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叁 念慧具足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658

叁    念慧具足

种族具足缘

接着我们来谈「种族具足缘」,他又称为「人际关系缘」。人生中不如意的事很多,大概有百分之九十是因为人际关系不当所引起的烦恼,也最容易让人有无常及苦的逼迫;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心就会处在浮动、燥忧和不安的状态,这样就不可能进入善禅的境界。「人际关系」里的这些人,都是自己生活周遭的相关族群,当中包括血缘、姻亲、同学、朋友、同事等,善缘和合的就称为「种族具足」,恶缘相对的就称为「种族不具足」。一位行者要懂得如何与人相处得很圆融;人际关系没弄好,那会修得好才怪咧!想想看,人际关系要怎么弄好?这些人都是和你有关系的,和你无关的人,你也不会在意,走在路上被人瞪一眼,往往自认倒楣,回去后就忘了,但如果是和自己亲近的人吵架,就会耿耿于怀。其实会吵架的,一定是愈近的人,距离很远的,想吵也难,有缘能够住在一起,更要惜缘、惜福,若是弄到无法相处的地步,那就要好好自我检讨了。

假如是处在「种族不具足」的环境下,自己就要妥善处理,不论你是用沟通、不再来往或逃避等方式,原则就是不要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社会责任,或是导致心理不安。这里讲的「心理不安」就是不要有罪恶感或亏欠的感觉;「加重社会责任」就是指犯罪或是做了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有些人孩子生了一堆也不顾,自己就跑掉了,那种一定会产生心理负担;或是有些人事业失败,欠了一屁股债,然后躲到佛门「叩叩叩……」,结果人家在底下拜佛,你在上面当维那,一抬头「原来是你……」,这下你也别想修了。所以不能有心理负担、加重社会责任或是有罪恶感,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定都要妥善圆满的处理,碰到处理不来的,可以跟同修一起商讨,但不要去弄一个大窟窿,要人家替你补。

至于那些有心理障碍、人格缺憾或心灵创伤的人,都必须先行心理辅导,调整到健全以后,才可以真正开始修行,没有调整过来以前,不宜冒然进行禅修的训练。心理不健全的、知见不正确的,一坐下来就「金光闪闪,瑞气千条……」,这样要怎么修?所以都要先行做适当的调整。因为禅定是生命品质提升的一种训练,不是人格扭曲或人生观不健全的人可以冒然进行的。这些人来到道场,站在宗教的立场,当然会想办法安慰这些受伤的心灵,所以你要打「随喜七」,人家也让你打,但是不要以为你马上有大成就,那都是偏差的观念。「有没有被认定?」上师知道,指导的阿阇梨知道,但你自己是不清楚的,所以应该先要仔细的了解自己。

身相具足缘

接着来谈「身相具足缘」,这又称为「身心自在缘」。「色具足、相具足」是指行者的心智、人格都健全,用现代话来讲,就是具有健全的人生观、完美的人格及健康的心灵。现代人的生活很复杂,面对人生维系的架构崩溃、互相依赖的伦理瓦解,顿时失去生命的依靠,生活中遇到挫折无法解决、理想不能兑现,加上内心的妄想又多,现实中面临严重的无力感,因此人生观发生偏差、人格产生缺陷、心灵严重受伤。处在这样情况下的人是不能修行的,因为不管他是修禅或进行其他的修行,都很容易产生妄想。

因此,这种身心残破的人,必须先作心理治疗或人格养成教育,重新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让人格到达成熟的阶段,重塑残破的心灵才能面对真实的世界。各位要知道,当一个人在心灵不健全、扭曲的状态下,他所看到的世界也是不真、不健全的;一个人格不完整或人性干化的人,他所面对的一切状态,都成为虚幻的拟构境界,虽然不致于严重到心性不能自主,但不管情况是轻或重,对于心灵工程的进行,都会是严重的阻碍。因此,建立健全的人生观、进行人格养成教育,是执行心灵工程的前行工作,也是过滤、筛选心灵工程师的必经过程。至于如何执行人格重建的教育问题,不在此文范围,这里是将一位行者必备的条件提出来。那些喜爱斗争、嫉妒心强、食欲不止等等,都会妨碍禅修工程的进行,乃至引入错误的修行,产生绝对的不良后果。

