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一)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509
  二、引生空慧之方便
  (一)建立二谛    (1)二谛
  2. 世俗与胜义 许之为二谛 胜义非心境 说心是世俗
  世间公认的「世俗谛」和不迷惑人的「胜义谛」,是我们所承认的两种层面的真实。
  「胜义谛」不是概念或分别心经验的对象。
  「无明的虚妄分别心」被称为「世俗」。
  我们要如何才能了解「空性」呢?有四个方式
  1研究见地2维持见地的修法3用逻辑去辩证4了解空性的作用。
  现在我从「见地」的「世俗谛」和「胜义谛」开始来为各位解说:
  * 「世俗谛」是一般没有修行的人,和修行很好的修行者所共同认同的「存在现象」。
  * 而「能去除我们无明」的是「胜义谛」。
  * 这真、俗二谛都普遍地真实存在;换言之,冷气带给我们清凉的感觉、日光灯带给我们光明....「一切现象在世俗的世界中都是真实存在着,这是世俗谛」。
  * 但以「自性」而言,一切现象经过我们仔细的研究和观察,「万法都是缘起法,没有自性存在,犹如梦幻一样,这就是胜义谛」。
  譬如:说我们的身体,我们肉眼所见的「身体」它是真实存在的,但,身体是血、肉、骨骼、经、脉、五脏六腑...所组成的,我们假名它为「身体」而已,其实我们去研究、去寻找并没有一个真实不变的身体存在。
  为什么「胜义谛」不是概念和分别心经验的对象呢?因为它远离「四边」,那么什么是「四边」呢?
  「四边」就是:
  1 有
  2没有
  3有和没有,两者皆是
  4有和没有两者皆不是。
  所以,我们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念头去寻思;「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一体的两面。万法的显现就是世俗谛,而它们的本质是空(胜义谛)。
  我们讲解空性时,常会提到心经,心经中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和色是一体的两面。换句话说:
  * 我们看到花(色)就知道它伴随无常(空)的性质。
  * 而我们一般凡夫看到花只知道花很漂亮(现象--> 有),却无法体会它一刹那、一刹那地走向坏灭(本质-->空)。
  * 在一位悟解空性者眼中,一切现象本来就是空,他看到「色」的同时,也看到「空」,
  * 因为「色」和「色的空性」是同时俱存的。

  我们刚刚说「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一体之两面」,因为假如胜义谛上是两体的话,会有下面四种过患:
  1.色的空性不会成为色的本质。
  2.了解空性的智慧,无法对治实有的执着。
  3.色的现象成为究竟,修行空性无用。
  4.色和色的空性不会同时显现,因此我们永远无法脱离轮回。

  从以上可以得知--> 世俗谛和胜义谛不可分立为两体!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它是一面呢?这种说法一样不能成立!因为如果它们世俗上是一面的话,也有下面这四种过患:
  1.远离烦恼的同时,也会变成远离法性。
  2.外在万法是多元而复杂的,那么胜义谛的法性上也应该形色多元变化。
  3.没有修行的凡夫也了解实相的空性,因为他们都了解现象!
  4.凡夫也能远离烦恼障和所知障,为什么呢?因为现象和实相是一面的。

  不要主观地认为「空就是没有」,佛法的空是指「万法的本质皆没有自性」。它和色是一体的两面、同时俱存。我们常常说的「见地」是指心对事物的看法。
  譬如:这杯水,
  * 在地狱众生的眼中它是沸铁水、
  * 在饿鬼众生的眼中它是杯脓血、
  * 在我们人类的眼中它是水、
  * 在天道众生的眼中它就成为甘露、而在圣者眼中呢?

  空性(没有可执着的对境)!万法皆然,不论山崩地裂或鸟语花香...,在高僧眼中都是如幻如化的,没有任何事物可以让他痛苦。
  我们一般人执着万法为实,所以没有任何事情不让我们不痛苦。就好像:我们在欣赏抽象画、天珠...一样,为什么不会欣赏的人看不出它的美呢?分别的心念越细、妄念越多的人,越能欣赏这些东西。
  可是我们要了解空性的智慧并不是用这种概念去欣赏、去寻思。我们的分别心越细、越执着这个美为实时,那么当我们必须失去这些执爱时,就会越觉得痛苦。如果我们能直见万法的本性为空,那么失去它时就不会痛苦了,由此可见,空性智慧是多么地殊胜啊!
  当我们遇到痛苦时,我们会说:「放下执着」。因为执着是痛苦的来源,而我们一直无法放下执着的原因是什么呢?没有经过万法缘起性空的教导和训练,所以「放下执着」就成为我们的囗号而已。
  譬如:举重选手可以举起一两二百公斤的东西,可是我们却没办法。为什么呢?没有训练,没有人教导你要怎样举起它、没有人告诉你手要怎么抓、脚要怎么放....所以我们当然无法一下子就把它举起来,如果你经过慢慢的训练,那么日子久了你也可以和那些选手一样。
  我们囗中一直说「放下执着」「放下执着」,但为什么要「放下执着」呢?怎样才能「放下执着」呢?

