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五集
 
{返回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997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  (第九十五集)  1995/5  新加坡佛教居士林  档名:09-23-095
  请掀开经本二百三十三面,请看经文:
  经【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请看小注,看注解:
  【此段经文】
  这是一百六十一段,跟后面的一段,后面是一百六十二段,这两段江居士在注解里面告诉我们:
  【不但在后半部中,有万钧之重。即开经以来,所说不应取非法、非非法,以及说即非、是名等义,直到此处,方说明其所以然。】
  这两小段的经文非常重要。世尊在本经屡次的教我们,不可以取非法,不可以取非非法。非法是空,非非法就是有,空有两边都不能著;不但空有不能著,空空也不能著。正是一切经中所讲的三空三昧,三空三昧无论是大乘、小乘都说;人空、法空、空空,空也空。在本经经文上,我们曾经看到许多句子里面都有「即非、是名」,前面曾经读过,也曾经为同修们详细的报告过。经文到这个地方,世尊总算是把为什么叫我们两边不住,空空也不能有,道理在此地说出来了。我们继续看注解:
  【前半部是对初发大心者说。空有皆令不著,以合中道。凡说即非、是名处,语气大都两边兼顾,既不著有,亦不著空。是名,含有名相虽假,未尝不是之意。】
  有这个味道在里面。这个大意我们在《节要》第四卷的开端,给诸位报告过了,说明《金刚经》前后两半它的大意。前面是对初发心的人说的,初发心,实在说不是普通人,大乘经上给我们讲,发心住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初住菩萨是初发心,对他们说的。一问一答当中,意思都是教导空有两边都不能著。说「即非」,就是不能住的意思;说「是名」,不著空。说「即非」,不著有;「是名」,不著空。为什么不著空?名相虽然假,假的它摆在我们面前。这一桩事情,我们的确不能够疏忽,一定要把这些理事搞清楚,不搞清楚,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所谓是提不起观照功夫,也就是我们常讲,你在日常生活里面,对人、对事、对物,你是怎么个看法。大乘经上给你讲的这些原理原则,你有没有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如果统统没用上,日子还跟平常一样,一天一天过下去,这个不行。这样一天一天混下去,学佛等於没学,你没用上,没有看清眼前种种现象的实况,你没看见。
  佛为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虽然讲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这在古代时候的人已经就很难想像了。所有一切现象,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这么一回事情,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相续的现象。所以说真的,是当体即空,了不可得,这是真话,绝对不假。我们凡夫心太粗了,佛跟我们说,我们都体会不到,但是这样的话,如果对现代的科学家来说,那他们的体会就非常非常深了,比我们体会要深。我们照佛在经上讲,一弹指六十刹那,经上讲力士就是身体非常健康强壮的人,他弹得快,弹得有力量,一秒钟一般讲可以弹四次,并不多。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换句话说,就是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二十一万六千分之一秒,佛给我们讲的事实真相是如此。这个在从前人确实很难思惟想像。
  在今天不行,今天何以不行?我们晓得佛说话是方便说,并没有讲到真实相;真实相上实在讲,佛在经上有,《楞严》上给我们说的,「当处出生,当处灭尽」。当处,那个时空几几乎乎等於零,现代科学家没有法子观察出来。我们用现代科学来观察,科学家已经肯定了,所有物质的现象只不过是波动而已,说波动、说粒子都讲得通。我们就以现代科学的常识来说,这一般大家都知道光的速度,光有波,这个我们晓得,所谓是光子、光波,说光子、说光波都可以,光一秒钟它的速度是三十万公里。如果以一公里的长度来说,光走一公里要多少时间?我们晓得,三十万分之一秒。它一秒钟走三十万公里,三十万分之一秒走一公里。一公里是一千公尺,光走一公尺那是多少时间?那就不是三十万之一秒,这是一公尺。再把一公尺算起来,一公分呢?再要观察,一公分的千分之一,一公分的万分之一。於是从这个地方我们就了解,《楞严》上所讲「当处出生,当处灭尽」的那个状况。这是今天科学家没有法子观察得到的。我们讲千分之一厘米,万分之一厘米,光要多少时间通过?这是事实的真相。实在讲,佛这两句话讲得最好,「当处出生,当处灭尽」,这两句话讲得非常的圆融。十法界依正庄严是什么?就是这个现象。不只一秒钟两个十万八千,那是世尊的方便说;当处出生,当处灭尽,是世尊的真实说。
