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3.实证与表述
 
{返回 赵跃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965
3.实证与表述
 
    与通过分析推理得到结论的一般格式不同,龙树的结论并非来自推理,而是来自在佛法上的实证。龙树的著作只不过是他用通俗语言对自身证量进行的一种表述。也就是说,《七十空性论》是先有结论后建立表述的。特别是,为了讲解给当时当地的人群并使之接受,其表述必须使用当时当地的语言,其推理精密程度必须被限制在公众认识能力所能接受的范围之内,否则其论述就会当场失效,全无作用。显然,千年前印度社会的文化、科学水准与公众认识能力远远落后于现代,被当时水准所局限的表述如果用现代认识方式来检点,其推理部分存在些问题几乎是种必然。
 
    来自实证的结论无谬——这在千年后仍然不变。但要适合当代,让现代人易于理解并接受这些结论,千年前的推理方式需要改变,因为现代社会的认识能力、认识方式已经与千年前大不相同。那么,什么是佛法中的变与不变?佛法的核心是基于无我正见的离苦,解脱,解脱众生和无尽利益众生。核心不可以变,背离了核心就不再是佛法。可变甚至必须随时随地有所改变的,是引导大众趋入核心的方便。对方便采取僵化而绝对不可改变的态度,反而不能利益更多人。一个极其明显的例子是,如果佛教经论不经翻译改变成中文,则中国读梵文、巴利文佛典的能有几位?如何保持佛陀教法核心精髓不变,而在流通传播上与时俱进适应社会变化,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返回 赵跃辰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下一篇: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2.证明与证伪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一章 标宗立义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6.共许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7.中观与唯识的不同基础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七章 根、境、识等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4.自相、自体与自性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12.名言的基础——名字与“名色支”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3.实证与表述
 七十空性论今诠 第九章 真、俗、空、有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5.引理:法界无有绝对独立的局部
 七十空性论今诠 导读 2.证明与证伪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行讲记 第十八讲 前行备忘录-菩提心两要义[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深秘之心[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地狱道和饿鬼道的众生怎么解脱?他们能否听闻到师父您开示的解脱道?[栏目:空海(惟传)法师·答疑录]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0五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菩提大道 前言 目录[栏目:菩提大道]
 身至念[栏目:法增法师]
 妄想的来由与对治[栏目:学诚法师]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六章 谷神不死[栏目:法界法师]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十 (4)[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禅宗大意·四、中华五祖旁出尊宿简介[栏目:正果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