关于「身相具足」,这里所要提及的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我把它分为:一是「神经系统」的放轻松,二是「心理系统」的放轻松。在禅修的训练过程,神经系统放轻松是绝对的必要条件,问题是「真正放轻松」并不容易,有些人愈想要放轻松,反而神经系统绷得愈紧,因为「大脑活动」与「紧张」是连线同步运作的,所以只要「大脑活动」一起作用,紧张必定伴随而来,那就无法达到「放轻松」的效果,这种情况即便是唱歌或睡觉都无法放轻松,这就是因为与大脑连线得太厉害的缘故。

今天早上看各位做早课,照理讲刚睡醒这支香应该是最舒服的,可是就会有人的肩膀是「提得高高的」,那就表示昨天没睡好,一做功课就很紧张,但他自己本身不知道。这种情况有可能是属于长期性或先天性的,这些都要自己慢慢去体会。禅坐之前可以肩膀动一动、放轻松。有些人一坐下来身体就歪一边,因为太紧张了,脊椎也歪一边,肠胃也扭曲了,这样两个钟头坐下来,可以想象得到会变成什么样子。因此,为了使神经系统能够放轻松,在静坐之前通常会念诵一段佛号或是唱赞偈、咒语等等,原因就是要让你放轻松,尤其是容易紧张那一型的人,更需要在禅坐之前让自己放轻松。

第二个是「心理系统的放轻松」,这是指不要固守己见及某些经验、观念。在禅修训练的过程中,身心会起微妙的变化,若在心理上一直固守着旧有的见解、观念跟经验,那就无法「正视」在禅修训练的过程中身心全方位的变化——身心的全方位变化,包括觉受细胞的变化、神经系统的重组、血液结构的变化、观念的相对性及绝对性变化、认知的转变、对人生体验的突变、对生命价值的肯定等等——这些变化都是运用大脑推理所不能得到的答案,是在禅修过程中自然产生的。但是行者如果在禅修过程中,心性或心理是处在僵化的状态,那就没办法体会到这部份的成长。我们把这部份的成长统称为「心灵成长」,它是一种生命品质的提升,也就是生命能量、浩然正气的提升。刚刚讲的全方位变化,也包括了个性、气质、语调的变化及色生身形相的变化等等,乃至身体成长中断后的再复活等。这些成长与变化的情形,唯有在心性活化的情形下,才能顺其自然的感受、觉知其真正的变化,而不会产生邪受的现象。

念慧具足缘

接着要来谈「具足外缘」的第四个——念慧具足缘,他又称「端心正意缘」。每个人进入佛门的学佛动机和因缘都不一样,可以说是五花八门,真正「心正意专」的人很少:有的是看了电视来的,有的是跟人争辩以后,觉得学佛还不错就进来了;有的是一生颠沛流离,痛苦难当后才进来的;有的人则是不知已经参访过多少「名山古刹」后才进来的;总之,各种因缘都有。不管你进来的因缘为何,你进来以后通通要能够「转」过来,要能真正的「为道而谋、为觉而行」,这样才能「上道」。

有很多人自以为入佛门的动机是正确的,就一直坚持那个动机,这种情况很麻烦。有个人说他是因为妈妈的死才学佛的,我跟他说「因为孝来学佛也不错」,他说不是,是因为妈妈要过逝的前二天,他连续做了两个相同境界的梦,梦到某个法师、某个寺院,法师、寺院的名称都很清楚,认为这样很不可思议,就学佛了。学佛十几年来一直要再找那种相应,但就是不会相应。想想看,他这十几年的学佛几乎全白费了。刚进来的动机、因缘不正确不打紧,但若是到现在还在追求那个不正确的,那就错了;进入佛门以后就要能够接受指导,要能够转过来。佛门中很宝贵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善知识的指导,它跟一般的神庙不一样,神庙你去拜拜可以祈求愿望,佛门里头不是祈求愿望,它是追求生命的真谛、是改造生命的地方。所以不管你是什么动机进佛门的,那都不要紧,但不要再执着,要开始接受教化,这样生命才能转化、提升,否则就枉费你进入佛门的因缘了。