  你以为有个东西存在?没有!凡夫以为它真有东西存在,不晓得这是业因果报生灭的相续相,不知道!斤斤计较,妄想分别执著牢不可破。众生迷惑颠倒,迷在哪里?不了解事实真相,迷!意识里面胡思乱想,嘴里头胡说八道,身体胡作妄为,干这些事情,这是世尊眼睛当中看到所谓可怜悯者,真正是可怜!全非事实。所以初发菩提心,初破无明的人,《金刚经》上半部为他们说的。特别提示空有两边不住,这是把所以然的道理说出,说出空有两边的所以然。相有体空,相是幻相,就是相都不可得,我们所看到的相,因为它是相续相,所以产生了误会。
  【后半部是对已发大心】
  初住以上,二住以后,已经发大心了。
  【发大心、修大行】
  这些人不但超越六道,而且统统超越十法界,后半部是对已发大心、修大行。
  【并能不取一切法相者说,但恐其独独取著菩提法相,则终为空寂之累。】
  我们先说这一句。已经证得一真法界,宗门里面所谓明心见性,见性就作佛,是这样的人。他虽然见性,虽然成佛,他成的是分证即佛,天台家讲六即佛,他成的是分证即佛),并非究竟圆满佛。分证即佛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往究竟的果位,他还有四十品无明没断;换句话说,那还相当遥远。所以这些人依旧继续不断在修学,他是法相、非法相统统都舍掉了。为什么?不舍不能破一品无明,他统统放下了,统统舍了,破一品无明,证一分真性。这个境界,在我们净土宗里面,就是初证理一心不乱。诸位要晓得,理一心不乱是法身大士,是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到西方世界成佛快。什么都放下了,唯恐他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个放不下,怕的是这个。实实在在,那是不是真的?真的!确确实实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念念当中都要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这个没放下;这个要是放下了,他就证得究竟圆满佛。为什么世尊在此地要提起这桩事情,这里说出来了。
  等觉菩萨,我们不看别人,看文殊、普贤。文殊、普贤是华藏世界的等觉菩萨,毗卢遮那佛的后补佛,他为什么要发愿求生西方净土?他为什么不在华藏世界断最后一品生相无明,证无上正等正觉?他为什么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这里面我们想像大概有两个原因,一个原因是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断那一品无明成佛,在时间上来得快,因为西方世界修行的环境好,总是为这个原因。在华藏世界时间要长一点,到西方极乐世界时间很短,他就证得无上正等正觉,这是一个理由。第二个理由,他是表演做给我们看的,鼓励我们,现身说法。华藏世界等觉菩萨都要求生净土,那我们不求生还行吗?总之两个意思,除这两个意思之外,没有理由;可能两个意思都有,两个意思都有。因此我们晓得,一真法界里面的法身大士,真的什么都干净了。所谓的最后一品生相无明,就是极其微细的执著,他要证无上正等正觉,佛在金刚会上极力告诫这些人,这个念头不能有。他要是独独取著菩提法相,他有一个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有这么一个念头在,终为空寂之累。空寂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如来果地上的,他没有办法证得,只要有这个念头在,终不能证性,这个证性是证究竟圆满之性。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证究竟圆满之性。
  【而此执甚细,最为难除。】
  这个执著的确是非常非常的微细,我刚才是就现代科学已经知道的光的速度,来跟诸位说明,业因果报刹那生灭的现象。光是不是达到究竟?还有没有比光速度更快的?有,还有!可见得我们用光速,来量一个厘米,一个极小的距离,观察它生灭的现象,用光的光波来观察,还不是真实相,还不是究竟微细的现象。所以这个执著太细了,细到什么程度?决定是细到他自己不知道。为什么?自己知道他就能除掉,就可以断掉,因为自己不知道,所以他断不掉。由此可知,初住菩萨破了一品无明,第二品的无明他不知道;等到他发现了,还有一品无明,再把这一品无明断掉,他就变成二住菩萨;三住菩萨的无明,他不晓得,就这么个道理。他知道了,他就能断掉。到等觉才发现,后面还有一品,那一品断掉之后,再仔细去观察没有了,那才证到究竟的佛果,究竟佛位,是这么一个道理。所以难!难在这个地方。由此可知,我们在这里也得到一个结论,一个证明,佛法是知难行易,知真的是难,断不难。知太难,你发现太难了,断不难。
  【故后半部所说,皆向著有边痛遣。】
  这是「即非是名」它这个用意不一样。前半部「即非是名」,是空有两边不取的意思;后半部就是说即非是名,还是在有的这边。这个有,诸位一定要晓得,就是业因果报刹那的相续相,还是这个相认识不够透彻,叫你在这边放下,在这边也要离开。
  【虽即非、是名并说,含有法相虽是,终为假名。空有不著。】
  可见得这个意思比前面的意思的确是深。刹那生灭的相续相虽然有,幻相虽然是有,这也是假相、假名,万万不能够执著,执著就错了。
