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六、明一切心心所具三种所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246
【论文】
四.一五○ 诸心、心所,皆有所依,然彼所依,总有三种:
 
 
 
【疏翼】
  第二明其所依中,第二广解。
 
 
 
【述记‧卷二十五】
 
  「诸心、心所」下,广解所依。
 
  以上第八识及下诸识中,不辨所依义故,今因广论「依」下正文,即傍乘义。于中有三︰初、总泛出极成所依有三,次、别叙诸师于三依中各有异计,后、结归正义。
 
  泛出所依中,文势有三︰初、总举有所依法显所依之数,次、别列释所依体,后、总结前。
 
  「皆有所依」者,能有所依,故名「有所依」。
 
  于大乘中,何处经论名「有所依」?
 
  《瑜伽》五十五说心、心所法名「有所依」等,说无量名[1]。
 
  然彼言「所依」,唯约俱有依说,以恒定依故[2],大小二乘俱极成故。此中所言「然彼所依总有三种」者,恒不恒、定不定,合说为「所依」。「所依」及「依」,皆名「所依」,如下文云:此「假说」故[3]。如《瑜伽》第一卷云︰眼识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阿赖耶识[4]。
 
  此中三依,约三缘作名[5]。何以尔者?
 
  彼论以理为名,此论以缘为目,体义无别[6]。
 
 
 
【疏翼】
 
  此第一总泛出极成所依法中,第一总举数讫。
 
 
 
【论文】
 
四‧一五一 一、因缘依:谓自种子。诸有为法皆托此依,离自因缘必不生故。
 
 
 
 
 
【疏翼】
  第一总泛出极成所依中,第二别列释所依。于中有三︰一、因缘依,二、增上缘依,三、等无间缘依。此即初文。
 
 
 
【述记‧卷二十五】
 
  自下、别列释所依体。
 
  约识而论,唯种子识。今言泛说「诸有为法皆托此依」,据通依故,一切有为法,无无因缘者故。此三得名,皆持业释。
 
 
 
【论文】
四‧一五二 二、增上缘依:谓内六处。诸心、心所皆托此依,离俱有根必不转故。
 
 
 
【疏翼】
  第二别列释所依中,第二增上缘依。
 
 
 
【述记‧卷二十五】
 
  「谓内六处」,即眼根等。八识俱有依,皆不过内六处故。若对大乘,即通六处;若对小部,唯在五内;意处,说是等无间故。
 
 
 
【论文】
四‧一五三 三、等无间缘依:谓前灭意。诸心、心所皆托此依,离开导根必不起故。
 
 
 
【疏翼】
  第二别列释所依中,第三等无间缘依。
 
 
 
【述记‧卷二十五】
 
  「谓前灭意」,不取心所。总而言之,即通八识,相望得作,如下诤论。
 
  此开导依,若说「开」、「避」,二义无别,「开」即「避」故。今言「开」者,离其处所,即开彼路;复言「导」者,引彼令生,引导招彼令生此处故。
 
  梵言「羯烂多」[7],此可言「次第缘」。
 
  如逆次第,云「阿奴羯烂多」[8]──「阿奴」[9]是「逆」义;「羯烂多」云「次第」。顺次第者,云「钵剌底羯烂多」[10]──「钵剌底」[11],是「顺」义。此缘既云「三摩难呾啰」[12],故言「等无间缘」也──「三」[13]是「等」义;「摩」[14]是「无」义;「难呾啰」[15]是「间」义故。
 
  若言「种子依」,即唯现行法有种。现[16]望种子,应无此依,今言「因缘依」者,令知宽遍故。
 
  若言「俱有依」,即种果同时,应名「俱有依」,以「缘」简别,显增上缘,故非种子。
 
  若尔,俱时心所,应是此缘,彼非所依故。心王,是所依,唯种相似,故复[17]简之,如下[18]当辨。
 
  若言「无间依」,即前灭种子望后种子,应是此依,简异彼故,言「等无间缘依」。若尔,前念心所应是此依,是此缘故。
 
  不尔,心所非是所依。言「等无间」,复是所依,故复双简也。
 
  种子所依,办体生故,言「必不生」。增上缘依,随顺与力,不障彼故,言「必不转」。开导之依,显开彼路,导彼生故,言「必不起」。三文有异。
 
 
 
【疏翼】
 
  以上第一总泛出极成三所依中,第二别列释所依体讫。
 
 
 
