”指饮食过少、过多、不当、不消化。由不平等食导致身体诸界不平等,地、水、火、风哪一界增盛都会引发苦受。

我们在饮食上不能错乱,否则缘起上愚昧,一切都成为感苦的邪行,无意义地让身体消瘦或者生起各种疾病。

三、即由现法苦所逼切,自然造作所发起苦。

即因现在痛苦逼恼切身,自然造作所发起的痛苦。

人们痛苦切身时,会以各种苦行折磨自己,饮酒、吸毒、怨天尤人、对人仇恨,由此发起的痛苦,也是邪行之苦。

四、由多安住非理作意,所受烦恼、随烦恼缠,所起诸苦。

即由多半安住于非理作意中被烦恼和随烦恼缠缚所引生的苦恼。

缘对境非理作意,会使贪、嗔等烦恼在心中随逐不舍。比如,作意对境清净,无间便生起贪欲,贪心生一次,习气就加重一次。串习多了,内心便缠缚在邪思妄想中,生起许多痛苦。

展开来观察,凡夫时时作意常乐我净的假相,受八万四千烦恼缠缚,痛苦无量。

五、由多发起诸身语意种种恶行,所受当来诸恶趣苦。

这是从未来的角度讲苦。

由多发起身语意的各种恶行,将来要在恶趣中感受痛苦,也是邪行之苦。

流转苦中,复有六种轮转生死不定生苦,一自身不定,二父母不定,三妻子不定,四奴婢仆使不定,五朋友宰官亲属不定,六财位不定。

这是总标,流转苦中包括六种以“不定”所引生的痛苦。

自身不定者,谓先为王后为仆隶。

自己的身份变换不定:原先做国王,后来变成奴仆;前面做领导,后面做工人;前面是知识分子,后来成为农民等等。

父母等不定者,谓先为父母乃至亲属,后时轮转反作怨害及恶知识。

“父母等不定”,指中间四种不定——父母不定、妻子不定、奴婢仆使不定、朋友宰官亲属不定。

即过去为人父母,后来因轮回转世,角色发生了转换,反而变成怨敌或恶知识。其他为人妻子乃至亲属,后来也轮转变成怨敌和恶知识。这是由不定引生的痛苦,即先前是爱护自己或关系密切的人,转世却变成势不两立的敌人或者教自己造恶的恶知识。

财位不定者,谓先大富贵后极贫贱。

“财位不定”,指过去大富大贵,后来极其贫贱。

为什么会造成不定过患呢?原因是轮回是缘起法,“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因缘发生了变化,果上身份、财富、地位、彼此的关系等自然随之而变化。

有情轮转生死,亲友、妻子、奴婢等角色不断转换,暂时的财富、地位转眼即逝。轮回之中,不可能拥有一个可依托、保信的法,一切都如迷梦般毫不可靠。对这种流转状况,深生悲愍。

不随欲苦中复有七苦。

一、欲求长寿不随所欲,生短寿苦。

内心想希求长寿,偏偏不能满足所欲,年轻时就抱憾而死。

二、欲求端正不随所欲,生丑陋苦。

希求相貌端正好看,偏偏长相丑陋,非常苦恼。

三、欲生上族不随所欲,生下族苦。

想转生高贵人家,偏偏转在下贱之家,受人歧视。

四、欲求大富不随所欲,生贫穷苦。

想追求大财富,前世没有积福,一生费尽辛苦,仍贫穷困窘。

五、欲求大力不随所欲,生羸劣苦。

希求身体健壮有力,偏偏身体瘦弱无力。

六、欲求了知所知境界,不随所欲愚痴无智现行生苦。

虽想了知所知境界,希求精通世、出世间的各种知识、技艺,偏偏没有智慧,只出现愚痴的境界。

七、欲求胜他不随所欲,反为他胜而生大苦。

想胜过别人,偏偏比不过,生起失败的大苦。

总之,七种不随欲苦都是由业果愚引生的痛苦。希求一切圆满,都必须积聚正因。不从因上修,却妄求果报,当然事与愿违,不仅不会显现安乐,反而显现不如意的结果,内心不愿意接受,非常痛苦。