很多人进佛门来学佛,却又擅于掩饰心行,不露心迹,这样的人都不是为了正法来的,乃是因为人生无所事事,为了争奇斗艳或是逞口舌之能而学,用意都只是跟人一较高下,不是为了人生的觉醒而奋斗的。这类的行者,一定要先把这种不正确的心去除,才有可能入道。

所谓「念具足」就是行者能够安住行道,这时性命交给龙天,心念安住于道上,放下一切万缘,绝诸缘想,安心办道,这就是念具足;如果行者犹豫不决,经常妄想攀缘,邪思、邪念很多,那就与道不相应了。这些都要忏除掉,才可以真正的修行。

各位到这边修行,道场、法门、善知识都具足了,问题是如果你的心很会隐瞒、伪装的话,那就很麻烦。如果喜欢掩饰心行或伪装的话,呈显出来的就不是你真实那一部份,果报相当可怕。这种言行不一,心里想的跟所表达不一致的人,那就永远找不到答案了,而且永远空虚没有朋友,更别提善知识指导你修行。隐瞒所呈现的都是假的,这种果报马上就可以知道,不一定等到生生世世以后,有这种隐瞒现象的人要尽快地把它除掉,那才能够念具足。

还有这一种人虽然念念在道,但是志向下劣,只求自己出离,看到众生受轮回苦的逼迫,没有丝毫的悲悯心,这种也不是真的有心向道。有人要来这里出家,「师父,我来这里要专心修行,其他杂七杂八的事不要叫我做……」,什么事都不做,就要其他的师父煮饭给你吃,哪有这种事?这样未免太自私了!你了解「苦集灭道」,所以要出离,但是苦的不只你一个人,谁不苦?心量要能打开,多为众生想一想。对于这些不信的,邪信的或者是下劣心志的行者,都要使他们能够转过来,转为「最上佛智之心」,念念在阿耨菩提道上,才能称「慧具足」。虽然「偏真出离之心」也是属于「正觉」,但是这个「觉」还不是十全十美。

行者发心最重要的是「方向要能究竟、正确」,当初发心开始修行,就是从错误的人生观中觉醒过来,所以我们必须将心念安住在绝对正确的领域中,也就是将心浸泡在七菩提分、八正道当中,如此当然就「念具足」;而这样的心念,具足一切阿耨菩提的性相,所以称为「慧具足」。

我们这个地方讲的「念慧具足」还是以技术面为主,我把它分为二个部份:一、身摄在道;二、心摄在道。我们先来谈身摄在道。处在这个工商社会事务忙碌的时代,很多的同修都是下了班,囫囵吞枣的用完晚餐后,匆匆忙忙的就入座了,这对禅修训练来说是一大忌讳;尤其刚吃饱血压正高,突然静下来,那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在入座之前更需要先有暖身运动、深呼吸,使身体的肌肉、神经放轻松,假使还有俗事烦心,都应该要适当的处理,不宜匆促内修。打坐的时候,衣服应该要穿宽松舒服为主,现代人喜欢穿那种有松紧带的运动休闲服,打坐的时候松紧带要拉到肚脐下面,松紧带最好用细的、宽松的那种。女众在打坐之前,胸罩要先解开,以宽松适度不松脱为原则。打坐前的用餐,不宜太饱、太油腻、太咸或太甜,以免影响禅修的情绪。

第二是「心摄在道」。行者虽然知道「念念在道、念兹在兹」是修行的前提,但是在禅修之前还是需要透过事相来摄心,以表虔敬。虽然说「佛无所不在,心遍虚空」,但是对于初发心修行的人来说,功夫还不到那里,不宜说此大话。有人喜欢强调「不以音声、形相见如来」,这样讲是没错,但是如果舍掉音声、形相、如来相、佛相这些而掉入「断见」里,岂不可悲?着「常见」、「常相」还有一些福报,掉入断空、断见以后,那就连一点福报也没有,这一点自己应该要多加警惕。所以初学的行者,最好是依教奉行,相在佛在——打坐之前,环境上应该先行调适光线、通风,再上香、供花果,礼敬、赞颂、读诵经文、念佛等,这些都是行者恭敬的方式之一;行者在心神祥和宁静的肃穆氛围中,才可以正入禅定。我们这次的禅修训练因为是在禅堂举行,而且是基础训练,所以这些礼仪就完全省略了,但是将来在进行华严禅实修时,这部份的要求是很严格的。