  【性是一切法本体,相是表面。】
  修行欲证性者,这是我们必须要认识清楚。修行修个什么?你将来希望得个什么?无论哪一个宗派,无论哪一个法门,总而言之,最后的目标就是明心见性,这个诸位要知道。即使我们念佛求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极乐世界去干什么?还是明心见性,还是见性成佛,还是这么一桩事情。如果学佛不拿见性做目标,这就错了,那你就是生生世世继续去搞轮回,你在佛门里面无论怎么修法,你所得的是有漏的福报而已。这桩事情不难懂,我们也说得很多,相信同修们多少都会有一点印象。一定要知道,我们学佛为的是见性;换句话说,为的是彻底正确的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不愿意、不甘心做一个迷惑颠倒的人,我们想做一个明白人,诸佛菩萨是明白人。
  【要想证性,既不应执取相,亦不应断灭相,此一定之理也。】
  这是一部《金刚般若 》所说的总持、大主意如此。「取相」,在法相里面执著;「断灭」是一定要把相拿掉,把相去掉,那也错了。相怎么能去?这个道理,前面曾经跟诸位报告过,相是不会消灭的。你要想把相灭掉,没这个道理。你要问为什么没有这个道理?因为相根本不存在,你怎么灭它!它要真有个东西在,可以灭它;它没有东西在,你灭什么?所有一切法相不生不灭,这个一定要清楚、要明了。可是这个说法,我们听了很迷惑,我明明看到人有生老病死,植物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怎么说没有灭?那个灭是你看走了眼,你看错了,实实在在没有生灭。诸位想想,刹那业因果报生灭相续,你想想这句话的意思,你在这一句里面体会到一切法不生不灭,那是真的,所以相灭不掉的。灭不掉,为什么我们会看到有很多生灭的现象?刚才讲,我说你看走眼了。相不会灭,但是它会变,它变另外一个样子你就不认识了,你以为前面那个相灭了,后面新的生了;其实它没有生灭,它会变,相会变,不会灭。所以,你要想把一切相灭掉去证性,没这回事情,那你就错了,错用了心。这个错误的认识,就又变成障碍,叫所知障,障碍你永远都不能见性,那你的亏就吃大了。明白事实真相,相跟非相都不要去理会它,没事!它有相也好,没相也好,绝对不要把它放在心上,放在心上就是妄想分别执著,不可以!这是一定的道理。
  也许你们听过黄念祖老居士讲开示,这边净宗学会把他的录音带做了几个CD片,我今天听了两片,它里面有个比喻很有趣味,还是老比喻,「以金作器,器器皆金」,实在讲他这个比喻是古人的比喻,也是古人的问答,我们一般人少见。大家都知道,「以金作器,器器皆金」,他说:我现在要你把黄金拿来,我不要器,那个金是什么样子?黄金是什么样子?它是长的?还是方的?还是圆的?还是扁的?黄金是什么样子?我相信你要是答覆我的话,一定跟释迦牟尼佛跟须菩提的答覆一样,它不是方的,它也是方的;它不是圆的,它也是圆的;它什么都不是,什么都是。对不对?不是这样答覆吗?方圆是相。我说我要性不要相,性跟相是一体,性跟相是分不开,没有相就没有性。所以后半部讲,你要是把相断掉,那性也没有了,就是这个意思。教你不要执著相就对了,你不执相,那样样都是金;执著相,金就没有了,金在哪里?没有了,就找不到了,迷了!不晓得相就是体,体就是相,性相不二。这种开示实在讲,给我们很大的启示,我们如果细心在这上面揣摩,常常能够提起,宗门的话说提起疑情,观察世间,乃至於出世间法,会开悟!为什么会开悟?慢慢看清楚了,看清楚,放下了,再也不执著了;这一不执著就开悟了,智慧就现前了。
  我们今天听经、学佛,为什么不开悟?就是听虽然是听,学虽然是学,一丝毫也不肯放下,毛病发生在这个地方。你不肯放下,你亏就吃大了。我跟你们大家相比,我相信你们也会感觉到,我比你们有智慧一点。为什么我比你们会有智慧一点?说老实话,我比你们放下的多一点,就这么个道理。你要是比我放下的更多,你的智慧就在我之上,我不如你。这不是从外头求的,你放下一分,你就得一分智慧;放下十分,你就得十分智慧。我不过放下一、二分,你们是一分都没放下,事实的真相就在此地。
  有一些老同修们,这个我在讲席过去曾经讲过,如果你们很细心,过去也曾经听我讲过经,或者你们听录音带,我讲的经,每一次讲的不一样,每年讲的不一样,境界不相同。一年比一年讲得清楚,一年比一年讲得明白,一年比一年讲得微细。这是什么道理?智慧增长。智慧增长,是不是我继续不断的在看经在研教得的智慧?跟诸位说,不是的。如果你这样看法,你就错了。你这样学法,你也错了。真相是什么?我一年比一年放下得多,道理在此地。今年比去年放下更多了,想一想七十岁了,古稀之年,古人常讲「人生七十古来稀」,说得不好听,该死了!这世间与我没分了。没学佛的人、老人会执著,学佛的人统统放下了,随时打算往生,所以智慧就比从前更多一些。智慧从哪里来?放下来的。我刚刚学佛,我的老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放下、看破。看破是智慧,放下就是这个地方所讲的不执著,空有两边都不执著,佛法也不执著。可是我们达不到《金刚经》的境界,我们还执著阿弥陀佛,还执著西方极乐世界,这个不执著不行。这个不执著,我们往生就落空,见性见不到,往生再落空,那个麻烦就大了,所以非执著不可,其他的不执著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佛法、世法我统统不执著了,一切随缘,很自在!所以人家问我,我说真话,没事!什么事都没有,等著往生,没事!这才叫得大自在,没事了。我把这个道理说给诸位,你们如果有心,这是提供给你做一个非常好的参考资料。所以烦恼轻,智慧长;烦恼轻就是你放得下,你肯放下,智慧自然就增长。再看底下这个注子:
