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律海十门》开示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2903

律海十门 (1)~(2)

傅味琴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

  今天,我们讲的律海十门,是按照能海上师所传授的戒定慧基本三学来讲。首先给大家讲的是能海上师一开始讲的一些开示的话,已抄在黑板上了。希望你们能背出来,要求不高,每天背几句,以前我把能海上师讲经的每本笔记都背出来的。

般若智慧可以从戒上表现出来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定是般若的资粮”。般若智慧没有形象。

  你持五戒、八戒有戒条,可以看得出来你是在持戒还是犯戒,你一只手伸到人家口袋里去偷钱,就是偷盗,戒有条文,还有细则。可是般若智慧就没有形相,智慧在每个人心里,怎么看得见呢?所以说般若无形相,表现于事,你有没有般若智慧,可以在事相上看出来,这件事情你做得非常好,也不过分,也不欠缺,恰到好处,这就是般若智慧的表现。

三种戒,出于如来的善巧方便

  如来制定的戒律是出于如来的智慧,出于如来的善巧方便,有律仪戒,有菩萨戒,有密乘戒。这都是根据每个佛弟子环境的不同,要求也不同,这就是如来的善巧方便。修行要有方便,有人学佛,看书看经特别多,知识分子就是那样,可是结果怎么样呢?由于没有正规的培训,没有善知识的开导,越看问题越多,那么就感觉到苦恼了,说佛一会儿这么说,一会儿那么说,叫我该听哪一种?心里一团糟,由于佛讲出不同的法来,自己不懂得佛的善巧方便,还认为佛自相矛盾。没有善巧方便,怎么去度各种各样的众生啊?对什么机要讲什么话,什么时候讲什么话,什么环境讲什么话。你能说哪一句错了呢?

不讲外道的法,也不要把佛法讲错

  修般若智慧的人,你没有方便,没有灵活度(灵活度就是善巧),你能称得上般若智慧吗?不按照佛法来讲,在佛教里讲起道教来,那才是错了。有个出家人,他对念佛居士讲了些开示,说“释迦牟尼佛也是念阿弥陀佛成佛的,释迦牟尼就是‘无量寿’的意思”,都讲错了!有位法师一听,就说“这话不对,这种人没事干”,大为气愤。界诠法师也说:“完全是错的。”

  释迦牟尼是“能仁寂默”的意思,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释迦佛在做太子的时候,根本不知道有无量寿佛,到成佛以后才无所不知,悟到有十方佛。他讲《阿弥陀经》是成佛以后讲的,他讲法的时候说明,要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必须要在断烦恼的基础上,还要广度众生,行菩萨道。

用末法时期的方法能度众生吗?

  如今末法时期,佛门一片紊乱,如果认为这也是方便,这种方便是不恰当的。我举一句话给你们听听,是我很多年前在四川成都听到的,有人说:“末法时期就要用末法时期的方法来度众生。”如果你认为用末法时期方法去度末法时期众生不是对了吗?那你太无知了!现在是末法时期没错,末法时期的方法有没有?有啊,现在各地的佛门使用的很多都是末法时期的方法,那么错在哪里?错在“度”上,用这种方法能度得了众生吗?!

清净道才是度众生的一条路

  现在年轻人都跟从前两样了,喜欢喝酒唱歌跳舞,难道也应该让出家人喝酒唱歌跳舞吗?所以看你度向哪个方向了。清净道才是度众生的一条路,不清净,那就是相反的一条路,堕落的路。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方便是戒,律仪戒跟菩萨戒同样表现了般若智慧,密乘戒呢,非但跟律仪戒不相同,而且跟菩萨戒也不同啊。那么这三种戒都不同,在律仪戒里不许可,在菩萨戒里可以;在显教里不可以,在密教里可以。戒有这样的灵活度,这就是方便,这个方便是没错的,是属于般若智慧的方便。

戒律是解脱

  既然一切法体性空,为什么修菩萨法的人,却要缘起一切法,难道菩萨法的缘起错了?当年,佛讲菩萨法的时候,很多阿罗汉对佛有意见,“以前也是你叫我们这么做的,我们了脱了生死,又说我们不发大心,错了”,想不通,当场就有五百阿罗汉退出。阿罗汉只修空,听缘起就听不进去了。同样,有很多人听到戒听不进去,说是束缚人的。说错了,戒律是解脱,称为解脱戒,把原来束缚你的种种烦恼习气,种种的恶业,从这里面解放出来。要你持戒,就是一个方便,使你能够超凡入圣,改变你的坏习气,坏行为。

病人被绑,是为了治伤

  世间上的革命,是为了人类的解放,佛教里解脱你的烦恼是戒定慧,你能说束缚人吗?我想起来了,去年,由于我的学生弄了一辆拖货物的三轮车,事先又不检查一下车有没有坏,结果斜坡上冲下去,我就坐在上面,刹车坏了刹不住啊,三轮车就往河岸边的小木房上撞去,我从车上翻了下来。要是今年的话,小木房早就拆掉了,会一直冲下河沟,我肯定脑震荡了,不死也变傻瓜了。后来到苏州看伤三个月,你再着急也没有用,医生安慰我:“你想10天就回去,没有这么快的,总要20多天。”结果被绷带绑了3个20多天,束缚啊,你能说这个医生害苦我吗,把我绑住干什么?难道我会去告状说医生侵犯人权?没有医生当时给我看伤,哪有我今天的自在?

纪律守则是为了把习气改掉

  戒律是治我们的病啊,因为人生太痛苦,受苦受难,烦恼业障太重,所以今天学佛,如果没有这些方便,行不行啊?众生有八万四千烦恼,佛就有八万四千法门,全是方便呀!同样的道理,丛林规矩也是方便,拿今天我们佛学苑来说,有纪律,有学员守则,有规章制度,可不是束缚人啊,为了把学办好,大家安定团结,为了把你自由散漫、乱说乱动的习气改掉,要和合团结,平等对待,同学之间不能有抵触情绪,不能够有几个同学特别好,凑在一起。要好大家都好,全是同学,全是佛弟子。如果不阻止这么个风气,还能和合团结得起来吗?  

“定是般若的资粮”

资粮是很重要的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受戒的人本身就是有智慧的人,戒不过是以种种的方便,来使你能达到智慧的增长,清净圆满。

  “定是般若的资粮”,以前是没粮票吃不到东西,钞票叫资,粮票叫粮,所以叫资粮。古时候的人出门也是这样的,一个是盘缠钱,一个是干粮,你准备得越多,你能走得越远,资粮不够,你就走不远了,再往前走啊,就没有资粮了。我们修行也是这样,修得起来修不起来,修得快修得慢,就看你自己的资粮。所以在修行路上,资粮是很重要的。

释迦太子六年苦行是在断贪欲修禅定

  听法也是修行路上的资粮。法听得越多,路不会走错,而且走起来快。修定也是资粮,哪怕我们礼佛也是资粮,是培养恭敬心,对佛菩萨要有礼貌,是培植我们福报资粮,听法是智慧资粮。

  释迦太子当年在雪山洞里六年苦行,这六年在雪山洞里到底在干啥?好像没人在研究,一般都说,他后来觉得六年苦行是错了。这种片面说法,会导致很多人错见,苦行是为了断除贪欲,但只靠苦行是不够的,所以释迦佛在雪山洞里是在修禅定,禅定就是圆满般若智慧的资粮。他在累积、增长成佛的资粮。

要开发智慧,必须修禅定

  成佛必须要智慧圆满、觉悟圆满。众生的贪最难断,除了男女,第二个就是饮食。所以释迦太子离开皇宫,是离开男女;六年苦行,在雪山洞里天天坐禅修定,获得了极其殊胜的禅定。像这样一位圣者,当然是应该受我们众生恭敬顶礼。

  禅定是开发智慧的,你要圆满智慧,必须修禅定。我们在学禅定的时候啊,端身正坐,金刚结跏,作观想,这是静中修。动中修是出定以后,在生活里也要保持一种安定的状态,当然这比较难修。在生活里修,如果你能够安定得下来,般若智慧就会在你定中显现。

