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与科学(叶毅生)
 
{返回 佛教与科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23

佛教与科学
叶毅生 
 
    一、序言

  “全球化”这个词已成为在经济交流、企业交流、文化交流、学术交流等不同领域的常用辞汇,这也反映全球东、西方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与融合已是大势所趋。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都已科技、商业系统、管理系统等领域起着领导地位,在亚洲地区内很多国家都以西方国家为榜样及目标,不少年轻人更对西方的文化、思想等过份崇拜。在感到东方文化较为神秘的同时,西方国家也越来越对东方文化感到兴趣,甚至在以科学为主的医学领域,在过去十多年已对中药、针灸等医术进行了很多研究,有部份中医理论与中药甚至已开始被融入西方医术与西药中,部份西方民众对学习中国武术、气功等更是趋之若鹜。

  这些交流与融合虽然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刺激,但同时也为东、西方的文化、思想差异带来冲击。其中一直被西方认为神秘莫测的佛教在东、西方交流的过程中,与科学主导的西方文化的冲击尤为明显,在东、西方都发表了很多有关佛教与科学的研究与辩论,很多专家更把佛教的理论与“波函数”(Wave Function) 、“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 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等科学理论进行分析、比较。

    本人并不是一个科学家,因此没有条件评论高深的物理、科学定理,但希望尝试利用二十多年的资讯科技经验,以较基础的应用科学观点,分享作为一个IT 人对佛教与科学的体会,希望可以值此抛砖引玉,引起更多的讨论与分享,提高人们对佛教的注意。由于篇幅有限,很多论点只能轻轻描述,未能加以详细解释,本人的佛学基础也与高僧大德相距甚远,文章里的论点也只是我个人的看法,如有任何错漏或表达不条理的地方请多多包涵、指导。

    二、什么是科学

  “科学”这个名词在不同历史时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应用领域等都有不同的定义,不同人对“科学”的理解与表达也有差异。

    大抵上,“科学”可理解为对生活或环境现象观察、测量、推算等所得的一种可再生(Reproducible) 的展示。这些现象在不同时空、不同环境、不同相互影响下的状态都有所不同,人们对这些科学理论的描述与理解更是因人而异。因此,“科学”并没有对或错,只有是否被大部份人所认同及接受,这些人一般来说是指对该等领域或现象有深厚认识的“科学家”。由于我们对生活及环境现象的了解还是有限,现有的科学理论所能展示的只是实际现象的很少部份,而且新的科学理论或现象在被发现时一般都被大多数人质疑和反对。但世事往往是很奇妙的,现代人可能因为科学的快速发展而开始忽略以上这个客观事实,很多时候反而利用现在有限的科学理论来质疑一些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的环境现象。

    三、宗教与科学的基本矛盾

  由于科学理论的创造与革新大多是基于对现有理论的补充或改正,科学往往打破或挑战社会的现有观念与文化信仰,而各宗教在不同地区对当地的观念与文化信仰都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因此从历史上来看科学与宗教都存在基本的矛盾,这些矛盾在十六世纪中、末期在欧洲科学理论开始快速发展时尤为厉害,当时布鲁诺、塞尔维特等著名科学家被宗教逼害至死正是科学与宗教矛盾的典型例子。

    随著社会的发展与人们对科学发展的接受,宗教对科学理论这方面的文化思想的影响逐渐减少,宗教与科学的基本矛盾也相应减少。但是物极必反,科学发展的普及却反过来使“科学”被利用来对人们不理解的现象加以否定或扣上“迷信”或“不科学”的帽子。

    四、什么是佛教

  佛教与一般宗教最不同的地方是佛教并没有“造物主”及“真理”,也没有“圣经”。佛教的基本理念是“众生是佛”(众生当然包括“人”) ,我们只是被各种孽障(由不当的思想或行为引起的障碍) 所蒙蔽而未能达到佛的境界,佛经更是各式各样、林林总总,而佛经的内容大多都是收录前人修炼成佛的经验和方法,以及后人对佛的境界的理解和描述去除孽障的各种方法。

