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喜与悲之间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74

喜与悲之间
邱高兴
闽南佛学

  常听人说:“不以物喜,不以人悲。”这句说似简单,看似平常的话语却包涵了很深的禅机。从古到今,潇潇洒洒地做到了这一点的人,恐怕不是太多。
  还有一句话说:“天下人熙熙而来,攘攘而往,莫不为利。”“利”字当头,喜悲之情总是难免。得之则喜,失之则悲,这也是人之常情。人为了自己的生存,总是要趋利避害。如果人们能够得利而避害,人们就会喜。反之人就会悲。虽然有“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之古训,也往往成了许多人掩饰悲伤情绪时的一种感情流露。
  天下男男女女,卿卿我我,恩恩爱爱.所以者何?那也只是为了一个“情”字,得到了心上人则喜,失去心上人则悲。看看历史上有多少部的爱情剧作,就会明白人世间有多少的悲欢离合。“情”字难了,喜与悲总是难却。
  大凡人生在世,能使人产生“喜悲”之情的事总是伴随人的一生的。古有范进中举,喜得发疯;今日更有人为利、为情悲得发狂,可悲乎?可叹乎?人生乃是一场真正的悲喜剧。人作为这场悲喜剧中的主角,常常身不由己,受着命运的奴役。禅给我们提供了一条摆脱命运奴役,“不以物喜,不以人悲”的道路。著名禅学家铃木大拙先生说:“禅本质上是洞察人生命本性的艺术,它指出了从奴役到自由的道路。”
  那么具体地说,禅提供的这条道路在哪里呢?处于喜和悲之间,保持你的平常心,这就是不为喜悲所役的最佳方法。马祖说:“平常心是道”,一浯道破了天机。“何谓平常心?无造作、无是非、无取舍、无断常、无凡无圣。”(《江西马祖道一禅师语录》)人在世上走,人与人之间的利害关系总是要存在的,人与人之间的情也总是要有的,关键的是怎样对待这种利与情,这就要我们“无取舍”。“不以物喜,不以人悲”也正是讲的这一点。
  平平淡淡才最真,处于喜与悲之间.“平常心”是道,这才是我们摆脱奴役,安抚我们那颗疲惫劳累之心的好方法。
 


{返回 佛网文摘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假如
下一篇:佛教的社会责任(心慧)
 天意和人为
 《时代》杂志封面故事报导:静坐冥想风行美国
 吃素的四十八个理由
 啊,莲花
 行走的曼陀罗花
 飞天的忏悔
 你可以更幸福
 圆融而超脱的佛教财富观
 随缘人生
 深秋拜大悲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A Pure Land on Earth[栏目:Master Sheng-Yen]
 暇满人身胜过如意宝[栏目:日宗仁波切]
 竞争与创造[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诵孔雀明王经的广大功德[栏目:文集]
 公案禅机 肆、开悟后功用行 六、公案 — 求平等性智 前言[栏目:善祥法师]
 法华特论 第十八 菩萨从地涌出品---从地涌出品[栏目:冯达庵居士]
 我们应该如何念佛计数呢?[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10~19)[栏目:傅味琴居士]
 成唯识论疏翼 第一冊 卷二 十五、合本有新熏说[栏目:韩镜清教授]
 我从事环保工作,读了法师的《心灵环保》《佛教的环保思想》等,很认同心灵环保是唯一出路!如何才能把“心..[栏目:济群法师新浪微访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51La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