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510
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先有禅观,才有义学,
义学是将禅观的生命境界做诠释、做记录。
………

义学讲不出来…唯有透过禅观──亲身进入!去感受、领会…
所以我们跟各位讲这三个:禅观、义学、戒律。
 
禅观!有了禅观,才有义学;有了义学,要让这个法能够传承下来,或者让你的禅观能够尽速成就,那戒律就很重要!所以,我们把戒律定义为经营管理,也就是「组织、制度的经营、管理」,这没有为什么,透过禅观,你就会知道。
 
先有禅观,才有义学,义学是将禅观的生命境界做诠释、做记录。但是,学者刚好相反,认为:有思想走在前面才有文化。他们在研究义学的那些文献时,认为是先有了文献以后,才有文化,因此把义学列在前面,以为是义学发展之后,才有禅观,这就有些失察,你可能看不出来。
 
举个例子:我们看石窟里头有很多佛画,学者们研究这些佛画时,就拿经典来对照,认为是依据经典的文献,所以才画出那些佛画来,这样判断是不对的,这你没有办法对纯粹的学者讲,那么,我们就拉回到历史现场来探究一下…
 
一个禅观行者,在修行当中有了这个境界,他一再反复的推敲,认为这个境界是正确的,然后才把它画出来,为什么!?教徒弟啊!也让信众去参观。因为,古代在石窟里修行的都是出家人,或者是舍家,到石窟、或到寺院里头去住的人;那么,要让他们、引导他们做这样的观想。因为──在古代认识字的人并不多,但是,修行以后,那个禅观境界,也就是三法印的生命观境被师父肯定是对的时候,那师父会把你的境界用图画出来,这是最直接的方法。而当这样画图的表达方式,到了某个程度时,有一个业障比较重的,你知道吗!就是读过书的,把师父讲的这些给记录下来,那才有经典。
 
所以,「经典」应该是在比较往后才出现的,可是,今天的读书人认为他所读的书,以有文献记载为优先;那不是优先啊!那往往都是出现在往后的好几代、好几代了…所以,你在看的「经典」里,开头都──「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哪里、哪里,那都是当机众与他对谈的………

{返回 海云继梦法师文集·禅法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论根尘识之状态
下一篇:直接从欲界出三界!
 只看我们自己内心里「我在吗?」
 守住话头!不是死抱着那句话
 含晖发焰与分枝布影
 要如何成就,就看这一着
 在摆动不停的妄境中,是无法起观的
 你有没有到达那个起跑点上?
 入不入流的关键
 时间是没有知觉的,它只是前进而已
 正法眼藏的开关──观照
 轻轻点到,自然开窍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以清净心来处事[栏目:净空法师·开示集十二]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如说第二卷(钟惺)[栏目:明清居士名家文集]
 阿育王与前七祖(徐文明)[栏目:佛教历史文化研究]
 24.自观其业[栏目:专题经文选译]
 《如理听闻是趣入佛法的先导》(10-12讲)[栏目:学修笔记·学诚法师]
 「分别中有无分别」,是世间美妙境界[栏目:探究真心·圆觉文教基金会]
 论地藏经是 佛对在家弟子的遗教[栏目:其它]
 入菩萨行论 第七讲(第3品)[栏目:入菩萨行论讲记·雪歌仁波切]
 格萨尔王传 第32回 阿扎王认罪献玛瑙格萨尔聚兵伐碣日[栏目:格萨尔王]
 零:自性的大光明藏[栏目:宣化上人]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