定,能使人们觉悟的灵敏度提高

  我们说的定,是佛教能开发智慧的定,是照佛指导的观想的定。如果不是这样的话,非但开不出智慧,而且会变成傻里傻气。修佛教的定,你越定脑子越灵活,觉悟的灵敏度越高,否则的话,你不学佛教,或者在佛门里听别人讲错的话,你修到后来会迟钝,像傻瓜一样。所以我总是劝大家在你佛法未全懂的时候,最好不要着急出去弘法,如果讲错了,你的罪过大,要害人的。别人以为你是一个懂佛法的人,其实片面就是不懂,颠倒就是不懂,指路指邪了就是不懂。

看书自修,成了会讲不会干的人

  以前我在泉州,有个大学老师,陪我住在承天寺,他有很多年不在我身边,后来他在大学里当老师了,他看了不少书,结果怎么样呢?寺内照顾我们生活的居士告诉他,什么时候吃饭,什么时候你拿水瓶去灌水,可是他到时候都不大会动的,有一次我跟他说,刚才打梆,你听到没有啊?他说我没听到,我说:“这是打梆吃饭啊,你怎么还不走啊?”有一次我告诉他,现在该去灌水去了,他本来说是来照顾我,后来变成我照顾他了。要他当老师,嘴巴会讲,就是脑子迟钝,做事迟钝,我就问他,“你以前不是这样啊,怎么现在变成这样?”他说:“我也不知道。”我说:“你是不是在修一种方法,专门看住自己心,不要起念头?”他说,“哎,是,我就在修这个方法。”越搞越成这样了。

止错了,观不成,越来越迟钝

  佛法是圆满的,你怎么能够提出一句半语教人用功专修呢?现在不少人看了书去修观心,我也不知道他怎么观心,根据佛讲的是观心无常,观二十二种心,我估计他可能专门修止住念头,不论正念妄念全止住。你这么用功就片面了。佛教里有止,可不是这样的止法,佛教里还有观。你光修一个止,而不修观,结果脑子越来越不动,脑子不动,人就会越来越迟钝。不按照佛教导的步骤去做,不照佛圆满的方法去做,佛法全给人搞偏了。

为报佛恩,不要急于求往生

  两年前,我在福鼎居士林讲法,有个小姑娘13岁,姐姐带来听法,她很喜欢听。旁人鼓励她常来听法,她说:“我是念佛的,我只要念三年佛,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你想想,一个13岁的小姑娘,念3年佛,只有16岁就希望离开人世间,对弘扬佛教事业来说,可惜不可惜?何不等到86岁才往生,还可以为祖国,为佛教,为众生多作贡献。法师说这是念佛念偏了。

  98年界诠法师在居士林讲《法灭尽经》时就说过:“往生肯定往生,不过往生到哪里去就不好说了。”往就是去,生就是生下来。临终没有定力,达不到一心不乱,有谁能保证你往生净土呢?

往心里看,是在用功吗?

  为达到一心不乱,念佛是用功的方法,可是心里在想往生,怕来不及了,牵挂一天要念多少佛号,这样的修行人从心里看,像不像在修行啊?你们都是念佛的吧,说说看。你说呢?(一学生不知怎样回答)为什么不说?说不出道理来,别猜谜啊!猜准了,你赢了;猜错了,就输了。你说说看(又朝另一学生问),你叫什么名字啊?我忘了。(一沙弥尼学生回答:“她心里有妄想。”)我看你回答得不错。

着急、担忧怎么能定得下去呢?

  用功要能够趋向定,才叫修行。断烦恼目的也是为了趋向定;念佛,以一念止万念,止住妄念,也是为了趋向定。我们修行的目标就是朝着定走的。起一个念头,打一个妄想,心有牵挂,怎么能够念到一心不乱呢?孙悟空出慧眼,就是外面看到里边,外面看像在修行,里面心不在修行。很多人为了念佛求往生却在追求数字。不知道阿弥陀佛有没有跟他讲过,凡是往生的人要念满多少多少才算合格。他不知道佛教不讲数字的,功夫在心里啊,在数字上着急,来不及了,念快一点,念多一点,这位老太太如有高血压的话,这么着急下去会中风的,中风了反而往生不了,不管是大中风小中风,因为中风的人意识模糊。即使不中风吧,心里天天在着急,担忧,心怎么定得下去呢?

错误的话会使人心不安

  着急、担忧,对人的身体是有害处的,这种普通心理学谁都应该懂。尤其是老太太,有些老太太走路,由于行动不方便,看起来比我们年轻人走得慢,可是你细细看,她两只脚动得很快,心里在着急。老年人应该各方面使他心里安定下来,老年人心里不是着急就是担忧,因为老了嘛,有时候总想,我日子不长了,心很不安定的。更不能说错话去触动他的着急,担忧,可是没有智慧的人,对错误的话却也会接受,结果因天天操心而闹病的、中风的也很多啊。

禅定不会出偏差

  从前学气功的有句流行的话叫“出偏差”。我教禅定,十多年没有一个人出过偏差。只有学外道会出偏差。佛门里有人着魔,那是他自己乱搞,不听不学,自搞一套,这哪能叫佛教负责?因为他没有照佛教的方法去做啊,别人错误的指导相信了,盲从瞎修,这不是佛教的错啊,是说错话的人引错了路。这种说话说错,用功用错的人很多啊!

整天念诵会伤气,要修禅定

  一般来说,我这几十年来都不大生病,但是如果生病了,医生都是这么说我:“如果你不休息,这些药都没有用。”原来我生的是疲劳病。什么疲劳?讲话疲劳,所以医生看见我,只能给我吃一点补气药,叫我别多讲话了,可是我天天要讲法,怎能不讲呢?佛是智慧圆满,无所不知啊,所以佛规定不能一天到晚诵经,要有调整,怎么调剂啊?修修禅定。

“非诵即禅,非禅即诵”要相互配合

  修禅定也不能一天到晚修禅定啊,我83年就是从早晨十点钟开始,一直修到下午三点钟,一天要坐五个小时,如果你没有这点功夫,你试试看,就算你腿子不疼,到十二点,肚子不让你修下去,肚子说话了:“叽哩咕噜……”意思是“你要修定,我要吃饭”,尽打妄想。那么还有人修得时间长了,没精神了,尽起昏沉。起昏沉的人,一看就知道,头一低就昏沉了,等到“呼”一来,是睡着了(众笑),等到口水流出来,就知道这个人这个时候是醒不过来的。人要调剂的呀,所以释迦佛叫佛弟子“非诵即禅,非禅即诵”,禅定跟念诵要配合的。

由念诵进入禅定最好

  能海上师说过:“念诵就是粗的禅定,禅定就是细的念诵。”所以由念诵进入禅定最好,由粗入细,所以诵和禅两个都要。能整天念经吗?念到后来,不是打妄想,就是昏沉。即使你晚上也不睡,也没有占便宜,心里昏昏沉沉,醒过来又打妄想,白天一睡就醒不过来,仍然给你补上。我有时候中午不睡,晚上一睡,明天两点钟就起不来,不是我不起来,没醒啊。一看,睡得这么久啊,多睡了一个多小时,哦,原来中午没午睡,早上给补上了(众笑)。不要勉强。自己修到什么功夫,心里有数,怎么好一刀切呢?你说话容易,人家做起来就不简单了。那我刚才所说的这些话,举的这些例子,都不是趋向定的道路。

(2001.3.7第一讲完)
 
律海十门 (3)
傅味琴
 
  能海上师开示: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
  定是般若的资粮
  菩提涅槃即般若
  如世间盖屋,泥水匠是戒,砖瓦是定,定道资粮按戒的方便与规律,就盖成屋子,但屋子非屋子(即般若非般若)。氢气里找不到水,氧气里也找不到水,把氢气氧气合起来,水就出来了,故戒定相合,必能生慧。”
  (此为能海上师1953年正月初四在上海讲《现证庄严论》前补讲之记录)