  【言如来,言具足相,显性虽无相,而亦无不相。说一具足相,闻者可以领会句中影有修福德。是证性者,必不断灭相,且修福德广度众生。】
  这是修学大乘的人,不能不知道的。防止你又执著非法相,执著什么?执著空。执著空的样子,什么都不干,没事,没事就什么都不干,那就错了!那佛也不度众生,佛为什么一天到晚在度众生,诸佛菩萨修福从来没有中断过,修福就是布施供养一切众生,这个事从来没断过。这就说明诸佛菩萨空有两边不住,心清净,确实没事了,不住有;时时刻刻、在在处处弘法利生,不住空,空有两边不住。弘法利生随缘,哪里有缘,哪里就去,正是前面所讲的「作而无作,无作而作」,这才叫无住生心,这才叫两边不住。所以这个地方,经文里头佛说「如来」,如来是从性上讲的;说「具足相」,具足相是从相上说的,性相两边都说到。
  性跟相的关系,底下这一句话说得好。「性虽无相,而亦无不相。」这就是刚才问的这个比喻。我问你,你拿黄金给我,黄金是什么样子?它无相亦无不相。从这个粗显的比喻当中,诸位细心去领会性相的关系,你要在这里头明了。佛有更深的意思。具足相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这是我们世间人所说的,我们世间人所观察的。而实际上在大乘经上,佛告诉我们的,像《华严》、《观无量寿经》,佛有无量相,相有无量好,不止三十二。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是释迦牟尼佛在我们这个世间示现的劣应身;我们世间人以为人身上这个相貌长得这样,那就算是贵相、好相。世间人以为的好相、贵相,佛统统具足,三十二种统统具足,一样也不欠缺。实际上佛的报身那是无量相、无量好,具足相是讲佛的报身,一样也不欠缺,样样都圆满。
  我们凡夫每一个人都想自己的相好,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相长得好,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体质好,健康长寿,还要年轻不要老。看看诸佛菩萨,他真的做到,他们真的是健康长寿,美貌又不老。在楞严会上,阿难尊者看到释迦牟尼佛,他心里想,这种相不是父母所生的,一定是他自己修成的。阿难发心出家,是为了好相才出家的,你们在《楞严经》上看到的,他为了爱美出家的,看到释迦牟尼佛的相很圆满,想得这个相貌,这么出家的。由此可知,诸佛菩萨的相好也能度众生,也能够把众生引到佛门里面来,接引的手段。相好怎么来的?真的是修来的,这不是假的,福相修福修来的。所以佛的三十二相,诸位细细看江味农居士的《讲义》,那一段我没有节录,太麻烦了,也并不是很重要,太麻烦了,太繁琐了。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那是果报,果报一定有业因,修什么样的善因,得哪一种的相貌。由此可知,每一个人的相貌,生下来的相貌是你过去生中修的。但是相会变,你看你老的时候跟你年轻的时候,如果有照片比一比,相貌会变,不一样了;这就说明相随心转。如果你这一生当中修行,心地很善良,你的相貌就变得很慈祥,就很丰满;假如心里很险恶,相貌叫人看到会害怕,看到你的相貌会寒毛直竖,那是心胸非常险恶的人。从相貌能看到一个人的心性,这也就证实佛跟我们讲的,依报随著正报转。正报是心,我们的身体,我们的相貌,随著我们的心转。心清净,相貌也清净,身体也清净;心慈悲,相貌也慈悲,身体决定健康。
  佛这个地方说具足相,就含著有修福的意思,决定不能把修福看轻了。成佛,我们在受三皈誓词里面,「皈依佛,二足尊」。「足」就是此地讲的具足、圆满的意思;「二」是智慧、福德两种圆满;佛并不是一种,智慧圆满,福德也圆满。他那个福德从哪里修的?就是度化众生,为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教化众生的福德,这个福德最大。佛在此地教给我们一定要修福,不能不修福,成佛一定是福慧圆满,不会偏在一边,福重要!修福里面,大乘经上常讲布施供养,三种布施里面,法布施为最。《金刚经》上告诉我们,《华严经》上普贤菩萨广修供养,「一切供养当中,法供养为最」,这都是讲修福。法供养里面,第一殊胜的是讲经说法,第一殊胜的。讲经说法不是人人都能的,我们没有能力,为什么没有能力?业障太重了,没有能力,所以机缘非常非常不容易遇到。