世事具足缘

接下来我们要谈「世事具足缘」,他又称为「世事止息缘」。行者办道应该要万缘放下,也就是放下一切世间事。虽然有所谓的「平常心是道,行住坐卧无不是道」,但这是菩萨摩诃萨的行法,修行功夫到家的人才有办法做得到,对于初学禅的人来说,功夫尚未熟练,而且「何者是道、何者非道」也没有拣别的能力,并不适合冒然采用这种「大士之法」;刚开始修,还是对自己严格一点比较好。大家都是初入觉道,才开始要修行,正念未熟,为了「长养圣胎」,所以要把外缘放下。

外缘分为「人」和「境」二个部份。人的部份,就是人际的纷扰、是非毁誉、得失褒贬等等通通要放下,因为这些最容易动摇人心。行者刚入道,对于这些虚幻之境不宜久恋、不宜计较,否则要进入觉道很困难;不要让这些东西来动摇你的心,妨害你进道。至于要怎么放下的部份,这里就不详细讲了。大家在一起共修,通常都会多讲正面及鼓励的话,「哎呀,你修得很好……」,不要人家这样讲你就魂神颠倒了,真的以为自己修得很好;或是人家讲你哪里不对,心里就全是疙瘩,「八风」轻轻一吹就东倒西歪了,这样要怎么修?所以道场中要避免谈论是非,不要计较,这些都会伤害道心,人际上的纷纷扰扰一定要尽量避免。

「境」的部份,是指六根所对的六尘境界,比如,生活中品味的高低,举凡集邮、养兰、品茗、诗书、音乐、字画等兴趣,或是偏爱美食、旅游、抽烟、喝酒等嗜好,这些都属于尘境的执着,会干扰行者用心办道。有些人整天跟三五好友在家里泡茶,心中只有茶道,这样要怎么办道?所以行者如果能够「外息诸尘境,内止诸障缘」,如此用心办道,要克其取证就很快了。这五个应该具足的外缘,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都是行者应该具备的条件。

呵欲弃盖

接着来谈「呵欲弃盖」。「欲」就是五欲,「盖」是五盖,呵欲弃盖的用意是内调身心。「呵五欲」就是呵斥「色声香味触」五境,五境本非欲,但因为行者五根(眼耳鼻舌身)对五尘时,五境会让行者产生贪欲之心,所以要呵斥五欲。随着物质文明的兴盛,现代人的心志几乎都被五欲给俘虏了,随着五欲的高涨,行者的生活异常忙碌;假如行者老是在忙着生活中物欲的安排,那就很难安心办道了。尤其是电灯与楼房大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电灯改变了大自然的时序,楼房生态改变了人类对自然生活的空间感。以前没有电灯,大家七早八早就去睡觉了,作息很正常;现在有电灯,三更半夜还可以看到一堆人在外面晃,整个生活已经有很大的改变。有个同修跟我说:「一切都准备妥当,可以到山上闭关了。」我问他准备什么?他说他花了三千万,在山上盖了一栋「关房」,里面电器、视讯等设备应有尽有,《时报周刊》还会每个礼拜送到山上。这哪是闭关?应该是叫渡假还差不多!现代的生活已经到达这样的水准,自然会形成那种状况,我们应该要能够感受到:「想要修行,五欲这些都要想办法去除才行。」

电灯的发明,改变了人类生活的时序,也使得人性僵化,无法与大自然交融一起,脱离心性的自然化。完全意识化的人性,那就很难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意义。现代大楼造成「空间感的压缩」,使人们对于生命的存在,产生干化现象与人性的扭曲,导致无法对自然、他人或其他一切生命的存在,付出应有的关怀。区隔化的生活,使得人与人之间的生活产生了错乱;对于生命存在的认知,则是被意识化、概念化、知识化,视之犹如物品,好像随地都可以遗弃。总之,就是对于「生命存在的价值」感很难感受得到。前几天报纸登了一则新闻,有四、五个青少年组成不良帮派,其中一个小孩伙同其他四个青少年,向自己的父母勒索金钱花用。伙同朋友勒索自己的父母,这是多可怕的事?对于生命的存在已经没有感觉,人际关系的亲疏、远近已经没有感觉,人性已经僵化成这种地步!我们对于这方面应该要有相当的认知。虽然我们不至于如此,但是生活时序改变和空间的变化,已经使得人们对于生命的认知完全扭曲。处在这个工商时代,物欲的标准已经和农业时代截然不同,所以行者应当自行留意检点,不要为了处理生活环境,而影响自己办道的心境。虽然也不适合过得太刻苦,但是不要每天为了五欲而奔忙。

