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解脱之道讲记 a1 解脱之道开课缘起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6729

解脱之道――四圣谛与缘起与大乘不共慧

(由体方法师讲解  黑体字加双引号的是解脱之道文本内容)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各位大德,我们又有这样的因缘共聚一堂来研究佛法。今天的讲题是“解脱之道。”时间过得很快,记得大约十年前,台北的居士来找我,希望我能给他们上课。当时我说,要我上课是可以的,出家人本来就应该弘法嘛,只要你们有二十个人我就去上。他们找到一家幼儿园,那个老板也很发心,我们就在小孩子的教室里上课,大家坐在小朋友坐的小凳子上,六七十人挤在那小小的空间里,挤得满满的。一转眼十年过去了。

当时只有一种想法:到底要上什么课?我们所学的佛法都是讲大乘的,大乘佛法很深奥,有很多的宗派和理论。可以看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居士们对于真正的法义即佛法的特质都不太了解,尽管都很虔诚、发心,对于法义的探究却很生疏,虽然虔诚信仰的心很足,但是烦恼还是不容易减少,更谈不上真正的解脱涅槃了。因此我有一种看法:对居士的引导,最好能建立一些佛法的基础观念,只有建立了正确的佛法知见后,才有方向和正确的方法。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佛法的作用,每一个人听佛法,每一个人当生就能受用:浅显的受用是在生活中能改善我们的身心。因为现在社会压力很重,大家的精神负担也越来越重,如果我们能建立起佛法的知见,至少能调和自己的身心,消解很多的烦恼压力,人际关系才能圆满,家庭才能和谐;深一点的受用则能解决我们的生死大事。对于死亡,我们是那么的无知和恐惧,如何来解决这个最根本的问题?这才是最终目的。但在我们还没有明白最基础的东西即佛法的特质之前,那只是盲目的信仰,暂时得到一种安慰寄托而已,要达到真正的受用是不容易的。有感于此,我就从导师的论著中撷取了一些佛法的基础知识,有次第的介绍给大家。希望给大家建立一些基础的知见。当时我只是简单的准备了一点讲义,录音设备也只是一台普通的录音机而已。没想到,那个带子有些人不但自己喜欢,还送给别人听,所以,这十年一路下来,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要。这才真切的感受到:我们虽然是无心,却料想不到对那些想学佛打基础的人竟然有那么好的反应!

后来,这些居士很发心、很用功,于是我们就随着进度,几年来慢慢的越来越深入的研究下去了。但是外面的反应还是希望我们重讲“解脱之道”,这虽然是最基础的东西,却是最重要的。就像我们建大楼一样,如果地基没有打好,要建高楼大厦是很危险的,而且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虽然看起来是基础的东西,其实最重要,基础打得好,也就是我们的身心护持得好,与解脱就是相关的,也就是说解脱就有份了!

我没有出家以前也是居士,在家学大乘佛法二十多年,那是很用功的在学,几乎把生命投入进去的!但要想受用却仍然不容易。原因在于我们都有一个观念:我们是学大乘佛法的,当然要学那个最高、最圆满、最理想的,说到《阿含经》,我们就会漠视:“那个小乘的,我们要研究它干什么?”也就因为这样,我们都往高处看,偏偏基础就没有打好。后来研究印顺导师的论著,才了解到:内心那一分不能解脱的不安,就是因为基础没有打好。导师把这些基础的东西讲得很清楚,这样才解决了我心中最后的疑惑。通过这样的亲身经验,我深深感受到:基础是最重要的东西!所以今天上这个课是讲一些最基础、最浅显的佛法理论,希望大家重视基础理论的建立。如果学大乘的不重视佛法的基础,那是很危险的。

记得十年前,在开课时曾语重心长地对大家说:我们在传统佛法里已输入了一些思惟模式,那些观念已经被固定了。如果听到与传统不一样的理念,觉得不合乎自己的需要,就会排斥而不想听。今天讲的很多佛法的基础理论,与传统的观念确实是有差距的。所以我就鼓励大家,要来上课先要修忍辱,忍辱是大乘六波罗密之一。当听到与你原来所学不一样,甚至与你本来的观念有矛盾时,不要马上产生反抗或讨厌的心,请忍耐一下,继续听下去,把这个课听完后再来下决定。但是今天的因缘与十年前相比就有了很大的转变。十年来,我们不断的在与这些学员研究探讨,大家体会得越深,对法义也就越明白。现在这些学员上课不仅不用修忍辱,而且还很欢喜。今天来上课的人中有很多新学员,希望你们也这样,如果听了和原来所学、所听的有所不同,请忍耐一下继续听下去,把这个课程听完了,我相信你们会感到很欢喜的,因为已经建立了佛法的根本知见。今天谈的这些法虽然不是高深虚玄的,是很平实的、最基础的、最简单的,但却是最有用的。在这里把过去的因缘向大家介绍一下。


 


{返回 体方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解脱之道讲记 a2 前言
下一篇: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十二章 空宗与有宗
 你是要迈向解脱呢,还是要迈向情执呢?
 体方法师《中观今论》讲座 第七章 有时空动
 缘起如幻
 解脱之道讲记 c10 六、正精进
 解脱之道讲记 b27 灭谛 五 解脱者的生活
 解脱之道讲记 a29 十二因缘 第二项 行(业) 六 业感的比喻..
 解脱之道讲记 b29 佛教之涅槃观
 念念相应念念佛
 解脱之道讲记 b1 十二因缘 第三项 识
 身苦与心苦 三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蜘蛛和熊蜂[栏目:智空和尚讲禅]
 佛相非神像[栏目:观念·圣开法师]
 宗喀巴大师略传·吉祥三界颂[栏目:格鲁派大德传记]
 华严念佛三昧论浅释(四)[栏目:正净法师]
 般若七十义 7[栏目:洛桑卻佩格西]
 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第三章﹕悌 Chapter Three﹕ ..[栏目:弟子规浅释 Standards for Students]
 八法与自赞──佛欢喜日「僧自恣」义之省思[栏目:宽运法师]
 《入行论讲记》第七册 第八品 静虑 第一百二十六节课[栏目:入行论学习]
 精通五明(如本)[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杂阿含经卷第七(一八七)[栏目:杂阿含经]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