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3
 
{返回 东宝·仲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78

仲巴仁波切关于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3)


暇满人身取精华

获得暇满大船时,

自他须渡轮回海,

故于昼夜不懈怠,

闻思修是佛子行。

“获得暇满大船时,自他须渡轮回海,故于昼夜不懈怠,闻思修是佛子行。”意思是未生于八无暇而得到八闲暇、具备修法的顺缘十圆满的人身大船是非常难获得的,得到时不要将它浪费在无意义和意义小的事情上,为了使自己和其他众生从轮回的苦海中解脱,应该昼夜不散漫地到大乘的善知识面前听闻甚深教诫、如理思考、如法修持,这是佛子们从暇满人身中获取精华的实践。

暇满是说获得健康的人身而且遇到佛法和善知识,具备修学佛法的一切条件。然而这种人身并不容易得到,所以我们能够得到这个非常难得的暇满人身是很幸运的。佛陀曾经提到:「地狱众生就像大地上的灰尘一样多;饿鬼众生比地狱众生少,但也像海边或大江旁边的沙一样多;畜生道众生比饿鬼道众生要少得多多,但是畜生道众生也像树木一样多;上二趣修罗、天人这些众生就如同夜间的星星一样多;而在这里面能够得到宝贵的人身,并且信奉佛法、修学佛法的人,就像白天的星星一样稀少。」这个数量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能够获得这样暇满的人身,且能依止善知识而修行的人非常少。

在因方面来讲,暇满人身并非是没有任何的因缘而自然获得的,乃是自己经过累世积集的福德资粮和努力发愿所得的结果。我们也可以思考一下,例如这个世界中,在一个洲或一块陆地上所有的畜生数量绝对胜过全世界的人口数;而在一块小地方生存的旁生动物就比一个国家的人口还要多;或者一个人身上不同的寄生虫总数也胜过一个城市的人口数。从这些现象很明确地告诉我们人身是多么难得。因为人的意识或者能知的智慧胜过别的众生,能了解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如此的人身智慧就比如意宝还要珍贵。

如果我们能运用人的意志、智慧和能力,为了利他利己而修学佛法的话。那么这个人身的确非常宝贵。因为人比其他五道众生有更强的能力可从苦海里得到解脱。如果一个人利用能知的智慧去造恶业的话,同样的道理,那他所造下的罪业也比其他五道众生更为强烈,而使他堕落到下三趣。例如,米拉日巴尊者以前在西藏与尼泊尔边界的山洞中修苦行时,有个猎人跟一只猎狗在追一头鹿。这头鹿逃到米拉日巴修行的山洞,尊者悲悯地为它讲经,使它得度;后面跟来的狗也同样得到了解脱。然后猎人也跟着进来。他见过尊者之后,当然也被度化了。尊者在度化猎人前讲到:“一般而言,人身非常珍贵难得,但是像你这样造作罪业的人身并不算难得。”由此即知如果是一个行善、倾向佛法的人身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但是拒绝行善、恣行罪业的人身就比其他众生更糟,龙树菩萨曾说:“生为人而造恶业,就像以装饰珍宝的金器来盛装屎尿和呕吐物般愚蠢。”佛经提到:“如果能利用人身去行善的话,它就是能使我们渡过轮回苦海的船只;如果以此人身去行恶的话,他就是拉我们下恶道的石头。”所以我们应修习佛法,不但要利用这人身的宝船渡自己,也要令一切众生从苦海里得到解脱,为此不要浪费时间,应不分昼夜,努力地勤修正法。

然而要修学佛法,必须先知道什么是善法?什么是恶业?什么可以施行?而什么应该放弃?因此我们要去依止善知识听闻正法。在听闻正法的传授之后,不可把它放在一边不管,而要自己反复地观察、思维,如此就会在自己心里产生一种定见,对所传的法生起坚定的信心,不过单单生起强烈的信心还不够,我们还要进一步去修持、练习。就是要去听闻、思维和实修。

