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身为执事的话,做完事又没有时间学习,很矛盾,请师父开示。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89

问题二十六、一尼众问:阿弥陀佛,师父慈悲。弟子想请问师父。就是师父上午有讲过关于学戒的问题,比如在道场学戒,如果说是身为执事的话,可能比清众操心会多一些,这样的话他专门用来学习的时间又很少。如果还是让他来带领大众学习的话,就很容易排不开时间,就容易产生烦恼。这样的话,弟子觉得,今天上午听到师父讲,关于这个戒的学习是从内心的,并不是只是说学这个戒条上的东西,但是比如说像戒相啊,或者羯磨法啊这种种的,还是需要从文字上去学。那么怎么样才能就是排除这种困扰呢?还要必须去学,然后呢还能在常住来发心。有的时候,如果说学不上的话,可能对发心那方面呢,就会觉得烦恼,就不想去做事。如果是做完事的话,又没有时间来学。所以说很矛盾。请师父开示。

就是说,我们知道,上午讲了。什么是戒?戒就是摄心。佛讲“摄心为戒”。学戒条不等于你真正学了戒,只是学了戒条,那个戒并没入心。它是以学戒条逐渐地理会,按着戒条去做,逐渐地入心。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还有一种方法,从行入。就是我作为一个执事人,我为常住发心,发心它就是无我。既然无我,利益大众。它本身就是一种心里清净的行为。清净的行为实际上就是戒,只不过这个戒它直接就入心了。直接入心,但在戒相上,他并没懂得太多。但他可以圆融贯通,它是同一条根。

  我刚才不是讲那个例子。我当居士的时候,才不长时间,她问菩萨戒,为什么要有人陪伴着行?后来我就给她解释这句话。当我听这句话的时候,也是头一回听说,至于怎么解释呢,对不对我也不清楚。我就这么解释了,她认为还对。为什么它能对呢?就因为平时虽然没有学戒条,但由于持戒和苦修,它自然有贯通的地方。这个贯通的地方比什么都珍贵。虽然你在戒条不懂,但它已经很快地贯通了。虽然有时候你学了戒条,由于你发心不到位,反而没贯通。

  所以这是两个方面,戒条也得学,贯通更重要。有时候他从侧面前进,你呢,在直接发心,直面就进去了,一下就进入那里。所以有人他不知道这是宝贝。我们希望两个并进,是最理想的,既要发心,同样要学戒条,把它穿插开就行。不要自己看着学戒,就以为是学戒了。也不是看着自己发心,就不是学戒了,这就是不对的,是我们心里有个障碍。明白这个意思吗?

  为什么说你学了五戒,五戒就可以懂得很多的戒律?亲本知道,我不是出家以后才日中一食,没出家前就日中一食。我也不知道日中一食是佛戒呀,你说我跟谁学的,跟戒条学的啊,是不是?那为什么能日中一食呢?就因为你苦修了,愿意修行,所以才有贯通的机会。

  那为什么不摸金钱了?也不是从看戒条以后才知道不摸金钱的,都是在那之前。这些东西,就使我得到一个体会,不在于那儿,在于你平时不管大戒小戒,是否做得严谨,做得真实,你发心也真实,它必然有个圆融贯通。这贯通才是学戒的根本东西。如果光死在戒条上也不行,如果不学戒条也是不对的,所以两下必须同时并进。

  就像一个人往北京走,你很有决心,一定要到北京,目标选得也对,但是你没有干粮、没有水,你可能渴死、饿死。你必须有充分的资粮,什么是你的资粮?就是苦作,为别人服务,这都是你的资粮。明白这个意思吗?

学戒别着急。为什么说不着急?是学戒必须得做,怎么做?应该圆满地做。我说为了圆满,才叫别着急。要先圆满,把各项方面都要做好,最后才有个圆满的成就。光想学戒条,“我坐下,我就想学戒条”,甚至“我想到佛学院去、戒学院去学戒去。一生气我就要去了”。(众人笑)

(有人想去戒学院)走半道又回来了,回来是对的。为什么能回来?因为他平时对大家服务过,所以半道人家(指内心里的)告诉他:“你这做法不对呀,赶紧回去吧。”他就回来了。要不他早走了,是不是?走了再后悔就回不来了。

他就执著于一个以为戒条就是学戒,不知道你现在正是学戒的时候。要当下,当下是什么意思?别再分别了,有什么条件,我就学什么条件。你看看现在电灯也有了,你看有几个成就的?成就的很少。过去古时候,用那个萤火虫照着学书,你看出了多少高人?为什么?苦作反而能把他这个心能打开。而条件更好了,反而打不开了。人呐是怪物,你太享受了不行,太享受就有病了。

所以像你们成天磕大头,成天盖房子,你看着盖房、磕大头是耽误学戒,实际上不管你的体魄、劳动、身体啊,和这个对常住的心呐,它都老实多了,你没有这些东西是不行的。你看虚云老和尚左一个庙、右一个庙老建,他不知道学戒重要?知道。学戒也重要,有时候处理这事也重要,它俩都得同时配合好。就像人吃饭哪,你光吃饭不吃咸菜,你饭也咽不下去啊。有时候,也得来点咸菜。光来咸菜,不吃点甜的也不行,就觉得太苦了。所以适当地调剂调剂,人要全面发展。

我就说这个意思,不要考虑哪个是学戒,哪个是不学戒,你的心处处都是学戒。你要心里有戒,既然心里有戒,它处处都能学戒。你心里有佛,什么事物都是佛。你心里没佛,什么都不是佛。明白这个意思吗?

 


{返回 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容易触恼人,做事情,总想做好,不做好心里就不好受。
下一篇:人人都知道随顺因缘,或者是等因缘成熟,什么是因缘成熟?
 有人说,修净土念佛人不需要念“楞严咒”、“大悲咒”、《心经》等。会影响..
 上座师父用洗脚盆接的水,倒到别的师父洗衣袍盆里,可不可以?
 发心快,但退道心比发心还快是怎么回事?
 没有多少文化,学习方面很落后,好多不明白的地方,请师父开示。
 在家怎样修行?
 有些僧人不持金钱戒,却非要用持金钱戒的标准去要求,好像不太合适吧?..
 我从事医疗工作,有时遇到寄生虫,如何处理?
 为什么要修行?为谁修行?怎样是见到自性呢?
 故去的老人皈依证怎么处理?
 在家居士用木鱼、引磬上早课,唱赞是否如法?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叁 念慧具足[栏目: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寂寞潇洒[栏目:明镜台·法清法师·诗文]
 只重衣衫不重人[栏目:觉醒法师]
 害人之人终害己[栏目:看开]
 漫说《中阿含》(卷二)~E 五、漏尽经[栏目:界定法师]
 八、黑洞中苦修十几年的年轻人……[栏目:走近当代觉囊的法王]
 中观庄严论解说 第六十八课[栏目:中观庄严论解说]
 在香港医院死亡后,尸体立刻打包,可惜香港没有弥陀村可以助念送往生,应如何才好?[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普贤行愿品》偈颂 讲记 43[栏目:果平法师]
 黄烈火问佛法于圣严法师[栏目:圣严法师·心灵环保]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