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八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784

《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八)

  惜福知足:无钱莫须强求,有钱不可轻费。
  没有钱的时候,不要四处去乞求,戒律里有说波罗赖咤出家以后,他说:既使亲生父母也不跟他们乞求。在乞求中,会生憎爱。亲生父母也会考虑:如果我这个孩子在家,他可以挣钱养活我。现在却一味地向家里要这,要那。“多求人不爱 。 ”
  作一个出家人,首先就要从少欲知足开始培养。我们天天念《佛说八大人觉经》,每天要提醒者其它必要的地方,除此以外,是不乱花的,自己也不拿钱。我们再看看世间,很多起争端的,就是来自钱,因为钱的关系,父子反目为仇;因为钱的关系,朋友之间失去友情种种。
  所以,佛告诉阿难,钱是毒蛇。有故事:佛跟阿难外出路过田埂,发现有一堆黄金,佛告诉阿难说,那是毒蛇。有个农民听说,好奇地过来看,没发现毒蛇,反而看见黄金,很欢喜地捡了回去,买房子置地。家里一下子就富裕起来了。 国王就怀疑这么穷的人,怎么一夜之间就成暴发户了呢?在印度,地下的宝藏是属于国王的。 经过调查真相。就把他逮捕了,犯了斩首的过。也就是死刑、押到刑场时,他自言自语就说:佛陀呀,阿难呀,黄金确实是毒蛇呀。边上的人不知他什么意思,就把情况汇报给国王。国王说:问问他什么意思?他就把经过叙述了一遍,他说:是黄金害了我,它确确实实是毒蛇。世间有一些清高之士,如孔子的学生颜回,住在简隔的巷子里,“一箪食,一瓢饮”就知足了。还有些古人,一辈子都不说钱字,把钱叫做“阿毒”。意思是说这个东西是不好的,不要说亲自去拿,而且口都不去说。这就是说,一个真正要修行的人,一个要出离三界的人,就要断绝外缘。
  出家了,就要有一个改变,以前放任自由惯了,现在要有个约束,不拿钱不拿钱,到街上就没有想要东西的念头,如果有想要的念头就会看看这,看看那,看看有没行我需要的。没有钱。根本连想也不想、这个我最有体会,从出家到现在,我没有拿钱、到街上从来不会想要干个什么,因为知道自已袋里没钱。我们每天有饭吃,有衣穿,还要什么?没有钱就没有那么多想法;没有钱也没有负担,没有钱也不怕人到房间里偷什么,活得挺轻松,不用担心。怕人家这样,怕人家那样。
  佛的戒就没有自制,从内心里发出:佛是一切智人。 他知道众生有哪些毛病习气,才会制哪些戒,每条戒都是在治我们的贪,治我们的嗔,或者在治我们的愚痴。把微细戒归笼到五戒。这是最简单的。但五戒是一切戒的基础。杀、盗、浮、妄,杀是嗔;盗是外贪,淫欲是内贪;妄是愚痴。 比丘尼戒里,每条戒又分了很多,有最重的、次重的、再次的……。为什么说出家功德胜呢?就是因为出家人的戒条多,在生活中,依于戒来训练自己,每条戒都在对治我们的烦恼习气。我们要得无分别智,这个无分别智不是不去分别,而是经过事情的训练修行,对这个事情很熟悉了,不要经过分辨就知道是什么,并不是不知道、证了果的人还有事上的迷,就是证了阿罗汉的人,还是要学戒,如果不学还会有事相上的迷。 戒是三乘人所践约,就像台阶,要一个个走。真正从学到解;从解到行:从行到证,是经过一定过程所得到。别解脱戒相应所证的是法身佛;是随顺如来真性戒律开始的训练实在是重要,我们真想要有成就,就要听佛的话。 如果不需要戒,佛就不会这样苦口婆心地告诉我们戒定慧三学,要以戒为根本,以洁净的戒得到清净的定慧,这才是真正的定慧。 抛开戒,纵然有定,要落入魔定;纵然有慧,就是一种狂慧。 别解脱戒,持一条,解脱一条。在生活中。经过戒律的指导。身体力行,这条戒持好,在这种烦恼上就解脱了。 持戒就是一种修行,我们常常就觉得除了我们的生活之外,还有一种可寻的。实际是没有的。  佛法回归到生活中,是要以戒来改变自己俗子的生活,进入出家人的轨范。这样的生活一定是依于戒律来锻练培养。
  像刚才所说,不捉持金银钱宝,那就在这上面训练。我就是不捉持,慢慢对这个就生疏了,慢慢就远离了,没有钱的概念了,不拿钱。心里也不作这个念,因为我不存钱,我也没钱,想想会是什么结果  如果这个人出家后,还在攒钱,天天想:我没有钱怎么办?还是被钱缠绕,没有迷离,怎么能解脱?在这上面根本就没有训练离开它,到时它就缠绕你当你持戒时,就是在锻练,远离障碍了生死的东西,实在是佛的智慧和伟大。我们都希望得到高的,都忽视从最低的开始训练,不重视低的训练很难得到高的。解脱是积累而成的,是别别解脱,最后总的解脱  在理和事之间,不能以理废事,如果废事,理怎么显呢?没有所依,就成空理。