其次是「五盖」的部份,五盖就是贪欲盖、瞋恚盖、睡眠盖、掉悔盖、疑盖。所谓「盖」就是覆盖之意,也就是「贪、瞋、睡、掉、疑」这五个东西会覆盖、遮断一切善法的意思。行者就是要念念在道,要生长一切善法、善心,促使可以早一点觉道,不可让这五个东西来遮除善法,断灭觉道的初衷,所以这五个东西一定要去除。虽然五盖古今的定义不同,但是它障道的部份都是一样的。

五盖当中的前四盖,古德谆谆告诫,讲得很清楚。智者大师在《小止观》中更是引述经典来说明,可以说是苦口婆心。「疑盖」这部份则是现代人的通病,当代的社会学风着重个人主义,其中的思想自由、信仰自由和言论自由,强调思惟推理的单一目标和合理化的答案,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虽然也会有三疑当中「疑自」的状况,但还是以「自大」这个病态居多;「疑师」、「疑法」的情形就更严重了,但这种情形并非只是单纯不信的问题,而是取纳之间的诚信问题,以及依教奉行的信心不足所致,结果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没有办法「真契精髓」。我们为何要呼吁心灵工程?因为这个心灵工程是全方位的生命改造工程,不是大脑运作下的推理目标或唯一目标。「心灵成长」是整体性的、多元化的,所以不论是「师言」或「法云」,务必要全心全力的依教奉行,不应该用自己的意识形态,妄自尊大的擅行更改。我们要跟各位讲,这样的习性假如不改,那你禅修道上修得再多也没用,了无实益!

修行过程中,不要用自己的意识形态想改就改,这都是前行的一种呼吁。现代人因为思想开放,强调思想、言论自由,相对地,胡说八道的也很多,资讯泛滥的情况很严重。有一次我到一个地方演讲,里面有很多留学博士,其中一位把他发表的一篇文章给我看,讲的大概是有关《心经》的思想、概说。他的论文把《心经》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解释成「色情不异空,空就是色情」。竟然把「色」解释成色情,也有一个单位莫名其妙的登了出来;因为被登出来了,所以他就以为他讲的都是对的。没办法,言论自由嘛。问题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得到的很多资讯,其实都是杂讯、错误的,这是非常可怕、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讲不论「师言」或「法云」,你务必完全的依教奉行。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肆 戒律——黑白无常竞赛的游戏规则
下一篇:迈向佛陀的境界 华严禅前行概论 贰 定慧力庄严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七 主林神众——像大树一样..
 遨游自性海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四 - 十三 身众神众—心为根本,身为依..
 习气,性德,解脱门 华严经世主妙严品卷三讲记 - 前言 先从法执谈起..
 根本佛母 准提密法 三 显、密之别
 华严禅行法--《禅观》第一集
 华严金狮子章讲记 九 因陀罗网境界——重重无尽
 华严经经首 第六集
 普贤行愿品 昆明开示 第五集 (2011年七月)
 十二因缘讲记 第一集
 地藏经 马来西亚槟城开示 第四集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女众都结跏趺坐?(觉澈)[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一佛名号开显万佛德行[栏目:大寂尼师]
 相应38经 碎石片经[栏目:相应部 1.诸天相应]
 谛闲法师法语集(2)[栏目:谛闲法师]
 印祖故事 74、水灾连绵灾民苦,罄囊救灾不迟疑[栏目:常惭愧僧印光法师的故事]
 善意的错[栏目:心静自然禅]
 净宗朝暮课诵经文讲记 第十四卷[栏目:净空法师]
 舍财作福的智慧[栏目:蔡礼旭老师]
 关于唯识及禅宗(邱应传)[栏目:唯识学研究]
 楞伽经 刹那品第六[栏目:楞伽经·白话文]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