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七开示 第五讲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返回 亲佛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34

佛七开示

第五讲(二月十七)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农历二月十七,是榕桦寺“佛七法会”的第五天。释亲佛住持继续给打七信众进行开示。现谨取主要内容如下:

有学人问倓虚大师:“老和尚一生学佛,有何心得?”。倓虚大师云:“看破,放下,自在”。

有一个故事——梵志双手捧花献佛,佛云:“放下。”梵志放下左手之花。佛又道:“放下。”梵志又放下右手中的花。佛还是说:“放下。”梵志道:“我手中之花都已放下了,还有什么可再放下的呢?”佛说:“放下你的外六尘、内六根、中六识,一时舍去,舍至无可舍处,是汝放生命处。”这是佛教关于“戒妄”的故事,佛要梵志不仅放弃物质的羁绊,还要放弃精神的羁绊,只有放弃尘欲俗念,才能达到忘我的境界。

还有一个“坦山过河”的故事。坦山和尚和一个小和尚在路上遇见一位漂亮的女子,女子过不了河,于是坦山和尚就抱那个女子过了河。之后他们两个就继续赶路了,半路上,小和尚忍不住问坦山和尚:“我们出家人不是不近女色吗?刚才为什么你要那么做呢?” 坦山和尚说:“哦?你是说刚才那个女人吗?我早已放下了,怎么你还抱了三十里地呢?” 在坦山法师本无男女之别,事来则应,物去则灭,小沙弥不明此理,所以放不下,可见背上之物易去,心中之物难除啊。

我们修行,内要放下“五阴身心”,外要放下“根尘四界”。放下之后才能了生死,才能往生。我们学佛的目的是为了生脱死,让一切众生皆能离苦得乐。我们的苦主要来源于心不清净,起惑造业,入生死苦海。打佛七能令我们心清净,心净自然与阿弥陀佛愿力相应,自然有把握往生极乐世界。怎样才能把烦恼放下,就凭一句阿弥陀佛名号。这句名号功德能对治我们三种烦恼(贪、嗔、痴),一念万年,万年一念,一定能断烦恼流。修念佛法门,必须念念不离弥陀,念到净念相续,必能得见弥陀如来。


{返回 亲佛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七开示 第四讲 制心一处无事不办
下一篇:佛七开示 第六讲 念得心中莲花开 阿弥陀佛自然来
 二课合解 第十三讲
 二课合解 第七讲
 佛七开示 第五讲 看破、放下、自在念佛
 二课合解 第三讲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八讲
 发起菩萨殊胜志乐经 第六讲
 二课合解 第十七讲
 佛七开示 第一讲 都摄六根 净念相续
 二课合解 第十六讲
 二课合解 第一讲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行论释·善说海 第十品 回向[栏目:入行论释·善说海]
 宗义宝鬘浅释 第17讲[栏目:宗义宝鬘浅释]
 大音希声 二、徐恒志老人书信 答崔博居士[栏目:大音希声]
 深秘之心[栏目:吉噶康楚仁波切]
 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一四六集[栏目: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空法师]
 当代中国大陆佛教传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兼论佛教主体精神与世俗化倾向的调适[栏目:宗性法师]
 大林答问(四则)[栏目:太虚法师]
 在家律学习心得(牛兆华)[栏目:律宗文集]
 《小业分别经》一[栏目:玛欣德尊者]
 孩子吸毒,父母该反省[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