“波罗蜜”是究竟圆满

  我们要开发根本智,要成佛,那必须要有定,所以说定是般若的资粮。六波罗蜜,波罗蜜就是究竟圆满,究竟圆满是什么境界?无论什么东西,都不可能圆满的,举个例子,这只茶杯,圆,是圆形的;满,开水冲满,但茶杯外面没有满啊。佛的圆满,可不是小圆满,是大圆满,是大觉悟。

资粮圆满大觉成

  归敬颂第三、四句说,“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施等就是六波罗蜜,第一布施波罗蜜,为什么加一个等字啊?还有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各种资粮圆满故曰大觉成。为了利益有情,所以我发愿要快快成佛。

宇宙间最圆满的是什么

  世间上的一切,都没有彻底圆满的。这个房子修好了,你这个房子所占的空间也不过那么小,这个课堂也不圆满,虽然课堂里有凳子,桌子,黑板,人,可以讲课,可是这个课堂外面有吗?还没有满呢!宇宙间什么东西最圆满?要大到什么程度才满啦?你们说说看。

“波罗蜜”的境界就是“空”

  空最圆满,空是无边无际,空最究竟。所以修六波罗蜜,要修到波罗蜜境界才圆满,什么境界?就是空。初修六度,都修一个有,为什么要布施啊?布施了有福报,有。你为什么现在布施得这么多?布施大有大福气,都是有,有,有,这叫布施,不叫波罗蜜。

只布施不修波罗蜜,怎么成就啊!

  要圆满究竟就得把布施的功德全部观空,悟到什么都没有,成就了,才叫波罗蜜。很可惜啊,如今只给人家讲布施却很少给人家讲布施波罗蜜。或许是怕有人听到什么都要空,会想:“那我白起劲了,我不布施了。”所以听佛法要听得多才好,听得少,一下子给他讲得高,他会有错见,会理解错的,他听得多了,你再不给他提高,他也没办法成就啊。修布施修到老,师父还不给他讲波罗蜜,那他怎么成就啊!

布施要三轮体空

  修行最犯忌的就是执着。一执着就不叫佛教,外道也有道理,没有道理怎么会吸引这么多人去信啊?佛教跟外道的区别,就是一个不执着,一个执着。所以修布施波罗蜜,要修到三轮体空,什么叫三轮体空?要悟到这三个境界体性皆空,有布施的我,接受我布施的人,我布施了多少钱,这三者你一执着有,就不是波罗蜜境界,就不能到彼岸。

佛法懂得少,想放也放不下

  念佛的人,对人世间一有留恋,极乐世界也去不了,因为你有留恋,执着了啊,可惜的是只知道放下,放下。怎么个放下,就不懂,轮到要放下的时候,也不可能放下,因为懂得太少了,修布施要三轮体空啊。持戒波罗蜜也要知道诸法性空,修菩萨法修到七地,对戒的执着心也要放下,要放下“执三宝及戒”。

修忍辱,要观空

  忍辱呢,更要修空,自己起的烦恼要空掉,别人起的烦恼你还要帮他空掉。怎么帮他空掉?你观空,就忍得住。观空两个字说起来是很简单,但没有通过长时间的磨练,仍然没有空,你不会观啊!没有能力啊!末法时期修行人很难证果,因为把自己架空了。

观空要功到自然成

  九十年代初清定上师在九华山讲《地藏经》,有位当家发心做侍者。有一次问我:“我烦恼这么重,怎么办呢?”我说:“上师在,你去问上师。”他说:“上师叫我观空,怎么个观空,我都不知道。”即使我站在路边给他说法,也没这么简单的,功到自然成啊。不是嘴巴说说就能顶事。要忍辱,没有观空的力量是忍不住的。因为众生习气关系。

成就是从断烦恼中磨练出来的

  我从前在医院里是心理医生,在集体讲课时,总有休息时间,病人之间总要谈谈。有一个在劝导另一个,“你怎么又冒火了呢,你要改造自己个性啊。”那个回答:“傅老师的话当然要听,不过这个人实在不讲理,今天我非要跟他斗一斗,改造我明天开始。”我讲课他也听到,等到自我教育、自我改造的时候,憋不住了,所以成就都是从断烦恼中磨练出来的,并不是听就能成就,念就能成就,即使你念得好,一到现实生活中去,仍然起烦恼。我不是否定听跟念的作用,而真正的成就,还是要从生活中去磨练。我常说:“修行要在生活里修。”以前我给大家讲心理治疗,说了三句话:“愉快就是良药”,“坚持就是胜利”,“生活就是磨练”。所以修忍,要在生活中去磨练。你在生活中,以种种的观想来达到自己的心能够定下去。

不能乱精进,禅定不能执着

  精进也不能乱精进,执着精进。多年前,我在上海龙华寺,有个居士来叫我快去那边看看,“有人磕大头,很可怕,别出事啊。”我去一看,本来磕大头要两只手先下去,他不是,整个人“啪”倒下去(众笑)。我不知道他是否在练武功,等他起来后,我问他:“你这种磕法是你自己想出来的啊?”他说:“不是,是我师父教的。”我不说话,就走开了。居士说:“老师,你怎么不说,这样磕法不行啊。”我说:“他有师父,我怎么好说话?他有他师父负责。”如果你们这么搞,我要说话了。不能乱搞!有的大学生考试,整个晚上不睡觉,还吃药。脑子变得迟钝了,问他原因说:“我吃药吃坏的。”(众笑)

  禅定呢?禅定中首先要教你空观,否则的话,一执着就出偏差。般若呢?空到了极点,才开般若智慧。  

“菩提涅槃,即般若”

小乘涅槃得无学位

  涅槃,就是彼岸。彼岸就了脱生死。小乘涅槃,以无学位,证阿罗汉果,成功了,你不需要再学。假如有位同学说:“我昨天晚上已证阿罗汉果。”那要确实不打妄语,(众笑)我马上会说:“你用不着再学了。”第二句:“请你上台,我做学生。”(众笑)不要小看阿罗汉,阿罗汉修行成就的水平是七地菩萨的水平,就是心太小,法可没有小。

大乘涅槃是圆满菩提

  修菩萨法成菩提也要靠般若智慧。你修得起来就是般若。修菩萨法是一方面缘起种种的有,一方面要在有中观性空。《金刚经》说得最好,实无众生可度,不是叫你不度众生,而是叫你辛辛苦苦发心去度。最后又告诉你实无众生可度,不懂佛法的人听得莫名其妙,一会这么说,一会又那么说。打一个比方,世间无常,一切性空。多年前苏州有个人炒股票赚了两万元,我问他,他说:“是啊,我是赚过两万,现在又赔了两万。”(众笑)那这就是空。所以“有是假有,空是真空。”即使你现在还是有,到头来仍然是空。为什么。释迦佛说的:“一切有相皆虚妄。”因为是无常,所以你要度众生成佛,要圆满菩提,你还要观缘起的种种缘生法,种种心,种种功德,性空不执,你才能成佛,这就是深般若的智慧。所以说菩提涅槃就是般若。今天下课。

(2001.3.16第二讲完)
 
  律海十门 (4)~(5)
傅味琴
 
 
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

  能海上师说:
  “戒是般若的事相,是般若的方便
  定是般若的资粮
  菩提涅槃即般若”

般若汉译智慧,含义深广

  能海上师在讲律海十门前的开示中说“菩提涅槃即是般若”。菩提也从般若中产生,涅槃也从般若中产生。没有般若就没有成就。般若翻译成智慧,六度中第六度,也称智慧度。但有的法师仍然照原话音译,比如般若波罗密,这不是汉语,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智慧”还不能够表达般若所有的含义,般若是佛门专有的一种智慧。般若中有广般若,虽然广般若是运用世俗的语言文字,是世俗谛,但目的是阐明深般若。 深般若也就是胜义谛,很深,很彻底、究竟,是真谛。

