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
慧如
喝,是司空见惯的。相信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对振威一喝是有着刻骨的体悟与铭心的记忆的。小孩是在大人的一喝中茁壮成长的,学生是在老师的一喝中开拓视野的,囚犯是在警察的一喝中束手就擒的,老鼠是在猫的一喝中被捕的,禅师是在师父的一喝中彻悟的……可见,喝的妙用莫测!但凡“对面一喝”中皆赋有振威、折伏、摄化、扭转、指点……等多种深意在内。
记得小时候,隔岸对坡的邻村人家多养羊。牧羊娃经常赶羊到我村的苜蓿地里来放羊,村里无人能喝走牧羊者,只好睁一眼闭一眼,得过且过。但我的三太爷则不然,他每见牧羊娃越境来我村苜蓿地里放牧时,则先高声疾喝,其声若五雷贯耳一般洪大,然后扶杖疾追至地头挥鞭舞拳。牧羊娃见状不妙,就赶羊潜逃。久而久之,则成惯例。凡是在我村苜蓿地里放羊的人,一旦听到我那三太爷的喝声,则当即驱赶羊群,退出苜蓿地。自从他老人家去世后,四面各村的羊竞来我村苜蓿地肆胆放牧,则再无有人能喝退羊群了。三太爷的振威大喝,有驱散羊群的力用。原因是他年长德耆,威望过人!
我小的时候甚淘气,亦好玩恶作剧。祖父虽对我宠爱有加,然或对面一喝,我则毛骨悚然,心跳加速。每当那个时候,我就会乖乖地站在地上一动不动。不玩火、不玩水、亦不随意践踏盆里的花卉、更不无辜浪费饭桌上的食物。平时慈祥和蔼可亲的祖父,一旦喝起来,就连父亲、叔叔、姑姑都退避三舍,何况母亲、婶子!在农活忙时,我若不经过他的允许去看戏,或找邻家孩子去玩时,大多是在半路上被他喝住停止了脚步声,不得不撅嘴回家。弱冠后,他再也不喝我了,都是在谈笑风生中拉家长。时至今日,祖父已是八十高龄的人了,我也过了而立之年,却对他的喝记忆尤甚。每当我偷懒放逸之时,就会想起小时候他对我的喝教,当下促我振作,激励我继续努力!长辈对后代的喝,的确是具有深远的折摄意义的。
我出生在农村,对猫捕鼠的绝技了如指掌。猫在白天吃饱喝足后,就安然藏在被下热炕上,“咕噜咕噜”地酣睡念经。直到夜深人静后才开始行动,因为这时恰是老鼠出洞觅食之时。老鼠出洞就会发出轻微的“唧唧”声,猫听到鼠唧声后就蹑足窥探,猫行脚轻得让老鼠无法觉察到它的存在,此正是猫屏息凝视的前奏。老鼠一旦出洞乱窜时,猫则“呜呜”“唬唬”地对面一喝,用它那锐利闪烁的眼睛死死地盯住不放,就在老鼠惊慌失措、骤不及防时,猫一爪过去捕个正着。猫对老鼠的对面一喝,是示威而捕的。
振威一喝,的确能征服对方。关于描述喝最精彩的,莫过于《三国演义》。“第四十二回”有“张翼德大闹长坂桥”的演说。但就说张飞在长坂桥头的“三喝”吧!作者描绘得惟妙惟肖,给人一种亲临其境的感慨。如文曰:
却说文聘引军追赵云至长坂桥,只见张飞倒竖虎须,圆睁环眼,手绰蛇矛,立马桥上,又见桥东树林之后,尘头大起,疑有伏后,便勒住马,不敢近前。俄而曹仁、李典、夏侯惇、夏侯渊、乐进、张辽、张郃、许褚等都至。见飞怒目横矛,立马于桥上,又恐是诸葛孔明之计,都不敢近前。扎住阵脚,一字儿摆在桥西,使人飞报曹操。操闻知,急上马,从阵后来。张飞睁圆环眼,隐隐见后军青罗伞盖、旄钺旌旗来到,料得是曹操心疑,亲自来看。飞乃厉声大喝曰:“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声如巨雷。曹军闻之,尽皆股栗。曹操急令去其伞盖,回顾左右曰:“我向曾闻云长言‘翼德于百万军中,取上将之首,如探囊取物’。今日相逢,不可轻敌。”言未已,张飞睁目又喝曰:“燕人张翼德在此!谁敢来决死战?”曹操见张飞如此气概,颇有退心。飞望见曹操后军阵脚移动,乃挺矛又喝曰:“战又不战,退又不退,却是何故!”喊声未绝,曹操身边夏侯杰惊得肝胆碎裂,倒撞于马下。操便回马而走。于是诸军众将一齐望西奔走。
