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心的功德
《法华经》穷子喻,大富长者之子幼时,舍父逃逝久住他国。后加复穷困,驰骋四方以求衣食。其家大富财宝无量,无人继承。五十年后,父子偶遇。父见子便识,遣傍人急追将还。穷子见父有大力势,即怀恐怖,于使者执之强牵将还之际,惶怖闷绝躄地。经其父循循善诱,方渐除下劣之心,成就大志,自鄙先心。父子相认,穷子骤然富贵。
佛出现于此世间,亦如大富长者,循循善诱,令其穷子(众生)整体接纳其所有之富丽辉煌(成佛)。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并非只想让众生追求人天福报,或是止于声闻、缘觉之化城,而是为了一切众生成佛。是故,吾人不能志意下劣,得少为足,应敢于当下承担,立志成佛。
要成佛,须发菩提心。是否发菩提心是大乘佛法与小乘佛法区别所在。菩提心是成佛种子。故大乘佛法,尤其赞叹菩提心之功德,此赞叹穷劫难尽。
《华严经》有一《初发心功德品》,以种种比喻,赞叹初发菩提心之功德。譬如一人,以幢幡、音乐、服饰、卧具等一切供具供养东方阿僧祇世界所有众生,历时一劫。而后,劝勉众生持戒、修善、修定,最终得四禅八定,乃至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不仅东方阿僧祇世界,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皆如此劝勉、传授。此人功德之大,唯佛能知。这无量无边功德,与菩萨初发菩提心之功德相比,百分不及一,千分不及一,百千万亿不及其一,算分、数分、优波尼沙陀分,亦不及一。
善财童子参弥伽长者时,说:吾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为此,如何修菩萨道,行菩萨行,满足普贤行愿?弥伽长者听后,马上下座顶礼善财童子,散种种七宝、鲜花供养善财童子,并赞叹: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发三藐三菩提心,稀有难得!善男子,若有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不断一切佛种!
所以我们要修大乘佛法,得种种利益,首先要发菩提心。不具菩提心,修一切法,悉为魔业。大乘行者,宜于此瞩意。
对净土宗而言,“深信切愿即无上菩提”(蕅益大师语)。以深信愿,持佛名号,即是践履菩提心,即是在修大乘行法,即能获得往生成佛度众生之大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