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无我的智慧 推荐序 自序
 
{返回 吉噶康楚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607

it is up to you

无我的智慧

the practice of self reflection

on the buddhist path

推荐序  心的苏醒

佩马秋卓

我第一次听到康楚仁波切的开示,是在2000年的春天。我清楚记得那一次的开示,因为我心中长久以来,未曾苏醒的某样东西突然醒过来。那种震撼感自从我第一位上师创巴仁波切1987年圆寂后,我就再也没有经历过。

    那是一种与实相的广大视野再度连接的感觉,就好像多年来,我辛辛苦苦地在一间暗黑的小房间里努力,突然之间,墙壁和天花板消失了,剩下的是一种单纯的、直接的自由。我记得当时心想:“对!本来就是这样!”我同时知道任何人都可以得到这种自由,至于如何去做,仁波切给了我们清晰的指示。我怀着喜悦的热诚听法,感觉到康楚仁波切是我与这种自由之间的特别联结,我应当亲近他,向他学习更多。

    在听闻仁波切传法许多许多次之后,我开始试图要厘清,在他的表达风格中是什么元素,能够在学习者心中造成如此深刻的回响。我想原因有一部分是因为他长期从智慧绝伦及有实际体验的上师们那儿,所得到的密集佛法训练;因此在他开示的时候,这些深刻的训练,以及传承上师的加持会一并流露出来。部分是他的人生经验,他有一种永不退缩的精神,随时挑战自己,让自己从安全和可预期中跨越出来;我发现他的勇气会传染给弟子。部分是因为他的善良、慈悲和谦虚。部分是因为他非常了解西方文化,能站在西方弟子的立场上深入了解他们的心。部分是他几乎接近霸道的直接。部分是他的幽默。部分是当你听他开示的时候,你会感觉自己被了解而且被欣赏。部分是在他面前你无法隐瞒、无法退却,这么做会被他发现,在开示中他也会对付你。

    不管那魔法的内容是什么,我绝对不是唯一从康楚仁波切开示中得到营养和鼓励的弟子。他有非常多的弟子,因为用心遵从他的话,并且在日常生活中实践他的开示,整个人生将得以翻转。

    大约一年前,我们其中几位弟子请求仁波切,希望能够将他多年来在星期天早上所做的开示汇编成书我们心知这些谈话如果不写下来,很容易就会消失;如果不出版,只有少数听过的幸运者才能得到利益。我们希望更广大的读者能够经历我们所经历的。

    起先仁波切并没有兴趣,他说他喜欢人少,他想针对那些真正努力探讨开示的少数学生,希望在他们身上能够看到真正的改变。但世界局势日益恶化,我们再度请求他公开呈现这些开示。有一天,没有任何前兆,他突然说:“做吧!”

    愿你能够像我一样,从仁波切的智慧和清晰之中得到利益。愿此书能成为你和一位活生生的上师以及佛法之间的联结。

推荐序 取出心中的石块 马修李卡德

    康楚仁波切不仅是我根本上师顶果钦哲法王的亲近心子,也是我自己的老师之一,因此要我为此书写序不但让我感到无力,也觉得十分不妥,像是在光天白日之下划上一根火柴。虽然如此,我无法拒绝他慈爱的请求,于是在此与读者分享他的开示对我们许多人的影响。

    对于西方弟子而言,康楚仁波切的开示有一种奇妙的新鲜感。同时,他并非为适应西方人,而将佛陀教义修正成一种稀释改编版。康楚仁波切运用长期居住西方所学到的沟通方式,如实表达了佛陀法教的真义。改编的佛法通常是一种妥协,一开始就抽走佛法修行中最强大而不可缺少的工具。这种改编只让读者接受他们认为有吸引力的部分,而令人不舒服的就是。这像是有病痛的时候,忽略最强而有力的药,只用令人舒适的药膏;但是令我们不舒服的,正是我们需要下工夫的,因为这些往往指向我们受苦真正最深刻的因。

    好比说,如果“自我”真实存在,要去除它确实会非常痛苦,如同把心脏从自己胸腔挖出来一样。但如果我执心基本上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而这错误正是我们受苦的根本原因,去除它有什么问题?在他的开示中,康楚仁波切用绝不妥协的明确态度说明,当相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自我,以及由此而生的自我重要感,就会令我们成为一个开放的箭靶,任意让愤怒、执著、傲慢和忌妒尖锐地射向我们。

    同样地,出离心的概念或许会令我们不安。确实,如果出离的意义是剥夺我们的权利,不让我们去享用真正好的东西,那任何的出离都是荒唐的。但如果出离的意义,单纯就是摒弃苦的因,谁不会快速、热情地去做?当疲惫的旅者发现背包中一半都是笨重的石头,取出来不是很快乐的事吗?

