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济群法师)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362

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

  究竟怎样来定义人生佛教?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事实上,很少有人可以完整表达它的内涵。我觉得,现在的人生佛教就像一个箩筐,很多东西都可以往里装,都可以与之拉上关系。随便说几句生活感悟,再从经典找句相应的内容,就可冠以“人生佛教”之名。果然如此吗?须知,如果没有相当的教理素养,这种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就会逐渐失去佛法应有的内涵,偏离出世解脱的核心。久而久之,使人生佛教等同于人生哲理,等同于人乘佛教,这是对人生佛教的矮化、肤浅化和世俗化,是我们在弘扬人生佛教时尤其要注意的。

  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是以“人成即佛成”为目标,而不仅仅是要使人获得一些心灵慰藉,解决一些现实困扰。前些年,我在《人生佛教的思考》一文中谈到,人生佛教应该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见两大内涵。具有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积极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才能广泛利他而不被执著所缚,才能以人生佛教为起点,而以解脱和无上菩提为终点。

  道宣律师在《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中说到,出家人有三种行为,一是凡罪行,即凡夫的不善行为,比如为名闻利养而不惜破戒等;二是凡福行,属于积集福报的行为,包括布施、建寺、讲经等;三是圣道行,即成为圣贤必须具备的行为,那就是依佛法正见修习止观,成就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根本所在。事实上,人生佛教同样需要具备这些内涵。如果不是以解脱为目标,单纯将佛法作为哲学义理在谈,作为人生指南来用,虽然也能使人获得平静安详,但终究是短暂而不究竟的利益,不是佛陀设教的本怀。

——摘自《我的修学经历》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人间佛教”的几点思考(何劲松)
下一篇:人间佛教不是世俗化(邓子美)
 试论峨眉山佛教五妙共相与建设人间佛教(汤明嘉、王荣益)
 关于“人间佛教”思想的几个问题作者(阎献晨)
 致力于国家发展进步是当代人间佛教的基本要求(杨曾文)
 人间佛教的基本思想(星云大师)
 健康佛教是人间佛教的必然走向(徐文明)
 人生佛教与人间佛教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大陆的人间佛教
 千山竞秀、万壑争幽——人间佛教的菩萨身手(释昭慧)
 信仰:从人间佛教到公民佛教(林安梧)
 从依机设教来说明人间佛教(印顺法师)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法乳恩深——授法恩师明旸长老圆寂七周年纪念[栏目:本性法师]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四(一一八四)[栏目:杂阿含经]
 第二篇 贪 - 为什么贪心?[栏目:放下的幸福]
 善者戒行 别解脱戒·居士五戒[栏目:善者戒行]
 人断气了,未出殡,是否需要点脚尾灯?[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佛教戒律学 第十一章 戒体论 第四节 其他戒体问题[栏目:佛教戒律学]
 慧灯之光六《修心七要》略释(十)[栏目:慈诚罗珠堪布]
 怎样选择自己的上师?[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百喻经 6 子死欲停置家中喻[栏目:百喻经·白话文]
 圣者言教 第二十七课(十二)二禅、三禅和四禅[栏目:圣者言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