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不能公报私仇
一九八六年七月廿二日 宣化上人开示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262

在佛教里,对人对事都要本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处理事理,要用折摄二门,若是恶性比丘,大家可以默摈之,谁也不理睬他,这是对极难教化的比丘而言。若有些有心、或无心坏法的破戒比丘,这时持戒比丘就应该用慈悲喜舍的心量去帮助他。有时用驱遣法(迁单,令他忏悔,改过自新),有时用诃责法(严厉诃斥之),但不要公报私仇。不能因为你与某人不和便吹毛求疵,故意找他的毛病,必定要用直心无恩怨、不偏私的心来主持公道。若公报私仇,一见到他便反对他,这是大错而特错。

譬如,你见某人不顺眼,便左一斧,右一斧,把他差点儿劈死,以报仇雪恨。这是大错!我们研究佛经,应该大公无私,完全为帮助这个人,运用折摄二门,或是严厉、或是软言悦语来开导他。这些都是方法。

切不能到处说人这样不对,那样又不对,这是错因果。应该运用大公无私,慈悲喜舍之心。若懂得运用折摄二门,你就是善知识,若不懂得用,就是恶知识。差之毫厘,谬之千里。不做错,便合法;做错了,便不合法。不合法,就造罪业,愈造愈深,罪业益深,怨恨增加。在佛教里头便结怨,将来总不能摆脱,总是被业缠身,想要修行,魔障便来。为什么?因为你不公平,若公平,则一切如意吉祥;若不公平,麻烦便出来了。


{返回 宣化上人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扭转乾坤—守戒律
下一篇:自私心是修道人的绊脚石
 何谓六大宗旨
 禅七的规矩
 法界唯心造
 五眼境界各不同
 忍辱法门
 生死如醒睡但念阿弥陀
 美国国庆发号施令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三浅释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二浅释
 禅七要克期取证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瑜伽师地论讲记 卷第八 (10)[栏目:瑜伽师地论讲记·妙境长老]
 三世因果的理解[栏目:寂静法师]
 无死的金刚心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栏目:无死的金刚心]
 法海集五 第二部分:亲友书 1 前言[栏目:法海集]
 福德日记11月15日─巴楚仁波切的小故事[栏目:福德日记]
 是诸佛教[栏目:远凡法师·禅的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一三七二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十四集]
 五二五 小须陀苏摩王本生谭[栏目:第十七篇]
 大圆满前行广释 第八十六节课[栏目:大圆满前行广释]
 空性和慈悲心的关系是什么?[栏目:海涛法师·佛学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