  * 当我们了解万法如幻时,我们就不会去执着它了。
  * 当我们了解事实真相时,只怕你要执着,也无从执着起。
  * 就好像,这里有一叠假美金,我一直要把它送给你,你也不会想要它一样。
  * 所以当我们悟解空性时,想要去找痛苦也找不到痛苦,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因」不存在!现在我们一直想要追求快乐,可是一直找不到快乐,因此大家要知道「智慧品」的课程是多么的重要!

  在金刚乘里面,杀生也可以做为累积福报的方式。但这要怎么修呢?以内心中的慈悲,用咒力来杀死对方。传说中的「拉罗札瓦大师」用咒力已经杀死十三位证悟者,为什么要杀死这些证悟者呢?为了消除这些证悟者成为一切知的障碍,虽然他可以杀掉那么多证悟者,可是他无法杀掉密勒日巴尊者,为什么呢?因为密勒日巴尊者没有障碍,想杀他就好像我们无法用手去打「空」一样无法成办,这就是「空性」殊胜的地方。
  大家都知道「理解空性」很重要,但为何大家都不进一步去了解它呢?因为它很困难!对听者来说很困难,对讲者来说也不容易,所以大家都停顿在这边。但即使是世间法,我们想要得到一些微薄的利益也必须忍耐痛苦,同样地,学习佛法如果不能突破困境,如何会有所成就呢?
  如果你一直害怕这个困难的部份,那么你今年学佛法、明年学佛法...十年、二十年...不管你学多久,也是不会进步的。你光凭虔诚心学佛,那么你用什么去分辨什么是如法、什么是不如法呢?迷迷糊糊、人云亦云,那么你学佛的时间不都白费了吗?我们努力地学习佛法、透彻了解佛法,那么我们不但可以利益自己也可以利益别人。

  空性,大家都知道它的意思是「万法都没有独立实存的自性」。
  * 但它无法用言语来表达,或用二元对立的念头去寻思。
  * 那么我们要怎么认识它呢?所以我们只好用「空」来表示。
  * 除此之外找不到更恰当的比喻。
  * 当然,我们现在所了解的空并不是究竟的空。
  * 它也是建立在二元对立上面对空的认识,譬如「我用心在看这本书」,这本书是了解的对境(所境),了解者是我的心(能境)。
  * 一般名言上可以这样子说:「圣者的智慧是了解法界的智慧!」它有能、所二者存在,但,事实的真相呢?它远离能、所二境!

  二、引生空慧之方便
  (一)建立二谛    (2)二谛见之层次
  3.世见二种人 瑜伽师一般 一般世间师 前者所论破
  4.1复因慧差别 层层更超胜

  (3)断二谛有无自性之争
  4.2以二同许喻 为果不深察

  从经论中可以看出有两种抉择二谛的人:
  * 「已得禅定的悟空瑜伽师」和「一般瑜伽师」。
  * 其中,一般瑜伽师的观点,被通达无自性的悟空瑜伽师所论破,而悟空的世间瑜伽师,因慧力等功德差别,又被更高层次的凡、圣瑜伽师所超胜,如中观师胜唯识师,定深者胜定浅者,乃至二地菩萨胜初地菩萨等等。
  【问】如果「诸法无自性」,菩萨怎能修行成佛呢?
  【答】只要用你、我两宗所认同的幻喻就足以说明「修无自性的布施等道可证无自性的佛果」,故为成佛而修如幻布施等道时,不更深究。
  一般瑜伽师分为两种:
  (一)没有信仰的瑜伽师:执着万法为实。
  (二)有信仰的瑜伽师:有很多种宗教徒,但总括可分为二类:
  * 「执断」:即是无神论者。他们认为「人死心灭」,没有身体就不会有心的存在。
  --> 譬如:我们留在雪地上的脚印,雪融化掉之后脚印自然就不见了,所以我们的身体不在时「心」自然就消失。
  * 「执常」:认为世间有一个永恒存在的造物者,这部份我们在第六品已经讲过,不再赘述。

  世界上的佛教徒都公认佛教分为四大宗派:
  小乘--> 有部、经部。
  大乘--> 唯识宗、中观宗。

  下面是各宗派对于二谛的看法:
  1有部:「能够被消灭,或会消失」的东西都是「世俗谛」
  譬如:这个桌子可以烧掉,所以这个桌子是世俗谛。同理推知,我们的身体、房子、车子...都是世俗谛。而且时间也是世俗谛,因为它会一秒一秒地消失;

