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Ⅱ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449
《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Ⅱ

见悲青增

庚二、要生起如病想

由是于自作病者想,极为切要。如有此想,余想皆起。此若仅是空言,则亦不为除烦恼故,修教授义,唯乐多闻,犹如病者,求医师已,而不服药,若唯爱着所配药品,病终无脱。

接着是谈如何断除仅将佛法视为知识的过失,其间要领在于能够思惟到自己如病如患,生起如病的想法,对于修行佛法会起很大的作用,只要有这番想法,其余五想等很多善法都能随之而来,否则佛法很难成为我们内心的对治之法,就好象病人求访名医却不服药一般。我们必须透过不断不断再三思惟自己是受百病所折磨,举目只有佛法能够疗愈此难治沉疴,如此才会生起迫切的想要修行的殷重心。

《三摩地王经》云:“诸人病已身遭苦,无数年中未暂离,彼因重病久恼故,为疗病故亦求医。彼若数数勤访求,获遇黠慧明了医,医亦安住其悲愍,教令服用如是药。受其珍贵众良药,若不服用疗病药,非医致使非药过,唯是病者自过失。如是于此教出家,徧了力根静虑已,若于修行不精进,不勤现证岂涅槃。”又云:“我虽宣说极善法,汝若闻已不实行,如诸病者负药囊,终不能医自体病。”《入行论》亦云:“此等应身行,唯言说何益,若唯诵药方,岂益诸病者。”

此处是讲要有如病的想法,六想中,病想最为切要,若有病想,余五想都能顺利的随之生起。“若唯爱着所配药品,病终无脱”,此语道出许多人的通病,我们多会爱着于名医或迷信独门秘方,正常的情况是,医生开好药单,病人依此抓药,依嘱服药自然能痊愈,可是却因为是名医开的珍贵药单,因此就如见着了稀世珍宝般,只是不断念诵着处方、宣称这是谁谁谁开的方子,却从不抓药服药一般,如此念诵得再多,终究起不了任何的疗效。

“如是于此教出家”是讲在佛教出了俗家。修行的好或不好;又或能不能解脱都关乎于自己,换言之是自己的事,不能因为自己没有成就,就诿责于佛法或说法师。“徧了”,圆满了解;“力根静虑已”,指透由闻法已经知道了信心等五根与信力等五力[3],以及四禅等,虽然已经知道了,但不会为得彼等而精进修其方便。“此等应身行”,上师佛陀所教的法,应利用此生之身,尽力不懈的修行。

庚三、于殷重修起疗病想(何谓殷重修,应如何修)

故于殷重修,应当发起疗病之想。言殷重者,谓于善知识教授,诸取舍处,如实行持。此复行持,须先了知,知则须闻,闻已了知,所有须要,即是行持。故于闻义,应随力能,而起行持,是极扼要。

  为了消灭烦恼疾病,应将师长开示应行应遮的教授,结合自心而做修持。话说回来修持之前,需先认识,认识需靠听闻,既听闻已得了解,虽然仅是少分的了解,也要能够取而修习藉以调治内心,不可因为善小而不为,如果是因为一时间还做不到,也要能对这个法生起强大的欢喜希求心,好好的发愿回向并且集积资粮,以求速能圆满一切善法,闻思修要能相合,不应别别无关。

这里回归到于殷重修起疗病想的主题,要对所闻义,精进的行持。原因是我们的所学就是要修的内容;所修持的即是所需学的内容,二者内容全无二致。因此听闻固然非常重要,但若不修,听闻就不重要了[4]。

如是亦如《听闻集》云:“设虽有多闻,不善护尸罗,由戒故呵彼,其闻非圆满。设虽闻寡少,能善护尸罗,由戒故赞彼,其闻为圆满。若人既少闻,不善护尸罗,由具故呵彼,其禁行非圆。若人闻广博,及善护尸罗,由俱故赞彼,其禁行圆满。”

《听闻集》里谈到了学人的善、不善与圆满、不圆满的四种现象:

1、“设虽有多闻,不善护尸罗,由戒故呵彼,其闻非圆满。”

虽然听闻了许多戒律的教授,唯却不能善加防护,反而令戒衰损穿缺,因此以令戒衰损穿缺方面而言,是该呵责的,再者,因为听戒律的教授就是为了清净的护持好戒律,因此虽多听闻却不受持,这等听闻亦称不上圆满。

2、“设虽闻寡少,能善护尸罗,由戒故赞彼,其闻为圆满。”

虽然所闻之戒律学处寡少,然于所闻义,由能善加守护,令戒行清净无染,从持守的戒行而言,此亦值得称许,这等听闻因用于持戒,故也可以称得上是圆满。

3、“若人既少闻,不善护尸罗,由具故呵彼,其禁行非圆。”