    另一个见证仁波切开示真实性的重点,就是他对自己上师永不动摇的虔诚,以及他对发菩提心的重视。菩提心最关键的是利他态度,菩提心让我们了解,如同过去大师们所说:“任何无法利益他人的事,根本不必去做。”

    我本人从这本书中得到很大的启发,在此奉劝读者研读并修持这本书中的内容。现在,就让康楚仁波切的开示引领着我们……


自序  让修行融入生活 吉噶 康楚仁波切

对快乐的渴求是普世的,而在生命中寻求快乐及意义之外,大多数的人都想成为一个美好而高尚的人;但讽刺的是,大部分时间我们都在苦苦挣扎着希望能够达到那些欲求。对于该如何做我们有自己的看法,但我们总是发现,自己碰撞到自己的怀疑、恐惧及不安全感。

    在心灵的道路上,我们谈到觉醒,但是当我们照镜子时,又是如何调解觉醒与镜中所见?倘若我们努力觉醒却罔顾自己的迷惑,我们的禅定就依然与自己即刻的经验绝缘。然而,当我们只专注于自己的惯性倾向,我们就又深陷于自我沉溺及痛苦中。

    努力调解我们对觉醒的观念以及自己的迷惑,这一份挣扎便是修行之道的起点。这表达出我们对解脱及快乐的深刻渴望,同时也指出心意的伟大潜能,而这正是我们所有人都具足的。但我们具足伟大潜能的事实并不意味着我们全然地高贵,或者一开始就能够觉醒。我们也许有迷惑,但是与其逃避或是与自己的迷惑对抗,不如善用它。要学会让我们的伟大潜能和自己的神经质并存,是需要某些成熟度的。通过自我省思的练习,我们可以建立这种成熟度。

    在我们的经验中所生起的一切,我们不带任何分别判断,诚实地看着,这就是自我省思的精神及练习。但这很难做到,我们的习惯就是:逃避不愉快的经验,追逐快乐的经验。修行自我省思并不是要我们在自己的经验之外去体验,这点正是自我省思这个修行独有的美及善。没有偏见的注视,可以把心的伟大潜能与我们的迷惑带入我们本有的智力中,如此一来,就可以改变我们长久以来与自心的挣扎,将此挣扎转化为觉醒之道的基础。

    自我省思的修行,是贯穿所有佛法修行的传统及传承。将生命力注入法教,可以保护我们的修行不走样,同时也让修行更生活化。

    我的学生们在将真实的法教融入生活时碰到许多问题,这些开示是因着他们所提的问题以及需要而作的。虽然这所有的开示都根源于传统法教,也是我从自己上师那儿所得到的开示;但是,我并不把它们当作传统的法教,反而比较是我自己对法教的思惟及内观。这些开示企图鼓励学生们,能够喜悦以及诚实地自我省思,以此来深化他们对心灵道路的了解。一切传统或非正式的法教最终都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减低自我重要感,让实相有空间显现。

    本书源自于我和学生们的一系列谈话,这些谈话都是通过每周的电话连线。我称这些谈话为“个人化的联系”,因为它可以让我们保持长久而有系统的联络;同时也让我们直接与见解、修行相连。

    如果在此书中有任何的错误,愿传承上师、空行母以及大学问者们原谅我。在此我鼓励各位读者,任何您认为有用的,请采用它。

 


{返回 吉噶康楚仁波切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无我的智慧 第一章 镜中修行
下一篇:深秘之心
 深秘之心
 无我的智慧 第二十章 创造
 无我的智慧 第二章 我们的心好比一部电影
 无我的智慧 第八章 虚空,让一切都有可能
 无我的智慧 第六章 勇气的训练
 无我的智慧 第二十一章 伟大的可能性
 无我的智慧 第十四章 区别朋友与敌人
 无我的智慧 第十三章 超越自我重要感
 无我的智慧 第十二章 存在于当下
 无我的智慧 第十六章 幽默感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自我教言浅释[栏目:索达吉堪布]
 修心法教的精髓[栏目:修行笔记]
 菩提道次第广论 奢摩他 第41讲[栏目:菩提道次第广论·奢摩他]
 《楞严经》五十阴魔 The Fifty Skandha-demon States in the Sh..[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华严初祖杜顺法师(觉深)[栏目:华严文集]
 17.做什么样的人[栏目:星云法语·圆满人生]
 教儿教女先教自己[栏目:蔡礼旭老师]
 弟子规另解 第十七课[栏目:弟子规另解]
 法句经要义 第十五品 乐品 提沙尊者的真供养 独居尝法味[栏目:法句经要义]
 吾人从依止善知识起,至止观双运,修学至此,应如何提纲挈领,摄要思维,以便心中摄持?[栏目:广论学习问答360则]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