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生日感言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27

广东化州南山寺2010年元月念佛七法会

(1-31晚上) 生日感言

五十七年前的今天,是我生命有缘份来到世间的日子,也是我母亲的苦难日。感恩我的父母,没有我母亲忍痛受苦,就没有我的生命。

一个人能闻到佛法,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能不亏孝道,来到世间才有意思。我本身闻法的时间不算早也不算晚,但是感觉到自己亏了孝道,所以常常心里面感觉对不起父母。另外,在成家立业以后,也没有真正成为有爱心的父母,所以家庭教育也没有做得很好。虽然在早年,我们的家庭教育可以说非常良好,但是自己毕竟没有按照老人的要求去把自己做好,这是严重的亏了孝道。

在我闻法以后,得到的第一部经是《地藏经》。当时候也没有体会到《地藏经》是教育我们孝敬父母,所以我根本没有把《地藏经》念一念。在我母亲过世以后,本来我发心念49天,结果一天也念不成,一打开经本就打瞌睡。后来出家以后又发心为父母念《地藏经》,还是念不下去。最后才反省,要不就是我亏了孝道,要不就是我曾经轻慢了《地藏经》。我就认认真真地对《地藏经》忏悔,由于忏悔心诚,才第一次有缘分把《地藏经》连续念了3遍。念完泪流不止,心里非常激动。

我们要明白到,释迦牟尼佛是为了报父母的恩德,在忉利天宣扬地藏王菩萨的精神。更加要明白到,地藏王菩萨的精神不可思议。地藏王菩萨生生世世孝敬父母,虽然父母都有罪过,但是地藏王菩萨始终没有把父母的过错来埋怨,他始终感恩父母的恩德,原谅父母的过。正因为他孝顺父母,原谅父母的过,所以他诚求佛祖,想了解父母舍报以后投生何处。结果知道父母堕在地狱里面,他非常伤心,摔倒在地,把全身的骨头都摔碎了。正因为他孝顺诚心感动了天地,感动了佛菩萨,所以佛菩萨才告诉他父母所在,然后又指导他如何去救度父母。最后他依佛菩萨的指导,真正救度了父母。

从地藏王菩萨的精神里面,我终于明白了:真正要度一切众生,就要原谅众生的过。他原谅父母的过,又感恩父母的恩德,所以他才能诚心地救度父母脱离苦海。

地藏王菩萨在家的时候,虽然孝顺父母也很到位,但是他是为了报答父母的恩德才出家的。出家是真正报答父母的恩德。所以地藏王菩萨信仰的层次是非常高的,他是一心要找到让父母永远不再受苦受难,永远离苦得乐的方法。而他出家以后,才找到了报答父母恩的方法,才真正救度了父母。如果他不出家,还是用民间普通的方法,那么父母永远永远不能真正的离苦得乐。

从地藏王菩萨的精神来讲,他能舍去个人的利益,去报答父母的恩德。而且他为了报答生生世世的父母,消除自己心中看不惯一切的罪过,在佛前面发了一个愿力:“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让他心中永远能原谅一切众生的过。因为光能原谅自己的父母,不能原谅其他众生的过,表示自己有私心。他用孝敬父母的行为,感化了十方一切众生。

《地藏经》这部经典,是释迦牟尼佛在忉利天为报答父母恩而说的法,证明我们本师释迦牟尼佛也是一个大孝子。

佛教是本师释迦牟尼佛以皇太子的身份创立的教,不是普通平民创立的。他能舍王位、舍江山去求道,悟道以后创立佛教,成为佛教的导师、创始人。

信仰的层次高低和得到的果报缘分非常有关。信仰哪一个层次,就有哪一个层次的缘分。如果信仰乞丐,就有乞丐的缘分。但是乞丐还需要我们去帮助他,他能帮助我们办什么事呢?如果他能帮助人人,他已经不在乞丐的位置了。

今天我非常感恩大家为我的生日来到这里,但是我愿望从今以后,你们过生日不要落俗套,社会上那些方法都是把父母忘记了。把父母忘记以后,很多人做事都不顺。能念一部到三部的《地藏经》,才算你们真正的过生日。一定要以孝顺父母为重,因为生命来到世间是为报恩而来。有报恩,才真正有享受。

如果小孩不会念《地藏经》怎么办?父母可以帮他念,因为没有老祖宗就没有自己,没有自己就没有后代。生日念《地藏经》就是报父母的恩德,比其他时间念更加功德无量。因为你们在生日念《地藏经》报恩,那父母就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佛菩萨都感动了。再者,如果父母能为小孩生日念《地藏经》,我可以为你们保证,你们这个小孩将来长大就会成为孝顺的人,后代一代超一代。

今天晚上感恩我的父母,也感恩大家的功德。用我的感恩心和大家结缘,留给你们宝贵的法宝。我的心愿是整体观,愿望家家的后代成为大孝的后代。谢谢大家!


{返回 仁焕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生命是相连的
下一篇:实践佛法的微妙
 真正彻底的孝
 走人间佛教之路
 为生命解脱而回归极乐
 乘佛本愿 舍命全交
 成就生命第一法
 佛法与科学
 如何报老祖宗的恩
 烦恼来自哪里
 三宝的概念
 念佛人如何感化人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改造命运的好法门——火施[栏目:昂江扎西仁波切]
 感觉强烈并不代表解脱[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释难中,关於一切心、心所行悉皆断除问题,在何断铮论义?及有无胜义?[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中道”的超越之路——对佛教般若中观超越模式的诠释(唐忠毛)[栏目:中观宗文集]
 百喻经 98 小儿得大龟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念佛方法[栏目:净土宗文集]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二十五 (8)[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了义与不了义[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贤愚经白话 梨耆弥七子缘品第三十三[栏目:贤愚因缘经白话]
 儿童有不良的嗜好应处罚父母[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