通过广般若,成就深般若

  有人喜欢学高,谈高,结果出了弊端,看不起文字般若。能海上师当年说过:“没有文字般若,什么也没有。”你不通过闻思修,你懂什么呀?讲经说法,全是文字般若,你自己头脑里的思考、思维活动,也是文字般若。所以不通过广般若,你怎么去证深般若呢?真正成就是深般若,广般若只能使你在理论上成就,要亲证,才算真正成就。

成佛的因就是众生

  菩提就是成佛的意思。要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叫无上正等正觉,必须很长时期,广度众生,累积大乘功德。不度众生的人没有菩提成就的果。所以成佛的因,就是众生,成佛的父母,也是众生。众生就是成佛的一个基础。修菩萨法怎么修?在众生里修,面对众生修,这一点,你们都懂了吧。象根师你听得懂吗?我对你充满希望,因为你灵活度比较高。

先记住名词,听多了就会懂

  假如佛学的专门名词实在听不懂不要急,你就先把这个名词旁边放一放,慢慢听多了,就会懂了。我54年上五台山清凉桥,能海上师看见我们这么年轻,初进佛门,他就安慰我们,那个时候五台山没有电灯。他指灯笼打比喻:“你不懂灯笼什么做的,没关系,你只要记住,这是‘灯笼’就可以了,慢慢你自会懂的。”

学佛法,先难后易

  今天没有时间详细给你们讲什么叫成佛,什么叫菩提,什么叫涅槃,你就先记住这几个名词,你听多了就懂了,所以要有耐心。科学上的学问越学到后来越难,佛学的学问越学到后来越简单。科学是先容易后难,佛学是先难后容易。我这两句话也算是安慰你鼓励你,我从前还不是学出来的。

菩提心功德能去掉我执

  在度众生的过程中,非但能增长你菩提心功德,也是培福,更是对你烦恼是一个磨练。只有在度众生的磨练中,懂得佛法,路子不错,你会磨练掉一切执着。如果你心里有牵挂,我执去不掉,不可能成佛的,也不可能证阿罗汉果的。阿罗汉断尽烦恼,仅仅是保留了习气,可没有一个我。不去掉我,你怎么会干净呢?

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

  以我为中心,这是最坏的事情。当年政治学习,有这么一句话,“资产阶级以我为核心”,我要赚钱,以“我”为核心。佛教讲一切烦恼从我开始,执着于一个我,就会起烦恼,从心理学上来讲,一切病态心理,心理障碍从自我中心开始。所以这个“我”字是最坏最坏的东西。不论世间法出世间法,都懂得这个“我”是不好的。  

没有烦恼就到彼岸

有我必有我所,更难放下

  有我必有我所。有了我所必然会放不下,放不下就是愚夫。什么都放不下的人,说明他执着心重。讲到这儿,你们可以想通了。连我都要放下,我所还有什么可放不下的呢?

成就是在泥浆里滚出来的

  修菩萨法的人,就是在众生的泥坑里滚。从前老修行说过:“没有一个舒舒服服成就的,成就的人都是搞得焦头烂额,从泥浆里滚出来的。”尤其是发菩提心修菩萨行。你一发菩提心,种种的麻烦,种种的磨难马上来了,搞得你焦头烂额,看你退心不退心。

修菩萨法要“自苦他安乐”

  修菩萨法的人,在众生里会经常遭受到摩擦。那么修菩萨行的原则是什么?要记住五个字:“自苦他安乐”。宁愿自己苦,以求众生的安乐。你要达到宁愿自己苦不要众生苦,让众生安乐,那当然你什么都愿意让步,什么都愿意放下,样样都愿意作贡献。这样日子一长,慢慢,就把你的执着心磨光了。

在磨练中可别瘦下去

  要把我执磨光可也不容易啊。《金刚经》说,释迦牟尼佛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过去世做忍辱仙人时,四肢割掉,他都不动瞋恨心,是这样磨练出来的。胡樱,对不对啊?我看你啊,如果你磨练当中,人瘦下去了,你肯定在起烦恼,否则你怎么会瘦啊?来了以后,哭过没有?(胡樱点点头)哭过了,好,有希望。因为她一根肚肠通到底,老老实实心不谄曲。这没有什么,我从前培养的学生,有的哭得比她厉害,但千万不要瘦下去,在我身边的学生,即使哭,也会胖的。

慧眼从哪里来

  修空修得不彻底,非但成不了佛,彼岸都到不了。阿罗汉称慧眼。很多年前,我出一个问题,孙行者的慧眼是怎么来的?有人回答说:“是太上老君用火炼出来的。”我说“我培养你这个学生糟糕了,以后你叫大家回家开了煤气灶烧眼睛了,要烧出慧眼来。”整个《西游记》都是比喻,但是意义好得很。你们有的在别的佛学院学了几年了,慧眼从哪里出来?

鼓内空,才出鼓声

  我再问你们,“呼呼呼”,这个声音从哪里出来?“空”(下答),从空出来。你敲一声磬子,它“当……”,播得很远。这个声音哪里来?你们只知道敲磬敲鼓,却不知道声音从哪里来。好比只知道罗汉,不知道阿罗汉。“ 罗汉在哪里?”“在罗汉堂啊。”进佛门还在佛门外十万八千里。你敲鼓的时候,声音“嘭嘭”,很洪亮。鼓里边有东西吗?空的,所以这种声音是空中成就的。你敲桌子呢?(师击桌三下),声音两样的,是实心,它是空心。那么敲磬呢?“当……”,你听,播得很远,也是空中成就,因为磬子里也是空的啦,还有一个尾声。这是声波啊,你去敲一下大秤的秤砣,实心的,它“嘚”一下就没了。

悟空才能出慧眼

  孙悟空慧眼从哪里来?说太上老君炼丹的火烧出来的,也不错,那是一个比喻。真正讲到法义,这是什么火?智慧的火。慧眼哪里来?(有人答:也是从空里来)对了,从它的名字里来。它的名字叫悟空,孙就是猴子,悟空是佛教里的法义。你只有悟空了,才能够出慧眼。

没有烦恼就到彼岸

  不悟空,你是肉眼,最多天眼。天眼是神通,神通了不脱生死。现在人啊,对神通稀奇。只要谁说几句骗人的话,还有一帮子人帮他宣传,一下子吸引了好多人,现在都有这样的风气。好比前两年出了一个叫追星族,一个明星到了,十辆卡车上的人全来看明星了。

  断尽烦恼才能真正了脱生死。“悟空”,他悟到烦恼性空所以对烦恼不执着,能放下。没有烦恼就到彼岸,没有烦恼就断尽一切苦。一切生死流转,死了又生,生了又死,生的过程中的苦,死了以后的苦,全是烦恼关系。

悟空的境界在深般若里

  悟空的境界,属于深般若的境界,所以悟空的道理全在深般若里。广般若是利用语言文字,以世人所熟悉的例子打比方,讲道理来说明深般若的境界。因为深般若是讲不出来的。

 

莫做“轻毛菩萨”

要在自利的基础上利他

  你们说,成佛的境界跟阿罗汉的境界,或者说成佛的圆满跟阿罗汉的圆满,区别在哪里?(答:一个为自己,一个为别人)哪有可以不为自己的?饿了三天,没吃准要饿死。佛教是主张自利利他,自利在前面,利他在后面,要在自利基础上,然后才有能力去利他。自利就是了脱生死,利他就是广修菩萨法。如果你自己不走了脱生死的路,不断烦恼,不修声闻乘的出离法,不过是凡夫菩萨,去亲近凡夫众生,如此而已,俗称哄热闹。能海上师说这种菩萨叫“轻毛菩萨”,轻飘飘没有基础,给人一吹,它就飘得更高,要不了多少时候就掉下来。

偷钱给你吃饭的人不叫菩萨

  佛弟子中两种极端都有,一个只管自己,不管别人;一个去管别人,不管自己,比方说:“你没钱吃饭?尽管放心,我会帮你的,你稍等一会啊。”他外面走一圈回来了,“这是二十块钱,你快去吃饭。”他说:“谢谢你,还要你回家拿钱,不好意思。”“哪里,哪里,我是去偷来的。”(众笑)这个人叫菩萨吗?这个人叫小偷。

只管自己的人,把众生关在门外

  如今有一句流传很广的话,这是典型的只管自己,不管众生,叫“关起门来修”。“关在门里边是谁?”“我。”“关在门外边是谁?”“是众生。”只管自己不管众生。当然你已经八、九十岁了,身体又差,看样子来日不多了,那么你为了自己做好往生准备,关门修。这么年轻,好像八、九点钟的太阳,关起门来了。这种话,使年青人思想全变了,我已是黄昏太阳也还在发挥余热呢!

