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五 身心俱出家
 
{返回 妙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870

发心(五)

身心俱出家

——二〇〇五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

◎妙祥法师讲述

时间:二〇〇五年十一月初七晚

地点:辽宁省海城市大悲寺念佛堂

听众:道场内男居士约三十多人

●身心俱出家

——我们身出家了,我们的心才会真正的出家。

第四个问题:我们身已出家,如何做到心也出家?

“我们身已出家。”身既然出家,那心已经出家一半了。他认为这个心是心,身是身。只要我们出家了,我们的心已经走了一半的路程了,已经完成一半了,因为身即是我们心的一部分。

如何做到心也出家?首先,我们的身要出家。如果我们身出家了,我们的心才会真正的出家。有的人说:“我心出家,身不出家。”那是菩萨、罗汉的境界。对我们来讲,要想真正做到心出家,身必须出家。只有身出家了,这个心才逐渐地老实起来。所以说,我们应该很清楚地知道,包括我们的身体,外洎于山河大地、日月星辰都是我们的心,有情、无情都是我们的心。不是我们起心动念才是我们的心,那是心里的一部分意识,还有很多。

有的人认为:我不想这个东西,我就控制心了。吃东西的时候使劲吃,那东西不是心;对身体爱护,他说那个身体不是心,可以懒点、贪点、享受点,和修心没有关系……实际上,你就是离开了心。

想降伏这个心,想找到心,让心也出家,首先要克服我们身上的毛病。把所有的毛病都克服了,那就是心出家。如果一个想心出家的人,连自身的毛病都不肯去克服,你想求到心出家那是不可能的。连自己的身都放不下的人,怎么叫心出家?身是我们心里的一个粗妄想,我们连这个妄想都不肯克服,如何再走下一步?就像第一道门没进,你怎么能进第二道门?你不可能不走第一道门,而能进入第二道门,必须一门一门地进。所以说,要达到心出家,首先要身出家。

我们说“身出家,心已出家”,实际上是我们更高的要求。我们更应该知道,我们身出家,已经心也是在出家了,只是走了一半的路程,还有一半的路程没走。这个身出家已经很不容易了,出家人知道这一关是不好过的,我们发心居士也知道,那不是好过的。家里也是不让你走的,处处骗你,你自己也处处骗自己,说:“我将来要是不行啊,就算了吧,我心出家身不出家,同样可以修成。”自己又给自己找了一个方便语,实际上是自己在骗自己,真正的心出家没有身不出家的。我们知道,佛都是出家相,佛才是真正的身心都出家。

那什么叫身已出家?我们首先就应该按照戒律去做,具有威仪,有三皈、五戒、八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这些戒都能够学习,努力去做,这叫身出家。同时我们不断努力做,还要证到诸法空相,见到实相,这就是心出家。这个身心出家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表面上好像是换了一种方式,实际上它并不是那样,是我们对烦恼的放下。一个对烦恼还很留恋的人,他不会出家的。有的人已经出家,虽然修行上还不到位,但他终归是往前迈了一步或半步。所以说,我们对修行到位和不到位的都应该恭敬。

这个身出家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情,大家一定要努力。只有身先出家,我们才会慢慢做到心出家。这个身心俱出家,只有我们证到实相才能做到这点。还有一种人,就是身出家心不出家。对这种人来讲,他的心确实是没有真正的出家,只是身表面出家,实际上也没出家,他并没有放下。虽然有那个形象,但并没有真正出家,他是个假的。

下面讲第五个问题。

 


{返回 妙祥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六 剃度的标准
下一篇:对发心出家居士开示 四 降伏烦恼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二十一章 名声丧本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九章 返本会道
 经行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三十五章 垢净明存
 放生不会刺激养殖业发展 放生是光明 一灯能除千年暗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四
 如履冰霜
 二〇〇六年为发心居士开示系列之六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解 第四十章 行道在心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中论》第九次课程 第十七讲之:内外道根本区别:胜义空与不空[栏目:入中论讲记·110]
 什么是佛教[栏目:佛教徒信仰的是什么]
 内在的喜悦是究竟大乐的因[栏目:狮吼音·开示集]
 享受修行之4:三个检验修行是否正确的标准[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心经抉隐[栏目:元音老人]
 用心体悟佛菩萨的良苦用心[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论显密二宗不相违[栏目:陈士东居士]
 心病之苦[栏目:慈悲]
 佛学与企业文化[栏目:慈诚罗珠堪布·微教言]
 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第六十七 唯为法住利世间 书写读诵巧广宣[栏目:般舟念佛行法手册]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