具体说,希求长寿,因地应慈爱有情放生、护生。不修这种善业,又损害众生,长寿不会出现,只会生生世世遭受短命的厄运。

希求端正,则应供养光明、鲜花、干净衣服,心无嗔恚、嫉妒。不种相好之因,嫉妒、嗔恨,相貌怎么会端正呢?只会相貌越来越丑陋,心越来越痛苦。

希求转生高贵,则应摧伏傲慢,对尊长常修礼貌、恭敬,对一切人如仆人般态度谦恭。不修此因,行为傲慢无礼,永远也不可能满愿。

希求财富,却不施舍衣食受用,不对三宝、父母、尊长等功德田修习供养,反而加深悭吝习气,尽管日日做发财梦,却成了堕落饿鬼的前相。

希求健壮、有力,则应处处助人为乐。这些不做,只希望别人服侍自己、凡事不愿出力,以致没有心力、体力、魄力。虽然希求力量,反而日渐下劣、羸弱,没有能力。

希求通达所知法的智慧,则应敬法、供养法,对圣法谦虚地学习、思惟、请教。不修集这些能生智慧之因,反而轻法、慢法、谤法、舍法,生生世世将盲无慧眼。

总之,众生虽希求安乐,却处处造痛苦之因,目标不可能实现,还苦苦追求,让人心生悲悯。

违害苦中复有八苦。

一、诸在家者妻子等事损减生苦。

指在家人的妻子、儿女、财产、地位等损减所引生的痛苦。

即在家人很需要、很执著的事物受到破坏、损害、衰减时,非常痛苦。

二、诸出家者贪等烦恼增益生苦。

指出家人心中贪、嗔、痴的烦恼增益所引生的苦恼。

出家本来要尽量息灭贪嗔痴,减少相续中的烦恼,但以前世习气或不如理修行等因缘,内心仍然受到各种烦恼的违害。

三、饥俭逼恼之所生苦。

“饥俭”,是饥饿、匮乏,连基本生活都无法保障。

比如,生存压力大,时时遭受缺乏衣食、支付不起房租等各类费用的痛苦。

四、怨敌逼恼之所生苦。

即自己有很多怨敌,比如,伤害自己身心的敌人,名利场上的竞争对手。因为成为敌人,关系紧张,苦恼也就随之而来,只要怨结未解,就有遭受怨敌逼恼的痛苦。即使对方没有实施伤害行为,也对自己内心造成很大的紧张、压迫。

五、旷野崄难迫迮逼恼之所生苦。

指环境造成的违害,就是身处旷野、危险地带或因空间狭窄、拥挤不堪而造成的痛苦。

六、系属于他之所生苦。

指没有自由、受人控制所引生的痛苦。

比如,行动不自由、言论不自由、受用财产不自由等的痛苦。

七、支节[1]不具损恼生苦。

指残疾人有度日艰难、生活不便、不能参与正常活动等的苦恼。

八、杀缚斫截捶打驱摈逼恼生苦。

受宰杀、捆绑、砍截、捶打、驱逐,由这些逼恼而产生痛苦。

随逐苦中复有九苦。

“随逐苦”是跟随、伴随之苦,有九种伴随凡夫的痛苦。

依世八法有八种苦,一坏法坏时苦,二尽法尽时苦,三老法老时苦,四病法病时苦,五死法死时苦。

依靠世间八种法有八种苦。前五即有漏蕴终究是败坏之法、灭尽之法、衰老之法、病之法、死之法。虽然暂时没有显现,但终有一天会到来,一旦坏灭时,就感到痛苦。

“坏和尽”,指一切由因缘所造成的内外事物都是败坏、灭尽的自性。对有情而言,即“老、病、死”,凡是有漏蕴,都要被老、病、死的三把大火猛烈焚烧。

看到形形色色的人事物时,要认识这些随逐苦。比如,眼前一只活泼健康的小狗,它的五取蕴终将出现老、病、死相,这是紧随它无法摆脱的。应在狗身上贴上“老、病、死”的标签,在一切人身上贴上“老、病、死”的标签,可以看出大地众生都是一种苦相。

