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〇〇七年六月初五自碧山寺受戒归来开示
妙祥法师
缘起:二〇〇七年六月初五,大悲寺有五位沙弥,在五台山碧山寺受比丘戒归来,在大悲寺图书阅览室,礼拜上妙下祥恩师时,师父所作的开示。
关于受戒,我讲得很清楚,受戒和破戒都能成佛。如果我们真心受戒,必然有成佛的一天,这是很殊胜的。所以受戒,对我们来讲,是这一生中进入佛门,真正的一件大事。如果没有受戒的这个因缘,我们想成佛是遥遥无期。受戒对我们来讲,在末法时期也是最好的因缘了,因为还有受戒的机会。受戒同样也是正法住世的一种象征。
所以说,大家能够去受戒,而且能够圆满回来,这就是很殊胜的。受戒以后,希望大家能够按照戒律去做,保持戒律的清净。因为戒是无上菩提之本,没有戒律不可能成佛,这是唯一的一条真理。
末法时期,主要就是末在没有戒律。就是没有戒律,有了戒律就没有末法。大家对这个一定要清楚。我们今后一定要按照戒律去做,一定把戒律学好。不要指望外面如何,只有靠自己,自己要奋斗,要努力,也就是说,难行能行。每天都要看戒、学戒,有时间我也看戒,没时间我也看戒。有时候,没时间如果能看戒,效果更好。戒是对我们的一种考验,也是我们一种定力的生成。有时候,都是抓紧时间,在空闲时间来看看戒,虽然是几分钟或几秒,甚至是十来分钟。就这一段时间内,有时候我们领悟的,比给时间看一个星期或是一天的效果都大。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效果呢?就是因为你的心尊重戒了,你心有戒,必然有很殊胜的效果。所以就在于我们心的尊重程度如何,来决定戒的作用,也就是对戒的信心,也就是对戒的决心。这对我们来讲太重要了。
我们一定要把戒学好。无论是比丘戒、菩萨戒,还有沙弥戒。因为沙弥戒对我们来讲,虽然受比丘戒了,实际上我们的基础,还是建立在沙弥戒的基础上。虽然往上走了一步,但沙弥戒直接通比丘戒,不能因为受了比丘戒而不学沙弥戒。舍掉沙弥戒,比丘戒就不存在了。沙弥戒既是基础,又是通比丘戒,所以说不可离开。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沙弥戒学好,同时比丘戒和菩萨戒一定要学好。下个十年、二十年的功夫去学,不是说看一看,我明白了就完事了。一定要做到戒就是我们的心。也就是一句话,当我们学戒严谨的时候,戒光从口出。一定要戒光从口里出来,那样身口意才能清净。这在佛经里已经讲过了,并不是虚妄的东西。主要是能不能做到,就在于我们持戒的精神,能不能不犯戒?而且能去主动赞叹戒,护持戒,努力去行持,就在这上头。要用戒把自己捆死,把所有的行为都得捆死,把自己一切时间都捆死。这样捆死的人,换句话说,就是人已经死了,道心才生。道心是无相的,不存在知见的问题,不存在习性。如果没有知见,没有习性,那就是佛性。所以说这条路应该这么走。
大家学戒的精神,一定要做好。另外呢,要培养福报因缘,两下都去做,福报因缘一定要培。刚才我讲了,为什么有时学戒学不进去?有时福报因缘不到,或者不足,同样戒也是学不进去。所以必须要培福报因缘,培福报因缘的本身也是学戒。不是学戒条就叫学戒,只要我们能够放下“我”,那就是学戒。戒就是让我们放下“我”。培养福报因缘,是我们放下“我”的一个最好的开始。有的人就放不下“我”,一听学戒挺高兴,一听培养福报因缘就不愿意做。实际上他就产生另一种执着,是另一种的“我”又升起,所以说他不是真正地学戒。一定要知道,戒是充满法界的,每一个角落都有戒,每一个行为都有戒,就看我们认识不认识。就像条条大路通北京,我们不能只要一条道路,其它道路全砍掉了,那就不对了。我们要全面地培养戒。就像一个人的手,既然有大手指,也就要有二手指、三手指,一人有五指、十指。不可能就一个手指,一个手指是做不了事情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戒律融化在我们所有的行为之中,不管吃饭啊,睡觉啊,行啊,坐啊,一切事情都要含着戒。
戒是什么呢?是他的主动性,不是他的被动性。我们有时候往往把戒当成被动,戒守住我,好像是被动,实际上不是,应该主动去守戒。当一个事情来的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在这里发现戒,怎么样把戒持得最好,最严谨,而这样努力去做。在两可之间的事情,我们取于戒,一切事情都按戒的标准去走,这样的话我们就有主动性。这样做,才是戒走向清净的一种表现。如果我们完全被动性,你说的,我就做一做,我也不去想,也不去思维,也不去努力,而且我也不说不做,只是消极地去做,这样的话表面上是做到了,但是离戒已经远了。因为我们现在属于还没有在心里升起戒,所以一定要主动去努力。主动努力的结果,必然有一天,戒和你是一致的。如果不努力,你和戒永远是貌合心不合。努力就是心,你不努力就离开了心。我讲这个事情,就是告诉大家,要认识戒。
大家回来很好。你们走这一段,寺里的人也很辛苦,这些事都承担起来了。你们就好好努力吧!祝大家早成佛道!
众弟子:阿弥陀佛!向恩师谢法三拜。
师父:一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