设若有人,不仅所闻戒律学处寡少,亦浑浑噩噩不知殷重守护,具足放逸与无知的过失,因此无论从听闻或修行而言都该诃责,其可说是戒行与修行都不圆满。“禁行”是专有名相,指严谨的修行。

4、“若人闻广博,及善护尸罗,由俱故赞彼,其禁行圆满。”

设若有人,不仅听闻诸多戒律学处,也能善加爱护所听受之律仪,由二者悉皆具足的缘故,而赞扬于彼,其戒行与修持都可谓圆满。

又云:“虽闻善说知心藏,修诸三昧知坚实,若行放逸令粗暴,其闻及知无大义。若喜圣者所说法,身语如之起正行,是等具忍友伴喜,根护得闻知彼岸。”

  虽然听闻了佛薄伽梵善说的法,也明白彼之心要,不仅认识的法义,而且又认识修禅的心要,设若不好好的守戒,放纵言行不守威仪,那么自己所受的戒会变得粗暴,而且有所染污,设若由于未能将听闻的内容做为修要,这等的听闻,也就没有什么利益可言。反之,“若喜圣者所说法”而且能够身体力行、调伏诸根,不仅将会令具有忍辱修行的法友欢喜,而且自己也能因为做好密护根门,从而不受罪愆的染着。因此始于听闻正法、了知正法、从而修行正法,最终才能获得涅槃的彼岸。

“善说”是讲薄伽梵善说的法;“心藏”心要之义;“三昧”谓禅定;“若行放逸令粗暴”意谓行为放逸猥杂。

《劝发增上意乐》亦云:“谓我失修今何作,殁时凡愚起忧悔,未获根底极苦恼,此是爱着言说失。”

我虽喜于听闻却无修行,此时此刻该如何是好呢?是说凡愚之士临命终时,由知业果不欺终需有报,却因未能及时把握修法的机会,以致对来世全无把握(未获根底)而起极大忧苦懊恼,这即是仅爱着于言谈而未修行之过啊。“未获根底”意谓心中对佛法真正的内容毫无把握之意。

又云:“如有处居观戏场,谈说其余勇士德,自己失坏殷重修,此是爱着言说失。”

  如果求广闻却疏于思修,那么不过是如看戏般的杂谈剧中英雄勇士的英勇事绩,而与自己毫无相关。“此是爱着言说失”这是只有爱着听闻佛法的过失。

又云“甘蔗之皮全无实,所喜之味处于内,若人嚼皮故非能,获得甘蔗精美味,如其外皮言亦尔,思此中义如其味,故应远离言说着,常不放逸思惟义。”
  徒说如嚼甘蔗皮,能思法义如尝甘蔗精美味。噶当先德亦云:惟闻难通达,次思始通达。

己五、于如来所住善士想者
于如来所住善士想者。随念世尊是说法师,发起恭敬。

要能忆起思惟师长今日的教授与所开显《广论》的法义,字字都是宗大师,也是佛陀的意趣,祂们都是非常了不起的大善士,是人天的大导师等。“随念世尊是说法师”此非说随念讲法者是世尊,而是要生起世尊是说法者的想法。当今要能观师为佛很不容易,因此若能将如来想成善士而起恭敬,也是极具意义的。

己六、于正法理起久住想者

于正法理起久住想者,作是思惟,何能由其闻如是法,令胜者教,久住于世。

思惟如此重要的法定能利益自他,故希愿正法长久住世,能够发扬光大,并能常闻正法。

丁二、别说应结合心相续而正听闻

复次于法若讲若听,将自相续若置余处,另说余法,是则任其讲何法事,不关至要。故须正为,决择自身,而听闻之。譬如欲知面上有无黑污等垢,照镜知已即除其垢。若自行为,有诸过失,由闻正法现于法镜,尔时意中便生热恼,谓我相续何乃至此。次乃除过,修习功德,是故须应随法修学。

听法时要能念兹在念,不能于听法时,却将相续另置于他处,否则所听的法,都会成为事不关己无法改造内心的法。听法是为了要能决断改正自身的过失,要持这般正确态度而作听闻才会如法。正如为了避免蓬头垢面乃至为了妆点面容,我们会照镜子,同样学习佛理也是为了检视修正自己的内心,若看到心相续有污垢,就当去而快之,昔日种尊者敦巴于诵读《毗奈耶》时,因看到“皮革事”中说出家人禁用皮革物时,以是众生之皮,所以,当下即扔了所坐的座垫,可是继续往下读至唯于天寒处可做开许时,就又去捡了回来。这就是能够以法为镜、即知即行、绝不推延卸责的征兆。像种尊者这般广闻而且行持力强的行者虽稀贵如凤毛麟角,但我们至少要向此方向努力,以出家人来说,每天都要听法,听法时,要自我策励每日皆需断除因由听闻而照见的至少一种缺失或行持一个善法,日积月累即能形成很大的修行。 

