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念佛的真功夫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19

念佛的真功夫

念佛时,应先排除一切私心杂念的干扰,放下一切爱恨情仇的谬执,知道这些皆是缘起无常的假相,单提一念清净之心,专注于佛号,念念从心出,念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莫要放纵眼、耳、鼻、舌、身、意,莫要攀缘色、声、香、味、触、法,知道这些皆是无常生灭的假相,专心一致清楚分明,如此即定慧易生矣!

念佛不是陷于虚妄的想法中,于过去、未来、现在中念念贪嗔痴;也不是头脑一片空白、麻木不仁,而是于当下专注分明、感恩平等中摄住心。头脑一片空白,那是老母鸡的修法,有定无慧,心中不清楚明白当下的实相,没有看破放下的定慧功夫,只是呆坐,如此长期下去,头脑痴呆,无助解脱,也非觉悟,这是一个极端;也不是妄想纷飞、空讲道理,那只是画饼充饥,鹦鹉学舌,如此业障难消、苦恼难断,生死路上徘徊而已,自欺欺人!念佛时正念现前,专心一致(修定),清楚分明,看破假相不迷惑(修慧),定慧等持才是真解脱功夫;而定慧等持的基础即是清净的戒律(小罪也忏悔清净、根本罪绝对不犯)如此才有可能一心不乱、心不颠倒,即使有妄念(不论好坏)起,也不随不住,保持专注、分明的正念,时间越长越好,这就是真功夫了!念佛人若贪嗔痴越来越少,往生也就越来越有把握!

心念无常,善、恶、无记随时发生,故此要保持觉醒,令善的心所不断,断除恶的心所,转化无记的心所为善的心所,让心相续不断的保持善念。具体的操作主要是觉醒,觉醒不昧,就可随时随地了知自心,如觉醒不现前,则又打妄想去了,或者昏沉、无记了,故此随时保持觉醒至关重要!反省可以是随时的,并不一定要坐在那里才可以。静下心,随时觉察自己的言行、举止、心灵,随时扭转错误的言行、举止、心灵即是。保持觉醒的心就可做到反省功夫,一开始也许困难,但慢慢做到自然而然的时候,也就轻松自如,知幻即离,离幻即觉。妄念无常,不因好而贪恋,不因坏而恐慌,不因无记而麻木,看破其不实,放下谬执,当下无迷执留碍,清朗明了,豁然开阔,镇定从容,所谓心清智朗是也!一有留碍,好象片云遮日面,一叶障目,不见泰山。若无执无住,不碍云卷云舒!所谓虚空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是也!

看清事实的真相,明了我和我所的世间虚妄相,不要误入我和我所的谬执错觉中,对这个世间的一切保持用而不执的定慧,自然清净解脱。解脱是因为符合自然真相,不解脱是因为谬执错误的思想所引生。在用而不执中,戒定慧三学当下是完全具足的,当下不谬执妄作即戒,当下不被境转即定,当下看破实相即慧,以慧为统领,三学一心中完成,如此修行实是《金刚经》之妙要了,即所谓无所住降伏其心也。

不只要看到外面世界梦幻泡影的无常本质而放下,更要看到心理世界起心动念的梦幻泡影、生灭无常的本质而放下。如此才能真正体会用而无用的妙用!

 


{返回 能弘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止观
下一篇:修行的基本条件
 修行旨要
 第三次闭关随笔 修行 二
 因果与戒律
 谦虚与赞叹
 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2.世间的乐会转向苦
 博大精深的佛教 如何圆满孝道
 为什么学佛 第五章 佛性 7.打开心量得加持
 成功人生——修身·成功
 为什么学佛 第三章 人生 5.涅槃寂静与出离三界
 博大精深的佛教 五大工程的伟大意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吃肉等于于吃毒[栏目:宣化上人]
 概述《解脱庄严宝——大乘菩提道次第论》的总体框架一[栏目:宽见法师]
 地藏本愿经讲记 校量布施功德缘品第十[栏目:圣一法师]
 首先为六亲眷属做功德[栏目:仁焕法师]
 慈悲观 四无量心[栏目:四无量心]
 菩萨利生愿[栏目:修行笔记]
 我们的修德跟性德不相应[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一]
 《楞严经》轻松学 卷七(之二)[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第七十三回[栏目:自然的代价]
 诸法之精要——皈依 二、皈依之分类[栏目:诸法之精要·皈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