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三卷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321

(8月31日上)

 

大智度论初品中十想释论第三十七(卷二十三)

【经】十想:无常想、苦想、无我想、食不净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想、不净想、断想、离欲想、尽想。

念、想、智特点:

【论】问曰:是一切行法,何以故或时名为智?或时名为念?或时名为想?

    答曰:初习善法,为不失故,但名;能转相、转心故,名为;决定知无所疑故,名为

 

菩萨修习无常想的原因:

    问曰:菩萨何以故行是无常想?

    答曰:以众生着常颠倒,受众苦,不得免生死。行者得是无常想,教化众生言:诸法皆无常,汝莫着常颠倒,失行道时!诸佛上妙法,所谓四真谛,四谛中苦谛为初,苦四行中无常行为初。以是故,菩萨行无常想。

 

一切有为法无常者,新新生灭故,属因缘故,不增积故。复次,生时无来处,灭亦无去处,是故名无常。复次,二种世间无常故说无常:一者、众生无常;二者、世界无常。如说:

    大地草木皆磨灭,须弥巨海亦崩竭,
    诸天住处皆烧尽,尔时世界何物常?
    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无量,
    度脱一切诸众生,名闻普遍满十方,
    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伤!

    如是舍利弗、目犍连、须菩提等诸圣人,转轮圣王诸国王,常乐天王及诸天,圣德尊贵皆亦尽,大火焰明忽然灭。世间转坏,如风中灯,如险岸树,如漏器盛水,不久空竭。如是一切众生及众生住处,皆无常故,名为无常。

  

无常想的两种不同理解:

    问曰:有人见无常事至,转更坚着。如国王夫人宝女从地中生,为十头罗剎将度大海,王大忧愁!智臣谏言:王智力具足,夫人还在不久,何以怀忧?

    答言:我所以忧者,不虑我妇叵得,但恐壮时易过;亦如人好华好果,见时欲过,便大生着。如是知无常,乃更生诸结使,云何言无常能令心厌,破诸结使?

    答曰:如是见无常,是知无常少分,为不具足,与禽兽见无常无异。以是故,佛告舍利弗:当具足修无常想。

 

怎样修无常想呢:

    问曰:何等是具足无常想?

    答曰:观有为法念念生、灭,如风吹尘,如山上水流,如火焰随灭。一切有为法,无牢无强,不可取,不可着,为如幻、化,诳惑凡夫。因是无常得入空门,是空中一切法不可得故,无常亦不可得。所以者何?一念中生、住、灭相不可得:生时不得有住、灭,住时不得有生、灭,灭时不得有生、住。生、住、灭相,性相违故无,是无故无常亦无。

 

   问曰:若无无常,佛何以苦谛中说无常?

    答曰:凡夫人生邪见故,谓世间是常。为灭除是常见故,说无常,不为无常是实故说。

    复次,佛未出世,凡夫人但用世俗道遮诸烦恼,今欲拔诸烦恼根本故,说是无常。

    复次,诸外道法,但以形离五欲,谓是解脱:佛说邪相因缘故缚,观无常正相故解脱。复有二种观无常相:一者、有余;二者、无余。如佛说一切人物灭尽,唯有名在,是名有余;若人物灭尽,名亦灭,是名无余。复有二种观无常相:一者、身死尽灭;二者、新新生、灭。

    复次,有言持戒为重,所以者何?依戒因缘故,次第得漏尽。有言多闻为重,所以者何?依智慧故,能有所得。有言禅定为重,如佛所说,定能得道。有言以十二头陀为重,所以者何?能净戒行故。如是各各以所行为贵,更不复勤求涅槃。佛言:是诸功德皆是趣涅槃分;若观诸法无常,是为真涅槃道。如是等种种因缘故,诸法虽空而说是无常想。

 

   复次,无常想,即是圣道别名。佛种种异名说道:或言四念处,或言四谛,或言无常想。如经中说:善修无常想,能断一切欲爱、色爱、无色爱,掉、慢、无明尽,能除三界结使。以是故,即名为道。是无常想,或有漏,或无漏;正得无常是无漏,初学无常是有漏。摩诃衍中,诸菩萨心广大,种种教化一切众生故,是无常想亦有漏亦无漏;若无漏在九地,若有漏在十一地。缘三界;五受众;四根相应,除苦根;凡夫、圣人得。如是等种种因缘,说无常想功德。

 
智慧高手精辟的问答,认识圣人为什么还会有苦:

    苦想者,行者作是念:一切有为法无常故苦!
    问曰:若有为法无常故苦者,诸贤圣人有为无漏法,亦应当苦!