进入佛门的修行者有两种不同的种类。一种是在智慧方面比较迟钝的修行者,不经过自己的思考跟观察就完全相信佛法,继而生起虔诚的信心,认为佛所宣说的法义都是好的、正确的,而佛则是伟大的、是善的。另一种是具有智慧的人,他会去思维、观察。他想:为什么要入佛门学佛?修学佛法有何帮助?修法之后会得到什么成果 ? 真正的修持要如何进行?他会去研究、观察这些问题,在透彻了解后才进入佛门修持。如果我们能是第二种行者的话当然最好。所以我们应该先思维、观察、了解为什么要修学佛法?怎样去修?修持后有什么利益?为什么我要成为佛教徒?如果我们在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修学佛法的话,当稍微有困难或违缘出现的时候,便很容易退转。有些人因为迷信、想求取名利,这样就与佛法背道而驰了,实际上我们不应持负面的心态,而是要有根本的了解之后再修学。想想为什么学佛?学佛对自他有什么帮助?有什么坏处?对这些问题好好地探究,经过观察、思维之后,再进一步地去修持。如此一来,因为我们完全信服于这个教法,在修的时候就更容易得到成就。

经典中曾讲到:「跟随佛的修行者应该像冶炼金子一样,要反复观察、研究佛的教法。在反复地研究、思维、观察当中,才能够真正了解到佛法的精华。」在跟随佛陀修行的时候,某方面如果有什么怀疑、不了解,就应该多加深入研究、思维,看其是否真如佛陀所说的情形?靠我们的智能、意识反复地去研究,就像金子经过多次提炼之后才能成为纯金一样,不要像有些人因为这是伟大的、有智慧的、慈悲的佛所讲的,便认为不应该生起怀疑心,不应该去思维,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相反地,我们应反复地思维、研究法义,这才是跟随佛陀的修行者所应做的事。

 

离乡断除贪嗔痴
贪爱亲眷如水动,

嗔憎怨敌似火燃,

忘失取舍愚痴者,

离家乡是佛子行。

“贪爱亲眷如水动,嗔憎怨敌似火燃,忘失取舍愚痴者,离家乡是佛子行。”意思是修的时候,如果住在自己的家乡,对于相互关爱的父母和知心的朋友等亲友会产生极大的贪爱,这种贪爱会像水流般将自己带入轮回大海;而对于心中不喜欢的怨敌会生出嗔恨的怒火,这种嗔恨火会焚毁自他今生和往世所聚集的所有善根和功德;并且会忘失应取的善行和应舍的恶行,变成愚痴者。因此修行时远离引发贪、嗔、痴的家乡是佛子们的实践。

当然就这个时代而言,并非每个人都必须离开自己的家乡才能修行,而关键在于我们应当远离会使我们生起嗔恨、愚昧无知及贪爱的心境和因缘。这里主要是教我们断除贪嗔痴。如果有强烈的贪心,就会使我们像被水冲击般,一再生于轮回中,无法解脱,所以我们应该去除强烈的贪心。由于嗔恨心的缘故,它会像火一样燃烧我们的善业。而愚昧无知就如同黑暗般,让我们不知道哪条是正确的路?哪条是错误的路?更会使我们临事时不知如何取舍,所以我们不但应远离家乡,凡能引发三毒的一切事物都应远离。

远恶离乱依静处

舍离恶境惑渐减,

弃除散乱善自增,

自心清净起正见,

依静处是佛子行。

“舍离恶境惑渐减,弃除散乱善自增,自心清净起正见,依静处是佛子行。”意思是如上述抛弃了家乡那样的恶境后就要住于寂静的地方,住在静处后贪嗔等烦恼逐渐会变小,戒律也能清净守护,不再忙于照顾亲友、打理生意、操持农活等使心散乱的俗事,便能一心专注努力地修持佛法,这样,善行可以自然发展,心能安住,智能清明,由此对正法的意义能用智慧分析、了悟,并可生起正确的认识,因此,依靠能发展戒、定、慧的寂静处是佛子们的实践。