《本生论》云:“我鄙恶行影,明见于法镜,意极起痛恼,我当趣正法。”是如苏达萨子,请月王子宣说法时,菩萨了知彼之意乐,成闻法器而为说法。

“痛恼”,后悔懊恼。此处与前同是引述苏达萨子与月王子的典故,话说当时苏达萨子慑服于月王子雍容的气度,遂问何以于死全无畏惧,月王子回答,由念宿命力,知我累生未行一恶,殁后定当往趣善道,而你吃人无数,造恶多端,死后必堕恶趣,唯你尚且无惧,我有何忧。于是苏达萨子痛哭流涕懊悔不已的向月王子求请法益,从而念出肺腑之言:我了解自己的行为非常鄙恶,对此自是万分痛心疾首,为此之故,渴求能用佛法调整趣入正法。此时月王子见其真心诚意悔过,知其心续已熟具法器,而为说法。

丁三、总结,应为菩提心发心而求听闻

总之应作是念发心,谓我为利一切有情,愿当成佛,为成佛故,现见应须修学其因,因须先知,知须听法,是故应当听闻正法,思念闻法胜利,发勇悍心,断器过等而正听闻。

总结前述总总,即是要发起菩提心而来听闻佛法。“勇悍心”,此说菩提心。

乙二、说法轨理

分四:丙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丙二、发起承事大师及法、丙三、以何意乐加行而说、丙四、于何等境应说不说所有差别。
丙一、思惟说法所有胜利

虽然此处是谈讲法时要能不顾利养恭敬等染事,但根本的前提是讲法师必需要能正确的宣说法要,要善巧的运用教、理、喻[5]来阐述佛法的显密意趣,具备上述说法能力后,接着才会谈意乐的纯净无染与否,其中特别强调的是要有不顾利养的态度,惟未明述是否要由出离心摄受,事实上这才会是更为切要的条件,具有出离心,自然能不顾着利养恭敬。

若不顾虑利养恭敬名等染事,而说法者胜利极大。《劝发增上意乐》中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何等二十,谓成就念、成就胜慧、成就觉慧、成就坚固、成就智能、随顺证达出世间慧、贪欲微劣、恚微劣、愚痴微劣、魔罗于彼不能得便、诸佛世尊而为护念、诸非人等于彼守护、诸天于彼助发威德、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其诸亲爱终不破离、言教威重、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得多喜悦、智者称赞、其行法施是所堪念。”于众经中所说胜利,皆应至心发起胜解。其中成就坚固者,新译《集学论》中,译为成就胜解,诸旧译中,译为成就勇进。
  若不顾虑利养恭敬名等染事,而正确的说法,其胜利极大。如《劝发增上意乐》中云:“慈氏,无染法施,谓不希欲,利养恭敬,而施法施。此二十种是其胜利。”

  前六项讲的是获得六种说法的随顺果的利益,属于证德方面的功德:多听就能够懂、不会忘、而了解的内容不会超出胜义及世俗二谛,当这等智能一直增长坚固时,就会渐次证得资粮、加行、见道、修道等地。所谓随顺果是指所造因与所得果很类似。

1、“谓成就念”,不忘语义的闻所生慧。好好的说法,自己的记忆也会增强,字义与实义皆不易忘失。

2、“成就胜慧”,胜义根本定的修所生慧。

3、“成就觉慧”,世俗后得智之思所生慧。

4、“成就坚固”,透过一再一再的努力,不论是世俗或胜义的智能,都能持续增长而获得不动摇的智能。

5、“成就智能”,成就资粮及加行时所摄受的世间智能。

6、“随顺证达出世间慧”,成就见道及修道时的出世间智能。

 接着的第七至十一是所获的四种离系果:离系果讲的是断德方面的功德,也就是渐渐的能远离贪恚愚痴等障,彼等尘垢薄弱时,即使魔想加以恼害,也很难得到趁虚而入的机会。

7、“贪欲微劣”,离欲果,渐能调伏贪毒。

8、“恚微劣”,离欲果,渐能调伏瞋毒。

9、“愚痴微劣”,离欲果,渐能调伏痴毒。

10、“魔罗于彼不能得便”,离欲果,因贪瞋痴微劣,故魔罗亦难近身扰乱。

  以下宣说九种增上果之利益:增上果类似于主宰因,就像生起眼识需具备三个缘:一是所缘缘的境;二是由等无间缘的意识了别于境,三是透过增上因——眼根,三个缘缺一不可,但却是由主宰因——眼根此增上缘,而取名为眼识。又好象子女虽然是父母所生,而且真正的孕育者是母者,但却因需从父亲而取名,所以在西藏也会说父亲是子女的增上因。