    答曰:诸法虽无常,爱著者生苦,无所著者无苦!
    问曰:有诸圣人虽无所著,亦皆有苦,如舍利弗风热病苦,毕陵伽婆蹉眼痛苦,罗婆那跋提(音声第一也)痔病苦,云何言无苦?

    答曰:有二种苦:一者、身苦;二者、心苦。是诸圣人以智慧力故,无复忧愁、嫉妒、瞋恚等心苦;已受先世业因缘四大造身,有老病、饥渴、寒、热等身苦。于身苦中亦复薄少,如人了了知负他债,偿之不以为苦;若人不忆负债,债主强夺,瞋恼生苦。
    问曰:苦受是心心数法,身如草木,离心则无所觉,云何言圣人但受身苦?

    答曰:凡夫人受苦时,心生愁恼,为瞋使所使,心但向五欲。如佛所说:凡夫人除五欲不知更有出苦法,(圣人不出,万古如长夜,一点不错。在此,应放笔忆念师父,佛陀的无限恩德!知恩报恩!)于乐受中,贪欲使所使;不苦不乐受中,无明使所使;凡夫人受苦时,内受三毒苦,外受寒热、鞭杖等。如人内热盛,外热亦盛。如经说:凡夫人失所爱物,身、心俱受苦,如二箭双射;诸贤圣人无忧愁苦,但有身苦,更无余苦。

    复次,五识相应苦,及外因缘杖楚、寒热等苦,是名身苦:余残名心苦。

    复次,我言有为无漏法,不着故非苦;圣人身是有漏,有漏法则苦,有何咎?是末后身所受苦,亦微少。

 
    问曰:若无常即是苦者,道亦是苦,云何以苦离苦?

     答曰:无常即是苦,为五受众故说。道虽作法故无常,不名为苦。所以者何?是能灭苦,不生诸着,与空、无我等诸智和合故,但是无常而非苦。如诸阿罗汉得道时,说偈言:

    我等不贪生,亦复不乐死;
    一心及智慧,待时至而去!

    佛取涅槃时,阿难等诸未离欲人,未善修八圣道故,皆涕泣忧愁;诸离欲阿那含,皆惊愕;诸漏尽阿罗汉,其心不变,但言世间眼灭疾!以得道力故,虽从佛得大利益,知重佛无量功德而不生苦。以是故,知道虽无常,非苦因缘故,不名为苦;但五受众是苦。何以故?爱着故,无常败坏故。 
   问曰:是五受众为一切皆苦?为苦想观故苦?若一切皆苦,佛云何说有三种受:苦受,乐受,不苦不乐受?若以苦想故苦,云何说苦谛为实苦?

    答曰:五受众一切皆苦,凡夫人四颠倒因缘,为欲所逼,以五欲为乐。如人涂疮,大痛息故以为乐,疮非乐也。佛说三种受,为世间故,于实法中非是乐也!若五受众中实有乐,何以故佛说灭五受众名为乐?

    复次,随其所嗜,乐心则生乐,无定也;乐若实定,不待心着,如火实热,不待着而热也;以乐无定,故名为苦。

    复次世间颠倒乐,能得今世、后世无量苦果报,故名为苦。譬如大河水中着少毒,不能令水异,世间颠倒毒药,于一切大苦水中则不现如说:

    从天下生地狱时,忆本天上欢乐事,
    宫观婇女满目前,园苑浴池以娱志。
    又见狱火来烧身,似如大火焚竹林,
    是时虽见天上乐,徒自感结无所益!

