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欣赏不忌妒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64

欣赏不忌妒
文/见彦法师   

  《大乘理趣六波罗蜜多经》云:“离贪嫉者亦四种报。一者现在世中见他富贵不生贪嫉,作是思惟:‘彼人富贵皆宿福生,以我贪嫉岂能侵夺。以是因缘,应永断除悭贪嫉?,若不除断常受贫穷无复威力。’以是义故,菩萨观之除其贪嫉,于他富贵生随喜心,不舍毫厘获大功德。二者一切爱敬,身心安乐无复忧恼威德自在,能净心中贪欲云翳,犹如夜月众星围绕,贪嫉之心由斯微薄。三者所生之处常得端严,六根圆满财宝丰足,众人爱敬常行惠施,无碍辩才处众无畏。四者乃至证得无上菩提,众圣围绕功德最上,一切众生同受教命。慈氏!当知此即名为离贪嫉者四种果报。”

  佛陀穷其一生,在世间弘扬觉悟的真理。仔细领悟,其实并无艰涩。道是如此平实;去除了贪婪与忌妒,自在与智慧便显露无遗。正如马祖道一禅师所说:“道不属修,但莫污染。”远离对名利财色的贪婪,不忌妒他人的成就,自性功德便如云开月现,光芒普润万物,随之而来的福德果报,也将自然呈现。

  若能以清明的智慧,了达他人的成就是因今生的精进或过去生的福荫而来,我们就能无所忌妒,随喜赞叹之心亦能油然而生。因此,有着无瞋柔和的心,有着欢喜恭敬的思惟,身心就能够远离烦恼与忧愁,自在且具有威德。这样的德行,不仅现世受惠,来世生得相好庄严且富贵,亦能布施他人,为人所恭敬。身处大众之中,也能无所畏惧、辩才无碍。更甚着,凭此不贪忌的功德,将来能够证得无上菩提,为一切圣贤所景仰,教化一切众生。

  经典中浅易的道理,透露了自利利他的无上妙法。正如《地藏经》言,舍一得万报;亦如四两拨千金,舍弃了瞋忌,坚守着欣赏、随喜的宽怀心胸,一切功德便能水到渠成,不假外求。

  从前,百丈禅师上堂说法时,提到他受先师马祖道一禅师的一喝,耳聋了三天。百丈禅师的弟子黄檗希运禅师听到这个公案后,便吐了吐舌头。百丈禅师看到黄檗禅师的回应,说:“你岂非承嗣马祖?”黄檗禅师听了,却发出高超的见地:“不是的,今天因为听到和尚的开示,才能心领神会马祖大师的大机大用。但我尚不认识马祖,若说我承嗣马祖,恐怕以后要断绝了这法脉传承。”百丈禅师听到这样的回答,非常肯定黄檗禅师的体悟,便说:“仅仅与师父有相同的见地,是抹煞了师父教化的德行;超过师父的见地,才足以有所传授。你的确超过了师承的见地。”黄檗禅师听到师父的肯定,就地礼拜。

  百丈禅师圆寂后,黄檗禅师与石头希迁禅师共同传承了法脉。黄檗禅师更大振宗风,其下的临济法脉至今仍然绵延。在禅师的身上,我们看到了师徒传承当中,没有一丝的保留与妒忌之心,唯以弘法利生为重。而弟子也不因修行的成就而贡高我慢,仍以谦下的德行与弘宗演教的愿心自持。祖师的道风,宽宏无碍,溢于言行之间。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云:“戒香,即自心中无非、无恶,无嫉、无贪瞋、无劫害。”又云:“世人心邪,愚迷造罪,口善心恶,贪瞋嫉,谄佞我慢,侵人害物,自开众生知见。若能正心,常生智慧,观照自心,止恶行善,是自开佛之知见。”心性本具一切的功德智慧善法,能够远离染污,将狭隘的我执破除,欣赏他人,不忌妒她人,成就他人,就能够将性德彰显,而成就解脱自在的圣道。慈悲喜舍,将一切众生的功德都当作是自己的功德般欢喜,则心无所碍,必定能够契悟本性,成就心包太虚的法身佛果。 


{返回 禅林衲子心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以病苦为师
下一篇:安住大乘心,善开方便门
 出坡功德殊胜行
 真相
 原味与加味
 自信与自性
 从情苦中了悟无常
 以病为师
 正而不斜
 走出生命的阴影,绽放自性的光辉
 培养恭敬心
 从细行中觉醒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方法之明辨善恶[栏目:积德改命]
 Part Two 11. The Story of the Crane and the Fish[栏目:The Life of Buddha]
 解脱之钥[栏目:阿姜查禅师]
 贪财者鉴[栏目:法音集·佛教典故]
 高级佛学教本 第八课 天台宗 (一)[栏目:高级佛学教本]
 搬弄境界引人入魔[栏目:佛法修行止偏法要·印光大师]
 如果离开家一段时间,家里的佛堂没人供灯供水,应该怎样整理佛堂才如法呢?[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把握修学普遍规则的重要性[栏目:济群法师]
 怎样给孩子讲解佛法?[栏目:约翰·布列特文集]
 云南上座部佛教现况[栏目:蔡惠明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