因为我们是初学者,要断除烦恼的话,必须先断除起烦恼的因和缘,所以要远离恶境。恶境会使我们生起不好的杂念,也是贪嗔痴三毒烦恼的因缘,因此远离后我们的烦恼就会慢慢减小。如果没有生起贪心的因,就不会生起贪心及烦恼。

由于我们的意识或心境执着于外界的色声香味触,心就无法安定下来,自然不会生起正见,增长善行。所以我们要离开散乱心,就不能对色香味触等外境生起执着。如不对外境起执着心的话,我们的善心不需刻意培养,它自然而然就能增长,心也能静下来,那么我们在学佛时,就能生起更坚定的正见,因此我们要住于寂静处去修持。

放下此生入正法

长伴亲友各离散,

勤聚之财成遗产,

识客终离客舍身,

抛弃此生佛子行。

“长伴亲友各离散,勤聚之财成遗产,识客终离客舍身,抛弃此生佛子行。”意思是从出生到死长时间相伴的父母等亲眷以及亲密的好友,当死亡到来时,不是他们将自己抛弃,就是自己离弃他们,各自总要分离,无法永久相聚;不惜造罪、痛苦,不顾麻烦,努力聚集的财物,死时一点也不能带走,它们也不会跟在身后,终将成为别人的财产;除此之外,与生俱来、骨肉相连的身体,就像客房一样,最终,如客人般的心识会离开它,只留下如客舍般的肉身。想到这些,从现在起应该放下利少弊大的今生的俗事诸如降敌护亲、农耕、生计等,为了追求以后的利益,发菩提心,修习正法,这是佛子们放下此生的实践。

我们在修持的过程中应该要有舍离现世的心。虽然大家并不能完全舍离现世生活,但在内心深处,对世间的名誉、财富、地位,及此生的一切虚伪造作,都应生起舍离心,继而相信:佛法是最究竟之依止处。

此颂的重点是要我们了悟无常。因为无论是亲友、财富或我们所贪恋的身体都是无常的,没有任何的实义,这些都是由于各种因缘所组合而成的,属于有为法。一切有为法皆是无常的,没有一件永恒,终究会离开我们,必须舍弃。佛经中说:“三界无常如秋云,众生生死如演戏。”

龙树菩萨在《递亲友书》中讲到:「当死亡到来的时候,你没有办法带走任何的财富以及亲戚朋友,要把所有一切都放在一旁;跟随你走向死亡的伴侣只有自己所造下的善业和恶业。」我们在有生的几十年当中,可以和亲戚、伴侣、朋友聚在一起,拥有财富,但是死时却必须远离这一切,惟有善业或恶业会跟随我们。行善除了能使我们在死后得到快乐,也能在今生拥有良朋益友,得到一定的善报、快乐与祥和。如果我们造下罪业不但会使我们来世受到种种恶报而且今生也不会有安详的心境。噶mb也曾说:“我们现在应畏惧死亡,故而精进修法,死时应当无畏,我们却与此相反,现在无畏,死时只能徒然捶胸顿足了。”因此我们要趁今生好好地修学佛法,而不要太强烈地执着于财富、亲友及色身。

修德去毒离恶友

伴彼若使三毒盛,

闻思修德渐坏少,

能转慈悲令丧失,

远离恶友佛子行。

“伴彼若使三毒盛,闻思修德渐坏少,能转慈悲令丧失,远离恶友佛子行。”意思是与谁相伴,如果,能断解脱命根的三毒烦恼发展了, 修行解脱的主因闻、思、修等正法上的所有事情自然地退失了,大乘道之根本慈悲菩提心等善法自己以前具有的一切都丧失殆尽了,如此不善的亲眷和罪友就像猛兽般要抛弃,这是佛子们远离恶友的实践。