从中可知张飞的三喝的确非同一般,超人意料!作者对这三喝还作评曰:“正是‘黄口孺子,怎闻霹雳之声;病体樵夫,难听虎豹之吼’。”还说:“一时弃枪落盔者,不计其数,人如潮涌,马似山崩,自相践踏。”这似乎有点夸张的意味。并且后人还有诗赞曰:“长坂桥头杀气生,横枪立马眼圆睁。一声好似轰雷震,独退曹家百万兵。”正因为张飞的振威三喝,有紧守关隘,退敌保军的神力。所以小说里如是写,唱词里亦更甚。《东吴大报仇》里刘备唱曰“三声喝断当阳桥,一世威名今丧了”;《回荆州》里乔玄说:“大喊一声,曹兵倒退;大喊二声,顺水横流;大喊三声,将当阳桥折断!”不管这段历史是否真实,但张飞的“对面一喝”,说明的确是吓退了曹兵十万,保全了自己的二十骑兵,掩护了刘备、赵云等人。这里面透露着他的勇敢与机智,和盘托出了他精忠于汉室江山的大哉仁心。
“对面一喝”,是禅宗的独有风格与无上本色,是祖师们接机化物的慈悲发挥与权便举扬。这一法,源于“拈花微笑”的典故,即世尊于灵山会上拈花示旨,众皆惘然,惟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以表心领神会之意。故佛说:“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今付嘱摩诃迦叶!”而这一喝,始于马祖接化百丈。《五灯会元•卷三》载百丈开悟因缘曰:
师(百丈)再参,侍立次。(马)祖目视绳床角拂子。师曰:“即此用,离此用?”祖曰:“汝向后开两片皮,将何为人?”师取拂子竖起。祖曰:“即此用,离此用?”师挂拂子于旧处。祖振威一喝,师直得三日耳聋。自此雷音将震,檀信请于洪州新吴界,住大雄山以居;处岩峦峻极,故号“百丈”。
这里,百丈的“直得三日耳聋”之谓,并非是什么都听不到的意思,而是内六根与外六尘脱落粘滞的光景,此时乃“湛寂常恒,灵明洞彻”的境界。湛而不灭,寂而不生,常而不断,恒而不间;灵而不昧,明而不暗,洞而不壅,彻而不塞。全是一道大光明藏,了无自他之形象,亦绝生佛之假名。正古德所谓“一念回光,即同本得”。既根、尘顿脱,则六根所见无非是佛境界。眼所见无非是佛色,耳所闻无非是佛音,鼻所嗅无非是佛香,舌所宣无非是佛语,身所觉无非是佛触,意所知无非是佛法。正苏长公所谓“溪声尽是广长舌,山色岂碍净法身!夜来八万四千偈,他日如何举似人”!马祖道一的振威一喝,点燃了百丈内心深处的般若大火炬,照化了外境的六尘之纷扰,荐得了即心自性本具的真如佛性,最终成为一代禅宗祖师。对马祖的一喝,百丈自己亦曾谓众曰:“佛法不是小事。老僧昔被马大师一喝,直得三日耳聋。”(出《五灯会元•卷三》)当时,黄檗闻举,不觉吐舌。百丈对马祖的振威一喝,受益匪浅!所以他一生直揭本地风光,尽显马祖接化大机曰:“灵光独耀,迥脱根尘。体露真常,不拘文字。心性无染,本自圆成。但离妄缘,即如如佛。”(出《五灯会元•卷三》)可见,马祖当年的对面一喝,实有“调虎离山”的摄化妙用,其振威的目的在于剿灭来人的卜度妄情,以令其就在一念回光返照的当下荐取本源心性。
因马祖的振威一喝,把百丈给喝开悟了,所以后来的禅师们便竞相效颦,继承了这“对面一喝”的独特宗风,最后演绎为临济一宗。临济义玄,设“三玄”“三要”“四料简”等关隘,以勘验徒众,接引后学。
临济义玄将这“三玄三要四宾主”之勘验关隘,全运筹于自己的“对面一喝”之帷幄中,令人猜测不透,捞摸不着。可谓“稳坐中军帐,单捉飞来将”也。亦说明古人教人安心于正恁么时,立脚于没捞摸处。则知最初之参禅一法,的确不是后来教人参话头的那样罗哩罗嗦!意谓就在那对面一喝的振威下,教尔正当回不了头、转不了脑的刹那,坐断葛藤,亲见本来。正因为“喝”具有把断要津、活人慧命的功用,所以临济一宗接机化物多用喝,所谓入门便“喝”是也。盖“对面一喝”之中具“三玄三要四宾主”的勘验作用与意义,所以义玄对此一喝有四种说法:“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有时一喝如踞地金毛狮子,有时一喝如探竿影草,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汝作么生会!”
