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宝鬘论》讲记(十三)
为修持成佛要发殊胜菩提心!
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
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给大家接着讲《菩萨宝鬘论》。
不作面谀不喜新,恒时沉着稳重行。
无论在何处,在单位还是在道场,一般的情况下不要喜新,也不要面谀,要保持稳重。慈悲众生,要利益众生,就要和他们搞好关系,但是互相之间不能走得太近,关系不能太密切,要保持距离,保持清净。和上师如意宝讲的一样:“不扰乱他人的心,也不动摇自己的决心。”否则容易出问题,容易发生矛盾,发生冲突。因为每个人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前几天讲的《三十忠造论》里,龙钦巴大士也说过,互相之间要团结,但是也要保持距离。
尤其是在同一个道场,同一个坛城,皈依同一个上师,都是金刚兄弟姐妹,都是道友、善友,更应该平等对待,不能有分别,不能成为恶友。但是有的人不是这样的,刚开始很亲热,走得很近,没过多久就变了。所以作为修行人,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做到不远不近。互相之间都是善友,都是道友,不能有其它的关系,不能互相利用,更不能互相伤害。
金刚是不毁坏、不动摇的意思,完全是清净的。同修之间的关系,不能有变化,也不能有破坏,否则就不是金刚道友了,也不适合到这里共修了。要团结,要互相帮助,但一般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距离。
不管在寺院还是在佛学院,有的人有习性,刚开始关系特别好,吃、穿、住都在一起,不分彼此,很融洽。慢慢地,没几天、几个月、几年就出问题了,互相说一些是非或互相伤害。太容易这样了。还有一种人,和什么人都合不起来,这也是错误,也不好。
关系即使很和睦,相处得也很好,相互之间也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保持适度,这样才会长久。所以我们有一句俗语:“一天的人应该是一生的人。”有的人没有太多的事,今天高兴,明天不高兴;今天很热情,明天又很冷漠。不能这样,要处处保持稳重,不动摇自己的决心,也不扰乱他人的心。
断除欺凌其他众,虔诚恭敬而安住。
无论在哪里,自己有一点点功劳或者成就的时候,不能去欺负和凌辱他人。“虔诚恭敬而安住”,应该观为清净,互相尊重,虔诚恭敬,这是礼貌!不用说学佛,做人也应该这样。
我们现在学佛了,修的是大乘佛法,尤其是修大圆满法,更应该这样做。大乘佛法讲一切众生都是宿世的父母,你恭敬他们,对他们有礼貌是应该的。自己是不是大乘行者,就看有没有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父母。如果你把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了,自然就有恭敬和礼貌了。一切人,一切物,一切事都是清净圆满的,这才叫大圆满。若是真正达到了这个境界,恭敬和礼貌自然就有了。
其实现在讲要恭敬,要有礼貌,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和智慧,很难做到啊!即使做也是在表面上的,也是假的。如果你真有正见或智慧,能将一切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这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恭敬和礼貌。若你能将一切众生观为男女本尊,都是清净圆满的,恭敬和礼貌自然就有了。
我们现在学佛就是提高境界,提高认识,互相恭敬,有礼貌。但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的话,也没有多大的力量和作用;若是你能发自内心地恭敬他人,能礼貌地与他人相处,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因为只有诚心,才能感化他人的心,否则感化不了。
现在到处都在培训人的恭敬和礼貌。在自己的位置上要恭敬他人,要有礼貌,这个没有错。但在没有信念的情况下,很难做到。这样培训出来的、装出来的恭敬和礼貌没有多大力量,感动不了人,也感化不了人心。若真想人人都有礼貌,做到恭敬他人,就要学习佛法,学修大乘佛法。