《正法念处经》中说:“罪友是贪、嗔、痴的根源,如同有毒的茎杆一样。”《涅槃经》中说:“与醉象相比,恶友可怕得多, 因为醉象只会造成身体的伤害,而恶友却会毁掉善行和清净心。”仲敦巴的大弟子波达瓦曾说: “与狗接近就离疮疤不远;与恶友接近, 则今生名声会坏,来世会堕入恶趣。”因此为了今生后世的利乐要远离恶友。

恶尽德增依善士

依彼若令恶渐尽,

功德增如上弦月,

则较自身尤爱重,

依善知识佛子行。

“依彼若令恶渐尽,功德增如上弦月,则较自身尤爱重,依善知识佛子行。”意思是无论依靠亲近谁,如果自己的贪、嗔等过失逐渐减小,闻、思、修三学与慈悲菩提心等一切功德如同上弦月般不断向上增长,那么对这样的善知识和好朋友应该比自己的身命还要珍视爱惜,如此在思想和行为两方面如法依止是佛子们依止善知识的实践。

依止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经文中讲到:“如果没有上师,就没有佛的名号,一切诸佛都是依止上师而成就佛果的。”《入菩萨行论》里也说:「若没有船舵, 我们无法驾驶船只渡过苦海。」善知识就是这个极重要的船舵,即使是今生,我们也需要老师教导立身处世的道理,更何况是求究竟解脱的正法!修行的时候,如果没有善知识教导我们怎样行善去恶、传授口传灌顶,并开示种种修持诀窍的话,我们也不知道该如何修行,则修持就会不如法,也无法增长证量,更谈不上获得究竟的果位。所以一切果位及证悟的根本与善知识是息息相关的。就像宗喀巴大师在回向偈里所讲的:「即使是世尊,首先也是依止善知识而成就佛果的。因此愿所行的一切功德回向给所有众生,愿众生皆能够遇见具德的善知识。」这充分说明能够依止善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应该要依止能使自己生起前所未有的慈悲心等功德之上师。如果我们依止行为不如法、与正法背道而驰的“上师”,不但不能增长功德,还会带领自己走向不正确的道路,所以在依止善知识之前,首先要懂得观察,这是很重要的前提。

其次,经过观察,我们认为所依止的是合格而且具德的上师后,就要在闻、思、修各方面精进地按照他所传授的法去修持,并生起甚深的信心,遵循他的指示,使自己的心和上师的心合而为一,证得和上师相同的果位。

我们依止善知识求取不同的法义要诀,刚开始的时候,因为自己能够生起欢喜心,或者在条件因缘各方面都具足的情况下,我们乐意跟随他;但是当遇到一些挫折或不顺的时候,又舍离这位善知识,这种做法是不对的。无论遇到什么挫折,我们都应好好地遵循经过自己观察而决定依止的善知识。就像那洛巴大师依止帝洛巴大师时,曾历经十二次苦行。或像米拉日巴大师依止玛尔巴大师时也曾遭受种种苦难。我们要学大师们的精神,无论遇到任何困难挫折都绝不放弃,以坚定的信心去依止上师修行。

不求神祗皈三宝

自身仍陷轮回狱,

世间神祗能护谁?

应依殊胜无虚者,

皈依三宝佛子行。

“自身仍陷轮回狱,世间神祗能护谁?应依殊胜无虚者,皈依三宝佛子行。”意思是自己也身陷于非常难解脱的轮回的牢狱中,被业和烦恼习气的铁链紧紧地、不由自主地拴着的世间的神祗,无论有什么法力也不能使别的众生免堕恶趣和不受轮回苦,为此皈依的对象应是无畏地能救护自他免受生死恐怖的三宝,将三宝作为可以完全交心的皈依处是佛子们的实践。