  那么胜义谛是什么呢?
  * 构成外在物质世界是「无方分微尘」
  * 构成内在心识的是「无时分刹那」

  换句现在的话说,「外在物质世界」是由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堆叠所成。他们认为外在三千世界都是由这种基本粒子累积的,包括我们的身体,而构成内在心识的因素是「不可再分割的极微片段」,一秒钟、一分钟、一小时、一天、一个月...十万年、亿万年,甚至无量劫都是由这些极微片段接续而成。
  我们要信仰一个教义之前,必须先去质疑它的论点是否正确。质疑过后,假如我们认为它的理论是合理的、我们无法反驳,那么我们就是有部的教徒了。
  「论破这个理论」是很有趣的,这么说呢?
  A 所谓「不可再分割的基本粒子」它有没有边呢?它有没有东、南、西、北四维上下呢?假如有的话,那么它就是可以再分割的了!假如这些粒子没有边的话,那么它如何堆叠成物呢?
  B 心识由「不可再分割的极微片段」接续而成,那么我们要认识「Om、Ah、Hum」的意识,在「Om」和「Ah」之间有没有接续的时间呢?假如没有连接的话,那么这中间的意识就断掉了,那么意识就成为一个没有前后、独立、恒常不变的个体;假如「Om」和「Ah」之间有连接的话,那么也有下列的过患:
  (i)认识「Om」的前缘(前边界)和「Ah」的前缘没有连接的片段
  (b)「Ah」的前缘和「Ah」的后缘加上「Ah」的前缘和「Ah」的后缘就形成四边,那么所谓没有分隔的极微片段是有分隔的!所以这些质疑就破了「有部」的理论。

  2经部:
  * 有能量、有作用、具体存在的事物是「胜义谛」
  * 没有能量、没有作用、观念性存在的事物是「世俗谛」。
  * 譬如:茶杯、桌子、房子、声音...都具体而有作用,所以它们是胜义谛。而天空、戒律...看不到,既不是物质也不是心,它只是以名相存在,所以是世俗谛。

  3唯识宗:外在万物都是「世俗谛」,内心是「胜义谛」。他们认为「万法由心造」,万法皆含有三种性质:
  * 遍计所执性
  * 依他起性
  * 圆成实性.
  其中「遍计所执性」和「依他起性」是假谛,或称世俗谛。而「圆成实性」是真谛,也就是胜义谛。

  4中观宗:
  * 语言可以表达、念头可以寻思的都是「世俗谛」。
  * 语言不能表达、念头无法寻思的就是「胜义谛」。
  * 中观分为两个支流(1)应成派 (2)自续派。

  我们会有这样的疑问:「如果诸法皆无自性的话,那么如何修道成佛呢?」不用这样子烦恼,修如幻的布施可以得到如幻的功德,但,假如你去深入研究它的话,世俗谛是经不起考验的。你会发现并没有什么人修什么道而成就什么佛果,这就是胜义谛。

  5.世人见世俗 分别为真实 而非如幻化 故争瑜伽师
  (1)总破说实有宗
  6.色等现量境 共称非智量 彼等诚虚伪 如垢而谓净
  7.为导世间人 佛说无常法 真实非刹那 岂不违世俗
  8.瑜伽量无过 待世谓见真 否则观不净 将违世间见