不学法,忙朝山,大可不必

  还有一种,自己不好好修,不听法,不断烦恼,不修禅定,跑来跑去,忙啊!有事情要跟他通话,就是找不到,他忙着什么呢?三天两头领着一批居士,朝峨眉山、普陀山、五台山,据说每个人要收二千块钱,时间都忙光了啦。寺内讲经通知出去了,有些人反映说:“他一会儿又叫居士朝山去,又叫请去弘法的人种菜。”这样都变成菜农了。

要广学多闻,佛法才不会搞错

  释迦佛的涅槃,叫大乘涅槃,不论是小乘涅槃,大乘涅槃,全出自般若。所以说菩提涅槃就是般若,这句话我讲了这么多,可别嫌我啰嗦,其实有些原话,非常紧缩,说的人有一定的境界,可是听的人却容易搞错。比如“烦恼即菩提”,这句话好懂吗?烦恼跟菩提是相反的东西,怎么叫烦恼就是菩提呢?结果不懂的人就乱用。有说:“你这么样子烦恼不好啊。”他回你一句“烦恼即菩提。”那个人没话说了。或许有人背后在评议我:“傅老师老是叫我们断烦恼,断烦恼,他不懂得烦恼即菩提,烦恼断了,菩提也没了。”那就成了邪见了。所以现在佛弟子的思想紊乱,往往是把一句话,自作聪明地去解说,别人都听了你错误的解说,甚至再在错误的基础上发展,引申出别的错误话来,这样就错上加错了。总之,佛法不是你头脑里想的这样就是这样,也不是看了某些人写的书,以为就是这样,佛法一定要广学多闻,深入经藏才会慢慢地不会搞错,现在下课。

(2001.3.23第三讲完)
 
  律海十门 (6)~(7)
傅味琴
 
 
没有戒的定非正定

一点执着也不能有

  阿罗汉又叫无学位,为什么没有什么学的了?因为烦恼已永远寂灭了,你已经成功了。烦恼消灭,生死已了,到那时法也要放下,因为法是对付烦恼的,如果你有法执的话,还不是彻底的成功。好比一个病人,生病的时候每天吃药,病好了,他仍然觉得药是好东西,到东带到东,到西带到西,照样吃,岂不成了精神病?你病好了,还不肯放下药干什么?不正常。所以,要缘起一个彼岸,要缘起一个了脱生死的极乐的境界,那真是要一丝不挂的,一点执着都不能有。

发菩提心,要受菩萨戒

  修好出离法,能发菩提心度众生,就更好了。发了菩提心,还要有菩萨戒,否则不修菩萨戒怎么度众生?没有一个标准,没有一个规则啊。最圆满的菩萨戒是三聚净戒——律仪戒、摄善法戒、饶益有情戒,这三个戒合起来叫菩萨戒。

自己没有法,就称不上度众生

  我们来分析一下,如果你没有成佛的心,也不受菩萨戒,受了也不懂,又不照菩萨戒的规范去做,出离生死的方法也不修,你什么也没有,凭着过去世善根的种子,把众生都引导到佛门中来,那仅仅是一种好心、善心,把众生引进了山门,你并未把他引进法的门,他磕几个头又要走了,那怎能称得上度众生呢?

不学成佛的法,难以磨去习气

  修出离法而不发菩提心,成佛的果就缘生不起来,也只能够停留在阿罗汉果上。去度众生,菩萨法也没有;规范自己的行为,不要造恶业,可是律仪戒也没有;样样不知道,这仅仅增加一点人天福报而已。或是受了律仪戒,也发四弘誓愿,“佛道无上誓愿成”,可是你没有法,怎么去度众生?你没有法怎么在众生里面磨炼掉自己的习气啊?成佛又是空想了。

没有菩提心种子,成佛是空想了

  或有人学得很好,也在做,但没有菩提心。没有一颗成佛的心,就没有菩提心的种子,没有种子怎么成佛?你可以成为一个人世间的好人,也可以成为一个菩萨心肠的佛门里的好人。跟众生结缘结得很好,可是你从不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你所做的好事,叫世俗善心。

供养是培福,德是修出来的

  仅仅在佛门里干点培福的事啦,像这样的人,往生极乐世界也很难。佛说:“不可少福德因缘往生彼国。”福是培福,德是戒定慧的功德,福跟德要讲清楚。现在有不少名词的观念被紊乱了,比如说,寺院里的功德箱,你只要投钱就算有功德,也讲不出功在哪里,德在哪里,供养是培福,功德是修行修出来的。

没有戒的定非正定

  缘生法要条件具足。戒定慧的定也是如此,如果你没有戒,你修的定不叫正定,叫邪定。外道也修禅定,外道不守如来规定的戒,尤其是最近几年搞得乱七八糟的外道气功,他们常边看电视边练功的,我们佛门居士受了八戒都不能歌舞观听看电视,因为电视一开,就听到音乐的声音,也很容易碰到一个舞蹈的镜头,或者是男女亲爱的镜头,不歌舞观听,就是既不得看歌舞戏剧,也不得听音乐歌曲,当然更不能亲自去参加唱呀跳呀。但对居士的要求比较宽,八戒只要受持24小时,一天一夜圆满,过了24小时,在家居士仍然可以看电视。出家了呢?一出家就不能看,因为八戒是叫居士过一天出家人的清净生活,还不完全是出家生活,仅是取其中的紧缩的八条。如果居士八戒都不能看电视,出家人受了250条戒、348条戒能看电视,那岂不颠倒了?如来哪有对居士要求高,对出家人要求低?你请我来讲法,我就要这么说,否则不这么说,讲法的人就不能使佛门清净,对不起如来。

  记得多年前在浙江有个寺庙请我去讲法,这些小和尚听了几天,就把方丈室的客厅里放的一架电视叫人扛走了,因为他们觉悟了:我们是出家人,人天师表,还看电视吗?可想而知,有法的教育,众生是会觉悟的。  

“见作非理”要纠正
对“破法恶人”不可慈悲

缘不清净,事物就不清净了

  条件变了,事物就要变,这就是缘生法,根据条件说话。例如:本来规定不得歌舞观听,现在条件变化了,有的出家人看电视了,那么事物也就变化了,变成不清净了,先不说这是犯戒吧,耳朵听到歌曲也不清净了,眼睛看到戏舞也不清净了。最近看到一本杂志,刊登了一张在大雄宝殿佛菩萨面前举行结婚典礼的照片,佛教变成这样,令人痛心啊,这样清净吗?如果是清净的话,佛弟子又何必出家呢?佛教是讲断爱,尤其是男女的爱,怎么可以在释迦佛的面前宣扬男女的爱呢?

在佛门扫肮脏,有功德没有罪过

  我是老了,今年不知明年事。所以我常说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你们将来把佛门打扫打扫,不要怕,一不犯国法,二不犯佛法,怕什么?佛门是无数众生的明灯,这盏明灯被灰尘都遮盖得暗淡无光了,你把它擦擦亮,到底是有功德还是有罪过?但有邪见的人照样会说你是罪过,好比有个孤老婆子,街道干部看她屋里这么脏,知道没人给她搞清洁,动员年轻人做好事,帮助给她打扫卫生,那个老太太可气坏了,“我又没有请你来,我只习惯肮脏,不习惯干净,我40年来都是这个样子,你把我房间弄得这么干净,阳光这么亮,搞得我眼花,连墙角里两只死老鼠都给我清除掉了,你真罪过啊。”岂不怪事!你们想想,如果我们为了佛门清净,敢说敢为,到底有功德还是有罪过?