  小众现在绝对不是要跟你们讲大经大论,而是要在师父们的指导下,来改变自己不如法生活的习惯,要进到佛给我们制戒正确的轨范中。 开始有可能不习惯,慢慢就会习惯的,这样的训练自然慢慢就少欲知足了。 今生能不能成就,就看佛告诉我们的,我们做到了没有?如果没有做到,想得到高的,那就是自欺欺人。 如果在这上面做好了,让你乱来你也不会。
  虽然我们不拿钱,但平日里受用要养成节俭的好习惯。要学会穿补丁的衣服,但是一定要干净。戒律里有说,身披袈裟。心就必须断烦恼的。身披袈裟,心怀结使,结使就是烦恼,这样的人是不应该搭袈裟的。从小众开始,就要锻练断烦恼,要想着怎样才能跟佛法更相应。否则,身披袈裟,心不如法,实在对不起自己,对不起自己好心出家一回。
  戒律就是告诉我们怎样好好生活?怎样得到一个有轨范的生活?轻松内在的生活?再远一点,就是让我们体会生活是怎样的美好。真正美好的生活是从少欲知足而来。因为有欲就有求,有求就有苦。所以八苦中,有求不得苦, 如果我们少欲知足,没有什么可求,自然就离开了这种苦。所以,提醒大家要学会节俭。 日本人节俭到,肥皂不平面放,要让起来放。 这样接触面少,就可以延长使用。 我们能不能更细一点,用水要节约,洗脸洗手水能淹住手就行了,不知惜福,把福报浪费了,就会减少我们学法的好外缘。所以,节约还是为自己节约的,为了自己也应该节约我们节约用水,大家都节约用水,这个地球就不会缺水。
  不攀不贪:亲属莫去攀缘,朋友莫交财利。
  我们出家了,当沙弥尼,沙弥尼就是息恶行慈义。我们怎样息灭染法,怎样培善成佛的心?也就是怎样发起修道的心?就是发起出离的心。既然我们要发心修道,就是要以道为亲。跟任何人不拉世俗的交情,以道相处,不图什么利,跟人交往不是为了占便宜。不管亲戚还是世间的白衣,我们都不去攀缘,出家人要有出家人的尊贵,不要趋炎附势。 白衣来了,你给他东西是想他能多多的供养,这是不可以的。来的居上。我们都是平等心对待。
  在家人来到寺庙里就是要礼拜,种善根,培福报;开净土因。种出家缘,知道出离之道,来寺庙达到这个目的就可以了,他自己在修自己的福报,要避免跟居士们个别攀缘拉呱,这样最后对你自己不利。 我经常到太原去,我没有对太原居士怎么样,我对居士们的心都一样。我们出家辞亲割爱,无适莫故,不管远的近的。一律平等对待。不要攀缘亲戚、朋友这些在家人,对自己修道不利 。不仅不攀缘这些在家人。彼此同参道友之问,也不攀缘,道友要以道为亲。不以财利为重。

 


{返回 如瑞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九
下一篇:《中峰国师训诲文》讲解 七
 法句经开示 常自反省
 俭以养德
 出家乃大丈夫所为
 布朗的手帕
 修行是借事练心
 如何得到快乐
 略说五戒 九
 略说五戒 六
 捐钱救难念佛救苦
 发挥团体的力量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净宗六祖延寿大师[栏目:净宗祖师传记]
 第四章 佛是洞彻 心的最高境界[栏目:日常的佛心]
 说大乘佛子过失将失毁自己的大乘戒律[栏目:勿说僧过]
 虫子会危害人类,若不消灭害虫,整个地球环境和自己的身体健康就会受到影响,这样的说法对吗?[栏目:柯日密咒洲·佛法答疑]
 中国大陆的改革开放以后的禅宗研究[栏目:黄夏年教授]
 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九五集[栏目: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空法师]
 我不认为“商禅并重”的提法准确——专访永信法师[栏目:佛教人物访谈]
 不可躺着读经[栏目:宣化上人]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七(一二四六)[栏目:杂阿含经]
 心的成长(振铭)[栏目:福建佛学院·学僧园地]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