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台湾佛教教育问题探讨(行禅法师)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811

台湾佛教教育问题探讨

行禅法师  

    教育是人才源泉,教育办得好,才能培育具有僧格的弘法人才。有一流的佛教人才,才能使佛教在社会道德教化上发挥净化心灵及弘法利生的功能。有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孕育出解行并重的出家人及在家弘法居士。那么中国佛教的振兴将是指日可待的。对于台湾佛教教育所面临的困境,我们可简略地从上述观点探讨:

    一、培育高级佛学研究人才

    尤其是出家法师能够胜任高深佛理研究者,无论在质与量上均严重匮乏,这对于法脉的传递与佛法的发扬,将是个潜在的危机。

     二、专业化师资培育以解决佛学院师资不足

    如何培育大学部及研究所的佛学师资,是当今佛教教育的首要课题。今天日本执国际佛学牛耳乃奠基在质量均足的佛学专家,因为他们保存佛教文化,使其随着时代社会进步的脉动而前进。反观中国佛教自宋朝以来就一蹶不振,不必谈创新,即使在法的延续上,都已如风中残烛般岌岌可危。所以要解决台湾的佛教教育问题,首先要培养质量均足的佛学师资人才,以改善佛学院师资不足问题。

    三、创办佛教大学争取成立佛学系及佛学研究所

    当今欧美及邻近的日本、韩国等,都早已将佛学纳入正规的教育体系中研究发扬,可是在号称大乘佛法的中国,说来真是令人遗憾,因我们的教育部至今都还很难承认,佛学的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思想可以作为大学入学考试试题,可是为什么佛教的大乘文化思想,却排挤在学术的研究大门之外呢?这个问题是当今佛教界有识之士所必须共同克服的问题。虽然中国佛教会正筹办佛教大学,但更重要的是向教育部争取设立佛学系及佛学研究所,从中培养佛教文化的研究人才,进而解决当今佛学师资人才缺乏的问题。并用慧学的学理基础配合行门的精进,才能培养出具有僧格的出家人。中国佛教自宋朝衰落的主因之一,在于一味强调行门重要性而造成慧学解门研究的忽略与偏失。各宗闭门造车,否定其它宗门价值和急于往生西方净土的出世思想,都可说是佛教衰落的主因。由于佛教无法跟随时代潮流进步,以致和社会文化逐渐脱节。在大乘中观思想中强调二谛融通。怎么从第一义谛的深入了解,进而弘扬于世俗谛上,这都需要靠各类专业机构及研究人才的投入,才有办法引导。争取设立正规教育体制的佛学系以及佛学研究所,吸引社会有志青年投入参与,是佛教界有识之士所必须共同努力的目标。
 
    四、吸收大专学生将来从事佛教事业发展

    使佛学社在大专院校扎根。从大专院校中吸收同学从事佛教文化参与学习,仿基督教团契般为日后佛教人才做种子培育,使其将来能从事各种社会慈善及佛教教育人才文化事业。台湾佛教教育环境正处于春秋战国时代,各佛学院如雨后春笋般林立,不下二十所,但各学院在人事制度的稳定及教务(训导)辅导工作专业化上都有待加强,针对当前各佛学院所面临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下列几项途径中寻找解决方案。

    (一)健全的佛学院应建立稳定的人事制度。亦即减少人员流动率,才能使佛学院在稳健中发展。建立良好的组织制度,使从事教务(训导)辅导人员及授课老师均能安定,是人事制度建立的首要工作。目前佛学院学员人数均属小规模,除了圆光、佛光山二所佛学院学员人数超过百人外,其余均是十几人及数十人不等。以少量的学生做初、中、高级分级授课,其教育资源重叠投资,将影响教学品质,且其学习成效如何,应当给予适当的评估(评鉴),以免造成各种有限人力、物力上的重复浪费。

    (二)在教务及辅导(训导)工作上应用现代教育理论。从事佛教教育者应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以应用于佛教教育体系内,改良教学品质。如系统化课程安排、教材编辑、教学媒体辅助教学等。

    (三)学院事务应与寺院独立运作;学员与住众(常住)分开管理。佛学院常依附于寺院,但寺院和学院在事务上毕竟有很大差异。寺院可能是一个观光区,或是宗教信仰活动的道场。可是佛学院并不是观光区,且其对于宗教活动可能做某些选择性的学习。故在学院行政事务或人事管理上应和寺院分开独立运作。学员与住众生活应分开管理,如此学院在体制上才可能建立专业化,达到学院的教育目标。

    (四)学院体制的建立应奠基在组织的专业分工原则上。逐步地让学院体制制度化,摆脱人为因素的干预及人息政亡缺点。在专业分工的现代社会中,任何事务要做得好,须靠组织分工合作。使人力、物力各方面资源达到最大功效。故建立学院的人事行政、教务辅导(训导)体系及总务(庶务)行政系统使彼此分工合作,以使组织功能发挥。

    (五)建立学院声誉,培养完美僧格。佛教教育和世学的社会教育或是技术职业教育其主要差异在于除了慧学(佛理)学习外,更重视学员人格的薰习。如何从生活教育中以"戒"为师,是从事佛教教育者所应体认的。所谓言教及身教对于学员人格的薰习影响是很重要的。如何在日常生活中启发学员道心更是从事辅导(训导)工作者努力方向。例如一所禅宗专修学院,他如何使学院环境蕴育出学员具有禅师威仪及风格而净土法门的专修学院应能培养老实念佛风貌,这是各佛学院应自行建立的。