  因为观点不同,所以「实有宗」的瑜伽师和中观师就发生了争议,下面是实有宗质问中观师而中观师回答的情形:
  【问】若法无自性,那么一切皆为子虚乌有(完全不存在的意思),这岂不是违反世间的现量吗?
  【答】世俗现象是世间人所共同现见的,你们实有论者执以为实而不知是幻。而我们中观瑜伽师则悟知诸法如幻似梦无有真实!成立现量所见的色、声、香、味、触等境相之存在,是世间公认的名言量而非智量。
  因此,尽管现见境相似真,却都是虚假的,就像不净的身体被世人称为洁净一样。佛陀为了渐渐地引导执着恒常的世间人证悟真实,所以在经中宣说五蕴、十八界等诸行无常的教法,然而真实性中,诸法既非刹那也非恒常。
  这里我们说明一下,什么是「名言量」呢?
  未经寻求、思察、探究而安立的法,就是「名言量」。而理智量是经过思察、研究所获得的真理,所以佛陀为利益众生曾经讲过十八界、十二处、五蕴...都是属于「名言量」上的法,而非「理智量」的真理,那么佛陀为何要讲这些不了义的法呢?
  他是为了使众生渐渐地了解空性的智慧而说的;我们世间普遍存在四种偏见,那四种呢?1执不净为洁净2执痛苦为快乐3执无常为有常 4执无我为有我。
  因为持守这四种偏见的原故,所以我们沈沦在轮回的苦海无得解脱。
  【问】那么,「有为法刹那生灭」岂非违反「世俗现量」吗?
  【答】无过,瑜伽师的「世俗瑜伽现量」可以证实这点,若观待世间则可说:「见到无常就是见真实」。否则,修不净观的瑜伽师观身体不净时,岂不是违反身体洁净的世间看法吗?
  我们说「诸法皆无自性」,在实相中诸法既非刹那,也非恒常。那么「刹那」我们应该放在「世俗谛」里还是「胜义谛」中呢?我们以前曾经说过:「早上的我不是现在的我」,因为我们刹那、刹那地在改变!是不是很可怕呢?这是一个事实喔!
  可是我们人就是怕面对现实,所以我们常常听到「眼不见为净」这句话,真是自欺欺人!你们要知道--> 我们每一刹那都在变化当中,就好像有些夫妻一直要求对方的感情不变,这是不可能的。恋爱中的人会说:「我永远爱你!」这是假的,只是讲的人自己不知道,而听的人也搞不清楚而已,为什么呢?因为双方都在改变!
  过几年以后,双方都不是那个原来的自己了,大家要知道!譬如:有人告诉我们说:「这个桌子,它一分钟前和一分钟后是不一样的」,我们听了会吓一跳,我们甚至会惊叫说:「真是个疯子!哪里有人会这么说?」
  没有错啦!事实就是如此,不然,我们把这个桌子放在这里不要去理它、不要对它搞破坏,经过几百年或几千年以后它自然就会消失啦!它为什么会消失呢?因为它刹那、刹那在消耗当中,桌子是由各种组成桌子的因子形成的,而这些因子刹那、刹那地在崩灭,所以只要时间够久,几百年甚至几万年后它自然就会坏灭。
  这是大家都知道的,而这里所说的几百年或几万年是由刹那、刹那的时间累积起来的,所以由此可以推知,这个桌子是一秒钟、一秒钟地在消失当中,因为变化太小了、太细微了,因此我们才会被它蒙蔽了,才会漠视它的变化,所以刚刚的话不是疯子说的,反而不了解状况的是我们。
  我们刚刚说了这么多,那么「刹那」到底是属于「胜义谛」还是「世俗谛」呢?
  你不用烦恼「刹那」要放在「胜义谛」或「世俗谛」里面啦!因为一般的瑜伽师都承认「刹那」的存在!因此以世间的现量来看:「了解无常就等于理解了真实」,虽然无常只是暂时性的真实,和究竟的真实还有段距离。但它还是看到了真实的某一个层次,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那么修不净观的人不是被「视身体为洁净的人」所破了吗?
  9.供幻佛生德 如供实有佛 有情若如幻 死已云何生
  10.众缘聚合已 虽幻亦当生 云何因久住 有情成实有


  【问】既然一切皆虚而不实,那么供养如幻的佛如何能产生功德呢?
  【答】供养如幻的佛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就像你主张供养实有的佛能生实有的功德一样!
  【问】如果有情如幻不实,犹如幻化人,那么死了以后怎能再投生呢?
  【答】只要众缘在某段时间内聚齐了,纵然如幻,生命的现象仍将生起,怎能只为了生命的假相呈现的时间较长,就认为有情是真实存在呢?如果真是这样,那么梦长亦成真。
  我们常常说:「了解空性以后,观待世间一切都是如梦如幻」
  * 所以你以「真实的心」供养,可以得到「真实的功德」。
  * 以「如幻的心」供养可以得到「如幻的功德」。
  * 你们比较想要「如幻的功德」?还是「真实的功德」?

  假如让我选的话,我会选择前者。
  * 有些人会说:「我才不要如幻的功德,我要真实的功德!」
  * 那么什么是真实的功德呢?有真实就有执着啦!
  * 以「执着的心」供养「执着的佛」,当然就会有「执着的痛苦」存在。
  * 反而不如:我供养「如幻的供品」得到「如幻的功德、如幻的快乐」。
  * 那么如果我有痛苦的话,我所得到的也是「如幻的痛苦」而已啦!
  * 一切都「如幻似梦」,所以我可以得到快乐;
  * 就「功德」而言,不论你以真实心或如幻心供养,所得功德是没有差别的。
  * 差别只在「一个执实、一个不执」,概念上的差别而已,所以不管我们是真人也好、幻人也罢,作用都是一样的,只是时间长短的差别而已;今晚讲解到这里!

  问答篇
  【请问堪布】「生、灭是不可分的吗?生、灭是一体的两面吗?」
  【答】我想请问你「你对生、灭的定义是什么呢?」
  你的意思是不是「原来没有的东西现在变有了,这就是「生」是不是?而原来有的东西后来变没有了,这就是「灭」是不是?」那么我再问你「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和「没有」有没有办法同时俱存呢?」
  【请问堪布】刚刚不是说「色和空是同时存在吗?」
  【答】不能这样说!我刚刚说「色和空是一体的两面」是在说明诸法的本质皆无自性。「色」和「色的空性」同时存在,而生灭的刹那是有时间性的,所以不能同时存在。
  【请问堪布】那么堪布您刚刚问「前念、后念之间,中间是否有一个连续性?」那么是不是可以请堪布为我们说明「它们中间是否有连续性呢?」
  【答】这是我们对「有部」的理论提出的质疑啦!
  依「有部」的看法这中间是有连续性的,为什么呢?因为如果没有连续性的话,时间的概念就无法延伸。