现在都会说:“要考虑对方,考虑他人,要换位思考,任何时候都要奉献、付出。”处处都是这样的教育,甚至用培训的方式,来达到这样的目的。说实话,这都是徒劳无益,不可能的。要真正做到这些,首先要破除我执,要证悟无我,知道“我”不是实有、真有的,而是如幻如梦的。这个时候才能做到无私地奉献与付出,才能有发自内心的恭敬与礼貌。
所以对现在的社会来说,大乘佛法的这种教育和理念非常重要。有的人说佛法是迷信,然后找别的理论去教育、培训他人。越这样做,人越不实在,越虚伪,达不到目的。不管是学校还是企业,应该有佛法的教育,应该有这样的培训,那人就不一样了。
我们举办的“点亮心灯”夏令营,我第一天开幕的时候,接触过孩子们,他们当时表达了自己的想法。今天早上,他们去我那里,一个个地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尽管没有几天的时间,孩子们对佛法的了解不是很深,对佛理懂得不是很多,只有一点点的认知,但是却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说明了人是可以教育的。
有佛法这种理念,有佛法这种教育,人自然就会转变。家庭自然就会和睦,社会自然就会和谐,世界自然就会和平,我们现在、未来所面临的灾难自然就会消失。所以世界需要佛法,社会需要佛法,人类需要佛法,人人需要佛法。佛讲的句句都是真理,若是你去接触,去研究,去了解,谁都无法破斥。现在很多人都是以盲引盲,糊里糊涂,不去了解佛法,接触佛法,对佛法没有一定的认识,就说佛法是迷信。不能这样。
我们不但不能欺负、凌辱众生,反而还要“虔诚恭敬而安住”,这样对待众生。
为他传授教言时,当具利他大悲心。
这些很重要啊!没有利他心,没有大悲心,很难度化众生。不是你懂得了一些理论就可以讲经说法,利益众生的。我们在喇荣考堪布,最基本的条件有三个:第一个有学识,精通五明;第二个有清净的戒律;第三个有摄受弟子的能力。
你仅有清净的戒律、学识也不行,还要有摄受弟子的能力。什么是摄受弟子的能力呢?就是慈悲、菩提心,这样才能感化人心。这个世界有学识的人多的是,懂得再多也没有用,度化不了众生。
度化众生要有几个最基本的条件。其一,精通佛理。如果不精通佛理,不精通显密,不精通九乘次第,怎么教导别人,引导别人呢?小乘、大乘,显宗、密宗都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一定要分清楚,不同根器应该有不同的教导。佛祖当时给众生讲的是相应法,若是法和相续不相应,无法利益众生。其二要有慈悲心和菩提心。没有这两种心,也度化不了众生。“当具利他大悲心”,就是菩提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无伪平等的慈悲心叫大慈悲心。有无伪的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才能真正感化众生,度化众生。
所以大家不要着急去度化众生,你好好学,好好修,机缘成熟了,不去度化众生都不行,躲都躲不开。这种机缘、福报是可遇不可求的。我现在想静修一段时间,想休息一段时间,但是躲不开!机缘一个接着一个。即使回到山上来了,到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这样的山谷里也躲不开,整天忙的不得了。哪怕静下心来修行或者休息一个小时也困难。所以我想,既然有这样的机缘,就尽量了缘,把所有的缘都了了。有一天,若是缘没有了,或许能轻松一段时间。首先不患得患失,一切随缘而做,这样就不会有太大压力,有太多烦恼。虽然身体累,但是心不累也没事。
现在还没有这样殊胜的机缘,也是自己的修行不够,福报不够,所以要尽量修,好好地增加自己的福报。有的人想到山上或者到道场来学修,但是连这样的机缘都很难有,这也是修行不够,福报不够。那怎么办?尽量了缘还债,好好修,到时候这些恶缘、逆缘自然就会离开,助缘自然就会降临自己身上。
我非常希望你们都能利益众生,帮助众生。但是利益众生、帮助众生也不是随随便便,想利益就能利益,想帮助就能帮助的。我们修行,无论任何时候都要发一个好心,发一个好愿,发清净的心,清净的愿。这是力量啊!发心到位了,愿力到位了,自然就能利益众生、帮助众生了。
以前我的一些同学,有学识,有智慧,学东西快,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很强。辩经滔滔不绝,出口成章,非常了不起。有的同学不是这样,学习很吃力,辩经时的表现也不是很突出,很多时候都是失败者。
但是后来我发现,结果却相反。尽管前者有能力,但是却没有什么弘法利生的事业,也没有很好的机缘。而后者非常了不起,到社会上,到众生身边,很多人都崇拜他,信任他,跟他学,弘法的助缘非常殊胜,利生的事业更兴盛、更广大。正如一句话所言:“世间人的千言万语,不如成就者的一句话。”这个力量真的不可思议!
