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第八章 我们为何不快乐?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616

第八章 我们为何不快乐?

  所有的有情众生都倾向于做无益的事。
  ——蒋贡·康楚·罗卓泰耶,《了义炬》

我在二十几个国家巡回讲学近十年之久,见识过许多怪异和奇妙的事,也听过很多怪异或奇妙的故事。有些是人们在我公开授课时提出的,有些则是在个人咨询时发生的。不过,最让我感到惊讶的是,物质生活充裕的人所经历的痛苦程度,竟然跟物质生活贫乏的人相差无几。虽然他们的痛苦方式在某些方面跟我在印度与尼泊尔通常见到的有所不同,但痛苦的强度却明显可以感觉得到。
  我开始意识到生活在富裕环境的人们这么不快乐,是在头几次拜访西方国家,友人带我参观当地的观光地标时。首次看到帝国大厦或艾菲尔铁塔的时候,这些设计师的才华,以及建筑工作人员之间高度的团队合作与决心,让我不禁为之动容。但是当我们到达观景台时,我却发现视野所及之处都被铁丝网环绕,四周也都有警卫在巡逻。我问友人为什么会有这些铁丝网和警卫。他们告诉我,安全警戒是为了预防有人从这里跳楼自杀。这真是令人感到悲哀极了,因为,能建造如此雄伟建筑的社会,竟然需要采取如此严厉的措施,以防止人们以这么美丽的纪念性建筑作为自杀工具。
  安全警戒并没有影响我对这些美丽建筑和建筑技术的欣赏,但是参访这些地方几次之后,我终于开始明白这些安全警戒跟我观察到的其他现象之间的关联性。虽然人们生活在物质充裕的文明中,也常面带微笑,但是,他们眼中却不时流露出不满,甚至是绝望。在我的公开或私人谈话中,人们也总绕着“如何变得更好、更强”或“如何克服‘自我憎恶’”之类的问题打转。
  到过的地方愈多,我就愈清楚看到,生活在高科技、高物质成就社会里的人跟生活在落后地区的人一样,也经历着痛苦、焦虑、寂寞、孤独和绝望等感受。有好几年时间,我在公开授课和私人谈话中,都会主动提出一些深入的问题以了解状况。这些交谈使我体会到,当外在或物质发展的速度超前于内在知识的发展时,人们承受着强烈的心理矛盾冲击,却苦于解决烦恼的方法;而丰富的物质享受也相对地带来了各种外在的干扰源,使我们跟内在世界失去了联系。
  举例来说,想一想有多少人总是拼命地在寻求刺激感?他们多么期待去光顾新开张的餐厅,开始一段新的人际关系,或者更换不同的工作。这些崭新的人、事、物确实提供了短暂的刺激,但是过了一阵子之后,这些兴奋感就又会逐渐沉寂,什么新鲜感、新朋友,或者新任务又开始变得平凡无奇了,最初的快乐也就这样凭空消失了。
  因此,他们又开始尝试新花招,比如说到海边玩,这也能让人感到爽快、满意好一阵子。阳光温暖,海水也棒极了,还可以交到一大群新朋友,也许还有刺激的新活动可以玩,像是水上摩托车或拖伞等。但是过没多久,海滩活动又开始变无聊了。同样的话题反复不休,粗粗的砂子黏在皮肤上,阳光一下子太强,一下子却又被乌云遮住,一下子又嫌海水太冷了,看来,又是该换新花招的时候了。你开始想要试试不同的海滩,或许可以到别的国家看看,我们的心于是开始自创咒语(Mantra)(梵文,用来重复念诵的特殊组合的古老音节。):“我要去塔希提(Tahiti)……”
  然而,这些解决方法的缺点是,它们本质上都是短暂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所生的结果,所以不可避免地都会有所改变。当产生并维持快乐的基本因素改变时,大部分人不是怪罪外在因素(他人、地方、气候等),就是责备自己(“我当时应该把话说好听一点或放聪明点”,或者“早知道去别的地方不就好了”)。然而,由于这只不过是反映了我们失去自信,或者对原以为会带来快乐的事物失去信心罢了,因此,怨天尤人其实只会让我们更难找到真正的快乐。
  真正的问题重点在于,大部分人并不了解何谓真正的“快乐”。他们发现自己创造的情境,最后反而让自己跌回原本急欲消除的不满足之中。因此,我们最好能更仔细观察一下所谓的“快乐”、“痛苦”,及其形成的原因。


{返回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又名根道果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情绪化的身体
下一篇:“认同”彼此的“不同”
 第一章 旅程的起点
 循序渐进慢慢来
 无所缘的禅修
 第十五章 问题与可能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经验
 结论
 第六章 天赋明性
 感知对境之门
 以痛觉为助缘的禅修
 以声音为助缘的禅修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入定解危[栏目:禅定]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二三六集[栏目:净土大经解演义·净空法师]
 《十牛图》与《牧牛图颂》中的“修心”比较[栏目:佛教心理学]
 杂阿含经卷第十五(四○六)[栏目:杂阿含经]
 略论佛教对儒家伦理思想的挑战及儒佛论争(廖乐根)[栏目:戒幢佛学研究所2000级学员文集]
 佛法使人心灵纯美(智海)[栏目:佛教期刊文章选摘]
 定律[栏目:生活的情趣·迷悟之间]
 杂阿含经卷第六(一二六)[栏目:杂阿含经]
 某道友的爷爷刚刚去世,瑜伽士说他已转生为某地县长。这种说法可靠吗?[栏目:索达吉堪布·问答释疑]
 《禅林宝训》引论(蒋九愚)[栏目:禅宗文集]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