    是苦想摄,缘如无常想。如是等种种分别苦,名为苦想。无我想者,苦则是无我。所以者何?五受众中尽皆是苦,苦相无有自在,若无自在,是则无我;若有我自在者,不应令身有苦。如所说:

诸有无智人,身心计是我,
渐近坚著故,不知无常法。
是身无作者,亦无有受者,
是身为无生,而作种种事。
六情尘因缘,六种识得生,
从三事和合,因缘触法生;
从触法因缘,受念业法生。
如珠日草薪,和合故火生,
情尘识和合,所作事业成;
相续相似有,如种有牙茎!
复次,我相不可得故无我。

    到底有没有“我”呢?如果没有我,是谁在发动?

    问曰:有出入气,则是我相;视眴、寿命心、苦乐、爱憎、精勤等,是我相。若无我,谁有是出入息、视眴、寿命心、苦乐、爱憎、精勤等?当知有我,在内动发故。寿命心亦是我法,若无我,如牛无御,有我故能制心入法,不为放逸!若无我者,谁制御心?受苦乐者是我,若无我者,为如树木,则不应别苦乐!爱憎、精勤亦如是。我虽微细,不可以五情知,因是相故,可知为有。

    答曰:是诸相皆是识相。有识,则有入出息、视眴、寿命等;若识离身则无。汝等我常遍故,死人亦应有视眴、入出息、寿命等!复次,出入息等是色法,随心风力故动发,此是识相,非我相。寿命是心不相应行,亦是识相。
    问曰:若入无心定中,或眠无梦时,息亦出入,有寿命,何以故言皆是识相?

    答曰:无心定等,识虽暂无,不久必还生,识不舍身故;有识时多,无识时少,是故名识相。如人出行,不得言其家无主。苦乐、憎爱、精勤等,是心相应,共缘,随心行;心有故便有,心无故便无。以是故,是识相非我相。
    复次,若有我者,我有二种,若常,若无常如说:

    若我是常,则无后身;
    常不生故,亦无解脱!


    亦无妄无作,以是故当知:
    无作罪福者,亦无有受者;
    舍我及我所,然后得涅槃。
    若实有我者,不应舍我心!
    若我无常者,则应随身灭;
    如大岸堕水,亦无有罪福。

    如是,我及知者、不知者、作者、不作者,如檀波罗蜜中说,不得是我相故,知一切法中无我。若知一切法中无我,则不应生我心。若无我,亦无我所心,我、我所离故,则无有缚,若无缚则是涅槃。是故行者应行无我想!

    

    食厌想者,观是食从不净因缘生。如肉从精血水道生,是为脓虫住处;如酥乳酪,血变所成,与烂脓无异;厨人污垢,种种不净。若着口中,脑有烂涎二道流下,与唾和合,然后成味,其状如吐,从腹门入;地持、水烂、风动、火煮,如釜熟糜!滓浊下沈,清者在上,譬如酿酒,滓浊为屎,清者为尿。腰有三孔,风吹腻汁,散入百脉,与先血和合,凝变为肉。从新肉生脂、骨、髓,从是中生身根;从新旧肉合生五情根,从五根生五识;五识次第生意识,分别取相,筹量好丑;然后生我、我所心等诸烦恼,及诸罪业。观食如是本末因缘,种种不净。知内四大与外四大无异,但以我见故,强为我有。

    复次,思惟此食,垦植耘除,收获蹂治,舂磨洮汰,炊煮乃成,用功甚重;计一钵之饭,作夫流汗集合,量之食少汗多。此食作之功重,辛苦如是,入口食之,即成不净,无所一值,宿昔之间,变为屎尿;本是美味,人之所嗜,变成不净,恶不欲见。行者自思:如此弊食,我若贪着,当堕地狱啖烧铁丸;从地狱出,当作畜生:牛、羊、骆驼,偿其宿债:或作猪狗,常啖粪除。如是观食,则生厌想。因食厌故,于五欲中皆厌。


一个唯心的故事:

    譬如一婆罗门修净洁法,有事缘故到不净国;自思:我当云何得免此不净?唯当干食,可得清净。见一老母卖白髓饼,而语之言:我有因缘住此百日,常作此饼送来,当多与价!老母日日作饼送之;婆罗门贪着,饱食欢喜。老母作饼,初时白净;后转无色、无味。即问老母:何缘尔耶?母言:痈疮差故。婆罗门问;此言何谓?母言;我大家夫人隐处生痈,以面、酥、甘草拊之,痈熟脓出,和合酥饼;日日如是,以此作饼与汝,是以饼好;今夫人痈差,我当何处更得?婆罗门闻之,两拳打头,捶胸吁呕,我当云何破此净法?我为了矣!弃舍缘事,驰还本国。行者亦如是,着是饮食,欢喜乐啖,见其好色细滑,香美可口,不观不净;后受苦报,悔将何及!若能观食本末如是,生恶厌心,因离食欲,四欲皆舍,于欲界中乐悉皆舍离;断此五欲,于五下分结亦断。如是等种种因缘恶罪,不复乐着,是名食厌想。
(佛依四悉檀说法,应该如理思维这段经文,佛陀不是教人厌世,而是治病)一切世间不可乐想者,若念世间色欲滋味,车乘、服饰,庐观、园宅,种种乐事,则生乐想;若念世间众恶罪事,则心生厌想。何等恶事?恶事有二种:一者、众生;二者、土地。众生有八苦之患:生、老、病、死,恩爱别离,怨憎同处,所求不得,略而言之,五受众苦。众生之罪,淫欲多故,不别好丑,不随父母师长教诲,无有惭愧,与禽兽无异。瞋恚多故,不别轻重,瞋毒狂发,乃至不受佛语,不欲闻法,不畏恶道;杖楚横加,不知他苦;入大暗中,都无所见。愚痴多故,所求不以道,不识事缘,如构角求乳;无明覆故,虽蒙日照,永无所见。悭贪多故,其舍如冢,人不向之。憍慢多故,不敬贤圣,不孝父母,憍逸自坏,永无所值。邪见多故,不信今世、后世,不信罪福,不可共处。如是等诸烦恼多故,弊败为无所值。恶业多故,造无间罪:或杀父母,或伤害贤圣;或要时荣贵,谗贼忠贞,残害亲戚。

    复次,世间众生,善好者少,弊恶者多。或时虽有善行,贫贱鄙陋;或虽富贵端正,而所行不善;或虽好布施,而贫乏无财;或虽富有财宝,而悭惜贪着,不肯布施;或见人有所思,默无所说,便谓憍高自畜,不下接物;或见好下接物,恩惠普润,便谓欺诳谄饰;或见能语善论,便谓恃是小智以为憍慢;或见质直好人,便共欺诳调捉,引挽陵易;或见善心柔濡,便共轻陵踏蹴,不以理遇;若见持戒清净者,便谓所行矫异,轻贱不数。如是等众生弊恶,无一可乐。土地恶者,一切土地,多衰无吉,寒热饥渴,疾病恶疫,毒气侵害,老病死畏,无处不有。身所去处,众苦随之,无处得免!虽有好国,丰乐安隐,多为诸烦恼所恼,则不名乐土。一切皆有二种苦:身苦,心苦,无国不有。如说:

    有国土多寒,或有国多热,
    有国无救护,或有国多恶,
    有国常饥饿,或有国多病,
    有国不修福,如是无乐处。

    众生、土地有如是恶,思惟世间无一可乐。欲界恶事如是,
【经】三三昧:有觉有观三昧,无觉有观三昧,无觉无观三昧。
【论】一切禅定摄心,皆名为三摩提,此言正心行处。是心从无始世界来,常曲不端,得是正心行处,心则端直。譬如蛇行常曲,入竹筒中则直。是三昧三种:欲界未到地、初禅,与觉观相应故,名有觉有观;从第二禅乃至有顶地,非觉观相应故,名无觉无观。
    问曰:觉观有何差别?

    答曰:粗心相名觉,细心相名观;初缘中心发相名觉,后分别筹量好丑名观。有三种粗觉:欲觉,瞋觉,恼觉。有三种善觉:出要觉,无瞋觉,无恼觉。有三种细觉:亲里觉,国土觉,不死觉。六种觉妨三昧,三种善觉能开三昧门。若觉观过多,还失三昧;如风能使船,风过则坏船。如是种种分别觉、观。


{返回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二卷
下一篇: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四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3/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二十三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三十一卷(1/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三卷(1/2)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六卷(2/3)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十九卷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五卷(1/4)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五十八卷(1/4)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清净庄严 法喜充满--浴佛节致词[栏目:宽运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