  * 就好像:外在的万物都来自于微尘粒子的堆叠一样。
  * 同样的道理,「长的时间」是由「无数不可再分割的极微片段」累积而来的。
  * 所以这中间如果断掉的话,那么时间累积的理论就不能成立。
  * 因此他们的观点是有连续性的。
  * 然而它们中间如果有连续性的话,那么这中间就会有片段存在。
  * 有片段就不是「不可再分割」,而「有部」的理论却认为「不可分割的粒子或片段心识是胜义谛」。
  * 所以这个理论就被这些质疑给道破了。

  【请问堪布】所以「有部」所认为的胜义谛并非真正的没有?因为「维持时间连续的不可分割片段」还是有连续性?
  【答】对,我们认为所谓「不可再分割的片段」还是「可以再分割」!这和他们理论的基础不合。
  【请问堪布】您刚刚说「生、灭如果有真实性存在的话,它们就无法同时俱存」,那么如果说「生灭是因缘聚则生、缘散则灭」的话,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说它们是一体的两面呢?」
  【答】不是同时啦,它有前、后之别,聚、散不可能同时出现!
  【请问堪布】「报身是如何显现的?」
  【答】「报身」是因为智慧身而显现的。
  不论哪个「报身」都有「十三种装饰」「五圆满」和「五种过患」。哪「五个圆满」呢?
  1处圆满     --> 密严刹土
  2时间圆满 --> 永恒的
  3法圆满     --> 大乘法
  4眷属圆满 --> 都是十地菩萨
  5上师圆满 --> 报身佛。