【论文】
四‧一五四 唯心、心所,具三所依,名有所依,非所余法。
 
【疏翼】
  第一总泛出极成三所依中,第三总结前。
 
 
 
【述记‧卷二十五】
 
  此言可解,即总结简。
 
  今言「唯心、心所具三所依,名有所依,非所余法」者,诸色等法,唯有因缘,无余二依。今假设如小乘无心定,是等无间缘果,有等无间依及因缘依;无俱有、增上缘依,义不具三;故不名有所依。
 
  此前,泛出三种所依,通心、心所。然其道理,既未明显,更须广示。
 
 
 
【疏翼】
 
  以上第二广解中,第一总泛出极成三所依讫。
 
 
 
 
 
 
 
 
--------------------------------------------------------------------------------
 
[1] 如《瑜伽》卷五十五云︰
 
问︰诸心、心所,凡有几种差别名耶?答︰有众多名︰谓有所缘、相应、有行﹝藏文即作「有行相」﹞、有所依等无量差别﹝藏文作「及与如是诸相同者」,无「等」字﹞。
 
[2] 《瑜伽》卷五十五,解「有所依」一名差别云︰
 
由一种类,托众所依,差别转故。虽有为法无无﹝能﹞依者,然非此中所说依义,唯恒﹝藏文作「brtan pa」﹞所依为此量故。
 
[3] 如本论卷四云︰
 
然有处说依为所依,或所依为依,皆随宜假说。
 
[4] 《瑜伽》卷一原文为:
 
彼所依者,俱有依,谓眼;等无间依,谓意;种子依,谓此一切种子执受所依、异熟所摄阿赖耶识。如是,略说二种所依,谓色、非色。
 
[5] 《枢要》卷中云︰
 
何故四缘三名所依,所缘缘体,不名「所依」?胜者名「依」,势相亲近,所缘缘疏,是故不立。因即可以,依义即非。
 
[6] 道邑《义蕴》云︰
 
「理」,谓道理。谓诸现行必有种故,名「种子依」;根识必俱时故,名「俱有依」;前心开导后故,名开导依。由斯道理,《瑜伽》立此名也。今言因缘、增上、无间者,「缘」,四缘中名因也。
 
[7] 「开导依」梵文为「羯烂多﹝kranta﹞」。
 
[8] 「阿奴羯烂多」,梵文为「anukranta」。
 
[9] 「阿奴」,梵文为「anu」。
 
[10] 「钵剌底羯烂多」,梵文为「pratikranta」。
 
[11] 「钵剌底」,梵文为「prati」。
 
[12] 「三摩难咀啰」,梵文为「samanantara」。
 
[13] 「三」,梵文为「sam」。
 
[14] 「摩」,梵文为「an」。
 
[15] 「难呾啰」,梵文为「antara」。
 
[16] 「现」字,合《演秘》牒释及《义演》举正,余误作「种」。《续藏》
 
 注云疑作「现」。
 
[17] 「复」字,合《演秘》牒文,《义演》同,余多误作「后」。《续藏》
 
 注云疑作「复」。
 
[18] 本论卷四述净月等主张云︰
 
许现起识以种为依,识种亦应许依现识。

{返回 韩镜清教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七、广种子依
下一篇:成唯识论疏翼 第二冊 卷四 五、第二能变思量识相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五、破诸无为法实有
 摄大乘论 第95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十、诤答六识三性俱不俱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四、末那心所何地系
 摄大乘论 第74讲
 摄大乘论 第117讲
 摄大乘论 第105讲
 摄大乘论 第33讲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一 九、破数论师
 摄大乘论 第42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相应12经 会困惑经[栏目:相应部 54.入出息相应]
 北魏佛教的历史剖面——读《魏书·释老志》[栏目:业露华]
 你在临终的时候能放得下吗?[栏目:达真堪布]
 《修心八颂》第二颂[栏目:慈成加参仁波切]
 慈航普渡·拔苦予乐 第三篇 普门示现 六、众生有感菩萨有应[栏目:慈航普渡·宽运法师]
 华严法界缘起思想在大乘解脱论中的真诠(胡春业)[栏目:华严文集]
 第十六 一法品[栏目:增支部一集]
 在家修行,不要误入误区[栏目:智宗法师]
 怎样才算真信切愿?不必身劳形苦地念佛,也可以往生?总是控制不住念头,怎么办呢?(大安法师)[栏目:净土宗文集]
 大智度论卷第五十五[栏目:龙树菩萨]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