演员是假和尚,现在都发财了

  僧宝可不是假和尚,如果是假和尚,要被人家笑话的。演济公的演员有一天被你认出来,即使换了衣服了,脸仍然是济公呀,如果你肃然起敬走过去说:“济公活佛,向你顶礼。”人家“哈……”笑,说:“他是演济公的演员,是假和尚。”他不过演场戏的假和尚罢了,戒不懂,佛法不懂,演了这场戏,红包包倒拿了不少,现在演员都发财了。

宝是贤圣僧,僧以清净为体

  真正的宝是走上解脱生死的道路,已经证果的称圣,正在路上叫贤,贤圣僧才是宝。即使称不上宝的比丘僧,我们也要恭敬他,因为僧是以清净为体,一个内心行为清净的人是值得人们恭敬的。对于一个不清净的出家人,我们也不要贬低他,不要看不起他,为什么?因为他会忏悔,他会还净。假如这个出家人为名为利,根本不是在修行,即使他当年是真的出家的,可是这么多年来,犯戒造恶,从来不忏悔,从来不改过,这就毁了他自己的法身慧命。当然咱们说这些话是对整体,而不必对个人。对事不必对人,至少我们有一颗菩提心,希望佛门恢复清净,我看有功德没有罪过。

菩萨戒说:“见作非理”要纠正

  菩萨戒中有一条“见作非理不正说”,你看到别人在做不对的,不合佛的道理的,叫“非理”。“不正说”,你没有做到以正法去跟他说,你犯戒。你必须要跟他说你错了,错在什么地方。这不是以自己的瞋恨心、烦恼心去找他麻烦,这与“说四众弟子过”是两回事情,而你不说倒是有犯戒的罪过了。

密乘戒说:对“破法恶人”不可慈悲

  密乘戒中有一条“破法恶人身口慈”,破坏佛门清净,破坏佛法,乃至以邪知邪见为人讲经说法,这种破法的恶人,你还以身口对他慈悲,你犯戒。 

加个非法因缘,佛教就会变颜色

矫枉过正

  有些人学得太少,懂得太少,才会受那种蒙蔽,说:“说不得,说了罪过。”我说法40年,都说我讲的法是正法。不过也有一句风趣话:“傅老师完全讲正法,不过太正了。”那岂不更好?就好比“学雷锋学得好,学得太好了。”那不是更好?

加上个非法因缘,佛教就会变颜色

  佛教如果加上一个不是根据法的因缘,佛法就要变颜色,就要缘起另外一种颜色了,你不信试试看,红色加红色仍然红色,红色加白色呢?成粉红了;红的加青的呢,也不是红,也不是青,成紫色了。能随便乱加颜色吗?乱加颜色,佛门就不像佛门了。有人认为佛门应该改进改进,说句笑话,如来的爸爸也不是你啊,是净饭王,他也是一个凡夫啊!只有把不符合佛规定的错误改掉,可不能把如来规定的法改变,何况现在的佛教你变、他变,是变好了,还是变坏了?有人说现在什么时代了?还讲戒吗?他要把戒否定掉,或者说在时代的发展中戒也可以修改啊。那他是不认为如来的智慧是彻底圆满究竟的,就好比邪教说释迦牟尼佛不是最高的。如来规定是可以有方便的开许,但是要照佛法的原则去方便,不是根据你自己的原则方便,已经给你方便了,你不要没有边际啊。50年代我学习政治常听到有句话“不能宽大无边”,对犯错误的人宽大得有原则啊,你没有原则就变了宽大无边了。所以我们佛弟子千万要令如来欢喜,不能把原则做交易。

事物因缘而生,因缘而变,因缘而散

  以上种种启发,讲得比较广了点,结合我们修行来讲,一切都是缘生。

  物质也是缘起,屋子是一个比喻,屋子比做般若,泥水匠、砖瓦、造屋子的图样,种种条件具足房子就造起来了。既然这个房子是缘起的,本来没有,因为条件聚合,缘起了房子,那么条件一分散,房子就没有了,仍然成了各种材料,条件变化掉了,这个房子也变了。比如本来两层楼的房,后来把屋顶铺铺平,再盖一层,变了三层了,本来是新房子,多少年以后,变成旧房子了。

屋子即非屋子

  这么一说就可以明白,“是房子即非房子”,从形象上,相上看,有这么个物体,人们用语言文字给它取个名字叫房屋。屋子只是一个名称,实际上是木头、砖头、水泥堆起来罢了,堆成方形—方房子;砌成圆形—圆房子;堆得高一点—高房子;矮一点—平房子,取了很多名称。还有,原来这地方有房子,今年去看没有了,拆掉了,房子能拆得掉,就因为它本来就是聚集起来的,所以能拆掉。哪有拆不掉的房子?所以佛法说事物的体性本来是空,所以能够缘起,事物是在性空上缘起,所以它还是属于性空。所以“是房子,即非房子,是名房子,”这些道理《金刚经》说得最好 。

人为了生活方便,取了种种名称

  为什么要取个名字啊?为了生活方便。人类在生活的历程里,从原始社会开始,慢慢聚集了很多语言文字,搞了很多名称,事物变化越多,名称越多。假如人只有一个名称,叫做人,生活就麻烦了,电话来了,“喂,有事吗?”“你叫人来听电话。”那么你看见人,就叫“人,你听电话。”(众笑)行吗?人还有男人女人,一个家庭主妇对保姆说:“你去叫男人来。”保姆一看见来了个男人,“喂,男人,我家的主人叫你去。”这还像啥样子。那怎么办?还要加姓加名,而且姓名也不能够:“哎,你叫啥名字啊?你的名字借给我抄抄好吗?”(众笑)不行的,名字要各人一个呀,怎么好抄人家的名字?所以这些名称本来没有,是人为了生活方便取出来的。 

功德隐藏的好

称“老”别执着,称“小”别生气

  不要执着,何必执着一个名相。上海有个人喜欢拍马屁,看见才30岁的人,“哎哟,这是陈老。”这个年轻人特别高兴,他也不想一想,老后面就是死,老死了,老有什么好的?以前我22岁,进佛门都称我“小傅”,到60多岁,仍然称我“小傅”,我挺高兴,一点不生气,你们“老”了,我还“小”呢(众笑)。小嘛,活得长呀,生什么气呀!

有人给自己吹起高帽子戴上

  不要戴了高帽子就洋洋得意了,所以如来叫出家人剃头,意思就是别戴高帽子了(众笑)。越到末法时代,这个高帽子越容易戴,有一种,是别人给你戴上去的,有一种自己戴上去的。你只要吹一吹,高帽子就形成了。在十年动乱里面确实有这么一件事情,有一个说相声的演员被批斗,人们称为笑星,一出名就要批斗,红卫兵说:“给他戴高帽子。”这个相声演员说:“用不着各位辛苦,我已经带来了。”他从裤子袋里抽出来一只塑料做成的,“噗”一吹帽尖还特别高,往自己头上一套。从此我才知道,高帽子可以自己吹出来的,比如说:“我是什么什么菩萨化身”、“我的传承什么代”、“我是什么活佛转世”,或者“我是西方再来人”,“我已经开悟了”,这种事现在很多,大学里就发生过,同学一进宿舍就看他高高盘坐在双层铺上,进来一个他就说:“我已经开悟了,你是业障众生。”闹得来,把他没办法,最后只好送到精神病院(众笑)。