  【请问堪布】我们说「每尊佛的愿力都不同」,那么报身不是他愿力的显现吗?
  【答】直接和我们众生面对面的,是「报身再幻化出来」的「化身」,至于和众生接触的面广不广、多不多,这和他的愿力有关。
  【请问堪布】那么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是「法身佛」还是「化身佛」呢?
  【答】西方极乐世界我们都没有去过,所以我现在不是很清楚。不过,唐卡上面的阿弥陀佛是「化身佛」的形象。
  【请问堪布】是「化身」还是「法身」?
  【答】法身无相,是化身!幻化的化,阿弥陀佛身着袈裟、手持钵,是化身的形象;书是这样子写的,我也没去过,所以不是很清楚,这些现象不重要,当你达到十地菩萨的果位时,所见的都是报身佛!
  【请问堪布】不是说初地菩萨就有「去一分无明、显现一分报身,到功德圆满时,他的报身才圆满」吗?
  【答】还没有成佛之前,哪里来报身呢?
  【请问堪布】堪布刚刚说「小乘破除'烦恼障'之后就可以解脱轮回」,那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智慧才能破除烦恼障呢?
  【答】 「人无我」的智慧!
  【请问堪布】「烦恼障」和「所知障」的差别在那里?
  【答】各教派有不同的见解,以我们旧派来说:「我执是烦恼障,法执是所知障」;而对新派而言:「法执实是烦恼障,执见相是所知障」。但这些都是用专用名词描述的。如果以白话来说,这个杯子里现在装着污浊不好的东西,这就是烦恼障,当我们将不好的东西倒掉,但杯子还残留一些些味道,这就是所知障(习气)。
  【请问堪布】您刚刚说「以'有部'来说,前、后是有接续性的」,那么「中观」的说法呢?
  【答】完全不存在,万法皆无实有!
  【请问堪布】上次 堪布问我「成佛的来源是悲济众生所产生的结果,那么当世界上只剩下一个众生时,这个众生就没有慈悲的对境,这个众生能不能成佛呢?」我现在回答师父「最上的慈悲是没有对境的慈悲,所以最后那一个众生还是可以成佛!」
  【答】对!如果有最后一位众生的话,他一样可以成佛,因为最究竟的慈悲是不需要对境的,就像佛陀那种超越二元对立、不放弃众生的慈悲一样。
  但没有所谓的最后一个众生哪!轮回是无始无终的,那里有虚空那里就有众生,因为虚空没有边际,所以众生也就无可计量。因此没有所谓的最后一个众生,如果有所谓最后一个众生的话,那么轮回就有边了,如果「轮回有边」的话,那么就会产生很多矛盾:
  1最后一个众生他要如何成佛?
  2佛陀的事业会因此终结,但,现观庄严论中说:「佛陀慈悲的事业是永恒的!」..
  基于这些矛盾,所以我们一般说:「个人的轮回有边--> 当你证悟时就脱离轮回了,但,整个众生的大轮回是无边的!」
  【请问堪布】师父!由于您的回答我们可以知道「地狱是不可能空的!」那么大愿地藏王菩萨为什么要立一个永远无法完成的愿呢?它的意义在哪里?金刚经上说「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为何像地藏王这样的大菩萨会将誓言特别着重在「地狱相」呢?
  【答】「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是地藏王菩萨为了要「建立一个无私而且非常广阔无边的心」而立的誓言,因为地狱众生是所有众生中最痛苦的,因此他立这样的誓言;这是世俗谛的发心,要知道!所有的发愿都是属于世俗谛的,而「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则是胜义上的说法。
  【请问堪布】师父!所有的发心都是属于世俗谛吗?那么,胜义上不就没有发心这件事了..没有发心的事、发心的人、发心的...好像什么都没有了?...
  【答】连「没有」也「没有」!... 哈...
  这部份是比较深奥的,而我的中文还不是很流利,但不管怎么说,今天我们能看到这么殊胜的佛法,是非常有福报的!这一次没有听清楚的人,希望下一次探讨时能清楚一些。以前 巴祝仁波切等大师们,入行论都听闻过十多遍,就我个人而言,这部入行论我也听过七、八次,而讲解也有好几次了。然而,直到现在对「智慧品」还是不能透彻地了解,但,我们希望能藉此良好的因缘可以累积一些习气,希望来世能透彻地了解般若的智慧、能够证悟。
  为什么有些人今生不用特别费力就能了解佛法呢?那是他们前世已经累积了很好的因缘,养成很好的习气,所以才会有这样的福报,因此如果我们今生能累积一些好的习气的话,那么对我们的来生就会很有帮助!
  各位居士,阿弥陀佛!现在我们继续入行论的课程;我们在上堂课讲过「此前诸要目,佛为智慧说,故欲息苦者,当启空性慧」。由此可知,我们想要解脱痛苦就要去除「烦恼障」,而想要成为一切知的话,就要去除「所知障」,我们去除二障之后才能得到成就,所以现在我们念诵佛号、修仪轨、参加闭关、阅读经书...
  一切的目的,都是为了寻求解脱痛苦。但你们要知道,最直接且能切断痛苦之根的,只有空性的智慧而已。可是「空」是什么呢?佛法中的空不是没有,它远离于四边,它不是概念或分别心可以经验的对象,无法用二元对立的方法去认识它。
  既然这样,那么我们不是就永远无法了解空性了吗?
  * 我们必须理性地了解佛法。
  * 在《入行论》中寂天菩萨运用破解各大教派空性见地的方式,让我们客观地了解空性。
  * 在世俗法中冠军只有一个。
  * 同样地,佛法的真理也只有一个。
  * 如果你能从辩论中看到「中观」的缺点的话,不用客气,你可以直接拿出来讲。不要认为这是不可说的!如果害怕说错话、或者概念错误的话,那么你永远都无法了解空性。学习永远不要客气,不然我们就无法深入,有疑惑就要讲,我常常说:「我们要挑战...」
  现在你们要挑战--> 释迦牟尼佛、寂天菩萨、挑战我,如果你真的对中观思想有不共的见地,那么你就是最优秀的!现在我们常常听到某些法师说:「我以净土的立场来解说佛法」或者「我以禅宗的立场来解说佛法」...听到这样的言论你们是否会不禁地疑问:「各门各派的佛法都不一样吗?」究竟的佛法只有一个!
  「不了义」的说法很多,但「了义」的真理只有一个!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理解佛法的真谛,那么社会上那些假上师就有机会生存和扩张,这种云雾效果会导致我们无法认识真正的上师。
  为什么社会上会充斥着这些冒牌的假上师呢?为什么他们能拥有众多的群众和世俗名利呢?这是我们对佛法认识不清的结果,一千多年来不知道有多少人依靠修行入行论而得到成就。在西藏,我们常常听到:「要修什么法?修入菩萨行就够了!」所谓修当然不是念诵而已,我们必须依入行论的教法修改我们贪、嗔、痴的心态才能算是修!
  在修行次第上,巴祝仁波切的《普贤上师言教》、宗喀巴大师的《菩提道次第广论》都享有盛誉。但就理论基础而言,它们都未离开《入行论》的范畴,所以我们今天能见闻《入行论》是非常有福报的!我们要珍惜!
  我们再来复习一下以前所讲过的部份,我们知道整部入行论都是以讲解「菩提心」为主。而菩提心是佛法的精华,它分为「世俗菩提心」和「胜义菩提心」二种。我们现在所要上的「智慧品」是以讲解「胜义菩提心」为主。
  你们不要认为「空性」和菩提心无关
  你们要知道:真正的菩提心就是「胜义菩提心」,它是所有菩提心的精华。我们在皈依时发愿说:「愿一切众生远离苦及苦因,并且得到究竟的快乐!」这是世俗菩提心。
  在究竟上来说「没有任何念头存在」,你们不要认为一位了解空性的智者他没有菩提心,或者没有慈悲心。其实,他永远都安住在法界里面!所谓的法界是什么呢?

