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强调缘起无我的正见
 
{返回 杨云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87

强调缘起无我的正见

  如何避免愚痴与苦难,这其实才是每个人内心真正需要的,这也是佛教在世间应提醒众生的重点。从缘起角度言,这世间每个人本来就不同,各有长短,没法平等,接受自己的不足与缺点,愿正视现实,才不会一直有非分之想,知足常乐。接受会变化的事实,不作不必要的挣扎,退一步海阔天空,如此才不会把世间推向竞争不已的互轧,进而能降伏我慢,走向解脱。

  佛教提供解脱的方法虽多,但不外四圣谛,或说“味、患、离”。味就是看到贪著的集起,患是看到在变化中无法有可掌握的渴爱,所有的执取都会把人推向苦,而离就是愿接受自己的缺点,能惭愧无明的冲动、肯反省人生的真谛,放下渴爱,趋向无贪、无嗔、无痴的修行。

  贪爱是众生的驱动力,也是助长无明的温床,执取贪爱就是强化五蕴我的世间,化解贪爱便能抽除无明的燃料,令之不续。虽然南传佛教重于离贪爱,而后期佛教著重于打破无明,但这两者的共同处,都在“识缘名色,名色缘识”。识缘名色就是因为根尘触的反应而有识,名色缘识就是识支持身心的继续,这双方的关系犹如“父母生孩子,孩子养父母”,互相支撑一个家庭组织(名为我)。每个人的生命,就像个家庭组织,本来名色与识互相照顾是没什么问题,麻烦是“强爱性的支使”,就像父母控制孩子,或孩子左右父母,具有压力的爱,必让人的生命失去该有的自在。

  在“识缘名色,名色缘识”的发展中,不明彼此是以关系而有,这不明就是无明。当人不明彼此的存在,是因关系而有,而以为各个有自己的本体,这即是无明缘行,或说行就是妄起个自性见。无明与行也是没有自性,而是由识与名色而有,不能说无明是先有,这就是“此有故彼 有、此无故彼无”的缘起法,也是所有佛子学佛必先需有的正见。

  从“父母生孩子,孩子养父母”而组织家庭,这“家”本来只是名词或观念,但把这名词或观念实体化,才会从此误会 地活在犹如“水中月”的影子里。为了维护水中月的生存,人必然要面临“保不住”的忧苦,所以十二因缘的结果,就是“纯大苦聚”,若发现这事实,就是看到 “苦、集”二谛。

  当“孩子”长大后,又成了新家庭,这时新的组织结构(假名我)就出现了。有新的五蕴,新的角色,这就是“轮 回”。亦即轮回其实是因缘的流转,我们看到的只是从一个我消失,转到另一个我的出现,但事实上当这期生命未结束,已经对下期生命的因缘发生影响,而死亡只是组织结构中可见部分的色身转变,其实轮回一直都在进行。换言之,轮回是因缘的继续,是无我的轮回,有如季节的转变,只是气候的流转。当认清这事实,人就能正见当下是无我的,若观照成熟,就可证得初果。

  正见生命其实是无我的,人的著眼点就能从“自我”转向“因缘”的角度;从追求自我的成就与幸福,转向见解的提升 与净化。若人人都不再“自私”,就不必互相竞争,只考虑这大家庭中的利益,没有个人的问题,这世间便是净土。虽然这是不太可能实现的事,但已提供我们知道解决人类问题最切实的办法。这世间烦恼苦难的出路,不能只想解决外在的因素,而是从避免愚痴与破除无明下手。


{返回 杨云唐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异方便的需要
下一篇:佛教讲求明觉
 如梦如幻的烦恼
 能所中谈顿悟
 让烦恼打开天窗
 中观与三解脱门
 学佛十字路口—择法觉支
 四无量心与正法住世
 大小乘的形成
 唯识别说
 从大小乘谈现代佛子的心行
 佛教讲求明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妄语有哪三种?[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华严禅行法--《禅修正行》第十集[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圣者言教 第十六课(二)调伏内心才是修法的功德[栏目:圣者言教]
 晚唐诗僧齐己的诗禅世界(萧丽华)[栏目:佛教与文学]
 心念球赛的运动员[栏目:禅林衲子心]
 开悟[栏目:梁乃崇教授·智崇上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