当时会下参学之徒,鹦鹉学舌者不乏其人,个个亦学师喝。师曾诫曰:“汝等总学我喝,我今问汝!有一人从东堂出,一人从西堂出,两人齐喝一声,这里分得宾、主么?汝且作么生分!若分不得,以后不得学老僧喝。”
临济“对面一喝”的宗风大概如此而已。老师有威德,学生灵根利,则可于喝之当下“根、尘顿脱,灵光独露”也。只因为后来人妄想根深故,卜度妄情无法一时拔断,所以喝的机锋愈转愈峻烈,变化无端。两宋以后的禅师们,喝则喝了,但起不到摄化、指导的作用,便成虚设固套之闲家具。在我所看过的语录中,天童如净禅师对临济之喝作了进一步的发挥与演说,他曾普说云:
喝一喝:有主有宾,有照有用。还知落处么?若知得落处,便知得起处;若知得起处,便知得灭处;若知得灭处,便知得起灭俱灭、寂灭现前。于日用中,六处发现:在眼曰见,直须抉却眼睛迥无所见,然后无所不见,方可谓之见;在耳曰闻,直须塞断耳根,迥无所闻,然后无所不闻,方可谓之闻;在鼻曰嗅,直须敲落鼻孔,香臭不分,然后无所不分,方可谓之嗅;在舌谈论,直须拔却舌头,天地缄默,然后炽然无间,方可谓之谈论;在身曰人,直须四大脱除,了无依倚,然后随类现形,方可谓之人;在心曰识,直须永绝攀缘,三祇劫空,然后起灭不停,方可谓之识。如上六处发现,无所间断。前来所谓有主有宾,有照有用,直得宾主互换、照用交参。上至三世诸佛、六代祖师,下及傍生异类、草木昆虫,皆此一喝,无有遗者,便见威音王未现已前只是如今,如今只是威音王未现已前,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若约山僧所论,喝个甚么?论个甚么?本无许多般,总须吃棒。有甚蹉过,有甚不蹉过。
总之,禅宗的“对面一喝”,或以威德折摄来人,慈悲教化;或以喝法勘验来人是否真正彻悟,以妨讥诈欺瞒;或喝断来人葛藤,令其直下顿脱根尘、亲见本源佛性;或无意而喝,习惯动作而已,喝不作喝用。发挥“喝”的作用与目的,贵在以使来人从二元相对意识进入一元绝对状态,扭转机捩向上真入般若里巷而去,摄“见、闻、觉、知”归真如佛性,从而观法自在,如如不动。到那时,饥来吃饭困来眠,亦无不可。
时至今日,运用“当面一喝”之振威法接化行人的禅师,实属罕见!适时适地地喝一喝,可以使人改恶迁善,趋吉避凶。从“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到“自净其意”。比如说看见小偷正拔门时,对面喝一喝,便可让他当下销声匿迹。不但确保室主的财物不丢,亦挽小偷被绳之以法的危险。小孩即将犯错时,大人不妨喝一喝,捏个空拳,吓煞小孩,以免日后酿成不好习气。学生打盹时,老师不妨喝一喝,让他从梦中醒来,继续听讲。更重要的是,家中若有个贤妻良母,能时时喝一喝的话,可以确保男主人不误入藕花深处!喝的作用无边际,不可说不可说!禅堂里的维那师每天都要喝好几次“起”字,或喝一声:“打起精神来,好好参!”这无非要人都摄六根归一念,念兹在兹,一心真参实究也。噫!
对面一喝还识否?瞠目结舌吓煞人!不思善来不思恶,正恁么时得知音。
摘自《寒山寺》佛教双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