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怎样真正做到与世无争,与世无求?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57

    问:在这样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无论念佛还是为人处事,常常急功近利,心浮气躁,没有恒心和毅力,最后常常一事无成。请问如何摆脱这种焦躁的心态,真正做到与世无争,与世无求?
    答: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时代,是没错,而且未来的竞争将会越来越厉害。为什么?人越来越多,资源越来越匮乏,大家攀缘欲望的心、高消费心越来越强,所以以后的日子将会越来越竞争激烈。但怎么办?这就是五浊恶世的一种表现形态,它是每况愈下的,从中“即烦恼为菩提”。
    这才知道佛陀为什么说三界如火宅,当这个火没有升起来的时候你觉得很清凉,实际上你感到它的逼恼的时候,你才知道佛讲的真实不虚的,也才从中体会到为什么阿弥陀佛要建立西方极乐世界。如果这个世界是清凉的世界,是快乐的世界,是你活得很悠闲、很自在、很美满的世界,那是不需要有极乐世界的。就是由于这个世界不完美,这个世界是剧苦充满,这个世界也很难在这个减劫的时代改善,那么这个极乐世界对我们来说,就来的非常非常得重要。现在西方国家科技发达,他就琢磨着移民到木星去,移民到火星去,移民到金星去。移民到那里都是很难,第一,距离很大,他还在琢磨着我这个宇宙飞船中间搞一个中转站,怎么储备一些粮食,再从第二个轨道过去……他都在琢磨这些移民的事情,这些都不是究竟方法。第一,你能不能移民过去;第二,你只要带着欲望的、贪染的、污染的心,就是到了干净地方去,你又变成了像第二个不能生存的地球一样的情况——是没有办法解决的。
    所以首先先认证这个情况,然后你要有一个空性的认知。就是这样的一个紧张的生活,这样的一种竞争的情况,这样的一种为了一点生存一天到晚忙得一头雾水的情况,感觉到生命的质量越来越低,不知道为什么活着,普遍地有这种浮躁。当在浮躁的情况下,他很难去反省他的生命的本质:他到底生命需要什么,生命应该是什么状态。我们都是在做梦啊。梦是由什么构成的?是由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你是好心,就会做一个好梦;你是不好的心、浮躁的心,就会做一个非常不安的充满着杂乱无序的这样的梦。所以我们要看到这样的一切,都是我们的梦,我们的心变现出来的一个境界。那么既然是心变现的境界,它无论是什么情况,它都是空的;既然是空的,我们不要去执着它。但是在无明大梦里面这个梦醒不来,我们尽量做一个好梦。你怎么去做一个好梦呢?你去三皈依,去奉行五戒,去念佛,你用这些五戒、十善和名号的功德熏习我们这颗心,就是以真如光明来熏习无明,你这个心受熏习就会变现出好的境界。虽然大家这个共业是不好的,但是你个别的可能会比较好,这就是共业里面有别业。就好像在地震当中有很多人死了,但毕竟有一部分人不会死,那不会死的人也有因果的。
     所以如何摆脱?你不要去想到外面环境的解脱,你一定要当下——观照你当下这一念心。你对外面:无论什么情况不加留恋,不加贪著,知道它是这个样子,随遇而安,安分守己。外面浮躁,你不要跟着浮躁,你的心安在佛号上。大家都要追求点财嘛——财、色、名嘛,这些就是所谓的福报。这个福报不是追求来的:是你因果里面有,你才能获得;没有,你碰破头也得不到的。这个昨天讲那个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哪,你命中带了多少粮食都是命定的,这你还担什么心哪?你就守住这颗心,非常安静地、安稳地做你应该做的事情,这叫敦伦尽分。你在家里作为子女,你就孝养父母;你作为家长,就教育好小孩;你是个员工,就尽你的本分做好你的员工的那份工作,至少对得起那份薪水;你需要去进行公司运作,你也就全力以赴去做。你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你只要尽力了,到底福报怎么样,你不加以留恋、执著嘛。不会由于成功就欣喜若狂,不会由于失败就要去跳楼嘛,这个东西你要放下,你的心态不要去急躁。有一种出世间的心,但是世间的事业你照样去做,做的事情跟大家表面上一样,但你存的心跟大家不一样。要同流——一定要同流,你不能脱离世间,但一定不能合污。你这朵莲华是要长在污泥、浊水里面,你不能离开大众,不能离开这个社会;但你这莲华同时也要长出来,长到虚空里面,你长不出来同流合污就不行。你怎么长出来?你每天都在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乃至念十声,你这莲华就在虚空里面,你没有同流合污。你以出世的精神从事入世的事业,把入世的事业作为追求出世解脱的一个跳板。你处理好佛法和世间法的关系,这处理好了不仅不矛盾,而且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你佛法修好了,你世间的事业会做得更好,你的福报会更大。

 


{返回 大安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念到根尘脱落,是什么样子?什么是进入大光明境?
下一篇:当今社会食用保健品、保健酒的人数很多,该如何做才如法?
 怎样做到凡事随缘,随遇而安?
 往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我念佛到什么程度才能往生?
 怎么才算是感应上了弥陀的慈悲愿力?
 只有修地藏七,往生的比率将会大大提高...是这样吗?
 佛说二十难中有富贵学道难,佛为什么这样说呢?
 如何助念?临终如何劝导?在亲人耳边放念佛机可以吗?
 念佛修行可消业障,为什么很多菩萨境界的大德法师或居士他们还会有病?..
 请问法师,弟子经常做恶梦、怪梦,不知该怎么办?
 因果观念、六道轮回是真有其事?圣人为什么要以神道设教呢?
 “无我”是一种心态吗?能适应这个机械、繁忙、竞争的现代社会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五年恩师记[栏目:陈士东居士]
 珍惜生命—圣严法师与吴念真、黄春明、李明滨的对话 十、逆境让人成长,打击磨练意志[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智慧对话]
 feeling之7:「体」的feeling是什么?[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众缘和合(理梵)[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净空法师法语精华录-念佛篇[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
 到底谁的生活自在?谁的生活苦?[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七]
 中国佛教宗派[栏目:郭元兴教授]
 时时观待自己的信心[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论智者大师的时空观[栏目:沈海燕教授]
 答问青壮年参禅者 第二天[栏目:南怀瑾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