  * 「所有万物的本质!」
  * 不要害怕了解空性之后,会失去慈悲心。
  * 「了解空性」和「产生真正的慈悲心」是同时俱得的!
  * 有人说「了解空性之后,就不会有慈悲心」。这种见解是很浅薄的,完全不了解佛法!
  o 发菩提心很重要,但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更重要。
  o 现在我们故意地、造作地发菩提心是不稳定的、是有限的。
  o 只有我们每天自然而然地升起这样的菩提心,才是真切的发心。

  所谓「空」到底是要空什么呢?「我执!」当我执不见时,我们的所做所为才是真正地利益众生!利益众生的方式很多,我们现在是以出钱或出力为主。但,像北俱庐洲、天道...那些地方,大家都具足五妙欲的安乐,福报平等,不需要食用像我们人间这样粗重的食物,给他们钱,没有用!
  可是他们有没有痛苦呢?
  一样有痛苦!说不定在那里如果有人和他们讲讲话,他们就会很快乐,就像我们工商社会里的一些有钱人一样,他们有钱却心灵空虚。他们最需要的是有人陪他聊聊天、安慰、安慰他,那么他就会很快乐。而物质能力比较差的人呢?他不要你的安慰啦!布施他一点钱财比较实际些,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方式给他们快乐。所以并不需要东奔西跑才能利益众生,

  * 「了解空性」之后,行住坐卧都可以利益众生。
  * 「不了解空性」就无法产生真正的慈悲,因为还有我执的习气存在。

  「见地」分为世俗谛和胜义谛两种。在胜义上,各宗各派对两谛的见解因为在层次上有所不同,所以就发生很多争论,上堂课讲过:中观师认为「外在万物都是虚假的」,实有论者则质问「既然一切皆虚而不实,那么供养如幻的佛如何能产生功德呢?」
  中观师回答他们说「以如幻的供品供养如幻的佛可以生出如幻的功德,就像你所主张-->以实有的供品供养实有的佛能生实有的功德一样!」就功德而言,不论你以真实心或如幻心供养,所得功德都没有差别,差别只在执实或如幻看待的概念差别而已;既然这样,那么幻人杀幻人有没有罪过呢?

  11.幻人行杀施 无心无罪福 于有幻心者 则生幻罪福
  12.诸咒无情识 不生如幻心 种种因缘生 种种如幻物
  13.1一缘生一切 毕竟此非有
  13.2胜义若涅槃 世俗悉轮回
  14.1则佛亦轮回 菩提行何用
  14.2诸缘若未绝 纵幻亦不灭
  15.1诸缘若断绝 俗中亦不生


  【答】(接上一讲次)幻人杀幻人,或「幻人行幻施」等行为,因为「做」和「受者」皆无心。所以没有「罪」「福」可言。
  但是,有「如幻之心」者杀了「如幻的人」或作了「幻施」,就会生出如幻的罪根或福德。变出「幻人」的「幻物」和咒术是无情之物,没有能力「缘生如幻」的有情心识。
  * 但是,种种「适当因缘和合」的时候,却会产生种种与因缘同性质的「如幻」事物。
  * 不过若说:「单因独缘」而能产生一切现象,这种情形绝对不可能存在。
  * 以前,幻术师是很厉害的。他们可以洒豆成兵...那么我们杀了这些幻化出来的人有没有罪过呢?因为「被杀的幻化人」没有心,所以没有杀人的罪过。
  --> 但还是有「嗔恨心」和「暴力」行为的罪过。
  * 我们不论是造「恶业」或「善业」,都一样要具备很多条件。就如:法官在判决罪犯时,要根据他犯案的「动机」「情境」「行为」「结果」等诸多条件,才能下判决一样。
  * 同理,我们「破杀戒」的时候,也要具备四个条件:
  o (1)杀人
  --> 如:比丘的根本戒「杀其他生物是犯杀戒,不是破杀戒」
  o (2)要有杀人的动机
  --> 如果你只是为了想教训他而打他,结果他却死了,这不算具足破杀戒的条件。
  o (3)行为上要有杀的行为
  o (4)他死了,你觉得很满意;

  具足以上这四个因素才算破杀戒,因为「幻化人没有心」,所以没有杀人的罪过,但其他的罪过还是有的。同理,我们供养幻化人,也一样有功德。
  「心」才能创造「心」。
  * 「无情识的咒术」所变幻出来的「幻化物」。
  * 虽然具备人或动物的形体,却没有心。
  * 但你不要因此而主观地认为:「它们没有心,所以不是众生,因此对它们的一切行为没有罪福可言!」
  你们以为「有心」和「没有心」的差别在那里呢?
  * 就「胜义谛」来说「没有差别!」。
  * 因为「心」本来就是幻化的,它没有自性、念念变异。所以它所缘生的世界也是瞬息万变的。
  * 因缘具足时,外在万法都可以创造出来。
  * 但无情识的东西创造不出有情识之物。
  * 无明我执的烦恼才有能力创造心。
  * 「有心」和「没有心」只是因缘上的差别而已。
  * 「心」既然是幻化的,那么它所缘生的罪福就无真实可言。那么我们「人」和幻术师所幻出来的「幻化人」。