皈依是学佛最基本的条件,也是进入佛教的大门。当我们请求皈依后,就正式成为佛教徒;未皈依者不能算是佛教徒,所以佛教与外道的差别就在于是否皈依三宝。无论在持诵咒语、佛号或观想本尊之前,首先皈依发菩提心。然后再去修持才能有功德和成就,所以皈依很重要。

我们皈依之后,是否内心真正得到了皈依?这很难讲。请求皈依的时候,皈依的对象是谁?对境为何?怎样皈依?皈依之后应该守什么戒律?怎样行皈依?这些问题我们都要真切地了解。

皈依分四个步骤:一、皈依之处。二、皈依的形态、方式。三、皈依止于何时?四、皈依后如何持守戒律或皈依的教诫。

皈依之处是三宝:佛宝、法宝、僧宝。大家常称赞佛陀,然而佛宝到底是什么?佛陀刚开始也像我们一样是凡夫,他依止善知识并按照究竟的正法去实修。先发殊胜的菩提心,次行布施等波罗蜜多累积福德资粮,再修空性,了悟法性,继而圆满智慧资粮。由于福德与智慧资粮圆满的缘故,在身为众生时所造的罪业就慢慢地减少清除,并使修行上的证悟不断增长,终致福德智慧圆满,成就佛的果位。佛陀由于在修行道上积集福德资粮而获得三十二相、八十随形好的圆满色身,由修持空性积集智慧资粮而获得法身。法身是照见自心本净,远离一切尘垢污染,自心明性远离一切遮障,明朗地显现出来,自心和佛意没有任何的分别错乱,达到遍知一切的智慧。由福德资粮而证得的色身分两种:报身和化身。法分为灭谛和道谛两种。能使我们了解到一切都是无自性、无我的,因而舍弃一切罪恶的就是道谛;舍弃诸罪恶后在无我中所了悟的法就是灭谛。实修正法而了悟无我的智慧,并证得菩萨的果位者,称为僧宝。佛宝、法宝、僧宝就是我们究竟不虚的皈依处。

皈依即是视佛陀为引导我们修行之路的导师,将法当作修持的方式,以僧宝为实修路上的善友。皈依的意思是无论快乐或痛苦,我们都具有强烈的信心去依赖他们、信任他们,也祈请他们帮助自己将来证得与其不二的果位。至于皈依的时间是从现在直到自己证得佛果,并且使所有的众生成就无上菩提为止。

无论是在殊胜、特别的佛像前面,或是在上师或善知识跟前请求皈依后就要守好皈依戒。皈依戒分为应该取的、要舍弃的以及共同要做的三方面。皈依佛宝之后就不再皈依佛教之外的任何世俗或外道的神祗。皈依法宝之后要尽力不伤害别的众生。皈依僧宝之后不与具有强烈邪念或会导致自己倾向恶业的众生为伴。当然,身处于现代,我们也无法完全不跟具有邪念、广造恶业的人在一起,所以主要是不要让自己的心受他们影响而生邪念、造恶业,这样就不会违背皈依僧宝的戒律。以上是应当舍弃或禁止的三条戒律。皈依三宝之后要做的三条戒律是:一、皈依佛宝之后,任何代表佛身的佛像,无论完好的、损坏的,都要恭敬地供奉在高处礼拜、供养。二、皈依法宝之后,佛陀所传的教诫或是正信的佛法,都应供奉在高处,不宜置于不净之处。三、皈依僧宝之后,要礼赞一切跟随佛陀修行的僧众。只要身穿法衣的人,即代表僧宝,我们都要恭敬礼赞他们。以上是我们要奉行的三种戒律。

我们要常忆念三宝的功德、念诵皈依文,并礼赞他们。平时尽力宣扬皈依三宝的功德,使别的众生也相信并皈依三宝。这就是共同的戒律。

畏苦舍命不造罪

诸极难忍恶趣苦,

世尊说为恶业果,

纵须舍命为代价,

亦不造罪佛子行。

“诸极难忍恶趣苦,世尊说为恶业果,纵须舍命为代价,亦不造罪佛子行。”意思是听到就使人害怕,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实在是无法忍受的三恶趣之苦,遍知的佛陀说不是没有原因的,而是行十不善等罪业的果报,为此即使要付出生命的代价也绝不造罪是佛子们黑白业好好取舍的实践。