    而佛教的“因果”及“平等”论更接近哲学思想多于宗教教义,佛教的修炼也以修“心”为主,有些大德把“佛”、“菩萨”等比喻为达到一个完美的人必须具备的属性(Attribute)的不同层次,尊敬的净空老法师也在“和谐拯救危机”这部纪录片中提出“佛教”是佛陀教育而不是宗教。我个人也觉得佛教是一个教育系统多于一个宗教。

    五、佛教与科学的相似非似性

  在现今社会出现这么多佛教与科学的讨论主要的原因相信是由于西方民众对东方文化还是比较陌生与不理解,他们对起源于亚洲的佛教充满神秘感并尝试利用他们认为先进的科技打破这些神秘。但佛教(特别是密宗) 所包涵的种种理论和现象并不可以完全被现有的科技所肯定或否定,大多只能找出与科学相似或不相似的地方,因而引致更多疑惑和讨论。

  一些自认为已把握先进科技的科学家往往忽略我们现有科技的水准还是非常有限,还有更多的科学理论需要发展。利用现有科技研究佛教的现象有机会可以增加科技研究的启发性,但是尝试利用现有科技去肯定或否定未知的佛教现象未免太过片面。

  例如,我们见到一只蚂蚁从一点到另一点需要绕圈甚至走回头路,原因是它在二维空间走动,加上它的视觉有限,很难以直线走到目的地。此外,这只蚂蚁在一个平面或在一个球面走动基本上是没有什么分别,所以它的二维空间在实际的平面或立体面是没有分别的。就算这只蚂蚁懂得定位并能以直线走向目标,以它的二维空间能力从一个公园的一边走到另一边也是很困难的,因为它是没有可能预见在这个路程将会出现如昆虫、小鸟等不同的障碍,但是我们在它以上的三维空间便可以较准确的预计事情的发生,如果我们可以把我们所见的三维空间资讯传给这只蚂蚁,它是不是可以预知未来?我们现有的科技已可以把一些资讯传给一只蚂蚁,但把我们所见的三维空间资讯传给它还是不可能,但十年后、二十年后、三十年后、一百年后可以吗?

  如果把我们所在的三维空间比喻为以上那只蚂蚁的二维空间,我们可不可以从我们之上的四维空间取得我们的预知能力?这是不是与佛教所描述其中一个现象相似?但是佛教是没有以上类似“造物主”的角色存在的,所以这个是非似的现象。但是我们可以肯定或否定以上的似或非似现象吗?

    我们可以说以上的例子并不算是什么科学,所以不可概括而论,但二维空间、三维空间理论不正是十六、十七世纪的科学突破吗?

    六、结论与感想

  由于我们近年科学的快速发展,人们开始以为我们已可以掌握科技,并且尝试利用我们已知的科技去解释或判断我们未知的现象,有部份人更尝试利用他们的科学知识巩固他们的地位或打压对他们不利的理论和现象。但这是我们科学发展的目的吗?

  此外,我们真的需要证实佛教是否符合科学理论吗?我们需要肯定或否定佛教所包涵的所有现象吗?只要佛教所着重的“因果”、“平等”、“无常”等思想能提高人们的“价值观”与“社会观”,以及改善人与人、动物、世界的相互关系,这些科学证明基本上是不重要的,佛教是宗教或者是教育系统也不重要。

  最后,我希望我们可以放低执著,放开胸怀,利用佛教的理论、思想去修“心”,提高我们的个人素质。


 


{返回 佛教与科学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有吸收新科技的传统(杨曾文)
下一篇:佛法与科学之印证及启示(见护法师)
 观测心中的太空(Alan Wallace)
 佛教和现代科学
 谈时间(梁乃崇)
 关于佛教宇宙观与科学的一点思考(李尚儒)
 宗教超越科学(罗候罗法师)
 中国佛教对近代科学主义的回应(何善川)
 佛学与科学融通之省思(陈兵)
 佛教有吸收新科技的传统(杨曾文)
 一个科学者研究佛经的报告(尤智表)
 活性与佛性(陈国镇)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用佛法来耕耘心灵的沃土[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宗教之爱[栏目:修行笔记]
 善与恶之际——《了凡四训》的启示[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过程[栏目:佛网文摘]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