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六祖剃发受戒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01
六祖剃发受戒
    【经文】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惠能于东山得法,辛苦受尽,命似悬丝。今日得与使君、官僚、僧尼、道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缘,亦是过去生中供养诸佛,同种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教是先圣所传,不是惠能自智。愿闻先圣教者,各令净心。闻了各自除疑,如先代圣人无别。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心情踊跃激动的状态完全可以理解。
    “言:‘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犹如真金。’”我说的就好像破砖烂瓦一样,你说的是无上的法宝,像真金一样。
    “于是为惠能剃发,愿事为师。”马上给他剃发。
    “惠能遂于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当年正月十五日,唐朝仪凤元年丙子正月八日,印宗法师明白了之后,普会四众给六祖剃发,二月八日集聚高僧大德为六祖授具足戒。西京智光律师为授戒师,苏州慧静律师为羯摩师,荆州通应律师为教授师,中印度耆多罗律师为说戒师,西印度密多三藏法师为证戒师。
    戒坛是刘宋时代的求那跋陀罗三藏法师所建,建坛时这位印度高僧在坛上立碑预言说:“后世当有一位肉身菩萨于此受具足戒”。
    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印度智药三藏法师航海而来,看到这法坛与石碑,把他从印度带来的菩提树栽植在坛边,并立碑预志说:“一百七十年后,当有肉身菩萨在这菩提树下,开演上乘佛法,广度无量众生,真是传佛心印之法主也。”
    这些在历史上都有记载,这件事情有具体的人、事物、环境的表征。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结回向
    故事讲到这里,已经把惠能的得法因由全都讲述出来了,也把五祖的教法、神秀的教法、六祖的教法都开明宗义,作了交代,也把六祖的禅风特色和盘托出。至此,真正言下相应、明了本心的、敢于当下承担的人已经开始解决问题了。
    佛法的一切:若识本心,当下现前;若不识本心,学法无益。因此,现在来研究《坛经》,虽然没有证得三身四智,起码有一个根本的见地:哦,原来我心、佛心、众生心是一心!
    既然是这样,我还有什么可以忧愁的呢?佛从来不会离开我,我想远离众生也是不可能的,那么产生爱憎又有什么必要呢?当下爱憎贪嗔不起,当下要修止就有止,要修观,观就现前,所谓止观双运,定慧等持,“随缘消旧业,不复造新殃”,自然就慢慢入道了。
    “一众闻法,欢喜作礼而退。”
    这里也希望大家可以轻松一点、喜悦一点,真正可以把心敞开,而不是肃然起敬,把心拘禁起来,那不是我们的目的。让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把所有的烦恼都放下,得到法喜,得到法的滋润,慢慢地建立佛教的正行。
    下面我们来做个简单的回向:
    愿我们从听闻、理解、修证《六祖坛经》所获功德,回向法界一切有情,同证无生,同圆种智!

{返回 六祖坛经说什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非常非断
下一篇:般若品第二
 执相而求 谬以千里
 于自念 离诸境
 最上乘
 若见本性 言下相应
 慈悲与智慧不二
 佛法与宗教的区别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烦恼即菩提
 寂而常照
 六祖的身世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圆满之加持[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微教言]
 2010年7月空海法师台湾禅修开示(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前行讲记 第六十九讲 普贤上师言教-如何令暇满人生具有实义之二[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日本禅僧中国修行体验谈[栏目:杨笑天教授]
 做火施的时候观想得不到位,众生能收到吗?[栏目:达真堪布·学修问答]
 《一知全解》灌顶开示1——解释比灌顶更重要,必须了解修法的意义[栏目:桑杰年巴仁波切]
 亲爱的,你是谁?[栏目:太阳我的心]
 什么是一念三千?[栏目:洪修平教授]
 火焰化红莲[栏目:一池落花两样情]
 慈航大师全集 菩提心影(四)杂俎篇 五九、做人难做事更难[栏目:慈航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