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为
 
{返回 宗萨钦哲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5205

无为

我注意到,《金刚经》在中国的大乘佛教徒中非常受欢迎,这很好。最近,我在读老子的《道德经》,我觉得它与《金刚经》相类似。不过,尽管中国人喜爱读《道德经》,却似乎喜欢流连在儒家的思想里。

我们应该关注一位真正的道家大师。《道德经》谈到不要改变,只是接受一切。这真是了不起的观念和表述。什么都不要做,不要改变,不要造作,不要量度,随它去。可是,儒家一来,就有了偏好、颤栗、规矩、保全面子、耻辱和丧失能力等等。例如,因为祖先之名,我必须如此做,每年要去扫墓,那可能是十代前祖先的墓。他早就转生了,可能已经被我们当成鱼放在寿司里吃掉了。某种角度而言,愚昧拯救了我们。想想看,如果这些鲔鱼或鲑鱼能够知道一切,看到你每年去这位十代祖先的墓地磕头,却又吃他的肉,实在没道理。如此了解,就是能力和功德,而思考《金刚经》能带来这种能力,但这很难进入我们的脑海中。

这个什么都“不做”(无为)的教导,我甚至从藏传佛教大师那里也听到过很多次。有时,我能一瞥它的意义,而当我真的能瞥见它的意义时,我是如此地沮丧,因为要如何说服别人?什么都“不做”,实际上是一种相当奇妙的事,它很难以表达和修持。不过,感谢佛陀的慈悲,有几千种的方法和活动,让我们可以修习这种“不做”。

也许,最接近这个什么都“不做”(无为)的概念就是禅修,也就是佛教禅修。现今,“禅修”这个词被当作是一个笼统的词语,包括了很多种类的技术。常常,人们甚至把“禅修”跟纯粹做白日梦连在一起。不过,依据佛陀,那不是禅修。

如果你真想知道如何什么都“不做”(无为),你必须要愿意付出一些牺牲,你应该要跟随一位老师。在我有限的知识里,我真的相信,还有很多伟大的老师,不仅知道如何去做这个“不做”(无为),而事实上,他们在修持这个“不做”。

不要认为这样的老师必须要是位学者,真相是,学者往往是最糟糕的。他们其实不知道如何什么都“不做”他们只是知道如何谈论“不做”。不过,对于这个教示,因为它的难度,一个人确实需要个人辅导。

我们如何能什么都“不做”?这是个很值得一问的问题。从开始,甚至“不做”本身已经是一种做。我们现在能做的最接近的事就是禅定,不过,当我说“禅定”,那不是在指观想和放光、收光。这类的方法是存在的,而且这些好的和深奥的方法,只是训练我们心的其他方式。

当我们说到“禅定”,大多数人就想象,保持安静,不说话,坐直,闭上眼睛,盘起腿,所有这些。可是,这些理解只是禅定的外相,不是吗?对我们之中的许多人来说,禅定还意味着获得对心的控制。这并不完全正确,不过,我理解可能有些人会这样猜想禅定。当我们教禅定时,没有选择地,只好说:“不要受干扰,专注。”所以,可以理解地,这可能会让人觉得它与控制自心有关。

不过,这种禅定方式,不能真正说成是控制自心。实际上,如果控制心就是禅定,那么严格来说,我们一直在禅修,因为我们的心始终受到某些外在对象的控制,被赞美、批评、权力、金钱,凡此种种所控制。

 


{返回 宗萨钦哲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宗萨钦哲仁波切2010新年感言
下一篇:什么是“双运”?
 十二缘起法
 佛教中的象征、观想
 2009新年感言
 正确的见地是绝对必要的——《三联生活周刊》专访宗萨钦哲仁波切
 仁波切谈末法时期如何成为实修者
 2008月3月刊《时尚芭莎》专访宗萨钦哲仁波切
 《普贤上师言教》开示辑要
 轮回是战场,菩萨是勇敢的战士(2)
 我“继承”了老师这个事业--2011年8月1日《经济观察报》采访宗萨蒋..
 如何同时成为一位修行者与生意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可有赌博消遣的观念[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正而不斜[栏目:禅林衲子心]
 《入行论讲记》第三册 第三品 受持菩提心 第三十一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智慧的培养[栏目:见悲青增格西]
 因缘果报与命运关系之介说[栏目:惟觉法师]
 关于做烟供的开示[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得到真正的快乐 - 不离烦恼,也不起烦恼[栏目:真正的快乐]
 烦恼业障境界现前时,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护七有感[栏目:禅林衲子心]
 莲花生大士全传 第四篇 广大圆满 第九章 誓护佛法迎菩提2[栏目:莲花生大士全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