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关于悲心的生物学说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056

关于悲心的生物学说
  
具有大悲心的人即掌握了佛陀的所有教法……
  ——《经集论》

就某种层面而言,佛教徒所理解的“悲心”跟一般世俗所认定的稍有不同。对佛教徒来说,悲心不仅止于怜悯他人,悲心的藏文是“宁洁”(Nyingjay),意指“心全然地开展”。最接近“宁洁”的英译可能是“爱”,然而却是一种毫无执著、不求任何回报的爱。在藏文中,所谓的悲心是一种与所有生物相连的自发感受。你的体验我感同身受,我的体会及感受你也有所同感,你我之间并无差异。
  以生物学角度而言,人类回应周遭环境变化的生物本能是相当单纯的,即是直接地避开生存的威胁,并掌握可以增进自身安乐的机会。只要翻开历史就不难看到,人类发展史通常就是以弱者的鲜血所写成的一部暴力血泪史。
  然而,同样也是这种促使我们趋向暴力的残酷生物本能,让我们不但可以抑制侵略性行为,更能够战胜自私的生存冲动,而生起愿意帮助他人的情操。在2003年所举办的“心与生命学会”研讨会中,哈佛大学教授杰若米·卡根(Jerome Kagan)所发表的演说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他说到,除了侵略倾向外,我们的生存本能更提供了强烈的生物性趋向,让我们具有慈心、悲心、爱心和抚育心。
  我曾听说许多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当时有许多人冒着生命危险,提供避难所给那些遭纳粹分子追杀的欧洲犹太人,还有很多现代无名英雄宁愿牺牲自己的福祉,尽心尽力帮助那些饱受战争、饥荒与国家暴政摧残蹂躏的受害者。此外,我有许多西方弟子都是膝下有子女的父母亲,他们不仅牺牲自己大量的时间、精力接送孩子参加运动竞赛、音乐活动及其他各种活动,同时也为了孩子的教育,耐着性子慢慢在存钱。
  从个体而言,这样的牺牲确实象征某些超越个人恐惧和欲望的生物因素存在。而在人类所建立的文明社会中,至少都认同应该照顾并保护穷者、弱者和无力自卫者,这个事实支持了卡根教授的结论:“道德感是我们人类的一种生物特性。”
  卡根教授的论点跟佛陀教法的精义几乎完全相呼应:我们愈是能够清楚看到事物的原貌,就愈乐意并且也更能够对其他众生敞开心胸。当我们由衷体会到,其他众生因为不认识自己的真实本性,而经历着痛苦和不快乐时,我们自然而然就会被一种甚深的悲愿所感,祈愿他们也能像我们一样开始体会到相同的宁静和清明。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认同”彼此的“不同”
下一篇:第七章 悲心
 以认知心理学的观点看事件的来龙去脉
 无常
 空性的禅修练习
 可能性所带来的自由
 本然心
 以气味为助缘的禅修
 湖泊般的体验
 禅修的次第
 互为缘起
 根道果——禅修的方法与次第 目录 (咏给·明就仁波切 著)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前行讲记 第一百五十七讲 前行备忘录-业因果-所取修法-一切为业之自性[栏目:大圆满龙钦宁提前行引导讲记]
 珍惜机缘,踊跃随喜[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2年]
 大圆满无上窍诀法对于观想的要求[栏目:普巴扎西仁波切]
 佛心经品亦通大随求陀罗尼直解 3[栏目:余金成居士]
 学佛次第入门 第三章 佛教基本教义 缘觉乘(二)[栏目:宽见法师]
 破除佛教中迷信的色彩 Destroying Superstition within Buddhism[栏目:宣化老和尚开示 Venerable Master Hsuan Hua's Talks]
 心脏病[栏目:是肉七分毒]
 体悟《心经》的深义(二)[栏目:空海(惟传)法师]
 学步拾零(惟虔)[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故道白云 72.默默的反抗[栏目:故道白云]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