年纪大不是问题,没有学问也不是问题,主要是你有没有发心,有没有清净的心。若是你有清净的心,清净的愿力,不分男女老少,都能度化众生;若是你没有这样清净的心,没有一个清净的愿力,再聪明、再有学问、再有能力也度化不了众生。所以如果大家真这么着急想帮助或利益众生的话,就要发清净心,破除我执,在相续中建立真正利他的心,就是这里讲的“当具利他大悲心”。
不得诽谤诸证法,何法起信当求彼。
现在有的人就是爱造业,说长道短,说这个是正法,那个是邪法。你怎么知道什么是邪法,什么是正法呢?这样判断,说是非,容易犯戒,犯舍法罪,这个罪过非常可怕。显宗里讲定业,今生今世你即使通过忏悔也忏悔不掉。五无间罪和舍法罪都属于是定业。
犯了五无间罪和舍法罪,即使念佛念得再精进、再如法也不能往生。现在都在念佛,都在求生净土,如果想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远离两种障碍,具足四种愿力。两种障碍就是五无间罪和舍法罪。你们现在闻到佛法了,懂得佛理了,不要再去犯这些错误。
在内地,犯这种错误的人非常多。不知道什么叫邪法,什么叫正法,不精通佛理,不精通显密,没有资格说这些。因为你没有分别、判断的能力。
显宗密宗,小乘大乘,有共同的,也有不共同的。小乘分声闻和缘觉,大乘分显宗和密宗,显宗分中观和唯识,密宗分内密和外密,外密分事部、行部、瑜伽部。九乘次第都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修行,不同的结果。这些你精通吗?有些人学得比较杂,在网络上看这看那,没有系统地学,也没有按次第学修,所以根本不了解这些。
其实佛法有了义的,也有不了义的。这也不是固定的,死板的,它是活的。不同的层次里有不同的了义和不了义。九乘次第,比如说小乘里的声闻乘也有了义和不了义,缘觉乘也有它的了义和不了义。菩萨、波罗蜜乘也有各自的了义和不了义。有部、经部、唯实、中观,它们都有各自的观点,各自的见解。如果不知道这些,就不要轻易评价或者判断,否则容易犯舍法罪。
五无间罪和舍法罪这两个按显宗来说都是定业,根本清净不掉,即使忏悔也消不掉。但是我们现在很幸运,遇到了金刚萨垛除障法。在金刚萨垛除障法面前,在咒语之王百字明面前,没有定业,一切恶业都能消除。
以后,我们不要说这些是非。在不了解的情况下,不管是人还是法,要不赞不谤,也不要去接触,去修习,这样就不会造业。这是我们做人的标准,也是修行的标准。我们要将一切观为清净圆满,但也不是到处去学修或者礼拜,这是不矛盾、不冲突的。
行持十种法行已,不分昼夜而精进。
“十种法行”就是精进。 第一,抄经文,写心得,再有能力就做论文; 第二,有能力,有机缘的情况下,处处将身口意做供养,就是做法、力、财的供养; 第三,处处做布施——法布施,财布施,无畏布施; 第四,如果有机缘,有福报,认真听闻佛法; 第五,行持佛法,受持戒律; 第六,翻阅经文,翻阅论文; 第七,有机缘,有能力的情况下讲经说法; 第八,读诵经文,念诵仪轨; 第九,处处思维佛法; 第十,修持佛法。
日日不分昼夜而精进,就是处处多做善事,多种善根,多结善缘,不懈怠、不放逸、不散乱。我们现在一到晚上就困得不得了,懈怠懒惰,不能这样。即使再微小的善根也不能轻视,不能放弃;再微小的恶业也不能造做,不能行持。一点一滴地从小做起。
我们有一种说法,“小善根阿克就不修,大的善根阿克又修不了。到临终的时候,阿克没有修法,两手空空要离开世界,面对来世,这个时候后悔莫及。”“阿克”是对出家人的一种称呼。
你们现在也是,小的善根不愿意做,大的善根做不了,到临终的时候就没有善根,没有修行了。不能这样。再微不足道的善根也不能放过,一点一滴地精进去做,“不分昼夜而精进”。处处不离三宝的光明,处处忆念三宝的功德。
吃饭的时候,把佛法僧三宝观想在喉间,同时忆念他们的功德,将所有的饮食都供养给他们;走路的时候,把三宝观想在右肩,同时忆念他们的功德,这样走路相当于绕佛;安住,坐下来的时候,把三宝观想在头顶,作为所依的对境,同时忆念三宝的功德;睡觉的时候,把三宝观想在心间。这样修行自然就精进,成就自然就圆满了。
是不是真心想学佛,真心想成就?若是真心的,就老实点,别再虚伪了。若是不老实,修行不如法,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不如法而修行,佛法、正法也会变为恶趣的因。没有必要这样。
我为什么这样严格要求大家?是怕大家造恶业。你到山上,到寺院,到这样一个清净的道场来,不能造业,若是造业就别来了。在城市里、在家里造业虽然也有罪过,但不会有这么大的罪过。所以大家来了就要如理如法地做,你实在受不了这里的环境、条件,要求的戒律和规矩,就抓紧离开。因果是不虚的,将来要感受极大的痛苦啊!
一方面我非常随喜大家能够跋山涉水,不顾一切地到这里学法修行;另一方面我非常希望你们在这里能够更如法、更精进地修行。这样对你们有极大的帮助,你们也会有极大的收获。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好,今天就讲到这里。
功德回向:
此福已得一切智,摧伏一切过患敌,生老病死尤波涛,愿度苦海诸有情。
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僧众不退意乐这加持,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