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一、明心与明觉「动」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85
十一、明心与明觉「动」
  现在大家要再进一步地深入。当你的身心越来越明觉、身心越来越柔软之后,希望你能够继续再突破。至于怎么样继续深入呢?你可以让自己默唸四个字,就是「念念分明」。「念念分明」这四个字不是要让你当做一个口号在唸,也不是当做一个止痛剂喔!它是有含义的,一方面也自我提醒要念念分明。而当你在唸这四个字「念念分明」的时候,你要有很敏锐的觉察力,你要去看到,你在唸每一个字之前,你还没有唸出来(这是默唸喔!),在你默唸口行还没有出来之前,那个意行、意念它已经出来了。你要能够去觉察到,你要能够看到那个念头、那个话头。你真正要参话头,讲的就是要去清楚地看到那个起心动念的念头。
  「念念分明」这四个字,很有力道、很有效果,大家要好好练习。不用急,一个字、一个字地唸出来,清醒、明觉。你会发现,你每唸一个字,就好像你在平静的湖水上面,投入一颗石头进去。那颗石头,它会起涟漪;它会起震动。你要看到那个念头,也要看到那颗石头丢下去之后所起的震动跟涟漪。你的心要够明觉、够敏锐,你才能看到。如果你的心不够细、不够宁静的话,你只是在默唸,那就好像一般的唸符、唸咒、唸佛号…这些,你没有真正用心念在唸。你不但要用心念来唸,你还要去看那心湖的涟漪呀!这些你都要有明心的基础,你才能够来到念念分明。若是你真的能够觉察到这方面,你的身心就会很宁静、很稳定、很柔软、很明觉。这个功夫,那是骗不了人的。但只要你愿意去做、愿意去学习,你就可以来到这样宁静、明净的状态。
  当你来到这里之后呢?再来,要继续深入的是问自己:「我的身能够不动吗?」尤其是在禅堂里静坐的时候,那更好,「身能够都不动吗?」这不是刻意去造作、去僵化喔!不是用力,而是很放松,你都不去动,能做到吗?再来,如果你的身能够做到不动,那再提醒自己:「我能够做到心也不动吗?」心不动,就是来到无念的世界、捨念清静的世界。我们不是要刻意去不起念头,而是说有必要我们就一心一意地去起心动念,好好去起心动念、去做、去想。但是没有必要的时候,我们能不能让心回复到本来面目?能不能让心回到最宁静的原始状态——没有什么念头,就是一颗朗朗明觉的心。
  接下来是要更深入,能不能来到身也不动、心念也不动。在这方面绝对不要刻意去压抑,如果你刻意去压抑,反而会有反弹的力量。如果我的身体、我的动作不能做到不动,那就要问自己:「为什么要动呢?是酸、胀、痛、麻需要调整而动呢?还是说因为无聊需要动一动,或是因为静不下来,习惯性的冲动,现在不习惯静下来。」像这些呢?都要清楚地去观察到、去看到,你才会过滤掉很多不必要的、无聊的动作。为什么你坐在那里,没什么事情,你就一直要在那里摇腿晃脚呢?有需要晃动吗?如果真的有需要晃,你就好好地晃,那也是很庄严的。如果是无聊、无意识的这种动,那就提醒自己:「可以不要动就不要动。这样,也可以减少这世间能源的消耗啊!」
  所以你如果要「动」,就要看到为什么而「动」。这些动作,能减少世间的苦吗?这些动作,能够慈悲对待众生,让这世间、让众生获益吗?如果这些动作对自己、对别人没有益助的话,需要「动」吗?能够这样去做一种过滤,你在收摄六根方面,它会更有效果;你的生命也会发挥出它真正的效果出来,你才不会浪费了很多不必要的生命,在那些没有意义的事情上面。但是,如果能够减少这世间的苦难,能够对自己、对众生有益助,那就清醒明觉地去动、去做,全然地去做。不逃避,全然地承担。
  刚才所讲的「能够不动吗?」那是一种过滤,也就是你真的能做到不动的话,那你才能够全然地动,你的动作才会是明觉的「动」,你的动作才不是冲动、不是无明行。你若真的能够身、心做到不动,宁静下来,你才能够处在「明」的状态。之后的「行」,才会来到「明行足」。知道吗?这很深,需要大家慢慢地再去消化、去体悟,不逃避,也不逞强

{返回 空海(惟传)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二、「动」中体悟无常、 无我与涅槃寂静
下一篇:四念处禅修开示 十、心念处的开发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卅四章 溶入一体世界─体证《心经》..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三十一章 最后的五大关卡 问答
 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十五章 八正道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二十四章 修四念处 问答
 解脱道的禅修理念
 《阿含解脱道次第》第十三章 三法印 问答
 体悟《心经》的深义(二)
 2010年10月空海法师福建灵峰寺开示(四)
 心灵成长——空海法师2012年实修开示 第四章 融入法界
 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四章 惭愧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句经要义 第九品 恶品 猎人拘古塔米 无恶念不行恶[栏目:法句经要义]
 弘一大师别号“二一老人”的来由(王勇则)[栏目:弘一法师思想研究]
 灭苦之道 出版序(法遵)[栏目:法遵尼师]
 杂阿含经卷第十七(四六三)[栏目:杂阿含经]
 相应5经 舍利弗经第二[栏目:相应部 55.入流相应]
 般若摄颂释 第十八课[栏目:般若摄颂释]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五十五 于自和尚阿阇梨所不说己能[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三十六世 牛头智威禅师[栏目:佛祖道影·再增订版]
 关于社会上传言未来佛执政,关于挂大小号不去地狱,是不是正法?[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六一四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七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