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3.实证与表述
 
{返回 赵跃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779
3.实证与表述
 
    与通过分析推理得到结论的一般格式不同,龙树的结论并非来自推理,而是来自在佛法上的实证。龙树的著作只不过是他用通俗语言对自身证量进行的一种表述。也就是说,《七十空性论》是先有结论后建立表述的。特别是,为了讲解给当时当地的人群并使之接受,其表述必须使用当时当地的语言,其推理精密程度必须被限制在公众认识能力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其论述就会当场失效,全无作用。显然,千年前印度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准与公众认识能力远远落后于现代,被当时水准所局限的表述如果用现代认识方式来检点,其推理部分存在些问题几乎是种必然。
 
    来自实证的结论无谬——这在千年后仍然不变。但要适合当代,让现代人易于理解并接受这些结论,千年前的推理方式需要改变,因为现代社会的认识能力、认识方式已经与千年前大不相同。那么,什么是佛法中的变与不变?佛法的核心是基于无我正见的离苦,解脱,解脱众生和无尽利益众生。核心不可以变,背离了核心就不再是佛法。可变甚至必须随时随地有所改变的,是引导大众趋入核心的方便。对方便采取僵化而绝对不可改变的态度,反而不能利益更多人。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是,如果佛教经论不经翻译改变成中文,则中国读梵文、巴利文佛典的能有几位?如何保持佛陀教法核心精髓不变,而在流通传播上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返回 赵跃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下一篇: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2.证明与证伪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1.观待与割裂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3.截断与无明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5.习惯认识与功能主义
 七十空性论今诠 引文
 七十空性论今诠 缘起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逻辑与因明
 禅定今说——现代在家居士的禅修途径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一章 标宗立义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二章 即法破相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2.名言的基础——名字与“名色支”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第一篇:初修导引 壹、初机释疑 一、传承法脉[栏目:智敏慧华上师开示录·圆觉心法指归]
 慧能的自由思想研究(陈洁)[栏目:禅宗文集]
 怎样发愿才如法?[栏目:济群法师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