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楞严大义》见道之五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35

《楞严大义》见道之五

可是阿难尊者因为没有这种道力啊,没有见道。实际上呢,说阿难没见道是不对的,他其实是初果罗汉。他见是见道了,只是功力不深,修道定力不够,所以他又再次启问。同时阿难啊,他扮演的永远是两种角色:一种是佛的弟子;一种是众生的导师。他是替众生问的,替有有我执的人问佛的。那么,佛讲:这个想不真,所以有轮转。阿难心里就想了:那我这个心是怎么回事啊?我怎么让这个心进入真正的三摩地,进入修行呢?我要像佛一样有定力。佛就问他:你这颗心到底在哪里?因为他回答的时候,是用妄想的心去回答,我们如果用妄想的心去想任何事情,去回答,那一定都是世间的生灭法。师父要考查你的功夫,并不是考察你的妄想,而是考察你是不是还以妄想心去回答问题。如果你学习了教理以后,在那里分析:心性是不生不灭的。想好了,师父问你:你看看,你谈谈心性的状态是什么?那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状态的,没有样子的。我们一听啊,就知道是你用妄想在回答。因为你听过了这些话,如果你从来没有听过,或者是一个小孩子,或者是一个刚刚到佛门里的,不懂佛教的人,你问他,他说心性是没有生灭的,那是了不起,那是他真正讲到了。可是,你听来的那些道理,你再去回答,完全是想法而已。只有你不以任何的妄想,“此想不真”,不想了,师父问答你的时候,你处在不想的状态去回答,一定是百分之百准确的,没有差错,这就是一个功夫问题。

2、妄想心的两种状态

可是阿难呢,他一听到佛这么问他:你以眼见,用心去见这个眼,他又要想自己证得三昧,用心去证得三昧,那你心在哪里?所以,第一卷就开始有七处征心,七个地方,征求你的心。你的心到底有没有在这七处?交光大师说:这不叫七处征心,因为,如果是征求这个心,那说明佛也把这个心当成是真的,有个心想问你。所以,他认为是七番破处,七番破处,就是心在什么处所,将这个处所也破除掉了,心不在那个地方,不能认为有一个心在那里。那么,七处征心呢,实际上,是破除我们凡夫妄想执着的这颗心。我们修心密的都知道,这个修行的下手处啊,一定要在一念不生,了了分明,在这个地方去契入。

但是我们这颗妄想心,它表现的状态有两种:第一种是妄想动的状态,妄想动起来了,就是我现在想这个,等下想那个,想得很清楚,看得很清楚的;还有一种状态,是它不动的状态。这个就要命了,妄想动了,我们能看得到,妄想不动了,我们看不到了。用唯识的话说,妄想动的状态就是第六意识,就是意根追逐外界的法尘,就是我们自己想到了外界的一个概念,把这个概念抓过来,在脑子里面出现一个情景,这个情景就叫做妄想。它是一个动态的,所有的妄想都是动态的,这一点我们大家能理解。

但是,当你想什么了,我们的意根不去追这个法尘,脑子里面不让它有概念,不去追求概念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意根的本身,也就是第七识,叫做末那识。末那识就是我执的根本。,没有妄想,但是,它具有一种恒审思量的这个功能。恒审,感觉好像是永恒的;审就是审查。我们很多修心密的同修,在打坐的时候都有这感觉,坐在那里持咒持久了,大概两三百座以后,可能经常会觉得打妄想,又有一个老看着自己打妄想的那个人,是不是?背后老有一个看着自己打妄想的,妄想就像小狗一样,东跑跑西跑跑,然后你背后总有一个,看上去没有动的,是一种静态的,能够看住这个妄想的,这个东西它一直在那里。来来去去,来来去去,来来去去的是妄想;不来不去的,在背后的,这就是意根,这是第七识。所以感觉是恒审,审就是审查。你这个人过来,像我们那个机场安检的机器一样,你人过去了安检机器在这里盯着,你身上有什么东西它就叫,没有它就不叫。它永远都是那样,它在那里不动,我们的意识啊,背后的这个意根也是这样。

所以,我们能感受到没有妄想,明明白白了,但是,我执还是没有破,它没有办法桶底脱落。实际上这就是桶底,只是这个桶底没有脱落,我们再把这个桶底加重,加份量,给它加水,加加加,加到一定程度,桶底散开了,这就是见地打开了。所以,一般的人,都会把第六意识的妄想,这个想法当成是我,当成是我的心,我心痛了,我心很舒服,我现在的心,有些人说,我心就在这里,心痛,实际上他可能心脏不舒服,觉得我心痛了。有人说那个人生病了,他是我的亲人,我心很痛。所以呢,对这个心就很难把握。


{返回 达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楞严大义》见道之六
下一篇:《楞严大义》见道之四
 禅修要义 第八章 奢摩他颂
 《楞严大义》见道之三
 净化心灵的妙宝 四、净化心灵会经历的四个阶段
 药师琉璃光如来十二大愿之二十三
 永嘉禅修班讲记之三·呵斥五种欲望——诃五欲
 禅心密印 第五章 实修用功的方法
 《楞严大义》修道之七
 《楞严大义》修道之十七
 佛说八大人觉经 第十一讲 正宗分——大心普济觉
 华严法会开示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23课 唯有慈悲,才能解决因为爱而引起的冲突[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25 请观察与认识真相[栏目:在生活中禅修]
 能海法师戒律思想研究[栏目:温金玉教授]
 从慧能禅学看禅宗的内在超越性[栏目:董群教授]
 祥和洒脱之路 居士篇[栏目:林克智居士]
 《正法妙音》第四册 警世钟[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无量寿经启信录[栏目:念佛感应]
 不该开启的窗口[栏目:刘先和居士]
 集量论颂[栏目:藏传因明学典籍]
 四圣谛讲记 感谢与回向[栏目:广超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