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如何养生?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32

《财富品质》:本期杂志为如何养生提出了不少建议,能请您从佛教修行的角度给我们一些指导吗?

  济群法师:健康的生活,关键是知道如何抉择,知道什么该做而什么不该做。因为行为会成为习惯,进而演变为性格和心态,成为左右生命的核心力量。现代人的需求很多,这种过度在乎会使人不知不觉中处于紧张状态。得不到固然焦虑,得到后又会因担心失去而恐惧。于是乎,心始终处于动荡和不安之中。

  修行,是让我们的心超越这种患得患失的状态,回到当下,回到心的本来状态。所谓当下,就是没有设定,也没有起点和终点。现代人往往觉得压力很大,这种状态在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对自我设定的执著。有设定,就会有期待,很多常态就会被这种期待放大,变得不同寻常,变得让人紧张。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等待中的时间会比平时慢得多,也无聊得多。原因就在于,这段时间被我们附加了设定和期待,从而带来不一样的心理感受。如果没有这些附加因素,同样是在等待,但内心仍是安然的,波澜不起的。


——摘自《用佛法解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返回 济群法师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如何理解“君子之交其淡如水”的古训?
下一篇:什么是参话头?
 学佛是否一定要素食?
 如何在修行中根治情执?
 无意中杀死虫类,是否属于犯戒?
 看破无常是不是逃避现实?不执著是否过于消极?
 如何看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何为善缘?为什么在有些缘分中,彼此充满了痛苦..
 临终与超度
 正信·迷信
 佛教的爱是不是也超越生死的?太无情?
 佛教怎么看待知识?
 企业家热爱佛教精神,是否会成为企业经营中的一个心理障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评朱谦之君的虚无主义[栏目:太虚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四八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五集]
 7. The Four Sights: Old Age[栏目:Life of the Buddha]
 最初的信士[栏目:教化]
 大日经疏讲解 第4集[栏目:大日经疏讲解·成观法师]
 怎样处理与孩子的关系[栏目:寂静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七一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八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