  但是现在由於科学技术的发达,讲经说法人人都能。怎么说人人都能?你要想修这个福,多买几套讲经的录音带送人就行了。我们把讲经的录音带送给别人,送给别人的道场,那就是讲经说法度他,不必要自己讲,请人家代我讲,这很聪明,很高明!好像你办学校当校长,可以不要上课,我请老师,聘请人代替我上课教学生,功德是你的。在以前没有办法,以前只有聘请法师到这个地方来讲经说法,当然那个条件比较困难。现在我们买录音带、买录影带很便宜,所以说这种弘法利生,法布施、法供养人人都有机会,问题就是你要会做。另外就是印经书,这也是非常好的法供养、法布施,这种布施里面,给诸位说,一举三得。无论是你买录音带、录影带,或者印书,你都要花钱,钱是财布施;你布施的物品里面,这是佛法,法布施;财、法都有了。别人听到经,从经典里面开悟,得到法喜,烦恼轻,智慧长,这是无畏布施。所以你一个做法,财、法、无畏三种布施都具足,一举三得。你的果报,你得财富、得智慧、得健康长寿,财布施得财富,法布施得聪明智慧,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一生当中你说做好事,你要真正有智慧,给诸位说,只有这一桩是真正的好事,除这一桩之外,都不见得是真的好事。你花了很多精神、时间、金钱,未必能得到效果,唯独修法布施,这个功德是圆圆满满的;而且费用不多,人人都能做,人人都做得起。古人要是看到我们现代人,羡慕得不得了,他们想做,做不到。所以要明白道理,要了解事实真相,要会抓住机缘,善巧运用科学技术,帮助一切众生能够听闻正法,这是修大福德,修真实的福德。
  底下讲,是证性者,证性就是成佛,明心见性。成佛的人必不断灭相,也就是说,成佛之人一定会很认真努力的在教化众生,在修福,广度众生。我跟诸位同修说,广度众生我们统统都有分,而且统统都可以做,不是不能做,可以做。再讲到你如果真正发心来弘扬佛法,那个福报就更大了,自利利他,无比的殊胜。法一定要有人弘扬,如果没有人弘扬,佛法在这个世间就断灭了。由此可知,如果是培养弘法人才,这是世出世间第一等的福报,没有比这个更殊胜。但是培养弘法人才,缘不容易,太难得了。民国初年,欧阳竟无居士在南京创办支那内学院,时间只有两年。民初的这些讲经弘法的大法师、大居士,几乎都是内学院出来的,两年!真正做了续佛慧命,这真是无量功德。所以这个缘相当不容易,因为你必须要有经费,要有场所,要有师资,要有学生,少一个缘都没办法成就,很不容易!怎么办?实在讲有一个方法,我们自己劝自己,自己劝自己出来讲经说法,这个话在从前难,实实在在困难,在现在是可以做得到的。
  我们在倓虚法师《念佛论》里面,看到有一个居士郑锡宾。郑锡宾年岁并不大,他是一个商人,做生意的。以后听到倓老法师讲经,听得很欢喜,他就把生意丢掉了,不做生意了,跟著倓老学讲《弥陀经》,他就会讲一部《弥陀经》。学一部经不难,学讲一样,学会了之后,他就到处讲《弥陀经》,到乡下,乡下没有人去,大法师很难到乡下去。乡下听经的人不多,五个、六个、十个、八个就不得了,就很多了。这个村庄讲一部讲完了,再到那个村庄,他一年到头专门在外面讲《阿弥陀经》,到处讲《阿弥陀经》,就会讲那么一部。以后他往生的时候,他是讲经往生的,他预知时至。《弥陀经》讲完了,当中有几个好朋友,就是请他来讲经的这些好朋友,他就跟那几个人商量,请他们给自己租一个房子,他说:我要走了!你走还要租房子干什么?他说不是到别的地方去,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他那些朋友跟他说,「你真的有把握?」「真有把握!」那没问题,到我家去好了!都不顾忌,都没有忌讳。在他朋友家里面,打扫一个干净的房间,他是盘腿坐在床上,跟大家告别,请大家念佛送他往生。这些朋友们就跟他说,过去这些往生的人,临走总是作几首偈,作几首诗,留著给我们作纪念,你也不能例外,也得给我们说几首偈。郑居士就说,「不必了,看我的样子就是很好的纪念。」说完了,大家给他念佛,不到一刻钟,一刻钟是十五分钟,他就走了,这么样的自在,没有生病。学会讲《弥陀经》!
  现在你们要想学讲《弥陀经》,不难!《弥陀经》的录音带听,专门听这个带子,这个带子如果听上一百遍、两百遍,你自然就会讲了,有什么难处!一门深入。我过去在洛杉矶,洛杉矶有一个居士,赵立本居士,十几年前,他听我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以前我讲的《金刚经》讲的时间短,一个月讲圆满;《六祖坛经》好像也是一个月讲圆满,二十几次、三十次。他拿到我这两套录音带,听得很喜欢,告诉我,「法师,你其他的经我都不想听了,我就听这两部,我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他来问我:可不可以?我说:可以,没有问题。当他把这部经,好像我过了两年又到洛杉矶,他来看我,他说:这两套带子他已经听了二十六遍。我说:你很熟了,应该可以讲了,他说可以。他原本是大学教授,退休了。他可以讲了,我就告诉他:你继续再去听,听满一百遍。他真听话,这两部经他听上一百多遍,现在在美国到处讲经,有人请他讲《金刚经》、讲《六祖坛经》,他就去了,讲得很好。我今年夏天如果在美国要办佛学讲座,我就打算请他去讲,排他一个课,请他去讲,他很有经验,不难!一遍一遍的重复,不难!从前难,从前你听一个法师讲经,听完之后不记得,求法师再给你讲一遍,不可能,哪有一个法师给你讲个十遍、二十遍,绝对不可能的。
  现在有录音带好!你可以听一百遍、听二百遍,哪有学不会的?只要你有一个目标,一个方向,我学一部经,我将来专门讲这部经,没有不成就的。到哪里去讲?居士林也不请你,到哪里去讲?找你认识的朋友,到他们家里去讲,三个人、五个人都可以,何必要那么多人,慢慢的法缘就胜了,所以结法缘很重要。要知道平常多结缘,送经书、送录音带多结缘,缘结得多,将来你听众就多了。听众靠缘分,没有缘分,讲得再好,也没有人来听,没缘!缘很深的人,讲得并不怎么好,听众满满的,他跟他有缘,听众就喜欢他,那就没有法子了。我们过去初学经的时候,我们有二十多个同学,法缘最殊胜的是林看治居士。她讲得并不怎么好,我觉得她讲的东西不如我,但是听众她比我多,我的听众没有她多,缘!她跟那些人有缘。所以,一定要广结善缘,这个很重要很重要!