11、“诸佛世尊(视为独子)而为护念”。护念是说想念,世尊其实知道每一个人,也都会视为独子般,但是对于听法受教化的弟子,会特别的加以爱护眷念。

12、“诸(欢喜善法的)非人等于彼守护”。非人也有好坏之分,此是指欢喜善法的非人。

13、“(梵天及帝释等)诸天于彼助发威德”。威德类似于光采,人具光采时,自会显出卓然不同于众的气势,谓得诸天赞叹,非人守护,诸佛忆念与正士助伴。

14、“(不顾虑名利故)诸怨敌等不能得便”。因为讲法者不顾于名闻利养,具有很好的清誉,即使有怨敌想毁谤其名节,也难以得逞。

15、“其诸亲爱(对其具有信心故)终不破离”。由具有菩提心而宣讲法义,令闻法者受泽于法师与法,由此对说法师生起亲爱意,不会因生怨而远离。

16、“(不贪名利故)言教威重”。由不贪名利,不屈权势,言具信故,故能信服于人。

17、“(有智能不贪名利故)其人当得无所怖畏”,具慧辨力而且不着于利养,故能如狮吼,处众无畏。

18、“(不贪名利故)得多喜悦”。因未染着攀附名利,故能远离忧苦,常得安乐。

19、“(不贪名利故)智者称赞”。以远离名利之心,而来施设法教,能获得佛菩萨等智者之赞誉。

20、“其行法施(之功德恩惠)是所堪念”。以菩提心说法行法布施之功德或恩德,将为往后带来值得追忆之功德。“堪念”,谓回忆。

  此处说获得的是异熟果的功德,但是所谓异熟果类似是指与生所具有的健壮或带病痛的身体,或是轮回的蕴体,也就是来世才会受报的果,所以此处第二十个功德讲所获属异熟功德,该如何理解呢?或许我们可以理解为以悲心菩提心而为弟子说法,以此于自他往后都堪能带来久远值得追念的功德,如《劝发菩提心集卷》讲到“财、无畏此世,法施他世。”也就是说财施与无畏施所利益的是现世的安乐,法施的利益则是未来生生世世久远的安乐之故,此外,上师德相有云:于自他二利中,以他利为主;于此生与后世,以重视后世为主,因此说所得为异熟果。

以上述及二十种讲法的功德,可以再从大乘道或声、独的立场剖析出许多讲法的殊胜,唯对此生起肯定的信心,还是必需先懂得五道十地,才能有所理解,与深入的思惟。

于众经所说之胜利,皆应至心发起胜解。其中第四种利益,成就坚固者,新译《集学论》译为成就胜解,诸旧译中,译为成就勇进。

这里讲到译典中出现过坚固、胜解与勇进等同义词,三者都有大信心之义,现在的人可能会将勇解释成勇敢,但是在过去是有大信心、大精进的含意。

----------------------------

[3]五根指信根、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五力谓信力、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4]噶当派祖师说过:法能调罪人,难调教油子;油能鞣糙皮,难鞣包油皮。「教油子」是说听闻广博却少修行之人。

[5]教谓法义内涵;理谓因明正理;喻谓譬喻。


{返回 见悲青增格西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Ⅲ
下一篇:《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Ⅰ
 八事七十义的概述
 道谛
 四谛
 灭谛
 空正见才是一切过失的对治
 具悲摧苦故,勤修诸方便。方便生彼因,不现彼难说
 如何学佛
 《菩提道次第广论》听闻轨理Ⅲ
 以正知了解佛法、用正念精勤守护
 道和道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三昧耶誓约与守戒[栏目:雪漠]
 世间虚假 唯佛 独真[栏目:慧净法师]
 禅修的功夫与证量[栏目:宋智明居士]
 如来藏大纲狮吼论[栏目:益西彭措堪布]
 50 点石成金[栏目:依空法师·人间巧喻]
 造作恶业的人,忏悔念佛还能往生吗?[栏目:临终助念问答·净空法师]
 德化的宗教生活[栏目:星云大师·微教言]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目录[栏目: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教从学术走向实证[栏目:曾琦云居士]
 油菜花说,日日都是好日[栏目:和佛陀赏花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