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02
思惟无常 远离贪著
如瑞法师
 
      唯求住净乐,不摄护诸根,饮食不知量,
      懈惰不精进,彼实为魔服,如风吹弱树。
      这是《法句经》双品里的偈颂。
      意思是说,只知道追求世间的享乐;不懂得善护于自己的六根;饮食不知限量;懒惰懈怠也不精进,这样的人被魔所征服,就象大风吹倒脆弱的小树一样容易。
在我们的修道过程当中,要能真正地识破五欲的过患,不为魔所征服,能够精进地修行,其实也是蛮简单的。
     最主要的,我们要知道生命是无常的,死期是不一定的,应该时刻准备它的来临。
我们刚一出家,老和尚们就告诫我们说:生命就象鸡蛋壳一样,一碰就碎的。死缘多,活缘少,不要想着自己会很长久,更重要的是你必须珍惜、把握现在所拥有的时间。
      但是我们人都有这种习性:虽然知道死无定期,但因日日见不死,于是常见又会生起来。所以,就会想要多多的储存。就象世间的人,整天奔波忙碌,为了什么?忙着来准备以后乃至老年时受用的东西。
      在阿拉伯半岛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个国王,他用金子和钻石造了一座非常精美的宫殿。他向人炫耀说:这个宫殿就象天宫一样的美丽。建好以后,他正准备要住进去尽情享受的时候,在门口站着真主派来的使者,告诉他说:您的死期已经到了,请跟我走吧!
      佛教里同样也告诉了我们无常的道理。佛在《八大人觉经》里说:世间无常,国土微脆,四大空苦,无蕴无我,生灭变异,虚伪无主。所以,世间的所谓金银财宝、乃至于一切,在死亡面前都是无能为力的。
     小时侯,读《一千零一夜》,记得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尘世间就象为旅客开的一个客栈,投宿一夜,第二天必须各自东奔西走,去走他的路。
      其实,我们都是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里的客人,不是我们的久呆之地,因为这里面充满了恐怖,苦恼。如果不好好修行,这一生结束,我们谁也不敢保证自己不再沦落恶道!
      但是真正的修行,又必须从自己的内心里来认识,知道修行不能依靠别人,而是需要自己脚踏实地去行的。
      禅宗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个人急急忙忙地求道,投靠在禅师的座下,希望能赶快给传一个最高的法门,让他早日开悟。禅师对他说:不着急,你稍等一下,我去去厕所。回来以后告诉他说:
象解手这样简单的事情都需要自己做,修行别人能帮得了忙吗?
      我们都喜欢念观世音菩萨,你知道,观世音菩萨手里拿的念珠,他在念谁?他在念自己!
所以,外缘只是一种启发。最主要的还是在于自身的努力。但是,我们又离不开外缘的帮助。因为我们的本觉一定要借助于始觉,也就是听闻佛法等等来开发。
      当我们知道了无常的道理,了解到我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离开这个世间,“万般带不去,唯有业随身”的时候,一定要认真地去思惟,去修。自然慢慢就不会再注重现世的贪求,而精进修道的心就能生起来了。
      所以,不要把修行停留在一种形式上,一定要学修并进,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现在,我们在外缘上给大家创造好的修学环境,因为有一个好的环境,对我们的修道很有帮助。就如佛制的戒,让我们远离缘非,是从外缘上来净化我们这颗心的。
      佛说,得人身难,听闻佛法难,真正的建立起来正知正见如法修行更难。希望大家真正的能够把心定下来,好好思惟无常的道理,放下一切的贪著,真正享受到佛法的快乐。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学以致用
下一篇:与清净愿
 在家菩萨戒 十四
 把握心念
 发挥团体的力量
 法句经开示 常礼敬佛陀
 作个快乐自在的出家人
 住寺点滴
 在家菩萨戒 一
 亲近莲老法师琐事
 在生活中善于用心就是修行
 如何得到快乐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一句阿弥陀佛要落在实处[栏目:传喜法师]
 施罗经 (节译)[栏目:巴利语佛经选译]
 漫说《长阿含》(卷三)~B 四大教法[栏目:界定法师]
 曾经发心剃度出家,但半年后,未受大戒就还俗。是否心性不定?[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佛教来华刍议(释法成)[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道 The Tao[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比丘资格的取得——《受戒缘集篇》解读[栏目:济群法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八)出世间禅定修行要点[栏目:圣者言教]
 大和尚 虚云长老传奇 第三章:魂归何方兮[栏目:大和尚·虚云长老传奇]
 空与不空[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