功德隐藏的好

  我过去在上海,听说某人开悟了,这个人我很熟悉,脸墨黑的,看来毛细血管都没有打通,修禅的人,怎么毛细血管都打不通?说开悟了。那谁说的?听说他有几个学生,如果是他学生说的,学生都没有老师高,怎么能够证明老师开悟呢?如果是老师自己说的,从前开悟的人还要经过禅师印证,可是现在谁知道印证的人自己有没有开悟呢?所以我看不管有没有开悟,还是功德隐藏的好。

最笨的人才显示自己的功德

  佛法越普及,越懂,吹牛的人越没有市场。隐藏功德最聪明,最有智慧,为什么?说句笑话,谁也不知道你有多少功德,你没摆出来。最笨的人把自己仓库里的东西都摆满了,问他:“你仓库里还有吗?”“全在这里了。”被人一目了然,你也不过这样儿。

开悟的境界是说不出来的

  修行境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开悟的境界说不出来,所以古时禅师只能做个动作来启发你,例如(师两手拍掌),这么一拍,没话了。法已经说完了,他说的什么法,你懂吗?禅宗不通过语言文字,往往说句“话头”,做一个动作,你不懂,就叫你自己去参。如果说出来,也不好懂,打个比方,“哎哟,还是不太懂。”所以禅宗是摄受上根上智的。对上根上智的人来说,做个动作,说句话头叫你自己去参,自己去悟,直截了当,悟起来快。

看到听到,并非自己悟到

  我看你们快不快了,就刚才这么一个简单的动作,你说说看,说的是什么法?不懂啊?他说的是缘起法,如果以后你去当禅师了,由于看见老师做过样子,有人来请教法,你也“啪”,(做击掌状),你这叫装腔作势。你不过是看到听到而不是自己悟到,两码事情。悟道的人,智慧像涌泉那样。

要悟,还得靠语言文字指路啊!

  看到、听到,学到这儿就没了。禅宗人讲禅,有人常用手一竖,“喏”,(师用手指一竖),一学就会。有人再给自己戴顶高帽子,“我今天讲的道理,你们几乎全是听不懂的。”所以还是好好地学,语言文字是需要的,在你未悟到前,要靠语言文字指路啊。一个妈给孩子指月亮还要靠手指,你不靠手指,妈说月亮在天上,“哦,妈我看到了,哦,月亮这么多了。”妈说:“那是星星,月亮是那个圆圆的。”还不如用手指一指,孩子朝妈指头看去,心里明白了,这是月亮。

(2001.3.30第四讲未完)
 
 律海十门 (8)
傅味琴
 
 
戒定相合 必能生慧

  能海上师说:“如世间盖屋,泥水匠是戒,砖瓦是定,定道资粮按戒的方便与规律就盖成屋子。但屋子非屋子(即般若非般若),氢气里找不到水,氧气里也找不到水,把氢气氧气合起来,水就出来了,故戒定相合,必能生慧。”

戒定相合,必能生慧

  讲到屋子,屋子是假相。往里面看,就是砖头、石头、木头、砖瓦,不要执着实在有屋子。所以说“般若非般若”。又比方,“氢气里找不到水,氧气里也找不到水,把氢气、氧气合起来,水就出来了。”条件具足,定决定出生,条件不具足,定决定不出生。如果你不把氢气、氧气合在一起,水决定不出来,所以说“戒定相合,必能生慧”,戒的条件有了,定的条件有了,戒跟定合在一起,就决定出生智慧。“以戒生定,由定发慧”,就是根据这样一个原理来的。

由正定生无漏慧

  我们所说的慧,是从佛教的禅定中开发的根本智慧,根本智,无漏慧,必须要以戒而生正定,以正定而开发觉悟的智慧,不依戒得的定不是正定。不是正定,叫邪定。邪定修到后来即使聪明一点,也叫邪慧,不叫正慧。

外道修止不修观

  外道修定,往往修止不修观,只止妄念,不修观,也不断烦恼,有两种后果:一种因为他不断烦恼,起了烦恼,脑子里越来越兴奋;还有一种,专门止住念头,外道的止是把所有的念头都止住了,结果变了像笨头笨脑的傻瓜那样,为什么人们醒不过来,偏要修下去?因为得定会出功能,所以他们迷掉了。

无想定不能修

  修无想定的人,生无想天,无想天的境界高,寿命长,其实嘛也特别短,因为他无想,等于在睡着了做梦,梦一做完,一般都是掉在三恶道里,有点福气的生在人间,人间里的这个人是什么模样?就是脑子迟钝得像个白痴,那全是修无想定的关系。(下课)
                           (2001.3.30第四讲完)

 

戒有三种戒:
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

情况不同,戒也不同

  戒有三种戒: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这儿把别解脱戒放在第一位,虽然菩萨戒里也包括别解脱戒,但是把别解脱戒作为一个独立性这方面来说,是表示别解脱戒的重要性。别解脱戒,又称别别解脱戒,各不相同,非常细致。这是佛的慈悲,佛的方便善巧,众生的生活环境不同,发心也有大小,所以佛就根据情况,你适合受哪种戒,佛就给你制定哪种戒。

居士五戒,可以结婚

  比丘戒、比丘尼戒,在家居士是没有办法做到的,因为在家居士有家庭负担,必须他去照顾,而且还有男女间的夫妻关系,要养儿育女,所以佛就制定五戒。五戒中的淫戒性质,跟八戒和比丘戒里的性质不同,五戒里的淫戒指的邪淫,不是邪淫是允可的。在家人所以要成家,可以生儿育女,养儿防老。

出家人对男女不能起爱心

  可是释迦佛对出家人的要求提高了,出家人主要是了生死,所以出家人的淫戒就包括正淫也要断掉。不管是五戒,八戒,比丘、比丘尼戒,都有这样一条淫戒,仅仅因为生活环境不同而有所区别。出家人犯了淫欲,性质就严重了,因为出家人是以淫戒为首,出家人男女不净为最严重,是破戒,出家人犯了淫戒那完全是堕入恶道的因,修行人稍微有点爱心,就不清净了。

了脱生死才是度

  那么佛怎么去度在家人?佛说五戒保人身,并不是说给你五戒,就算把你度了。你现在一世做人,受五戒,不犯戒,下一世仍然做人,这只能算是防止你下三恶道,把你下三恶道这条路防止一下。什么叫度呢?度是要度到彼岸,要了脱生死才算度。

杀盗淫妄酒不能做

  五戒也称别别解脱戒,能保你得人身, 解脱三恶道,可是我们现在本来就是人,后世仍然做人。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所以光持五戒是不够的,持戒只是止住你的恶业,杀盗淫妄酒,造了恶业人身保不住,你想不通,说人身保不住,我现在仍然是人嘛,但是你还没有死啊,做人的福气还没有完啊,死了以后这个人的身体就要坏了,那么下一世什么身体这就难说了,也许是狗身、牛身、马身、饿鬼身、地狱身。

听课乱想,修定昏沉,不算好学生

  持了戒还要修禅定,还要从智慧中觉悟过来啊,只有断尽烦恼才能够了脱生死。比如说佛学苑有很多规章制度,规章制度不许可的,你不能做。这是保你不闯祸,保证这个佛学苑能够安定团结,可是你天天吃饭睡觉,有啥意思?规章制度的目的是为了使大众能安心学法获取智慧,修学禅定,改造习气,否则你规章制度都遵守得很好,听起课来胡思乱想;修起定来,直打瞌睡,一个月下来无所收获,那么这个规章制度对你有什么利益呢?

