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济群法师)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173

被肤浅化和世俗化的人生佛教

  究竟怎样来定义人生佛教?这个问题似乎人人皆知。事实上,很少有人可以完整表达它的内涵。我觉得,现在的人生佛教就像一个箩筐,很多东西都可以往里装,都可以与之拉上关系。随便说几句生活感悟,再从经典找句相应的内容,就可冠以“人生佛教”之名。果然如此吗?须知,如果没有相当的教理素养,这种对现实人生的关注,就会逐渐失去佛法应有的内涵,偏离出世解脱的核心。久而久之,使人生佛教等同于人生哲理,等同于人乘佛教,这是对人生佛教的矮化、肤浅化和世俗化,是我们在弘扬人生佛教时尤其要注意的。

  太虚大师所提出的人生佛教思想,是以“人成即佛成”为目标,而不仅仅是要使人获得一些心灵慰藉,解决一些现实困扰。前些年,我在《人生佛教的思考》一文中谈到,人生佛教应该增加菩提心和空性见两大内涵。具有这样的高度,我们才能积极入世而不被世俗所染,才能广泛利他而不被执著所缚,才能以人生佛教为起点,而以解脱和无上菩提为终点。

  道宣律师在《行事钞·沙弥别行篇》中说到,出家人有三种行为,一是凡罪行,即凡夫的不善行为,比如为名闻利养而不惜破戒等;二是凡福行,属于积集福报的行为,包括布施、建寺、讲经等;三是圣道行,即成为圣贤必须具备的行为,那就是依佛法正见修习止观,成就解脱,这才是修行的根本所在。事实上,人生佛教同样需要具备这些内涵。如果不是以解脱为目标,单纯将佛法作为哲学义理在谈,作为人生指南来用,虽然也能使人获得平静安详,但终究是短暂而不究竟的利益,不是佛陀设教的本怀。

——摘自《我的修学经历》


{返回 人间佛教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关于“人间佛教”的几点思考(何劲松)
下一篇:人间佛教不是世俗化(邓子美)
 星云大师人间佛教思想简论(满耕)
 把握人间佛教改革辩证思维的四个坐标(徐孙铭、陈芷烨)
 当代人间佛教思想的领航者——释印顺法师(江灿腾)
 人间佛教禅修行——性广法师访谈录(邱敏捷)
 《贤愚经》与人间佛教的精神(耿铭)
 追寻人间佛教思潮之源——从两岸佛教与社会看吴越文化(邓子美)
 人间佛教对全民教育的影响--以“人间佛教读书会”为例(释觉培)..
 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内涵(理净法师)
 赵朴初与中国的人间佛教(正澄法师)
 人间佛教的慈悲观(心培)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佛说四十二章经讲记 第一章 出家证果[栏目:自立法师]
 如果选择节制欲望,那么,还承不承认经济发展对人类幸福的贡献?[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第十九回 拜无厌足王[栏目:善财童子五十三参]
 看到他人破戒就不理会这个人吗?[栏目:在家居士律仪五百答]
 平常在家打坐每次要坐多少时间会较有效果?[栏目:学禅者FAQ]
 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第18课 要解决欠缺安全感的问题,不是仰赖更多的亲密关系;而是建立信任[栏目:甘露与净瓶的对话]
 请问对于整天忙碌的初学者应如何修学?[栏目:答疑解惑·净空法师问答]
 三业清净[栏目:达观法师·佛法随笔]
 冥阳两界共同离苦得乐[栏目:仁焕法师]
 廿九、“还是佛教最圆满”[栏目:宁玛的红辉]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