  所以希望同修们要发心。开始学,不要学太长,学短的。长的经像《无量寿经》很长,学一品,很好!譬如《无量寿经》,我们专学第六品「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专学这一部分,这个很好,可以到处去讲,我只讲一品。或者我们净宗所定的晚课,晚课我们三十二到三十七,这六品经都不长,都很短,讲这一部分也非常之好!这一部分是教人「断恶修善,持戒念佛」。所以我们讲,有一个重点,有一个中心,有宗旨、有目标、有方向,学一样。无论在家、出家应当要学。在家退休了,年岁大了,没事情干了,退休之后实在讲很无聊。我有好多朋友、同事、同学退休了,他们年龄有的比我大,见了面都摇头,没事干,坐吃等死,好悲伤!我们听了好难过!真的坐吃等死。所以不如学会一部经,这一部经讲老实话,不要学太多,七天讲圆满。你就学会一部,七天讲圆满,那你人老退休了,你还有事情干,到处讲经,到处受人欢迎,晚年的生活过得多美满,那真有意思!学会讲一部经,不必长,七天就行了。你们如果真的学会了,马来西亚很多地方都希望人去讲经,找不到人,你们可以每年到马来西亚巡回十几个地方,一个地方去讲一次,也是去旅游去玩的话,那生活过得自在,太美满了,会叫人羡慕你,这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学一样,开头学讲,找你的亲戚朋友,一个、两个就可以跟他讲,这是修福德,广度众生。
  【无上正等正觉,可为性德如来、果德佛之统称。】
  成佛都有十号,十种称号里面,十号都是通号,只要成佛一定具足这十个名号。十号里面第一个就是「如来」,如来是明心见性的通称。如来是什么意思?《金刚经》上说得很好,「如来者,诸法如义」,只要你证得诸法一如,不一不异,那就是如来,能亲证这个境界就是如来。
  【此中举之为显二义】
  佛在这一段经文里面,举出如来这个名号,在这段经文里面它含有两个意思。
  【因上句显说具足相,隐含修福德二义,故宜用兼含性果二德之称。又欲藉果证以明因心也。】
  由此可知,这个名号在这一段经文里面,含义很广很深。如来不但是性德,而且里面含著有具足相。从性德理体上讲,如来的法身,如来除法身之外,还有报身,还有应化身,这里面就含这么多意思。法身是体,不生不灭;报身是相,智慧所成之身,有生无灭;应化身是他受用身,有因有果,有生有灭,那是示现的。在十法界,所谓应以什么身得度,佛就现什么身;众生当闻什么法,佛就说什么法,与一切众生感应道交,一丝毫都不错。这一桩事我们前面曾经念过,诸佛如来所有一切示现,相上确实有说,心里面确实无念,这是我们必须要了解的。佛是有说无念,所谓「说而无说,无说而说」,这才叫正说。如果有念而说,那是凡夫说法,不是如来说法;如来说法决定是无念无说而说。所以这里头有性有相,有因有果,含著有这么多的意思在里头。
  【前所谓无法者,是二边不著,法与非法皆无。如此,方是发菩提。】
  「前」是讲前半部,前半部经义宗旨之所在。所以告诉你无法,教你二边不著。法是法相、有相,非法是空,空有二边不著,空有二边皆无,这是发菩提心。大乘佛法菩提心非常重要,不发菩提心就不能成佛。再跟诸位说,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这一句话大家要牢牢记住。你要想在这一生当中往生极乐世界,你要发菩提心,你看看《无量寿经》「三辈往生」里面,无论是中辈、下辈、上辈,经文明白的告诉我们,「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西方极乐世界往生的条件。不管是四土三辈九品,统统要具足,没有说下下品往生不需要发菩提心,没有这个道理。由此可知,发菩提心重要。现在念佛的人很多,往生的人很少。什么原因?他有没有一向专念?有。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最后不能往生。毛病出在哪里?没发菩提心,所以不能往生。单单一向专念,没有菩提心不能往生;单单有菩提心,没有一向专念,给诸位说,可以往生,往生的品位不高。这话不是我说的,蕅益大师说的。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告诉我们:「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发菩提心有信愿,决定可以往生;「品位高下,在持名功夫的深浅」,一向专念是持名功夫的高下。所以能不能往生决定在发菩提心,品位高不高决定在一向专念,这是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发菩提心,蕅益大师所说的跟此地讲的不一样,到底哪个对?讲的话不一样,你如果细细去揣摩一下,一样的。你看看,这个地方不是说得很清楚吗?二边不著,法与非法皆无,这才是发菩提心。蕅益大师教给我们是什么?你只要真正发心,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蕅益大师这个讲法,我们好懂,一心一意发心求生净土,我们可以发这个心。跟《金刚经》合起来看看,意思就更清楚了。《金刚经》上讲的,发菩提心是二边不著,我们一心求生净土,不著空;一心求生,如果还有一个念头舍不得这个地方,那不行!所以这个地方身心世界万缘放下,放下是不著有,岂不是空有二边不著!蕅益大师讲的,跟《金刚经》讲的,没有两样,是一样的,这才能保证你往生。所以你真正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要放下,什么都不能执著,名闻利养要舍掉,心里头要舍得干干净净。有什么需要交代的事情,不要等著,「我现在还没走!」那不行!现在就要交代,时时刻刻准备走,要有这个念头,现在就交代清楚;交代清楚,没事了,那才是真正菩提心现前。需要交代的,赶紧交代掉,没有交代的更好,什么也都不要管,一切随它去,根本就不需要交代,那个心就更干净了,更清净了,没事了!什么叫菩提心?要搞清楚,否则的话,经上一再讲,上辈、中辈、下辈都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还把菩提心误会,还把菩提心错解了,也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样样都放不下,还以为自己发了菩提心,这是对发菩提心错解了,误解了,将来还是不能往生。这个一定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一点都不能错。