针对下士修行者所传的法主要是讲因果业报。由于众生造恶业才会堕落三恶道,招致苦报:地狱有寒热之苦,饿鬼有饥渴之苦,畜生有愚昧无知之苦。只要我们听到他们的痛苦,就应生起极大的同情和畏惧心,因此即使生命受威胁,必须舍命,也绝不造作罪业。

一切有为法,无论善业、恶业,都是有因有缘才有果。绝对不会没有这样的因就得到这样的果,或者由这样的因而得到另外一个果,一切的果都是由自己所造的因得来的。无论外界世界的宇宙山河,还是有情众生,都是因缘和合而显现的,自己善或恶的意识和行为会成为原因从而产生结果, 所以要得怎样的果,就看我们造下什么样的因,由于烦恼所造下的因会使我们得到恶报。就像法称菩萨所著之《释量论》所说的:「一切因没有受到任何障碍的时候,自然会承受它的果报。当果报显现的时候,没有任何事物会使它退转、回遮或改变。」因此,如果我们造下杀生等不善的恶业,所得到的果就是堕入恶趣,品尝种种苦果。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了解这些道理后要想到六道的众生都希望离苦得乐,则我们应该使他们行善业以便得到快乐的因,同时使他们断恶业,以消除遭受痛苦的因。安乐的因就是发殊胜菩提心、利益众生及广行善业等;恶趣的因是造下十不善等恶业。

初期进入佛门修学佛法的时候,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要坚持行善法,放弃行恶业,也要了解如何才算得上是行善去恶。若不明了的话,可能恰恰相反,把恶当作善,反而招致恶报。因此接下来讲十善法及十不善法。

十不善法分为三种身业、四种语业和三种意业。第一种不善身业是杀生:首先生起要断取众生性命的心,再以实际的行动夺取其性命。这些因缘全部具足,就造下了杀生的罪业;第二种是偷盗:自己对别人有价值或没价值的、或大或小的任何东西,生起我要拿走, 不让别人知道的心,接着在他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拿走,便是偷盗; 第三种是邪淫:对不是自己的妻子或丈夫的人在任何地方所发生的淫行,都是邪淫的罪业。

第一种不善语业是打妄语:首先有欺骗别人的心,然后以实际的行动说骗他的话,形成欺骗对方的结果,便造下打妄语的不善业;第二种是两舌:看见朋友两方和好,便从中挑拨,说三道四,使彼此不和,这就是两舌;第三种是恶口:讲一些别人不愿意听、不喜欢听,或令人痛苦、伤心、不愿意接受的话,都称之为恶口;第四种是绮语:主要是讨论一些没有必要的、与自己无关的世俗话题,都称之为绮语。

第一种不善意业是贪心:对自己喜欢的对境如财富、地位、名誉等产生执着,希望拥有就是贪心;第二种是嗔心:遇到不喜欢的对境而产生的厌恶心即称为嗔心;第三种是邪见:对佛所讲的因果道理不相信,认为因果不存在,或对三宝没有信心,或说三宝及轮回是不存在的,这类想法都属于邪见。三种身业、四种语业,以及三种意业加起来就称为十不善业。我们如果造下这十不善业的话,就会在今生或来世遭受痛苦。

与之相反,十善法的第一个是放弃杀生,为保护众生的生命而放生。第二个是放弃偷盗,尽力地去帮助别人,把自己所拥有的布施给别人。 第三个是不邪淫,洁身自爱,守护戒律。以上是身方面的三种善业。

