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的血液VS善心的力量——与企业家聊“佛学”
周文
“道德的血液”:总理寄语引起企业家热议
“企业要认真贯彻国家政策,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企业家不仅要懂经营、会管理,企业家的身上还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
7月20日,在广东考察工作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与企业家座谈时这样说。他还指出,在当前经济处于比较困难的情况下,要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困难变为机遇,提升技术水平,打造自主品牌,增强竞争力,把创新放在第一位。
偈云:“至尊上师大悲者,如母众生恶障苦,今皆成熟于我身,我之善乐予他人,众生俱乐祈加持。”
遇到任何情况,仅运用这一偈祈请文,也将不断生起菩提心,舍己爱人。菩提心的修持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它给自己的保护远胜于几百劫生生世世学习空手道来保护自己。了悟菩提心是无可伦比的。
所有因皆在自心中。既然心中的思维是安乐之因,那么就在心中寻求安乐。由自心中寻求安乐是佛法的基本要点,是佛陀的教法。而转念的修持是自心之最清晰、最善巧的寻求安乐方法。
自己的安乐并不仰仗于任何外在因素,即是否有人对自己恼怒,或批评自己。有人对自己生气时,如果还之以悲心,你会觉得他们是多么可怜。如果以慈心视之,就能温馨地对待他们,看他们的弱点。运用转念,会视他们为不可思议的珍贵,视之为自己生命中最可贵的人,比成千上万的金钱或堆积如山的钻石还可贵。在所有众生之中,他们是最可贵,最仁慈的。
天地者无他,菩提心也。天地给予每个生命的一样多,圣人不多一分,狗子不少一分。至于每个人的“命运”,莫过是使人们自觉“体道”、“悟道”的轨迹。人如果把命运只当成“体道”、“悟道”的现实课堂,这命运也就不是你的命运了。“宿命论”自然消矣。
既然每个人的“命运”无高、无下,无优、无劣,哪还有老板、员工之分呢?但只有当老板的有了如此的“体道”、“悟道”的至诚之心之时,才可尽了员工,也包括老板自己的“性”。
每个人的“命运”,看似乎千差万别,但由于它们都不过使人类“体道”、“悟道”的轨迹、课堂,就都是平平等等的“宇宙––生命”系统––天地的全息。每个人都是全天地。自己完成自我,令自己的员工也完成自我,一律的“克己复礼”,这天下能不“归仁”吗?这不就是“止于至善”吗?
既然你在你的企业中令所有的员工都能:“知常曰明”(老子语),那你也就是“善度众生”了(佛家语)。这不是“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又是什么?
一个企业,看似是利润的角逐场,但是说到底还是一切生命“菩提心”的课堂。这里的主课应该是“老板意识”的培养。这是走向“菩提心”的必然准备。
天地只有一个任务––菩提心,你的企业是菩提心的课堂,你顺了“天心”能不兴旺吗?至于在现实中的顺逆,逆也兴旺,顺也兴旺。
千古王朝兴也衰也,有几个真留下的?一个也没有。俱往矣,还看释家。
佛学的思想合了天地大道––菩提心。所以佛学就一直流传了下来。
总理提到要关心社会,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我想对于我们从事企业的人来说,很重要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对所有客户的态度,要讲诚信,要真诚服务。日本松下公司的八大精神中有一条叫‘感恩报恩的精神’,‘要怀着感激的心情做人’,我想我们要感激消费者,还有所有的合作者和我们的员工。
智者知道乐与苦全倚仗于心,在自心中寻求安乐,不假外求。心拥有全部安乐之因,在修持转念,特别是在运用苦于成就正觉时,你当明了这些。若忘记思维问题的利益––融合问题与大乘转念,且运用它们于大乘之道上––而只思维问题的短处时,将困难名为“问题”,于是就真的成为“问题”了。因此,是自己的心制造了问题。
这是用来解释问题的因何以是自心,问题如何源于自己的一种方法,这与思维问题的利益,运用它们于大乘之道上是相似的。当你止息厌恶问题的想法,建立喜欢它们的想法时,你的问题就真的变成有利、美好的事了。
任何感受到的安乐皆源于自心。从炙热时感受凉风带来的小乐趣,一直到成就正觉的大喜乐,每一份安乐都源于自心,由心所造。
你想让你的企业,和释家产业一样吗?
那就老板伙计一起发“菩提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