  【若但会得不取法一面】
  这是说怕大家对於佛讲的这个意思错会了,只能体会一半,另一半没有能体会到。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无量寿经》上讲的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说你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心,就是无上菩提心。你听了这个话,只听一半的意思。那一半呢?那一半不晓得,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地方名闻利养我一样还不能放下,那就不是蕅益大师的意思。蕅益大师的意思是,一心一意只求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二心,没有另外一个念头。不能把另外的妄心,附加在那个上面,那就不是菩提心。古人比喻里头说,醍醐里头不可以掺杂毒药,掺一点毒药,醍醐也变成毒药,决定不许可的。所以这个意思,《金刚经》一合,意思就圆满了。就知道,一定要万缘放下。所以这里说,预防,怕体会错误只取一面,取一面那就落空了。
  【岂是发无上菩提。此中得发并说,故与前说相映成趣之要旨也。】
  这一段经文里面,属於有得,有发有得,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前面讲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这个地方讲得,你发就有得。你发心是因,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证果,这个地方看到因果不虚,因果是真的。
  【观则不应取相,得则不应废相。修观重在见性,观相岂能见性。】
  修观是大乘佛法行门的总说,我们念佛也是修观。修观这个意思,在前面说得很清楚,修是修正,观是观念;我们许许多多的观念错误了,要依佛经的教诲,把我们错误的观念修正过来。这个观念,一般也讲想法、看法,我们的想法、看法错了,把它修正过来,这叫修观。而修观的目的是见性;见性,我们换句话说,就是要见到宇宙人生的真相。我们用这个说法,大家好懂,见性这个名词很不容易理解。换这个讲法行吗?行!因为性就是诸法实相,《般若 经》上讲的「诸法实相」,诸法是一切法,实相就是真相。我们修观的目的,是为了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这样说法大家好懂。你要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一定要用清净心,因为心不清净,一切真相你决定不能了解。佛常用水、用镜子来做比喻,水一定要很干净、没有污染、很平的时候,它才有照的功能,才把外面的境界相照得很清楚,见到真相。如果水有污染,你照外面的相是污染的;如果这个水有波动,你照外面的相是零乱的,是不完整的,你决定见不到真相。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心像水一样,所以要修定,要修清净心,要修平等心,就像水一样,清净心是干净、没有污染,平等心不起波浪。这个时候,宇宙人生的真相你就见到了。由此可知,如果你要是著相,取相就是执著,你要是分别执著,分别是心动了,起波浪;执著是污染了,染污了。你要是有分别执著,你是决定见不到真相。要用佛门的术语,你有分别执著,你决定不会见性,你见不了性;你要想见性,一定要离分别执著,这个道理在此地。佛为什么在这个经上自始至终这样的强调,道理在此地。你不是这样修法,你见不了性,你成不了佛,你解决不了问题;你要想解决问题,要想成佛,非这样做不可。我们前面念过「信心不逆」,信心不逆的意思就是说:非这么做不可,除这个做法之外,没有别的办法,一定要离妄想执著,分别就是妄想。所以修观不应取相,在一切境界上不应该分别执著。
  「得则不应废相」,你将来成佛,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了,有没有相?有!有具足相,你成了佛,确确实实得到报身,依正庄严。西方极乐世界不是假的,华藏世界不是假的,我们眼前这个世界也不是假的,都摆在面前,得不废相;但是修观的时候不能著相。你要明白这个道理,晓得这个事实,十法界依正庄严,你就有能力、有方法去变;我们如何把眼前这个相,变成诸佛如来的净土。我们自己变,不是别人帮我们变,自己变。我们可以把自己现在这个业报身的身相,把它一转变,变成具足的报身之相,把它变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应化身的身相,会变。刚才说过,相不会灭,它会变。怎么变?心变了。我们今天为什么是这个相?因为今天我们心里头有妄想、有分别、有执著、有贪瞋痴慢,这个相是贪瞋痴慢的相,是妄想分别执著的相。如果你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都放下、都打掉了,相马上就变了。那就是经上讲的,变成具足相,那就变成佛相;人相可以变成佛相。所以要晓得,我们修行的目的在哪里?是为了见性。