或者,看到一座高楼、一辆小车、一台电脑时,要明白这是坏法、尽法,到坏、尽时,就有苦恼产生。

六无利苦,七无誉苦,八有讥苦。是名八苦。

“无利”:没有如意的色、声、香、味、触;“无誉”:没有好名声;“有讥”:有讥讽。

世间本没有永久的名利,再大的名利最后也像泡沫般破灭,到了缺少名利时,必定会引起很大的失落苦、忧苦,还会受人讥讽,内心备受折磨。

九希求苦,如是总说名随逐苦。

“有求皆苦,无欲则刚。”有一种希求,随之就有一种希求之苦,对轮回的希求不断,希求之苦也将不断。

深一点讲,若对轮回圆满有希求心,十二缘起中的能生支——“爱、取、有”就会不断积聚,随之将有无量生死,以有因必有果之故。

以上九种总的叫随逐苦。有生,就有坏、尽、病、老、死苦随逐;有名利,就有无利、无誉、有讥苦随逐;有希求,就有生死苦随逐。所以,凡夫人与苦相伴相随。

一切种苦中复有十苦。

先说前五苦。

谓如前说,五乐所治有五种苦,一因苦,二受苦,三唯无乐苦,四受不断苦,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是名五苦。

“如前说五乐”,即按《菩萨地·第三十五卷》所说,菩萨安乐种种自利利他,以五种乐所摄,即因乐、受乐、苦对治乐、受断乐、无恼害乐。

五乐所对治品即以下五苦:

一、因苦,即苦因,虽没有苦,但成为苦之因。这是因乐的所对治品。

众生造非福业是苦苦因,造福业与不动业是坏苦因、行苦因。所以,不以三主要道摄持,任造何业都是因苦。

二、受苦,是果苦,显现果报时有苦的感受。这是受乐的所对治品。

三、唯无乐苦,没有快乐也是一种苦。这是苦对治乐的所对治品。

从止息或遣除了饥渴寒热等苦恼的角度,即单从对治了苦的角度,安立为苦对治乐。它的反面,单从未现前快乐的角度,叫做唯无乐苦。欲界凡夫身心缺少安乐,不必说无漏乐、有漏上界乐受,就连欲界五欲的乐受也难具足,因此具无乐之苦。