  有何差别呢?没有差别!都是幻化的,差别只是「一个是有心的幻化人」、「一个是没有心的幻化人」而已!
  我们种下「一粒种子」可得到「一粒种子」的果。
  不可能种下「一粒种子」会得到「一大堆种子」的果。
  世上也不可能有一种药可以解决所有的病痛,所以单因独缘要产生一切现象是不可能的。
  【问】如果说,在胜义上,一切法都是「自性涅槃」,而在世俗上则完全呈现轮回假相的话,那么入涅槃的佛陀,岂不也在轮回之中了?果真如此,修菩提行又有什么用呢?
  我们知道「一切众生本来就是佛」,所以一切法都是「自性涅槃」,然而在现象上却出现生老病死。六道轮回刹那变化,这种轮回的现象其实只是假象而已。不管「涅槃」或「轮回」它们的本质都是一样的。胜义谛和世俗谛是一体的两面,所以实有论者才会提出疑问:「则佛亦轮回,菩提行何用?」
  【答】不然,如果各种「业惑因缘」尚未断绝,那么轮回的现象纵然虚幻,也不会消灭。如果各种「业惑因缘」断绝,而入了灭谛涅槃,那么即使在世俗中也不会缘生轮回的幻象。胜义上「诸法自性涅槃」不同于佛的「灭谛涅槃」。

  * 「自性涅槃」是「人人本具的佛性」,也就是我们的如来藏。
  * 而「灭谛涅槃」是「去除贪嗔痴之后,所得的涅槃」。
  * 「如来藏」是我们内心的本质,我们现在已经离它很远很远了,远到几乎已经不知道它的存在。等到你累积足够的福慧资粮,而了解到你内心的本质时,那么你「认识它以前」和「认识它以后」,我们的本质没有任何差别。
  但是自从你认识它之后,你就再也不会不认识它了。因为你已经了解它。
  譬如说:暗室中有一条花绳子,我们在黑暗中以为它是一条蛇,所以被它惊吓到,此时如果有人提来一盏灯,当你看清楚-原来它只是一条花绳子而已,并不是毒蛇!那么从此以后,不论什么时候,或什么人用什么方法吓唬你,你都不会回到原先恐惧的状态。因为你已经了解它了。

  * 同理,当我们了解心的本质时,就再也不会回到轮回里面。
  * 所谓「回到轮回」是什么意思呢?
  * 回到先前痛苦的状况或环境。

  打个比喻说:假如我和佛陀同时遇到一个「令一般人都感到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因此感到很痛苦。可是佛陀一点也不会感到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他已经看到事实的真相。因此再也没有任何事情令他感到恐惧、伤心和痛苦了。
  再打个比喻:把「灭谛涅槃」和「自性涅槃」说得更清楚一点:
  --> 「灭谛涅槃」就好像白天「万里无云的晴空」。
  --> 而「自性涅槃」则是「云层上面的晴空」。
  --> 只因浮云遮眼,所以我们暂时看不到云层上面的晴空。
  --> 所讲的「自性」就是「云层上面那个晴空」。
  --> 「自性涅槃」是我们本具(未认识)的如来藏。
  --> 而「灭谛涅槃」是「去除二障之后的涅槃」(已去除遮尘的如来藏)

  要分清楚!
  当我们各种「业惑因缘」还没断绝时,就会有各种轮回的假象出现。但如果已经入了「灭谛涅槃」以后,那么就不会有任何轮回的幻觉。
  就好像「幻术师缺乏了工具和材料」,他如何能变出东西来呢?同样地,入了灭谛涅槃的佛陀已经「没有进入轮回的因」了,所以他不会产生进入「轮回的幻觉」。在世俗中他不会「缘生轮回」的现象的话,那么在胜义上更不会显现!
  所以说:「胜义上诸法自性涅槃不同于佛的灭谛涅槃」。
  以上是以理论破「实有宗」的二谛观。如果有任何疑问,可以拿出来探讨,接下来是以理论破「唯识宗」的二谛观:

{返回 久美多杰堪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二)
下一篇:《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
 《入菩萨行》讲解 第七品 精进(续一)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八)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五品 护正知(续二)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20临终中阴02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6梦幻中阴04
 《入菩萨行》讲解 第六品 安忍(续一)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19临终中阴01
 《入菩萨行》讲解 第二品 忏悔罪业(续)
 《入菩萨行》讲解 第九品 智慧(续三)
 西藏生死学《六中有自解脱导引》05清净自心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栏目:禅林衲子心]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5.月有圆缺[栏目:善祥法师]
 相应128经 集法经第三[栏目:相应部 22.蕴相应]
 自由的迷思 八、密续[栏目:创巴仁波切]
 大智度论阅读笔记 第四十九卷(2/3)[栏目:大智度论阅读笔记·学诚法师]
 2.为何众生在仇恨中生活?[栏目:专题经文选译]
 佛教的见解是否经得起科学观察?[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义(文珠法师)[栏目:药师佛·讲记释义]
 念佛是对治我执的捷径[栏目:大安法师]
 读《愚人食盐喻》有感(龙恩)[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