  「观相岂能见性」,观相就是著,你观相执著在相里头,你见不了性,是凡夫。在一切现相当中,有自己喜欢的,喜欢就生贪爱,喜欢就是妄想,贪爱是执著,就贪爱了;讨厌,讨厌也是妄想,总想离开它、远离它,远离它就是烦恼,就是执著。怎样对一切顺逆境界里面生平等心?平等心不是妄心,平等心是真心;生清净心,清净心是真心,没有污染,没有执著,心就清净;没有分别,心就平等。《无量寿经》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心清净平等就觉了,就不迷。再看底下这一条:
  【如义,虽不废相亦须不取相,方名为如。】
  经文里头说的,「如来者,诸法如义」。我们什么时候证得如来?证得如来就是明心见性,我们念佛人就是得理一心不乱。什么时候能得理一心不乱?诸法如就证得。这是教给我们一个方法,这是明心见性的面面观。明心见性,好像走到我们这个讲堂来,怎么走进来?很多的门,只要你找到门路,不管哪个门路,找到一个门路就能入。「如」也是个门路,你可以从诸法一如这个门路见性。怎样叫如?不著相,不废相;还是空有二边不著,不废相不著空,不取相不著有。不废相就是不取断灭相,相存在,知道它是刹那生灭的相续,何必要废除!何必要叫它断灭!没有这个必要。因为它是刹那业果的生灭相续,「当体即空,了不可得」,所以没有必要去执著,没有必要执著。这就好,这就自在!这个意思,希望大家要能体会,要细细去体会,体会得愈深,你得的受用愈殊胜。要应用在生活上,真正的能与十方一切诸佛感应道交,这就是得一切诸佛的护念加持,同时能跟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也起感应道交。因为十法界依正庄严,是自己心性变现出来的,所以上可以对诸佛,下至恶道众生,是一体的,它怎么不感应?《金刚经》这个如字讲得太好了,讲得太透彻了。
  【今著一边,不名如也。】
  所以佛说「行邪道不能见如来」。这个地方是补充前面一首偈子里面所说的深义。为什么不在那个地方讲,在要这个地方讲?因为到这个地方才显示出那个甚深的密义,这是不在前面讲,在此地讲的原因。这是显示给我们,真正修行人决定不能著在一边,空边有边、性边相边都不能够执著。执著,你心里头就有一物;换句话说,你的心被污染,你的心不平等。一定要做到无一物!无一物那个念头在,还是有一物,有那个无一物,这个事情麻烦了。什么都没有了,你心里还有个什么都没有。心清净了,心里头还著了一个清净,这就麻烦大了。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佛也说得很清楚,也说得很好,无始劫来的习气。总是著一边,无论哪一边,他总要靠一边;你叫他什么都不靠,佛讲二边不著,中道,又靠上中道;中道跟二边又对立了,中道不存,中道也没有,好!他又靠了个中道也没有,怎么样都搞不干净。但是这个执著愈来愈微细,愈微细愈不好除,愈不容易除掉。前面讲的,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有一品生相无明未破,那就是最微细的执著。我们学佛顶要紧的,就是要有觉有观,能够觉察,然后功夫才得力。这样粗的、明显的执著,是非人我、贪瞋痴慢,在日常生活当中不能觉察,这个问题太严重了。所以你菩提心怎么发都发不出来,发的是嘴皮上的菩提心,跟佛讲的菩提心不相应;就是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真正看破放下,那个心才叫菩提心。菩提心是成佛的第一个因素,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不能不知道,不能不认真的去学习。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返回 金刚般若研习报告·净空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四集
下一篇:《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六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八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九十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三十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六十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五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一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七十三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二十集
 《金刚般若 研习报告》第五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六字大明咒成就者(一)[栏目:观音心咒感应录]
 每天一万佛号能往生极乐世界吗?[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现代青年的生活环境与身心安定[栏目:法鼓山智慧随身书·生活实用]
 没有几样是必须拥有的[栏目:索达吉堪布·微教言]
 八十九、我们从哪里学起才能进入佛门?[栏目:基础佛学常识100问]
 《佛说父母恩重经》等三部经是不是伪经?[栏目:学佛学经·净空法师问答]
 1974 宝王三昧念佛直指(明 妙叶集)[栏目:净土宗人之著作]
 皈命大佛顶光 Returning My Life to the Light at the Great..[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净土玄门[栏目:蕅益大师]
 相应130经[栏目:相应部 35.六处相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