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八)出世间禅定修行要点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1696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八)出世间禅定修行要点

  打坐期间,应该反复观想人身难得,当内心感到疲劳及清净时,就把心安住在平静状态中修止。要记住,观察修非常重要,不仅在昏沉掉举时要如是思维修持,即便修成熟口诀法,也应该修持我们这几天传讲的一系列方便。

  初次修法期间,我们安住的时间不会很长,但这并不重要,因为我们可以先靠观察修来对治一切烦恼。当它越来越成熟,安住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时间也会越来越长,见解自然逐渐清净而日益赤裸。因此,无论你现前的修行时间有多长,定力有多高,观察修都不能搁置一旁。

  虽然现前很多弟子已经求过成熟口诀法,但在修的过程中, 我们还是一个初学者,也就意味着我们的修行还要配同着很多起心动念等方便,绝不能用空性来掩盖一切。就如同我用一块布盖住前面的一切物品,然后说什么都看不见。虽然暂时看不见,但在这块布的下面,东西可一个都不少,一旦掀起这块布,被掩盖的物品就会呈现在我们眼前。同样一个道理,用空性掩盖一切,临时觉得很殊胜,但当空性这个概念消尽的时候,见解还是与庸俗同道,烦恼照旧呈现。因此,修行中应该细致,不能懒惰,不能觉得观察修很累便把它搁置一旁,而时时用所谓的“安住分”来自我欺骗,这样一点意义都没有。

  有些人问我,他平常打坐时什么仪轨都不念,发心以后直接安住是否可以?如果你真的已经达到无改造之见解,当然可以,因为那时候你怎么做都是在修行。但作为次第根机的初行者,恐怕你这么想的真正原因是懒惰。无垢光尊者曰:“能知修行不知妙解脱,岂不犹如禅天定?”这就是在告诉我们观察修的重要性。要知道,懒惰是一种习气,它时时陪伴在我们身边,并以不同的形象出现在我们的思想、行为中。只要有懒惰的想法,就说明你的见地还非常低。为了防止这种过错,在以后修行的过程中,观察修绝不能搁置一旁。

  对于已经求完成熟口诀法的弟子而言,以修行中安住时间长短来衡量见解高低,也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因为出世间禅定不在于时间长短,而在于见地是否清净。我们把寂止分为安住分和清净分,清净分才是胜观,是要取之见解。虽然色界一禅中可以安住六千个大劫,无色界天可以安住八千个大劫,但安住时间再长,仍旧是有限制的,即便你认为这种禅定多么不可思议,最终还是无法成办解脱。

  我们现前要成办的是出世间禅定。登地菩萨在一刹那的时间安住见道见解,功德不可思议。一刹那有多长?将六十片叶子叠放在一起,用一根长长的针自上而下快速穿过,一瞬间就可以穿透六十片叶子。一刹那就是穿过一片叶子的时间,非常短暂。但一刹那的时间进入见道——大觉第一入定之境界,功德不是我们所能想象的。即便你念诵一千遍大藏经,都不能与之相比。因此我们要获得的是出世间之禅定,而不在于安住时间的长短。

  这几天的讲法非常重要,回去以后要多看几遍。我想,如果你的大脑在一天当中没有飘过几次人身难得和寿命无常的话,恐怕一天都在懈怠之中。即便口中念诵一些咒语,也只是一种惯性,而不是真正为了成办解脱。因此课后多阅读几遍圣者言教 ,非常有必要。


{返回 圣者言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二课(十七)获得暇满人身 当修法成办解脱
下一篇:圣者言教 第二十三课(一)三殊胜法
 圣者言教 第七课(一)精进修行才对得起自己的珍宝人身
 圣者言教 第十三课(十五)口耳传承不可或缺
 圣者言教 第二十五课(十五)经教三藏与论藏三学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一课(三)对法不能私心分别
 圣者言教 第三课(十六)中士道发心
 圣者言教 第十一课(十二)闻法六垢之外散 内收和疲厌
 圣者言教 第五课(十八)密乘发心
 圣者言教 第二课(十六)应时时处处忆念上师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四)无想定和灭尽定
 圣者言教 第二十六课(四)引业与满业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124.厌酬答乃宵遁 Weary of visitors, leaving by night[栏目:虚云老和尚传]
 九届:净慧大和尚小组讨论开示[栏目:生活禅夏令营演讲集]
 三论宗的宗旨[栏目:三论宗简介]
 四○一 达桑那国制剑本生谭[栏目:第七篇]
 三缄其口,过残冬![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禅定指要 六、十六特胜观——系统的四禅八定[栏目:逸尘居士]
 从佛学到学佛――回顾我与净土宗的法缘(一)[栏目:关其祯居士]
 激浊扬清、任重道远[栏目:王雷泉教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八九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五、别墅、跑车、华服(1)[栏目:盛噶仁波切自传]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