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在闭营式上的讲话
 
{返回 湛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28

在闭营式上的讲话

湛如法师
 
尊敬的各位法师、各位领导、各位营员:

为期一周的夏令营生活在紧张、充实、吉祥的氛围中落下了帷幕。在即将为本届夏令营划上句号之际,我受各位法师、老师的委托,并以我们的名义,对夏令营的圆满成功表示最诚挚的祝贺。

众所周知,柏林禅寺是著名的禅宗道场,而河北是我国一个重要的禅宗区域,历史上这里高僧倍出,塔寺林立,无数宗门及教下的大德在此驻锡弘化。五胡十六国时期,河北佛教在中国佛教的奠基人佛图澄、道安等法师的弘化下,僧团组织颇具规模。而佛图澄的神异教化,成为河北僧团在弘化方面的主要方式。同当时泰山竺僧朗的僧团构成了我国北方佛教的两大重镇。我们常说的“大和尚”一词,就是后赵政府对佛图澄弘化业绩的充分肯定。换句话说,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大和尚”是在河北产生的。千载一时,一时千载,都使我们对历史的若干问题产生无限的思索……。

唐代的禅宗耆宿赵州禅师,驻锡柏林禅寺近四十年,当时人们尊称他为赵州古佛。赵州八十行脚的参学精神是终生教育的直接写照。赵州茶、云门饼、德山棒、临济喝成为唐以后的禅风主流。赵州行脚是对我们学业、道业完成的最大激励。“吃茶去”,则一语道出了禅宗宗旨的精髓。同《六祖坛经》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的禅悟方法是等同的。独树一帜的赵州禅—“吃茶去”、“平常心是道”、“庭前柏树子”等公案,均来自赵州禅师对自然的无限体悟,也是净慧法师今天提出的“生活禅”的历史源头所在。

临济义玄禅师是活跃于中国北方的又一位禅僧大德,在正定高举禅风,以棒喝驰名当时。晚唐五代以后的禅宗,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几乎是临济禅风一统天下。即宗门常说的“临济子孙遍天下”。在宗风纷呈的当时,冷峻的棒喝门庭透露了直下承当的禅机妙义。

上下千年,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中国佛教,面临着许多问题和许多困惑。净慧法师在这片土地上提出了生活禅。生活禅直接继承了传统禅的精华,将“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落实在生活当中,即在生活当中实现禅悦,在禅悦中落实生活。

七天来,我们同诸位营员一样,时常漫步于庭前的柏树之间,体会千年的古柏风韵,只是还无法道出赵州禅的真正味道。

生活禅夏令营可以说是一种新型而又契机的弘法方式,给现代佛教的走向与发展提供了可供参考的弘法模式。这种独辟蹊径、远瞩高瞻、极具前沿的弘法效应,相信会得到时代以及历史的认同。记得赵朴初会长在一首诗中说:“平生用不尽,拂子时时竖,万语与千言,不外吃茶去。”净慧法师也在一首感怀的诗中写道:“未参真迹观音院,何幸国师塔尚存。寂寂禅风千载后,庭前柏子待何人?”

七天夏令营的生活,使我们强烈感到生活禅的禅风在秉佛堂前举起,也看到一个具有浓厚禅门风范的禅宗僧团正稳步地朝着这个时代走来。

最后,让我们以赵州禅师“平常心是道”作为共勉,无论明天我们走向地球的哪一个角落,让我们把夏令营的收益落实到生活当中。让生活中有禅,使我们的生活清净安祥;在禅悦中生活,使我们日日是好日,年年是好年。觉悟人生是自我认识的升华过程。让我们带着这份清凉去继续我们的学习和工作。

柏林禅寺是我们精神上的一个大家庭,我们的离去仅仅是暂时的。从现在开始,这里的古塔清风、柏树、禅茶都时时期待着我们这些游子、学子的回归。

最后谨以我们全体讲课老师、法师的名义,祝柏林禅寺—我们的祖庭*轮常转!祝各位法师、各位领导夏日清凉!祝各位营员六时吉祥,福慧增长!
 


{返回 湛如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浅谈《楞伽经》
下一篇:唐代帝王与佛教关系综论
 浅谈《楞伽经》
 印度早期佛塔信仰起源与流变
 道信禅师的禅学思想
 讲经说法已产生持续性效果
 世界佛教论坛主旨思想辨析
 湛如法师访谈--怀念妙老 感恩闽院
 在闭营式上的讲话
 禅宗的内涵及其实践
 未来佛教应加强国际对话与沟通
 2001中越佛教教育研讨会总结发言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醉心草[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有些经书第一页放法师的相片不是佛像,请问这样如法吗?[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如果上师传的法,没有修的话,有罪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天台小止观 了知实相的「体真止」[栏目:永本法师]
 修中观见,应依了义教,然吾人智浅...究竟何所适从?[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波卡仁波切圆寂四周年纪念感言[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生死根本不应有不同之二,应作何解?[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中部23经 蚁丘经[栏目:南传经典·汉译四部·中部]
 净土教言讲记(八)[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六字大明咒修法[栏目:王骧陆居士]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