四、受不断苦,即苦、乐、忧、喜、舍五有漏受还没断除的苦。除“灭想受定”之外的受不断位,都称为苦。这是受断乐的所对治品。究竟而言,有漏受全为苦性。

五、出离远离寂静菩提乐所对治,家欲界结寻异生苦。

“家欲界结寻异生苦”,即家苦、欲界结苦、寻苦、异生苦。

“出离”所对治是家苦,出离家,趣于非家,从居家的樊笼中解脱出来,就远离了家苦。

居家摄受妻儿、眷属、财物,不能勤修正行,出离生死,所以是大苦。

“远离”所对治是欲界结苦,断除各种欲恶,证到初禅离生喜乐,有远离乐。没有入初禅,就有欲界诸结所生之苦,即内心被欲所缠,多造十恶业而生苦。

“寂静”,指二禅以上的禅定止息了寻伺,远离寻苦,有寂静之乐。未修入二禅以上时,都有由各种寻伺引生的苦恼。

“菩提”,指毕竟远离一切烦恼,对一切所知如实、平等地觉悟,这种乐是三菩提的安乐。一般来说,未断烦恼都在凡夫苦恼中。

以上出离等的四种乐叫无恼害乐。“三菩提乐”,指一切烦恼粗重、一切五蕴无余寂灭的安乐;“出离、远离、寂静”本是能随顺菩提乐之因,因上安立果名,也叫无恼害乐。

凡夫堕在家苦、欲界结苦、寻苦、异生苦中,无非恼害,故是可怜愍者。

复有五苦,一逼迫苦,二众具匮乏苦,三界不平等苦,四所爱变坏苦,五三界烦恼品粗重苦,是名五苦。

一、逼迫苦:诸多身心受逼迫之苦、被环境逼迫之苦,种种有压力之苦。

三、界不平等苦:地、水、火、风四界增盛不平等时,生起各种疾病之苦。

五、三界烦恼品粗重苦:三界烦恼种子随逐不舍的行苦。

其余二苦,前文已述。

前五此五,总十种苦。当知是名一切种苦。

前五十五,今五十五,总有一百一十种苦,是菩萨悲所缘境界。缘此境故,诸菩萨悲生起增长,修习圆满。

以上一百一十种苦即是菩萨大悲的所缘境。由缘一百一十种苦,诸菩萨悲心未出生者能令出生,已出生者能令增长,已增长者能令修习圆满。

在这之后,《菩萨地》说:“又诸菩萨由前所说百一十种苦,于有情修悲心时,则为修习一切菩萨所有悲心,复能速证悲意乐净,证入菩萨净意乐地。于诸有情,获得菩萨极亲厚心、极爱念心、欲作恩心、无厌倦心、代受苦心、调柔自在有堪能心。”

“极亲厚心”:对待有情如大地般厚重的亲爱心。“极爱念心”:极爱护、怜念众生的心。“欲作恩心”:对众生真心想做利益的心。“无厌倦心”:长时利他不觉厌倦之心。“代受苦心”:代众生受苦的心。“调柔自在有堪能心”:调柔、自在、非常堪能的心。缘苦修悲能如此广大地引发善心。

《菩萨地》又说:“菩萨如是以所修悲熏修心故,于内外事无有少分而不能舍,无戒律仪而不能学,无他怨害而不能忍,无有精进而不能起,无有静虑而不能证,无有妙慧而不能入。是故如来,若有请问菩萨菩提谁所建立,皆正答言:菩萨菩提,悲所建立。”菩萨由悲熏修自心,则能建立一切波罗蜜多的修行,到达菩提彼岸。

宗大师讲述下士道修恶趣苦时,曾根据《入行论》赞叹修苦是能摄众多修要的大纲要,这一点到上士道修悲时,得到更充分的体现。

--------------------------------------------------------------------------------

[1] 支节:手、脚等身体的组成部分。


 


{返回 益西彭措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十二)
下一篇:菩提心之七重因果的修法(十)
 给山上道友的讲话
 菩提道次第系列——下士道(新广论讲记5)
 西归直指•疑问指南(第四节课)
 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讲记一(印光大师文钞选编)
 普贤行愿品讲记(十二)
 菩提道次第系列——中士道(新广论讲记7)
 往生论注讲记(六)
 请入普贤愿海(三)
 净土圣贤的传记(十三)
 念死无常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七三 猿猴本生谭[栏目:第二篇]
 信心的培养和提升[栏目:格桑扎西仁波切]
 大圆满前行引导文·13 上师瑜伽[栏目:大圆满前行引导文]
 灵岩甘灵第一集 肆、正见慧解[栏目:妙莲法师]
 八大人觉经浅释[栏目:慈舟法师]
 Gratitude to Parents[栏目:Ajahn Sumedho]
 模块二:布施,用生命来影响生命(2)[栏目:佛是一棵树 第四部分:佛法中的六度空间]
 黑虎[栏目:我的人间佛教性格]
 大圆满前行 第五章 思维寿命无常 第二节 自然与因缘的无常[栏目:大圆满前行·普贤上师言教集释义]
 为什么法师总是讲菩萨戒的苦行呢?[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