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能公报私仇
一九八六年七月廿二日 宣化上人开示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143

在佛教里,对人对事都要本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处理事理,要用折摄二门,若是恶性比丘,大家可以默摈之,谁也不理睬他,这是对极难教化的比丘而言。若有些有心、或无心坏法的破戒比丘,这时持戒比丘就应该用慈悲喜舍的心量去帮助他。有时用驱遣法(迁单,令他忏悔,改过自新),有时用诃责法(严厉诃斥之),但不要公报私仇。不能因为你与某人不和便吹毛求疵,故意找他的毛病,必定要用直心无恩怨、不偏私的心来主持公道。若公报私仇,一见到他便反对他,这是大错而特错。

譬如,你见某人不顺眼,便左一斧,右一斧,把他差点儿劈死,以报仇雪恨。这是大错!我们研究佛经,应该大公无私,完全为帮助这个人,运用折摄二门,或是严厉、或是软言悦语来开导他。这些都是方法。

切不能到处说人这样不对,那样又不对,这是错因果。应该运用大公无私,慈悲喜舍之心。若懂得运用折摄二门,你就是善知识,若不懂得用,就是恶知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做错,便合法;做错了,便不合法。不合法,就造罪业,愈造愈深,罪业益深,怨恨增加。在佛教里头便结怨,将来总不能摆脱,总是被业缠身,想要修行,魔障便来。为什么?因为你不公平,若公平,则一切如意吉祥;若不公平,麻烦便出来了。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扭转乾坤—守戒律
下一篇: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
 虚空打破明心地 禅的境界
 佛祖道影白话解·宣化老和尚讲述
 一身病苦从何来?
 世界宗教徒的皈依处
 建立坚固的基础
 四种念佛的方法
 佛说阿弥陀经浅释 壹.经前悬谈
 如是我闻
 六道轮回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浅释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观音信仰深入人心的缘由(远尘)[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2009年11月20日正觉沙龙开示[栏目:仁达法师]
 第二篇 十字街头好参禅 - 婚姻的基石[栏目:人行道]
 皈依后身体不适怎么办?[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Two Main Schools of Buddhism[栏目:Dr. K. Sri Dhammananda]
 华严念佛观(海藏)[栏目:华严文集]
 孩子从小害怕,脾气大怎么办?晚上念咒时,灯一闪一闪的,怎样可以不害怕?[栏目:传喜法师·信众问答]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自序品第一之五[栏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白话解]
 相应4-12经 香树心的施与者经九则[栏目:相应部 31.干达婆众相应]
 中国佛教的思惟发展 三、中国佛教之被限性与展开性[栏目:张曼涛教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