语方面有四种善法,第一个是如果看见别人不和,自己要尽力使他们和好。第二个是无论讲什么话都客客气气、有礼貌,让别人生出欢喜心,帮助他人,而非伤害他们。第三个是自己讲的每句话都真实,不欺骗别人。第四个是放弃谈论世间不必要的话题,而尽力把握时间持诵咒语、念诵佛号,或者修持诸佛菩萨的法本、仪轨,这就是语方面的四种善法。

意方面的善法就是断除贪、嗔、邪见。为了能断除贪执与嗔恨,当我们见到众生受苦时,应生起极大的慈悲心,祈愿众生不再受苦,能够得到究竟的快乐。最后是相信因果,相信佛所讲的教法,以此断除愚痴。

如果任意造作恶业就会使我们投生到恶趣广受痛苦,因为这些是因果不虚的轮转,任何人都没有办法改变。很多人都希望在经过佛菩萨的加持之后能得到庇护,不需努力就从轮回的痛苦中得到解脱,但是佛说:「想要依靠佛慈悲的加持而净化众生的罪业是不可能的。佛的慈悲加持并不像水能把肮脏东西洗净一样,可以净化众生的罪业。众生所造下的罪业要自己承担苦报,连佛也没有办法用双手摧毁众生的痛苦,因为因果不虚。唯有奉行佛陀法教,才能获得究竟的安乐」这意思是说:佛陀利益众生的方法是教导我们什么是真理,及如何使我们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即使以佛所拥有的威德也没有办法直接让我们一下子拥有佛了悟法性的智慧,他只能教导我们获得正觉的方法。佛慈悲传授给我们的是什么呢?就是教我们应该要尽力去行善,不要作恶。并讲解什么是恶?恶会给我们带来什么痛苦?什么才算是行善?而善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佛给予我们这样慈悲的教授之后,我们应该按照这个方法去做,靠自己从痛苦中解脱,继而证得安乐。比如说,即使父母是国家的总统,但儿女的行为很坏、不争气的话,父母也拿他没有办法,因此我们没有办法依靠佛菩萨或任何人来避免痛苦或得到安乐,而必须靠自己去消除痛苦的因,并种下快乐的因。

如果我们一直不断地去造罪业,然后竟然希望能得到上师、本尊、诸佛菩萨的加持,我们真正的思考一下,自己所作的都是不善的法,而且内心充满了烦恼及五毒,这些完全背离了诸佛菩萨的教导和希望,怎么能得到他们的加持呢?既然无法得到诸佛菩萨的加持,也就很难有成就,亦无法真正累积修行上的福德与智慧资粮。 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后,便应该随顺佛所讲的理论,尽力地行善,不要造恶业。

有人可能会想,我虽然作了不好的事,但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别人作的,那么我应该无罪,至少,过失会小一点。比如我杀这头动物,不是我要吃它,而是要款待亲朋好友。这种想法和作法是非常愚蠢的,因为别人是不会分担你的罪业的,最终只有你自己会遭受此罪业的果报。龙树菩萨在《递亲友书》中对他的国王朋友说:“你不要为婆罗门、比丘、天神、宾客、父母、妃子儿子等亲眷行罪业,他们不会承担丝毫地狱的果报。”为此,我们一定要抛弃此愚痴的思想和行为。

 


{返回 东宝·仲巴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4
下一篇:佛子行三十七颂的开示 2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十一 附二、弟子对上师应遵循的..
 瑜伽士之歌
 证悟者的心藏之宝--夏扎仁波切道歌讲解
 谜一般的香巴拉净土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三、因果报应和轮回的根源是业..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七、修学佛法三要点——见地、修..
 开显我们的自性光明
 浅谈讲经和听经
 了义明灯 中篇 步上解脱道 脱离轮回海 四、世间没有救世主
 打坐时的正确姿势与方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仁达法师开示出家因缘[栏目:出家因缘]
 仁者无敌[栏目:法忍法师]
 净土法门的信、愿、行(二)[栏目:仁焕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