    (六)建立学院优良传统的学风特色。譬如学院是以学术文化为导向呢?还是以专宗修持为主?这对学风塑造是非常重要的。一所普通大学可能以工学技术见长或以人文社会或是著名的医学系为其特色。相同的,一所佛学院他想扮演多功能的学风角色,诚属不易。更何况在有限的人力及物力资源上,如何达到教育目标的完成,则具有特色的学院学风必须确立。亦即教育目标应明确落实。目前各佛学院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佛法专宗研究为主的学院。譬如一所禅宗或净土法门的专修学院,应当在其日常生活中对学员的个别修持提供更多辅导。而以佛学教理研究为主的学院,则应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源,如丰富的图书馆藏书、研究室提供等,给学员良好的学习环境。后者如日本佛教大学,美国各大学佛学系全组均可供参考。

    (七)人间大乘佛法的弘扬。生活在科学文明发达的今日,人性(理性)论的抬头,使佛法的人性(觉)教理,愈来愈跟社会的进步互相辉映。以往佛教者神奇论的宗教信仰传播应转为大乘人间佛国的建立。佛学院必须配合时代要求培育出关心社会及服务大众的现代弘法人才。使学员毕(结)业后,能从事于各项社会慈善事业或佛教文化及道德教化行列。进而建立大乘人间净土。跳越单一宗教信仰活动层次,使佛法能对现代人生活品质的提高产生其积极影响,并从佛法多闻薰习中建立积极乐观的人生哲学智慧。

    (八)多元化的人才培育。依学员专长性向辅以相关知识训练,使其将来能从事于社会慈善、佛教文化教育或带领宗教信仰活动。所以佛学院对学员专长的培育,未来将朝着多元化的人才培育目标迈进。

    (九)有系统地(短、中、长期计划)培养僧才,达到专才专用。如何辅导学员毕(结)业后能踏入相关的就业市场,从事佛教的专业工作(佛教文化教育、社会慈善及宗教活动等),这将对能否吸引大批有志青年进入学院学习有很密切的关系。例如管理寺院的住持资格,必须接受何种程度培育训练,担任佛教会的理(监)事或是佛教团体领导人应具备何种专业资格,这是教内所必须建立的体制。如天主教或基督教团体可供参考学习。

    在上述观念中我们发现佛教教育要办得好,应当应用现代各种教育学习研究成果来辅助学院教育的推动。譬如教育心理学、教育行政、教学方法、课程编辑理论、教育训导原理等,以建立佛教的教育理念及其共识。这要靠教育专家及有心从事佛教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参与。

    未来佛学院如何在人才分级培育中,大家分工合作,使有限的人力、物力资源中,把初级(高中)、高级(大学)及研究所的授课内容明显区分,以提升教育品质并突破各自为政的缺点,是大家要共同努力的。各学院在师资的稳定上,如何提供佛学教师(教务)合理的待遇及研究环境,这都将和学院的发展息息相关。展望未来的佛教教育者,我们都将面临并克服下列的挑战课题:

    1、传统佛教与现代化社会生活相结合的问题。如何一方面能够承续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又能够跟着时代进步及社会结构变迁,开创适合现代人学习的佛法,是各佛学院在拟定教育目标所将面临的问题。

    2、对资本主义的社会价值观,佛教在弘法时应做怎样的诠释。

    3、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相互冲击下,佛教本身的调适问题。

    4、中国传统农业社会蜕变为工业社会时,中国佛教应如何调适,例如丛林禅宗的环境已渐消失。

    5、促进国际佛教文化的交流,提供外国人学习中国佛教。如何把具有中国佛教特色的禅宗,天台宗及华严宗等宗派,提供给外国人学习。是我们后学者应自我努力的。

(全文完)


{返回 佛教与教育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教育的“一个根本 三个借助”(叶小文)
下一篇:重要的历史经验:强化寺院和僧团教育(孙昌武)
 见贤思齐,培植信心,养育僧才——从虚云和尚说到现代佛教僧源及教育(寂慧..
 佛教的教育(济群法师)
 佛教:一种幸福观的教育(圣凯)
 现代教育的危机(陈柏达)
 中国传统教育思想研究——佛教天台宗教育思想的特色(曾其海)
 佛教的生命智慧对学校道德教育的有益的启示(胡少明)
 欧美佛教教育
 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庙扎仓教育(哈斯朝鲁)
 高等教育与佛教教育的互助发展(心慧)
 僧教育欤?俗教育欤?——关于僧才培养的现代性思考(段玉明)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对网络弘法的开示[栏目:弘法护法·净空法师问答]
 相应23经 悉梨经[栏目:相应部 2.天子相应]
 若有众生 多于淫欲(宝静法师 )[栏目:戒邪淫文集]
 知苦灭苦 修行于道[栏目:静思晨语·证严上人]
 净空法师嘉言录(三) 一 赞净土超胜[栏目:净空法师·嘉言录]
 人间佛教的的经证 忏悔除罪[栏目:人间佛教的经证]
 如何忏悔业障? 三 什么叫忏悔[栏目:明一法师]
 不修加行而直接成就的只有利根者[栏目:达真堪布]
 药师法门与生活受益(慈观)[栏目:药师佛·文集]
 密宗大成就者奇传 第六品:生圆次第及其事业受教传承[栏目:密宗大成就者奇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