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不顶事

  戒是相当重要的,中国佛教出现了宗派后,有专门研究戒律的,属于三藏中的律藏,你重视戒很好,可别忘了修禅定啊。你把戒持得很好,是戒律清净,从不做坏事,成为佛门里的好人,可你仍然没有定力,没有智慧啊,没有禅定去开发无漏智慧啊!好比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每年都是遵守纪律的模范,可是考试功课只有 24分,这个学生仍然不顶事啊。所以持了律仪戒,还要修习定慧。

末法时期,更要以戒为师

  戒定慧要以律仪戒为基础。好比盖高楼大厦,打地基是非常重要的,非但地基要打得牢,还有材料要具备,设计都要非常扎实,这都是基础啊。可是基础都有了,土地也平整了,三年乃至三十年没有把楼房盖起来,可惜不可惜啊。说没有关系,咱们就做为一个体育场吧,体育场也不能避风雨啊,所以对戒要重视,这是不错的,可是不能只停留在戒上就够了,还要修定慧。

受了戒,不知戒条,忙了个空

  就拿戒的本身来说,你还要提高,你要修菩萨法,还必须要受菩萨戒,行菩萨道要有规则的,那就是以菩萨戒为规则。有人受完菩萨戒,受到别人的赞叹:“你跑得快,你已经受了菩萨戒了。”其实那个受菩萨戒的人对菩萨戒一懂不懂,那起什么作用呢?我有一年在深圳,晚上深圳的学生来看我,我说你们今天晚上想听什么?同学之间在说,“你受了菩萨戒了,比我们快啊。”就赞叹他,他就说:“就请老师讲讲菩萨戒吧。”我说好。他边听边害怕,说:“哎呀,早知这样,我不该去受菩萨戒的,我全犯光了。”受了菩萨戒的人,往往受人赞叹,红本本里也证明你受了菩萨戒,可是他受个“零”分的菩萨戒,就好比买了一件新衣服,不知道怎么去保藏,也不知道这是什么料子,该怎样洗,该怎么样穿,不知安顿,随手一丢,一拿出来全都发霉了,比脏还要脏,多了一层霉蒸气,这简直给自己开玩笑,忙了一个空了,还要背罪过,还对不起释迦佛。

受了菩萨戒,还要学菩萨法

  受了菩萨戒,还要学菩萨法,现在人认为懂不懂佛法没关系,只要有个小庙,敲敲法器,人家叫你师父就行了。佛教竟然变成这样了。年轻人有一种求知欲,但经文意义不懂,想懂得多一点,师父想:我老了,年轻人总得让他们懂点佛法,以后居士们有什么问,他也可以回答回答,就同意了。但佛法里到底讲些什么呢?他一听,修行要断烦恼,心里就不高兴了,好比革命革到自己头上来了,就不乐意了,一受批评,还是回小庙吧。

(2001.4.5第五讲未完)
 
 律海十门 (9)
傅味琴
 
 
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要认真对待

学得太少,佛法成了点缀品

  佛法在末法时期变成不是断烦恼、了生死的方法了,学得太少就变成是点缀点缀的装饰品了。说“这位小师父到佛学院学过,是法师哩。”请你讲讲六波罗蜜,你说“六波罗蜜就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这就是六个波罗蜜。”就那么简单,法义讲不出来就不成为断烦恼的法了。如今有的善知识也不大想讲法了,不是他没菩提心,讲了以后,给这些人拿回去当装饰品,这是糟蹋佛法了。所以我刚才特地语重心长跟你们说,你们到底是来学佛法断烦恼、改习气,还是为了学一点好拿回去作装饰品?

照菩萨戒行菩萨道,是真菩萨乘

  住过大庙的人远远超过住小庙的人,大庙里有丛林规矩啊,小庙里自由散漫。哪可以没有规矩呢?所以菩萨戒也要讲规矩啊,你照菩萨戒去行菩萨道,才是真正的菩萨乘。

密乘戒要建立在律仪戒、菩萨戒基础上

  修密要受密乘戒,密乘戒是在律仪戒、菩萨戒这两个基础上建立的。律仪戒都没有修好,菩萨戒也不懂,就去修密,就好比没有一层楼、二层楼,你这个算什么三层楼?密乘戒十四条根本罪,第一条违依止法。现在很多没资格当师的也当起上师来了,因为帽子高,气派大,是会有人去的,或许他并不是善知识,你去依止他,受了密乘戒,一切全得听他的,不听他的,就违依止法。现在这种事情很多啊。

择师有择师法,不能盲从

  其实密乘戒中“违依止法”属根本罪,这是指有正知正见、有传承的显密圆满的善知识说的,可不能被他人盗用了。假如他是一个恶知识,你去依止他,样样紧跟他,他下地狱,你也紧跟着下地狱。要学密首先要遵守择师法,你对自己选择的师啊,要好好地从师的十种功德方面去看,不能盲目跟从。否则,他跟你说“这是密法,这是快速成佛法,这个修法能够即身成佛。”你信了,结果他自己都没水平修这个法,你能修吗?

挡不住贪瞋痴,即被毒害

  一般地说,没有四、五十年功夫,能在佛法里精通什么呀,很多人年纪轻轻,当起金刚上师来了,真是令人费解。老年人经受风波,容易看破,年轻人血气方刚,男女心正在活跃时,你能挡得住贪瞋痴吗?你不能以毒攻毒,反被毒害,何况如今有不少是利用佛教搞外道。

  有时候鸦片也是药,因为止疼的效果好,可是医院里使用的剂量是严格控制的。律仪戒、菩萨戒都没有学好,你能严格控制得了吗?用毒药别变成吸毒了。

修密教,可不能被贪瞋痴俘虏

  打个比方,《智取威虎山》中小分队的侦察兵杨子荣扮土匪,与土匪一模一样,可是他是假土匪,最后,解放军把土匪消灭了。假如你想:土匪的生活也不错,我干脆就当土匪吧,那你就成了叛徒。所以修密教的人是消灭贪瞋痴啊,可不能去当贪瞋痴的俘虏。

戒要严肃认真,不能开玩笑

  不论是别解脱戒、菩萨戒、密乘戒,都要严肃认真对待,不能开玩笑。尤其是女众专修班这一段时期的风波,使人想不通,居士受五戒,沙弥尼比丘尼戒更多了,对戒律不重视,整天犯戒的佛弟子,又怎样培养他们当佛门龙象呢?保证不算数,岂不成妄语了,真使人失望啊。有人说了:“人别跑光了,还是放宽一点吧。”为了从严才办专修班,一时严不起来,只能逐步逐步严。如果你真正有志气的话,以戒为师啊,如果你再顶不住,你自己要走,我们也留不住,你自动淘汰。退心的理由,在我们看来都不是理由,这不叫退学,这叫逃学。校规里只有不得半途退学这一条,没有半途退学一条,你自己看准了签保证书的啊。所谓同意你退学,不过是不勉强你罢了。

受了戒要学戒

  别解脱戒,每个佛弟子都要受;弘法利生,要受菩萨戒;不想学密的人,用不着受密乘戒,跟你没关系。受戒了,就要做到,不做到就是犯戒,所以要“事前问律师”,律师就是给你受戒的师,有不懂的地方受戒前要请律师给我讲一讲,能做得到,我就受,做不到我就不受。受了戒要学戒,不学戒,上午受戒,下午犯戒了。 

佛门不是自由散漫的地方

佛门不是自由散漫的地方

  现在有的人把佛门当成可以自由自在的地方,我爱怎么就怎么,因果可是没你想得这么自在。从前有个出家人,在一个大庙里当主持,临死的时候很恐怖地叫,“地狱啊,地狱啊”,你怎么好随随便便?难道也想到地狱里去开开玩笑?想想是挺可怕的,可是他不怕。那些自由散漫、发脾气、嚣张,就是有罪过了。这儿是学法的地方,你对法不恭敬,那不是有罪过了?法是救你出生死轮回的,可是你的心却会下三恶道。

师为你关闭三恶道门

  释迦佛说过,如来在世以如来为师,如来涅槃以戒为师。你没有戒等于没有师,由此可见戒的重要性。那么师呢?难道不重要吗?如果师不重要,释迦佛怎么说“以戒为师”啊?吵吵闹闹,在师前欺骗,背后说闲话,乃至于诬蔑、诽谤,我替那些人害怕,而他们却自鸣得意,这个老师有什么了不起,他极力地要把我三恶道门关闭,我照样打得开,胜利了。唉,这样的人能称佛弟子吗?

依戒依法的师就是善知识

  只要依戒依法的师就是善知识,戒重要,师更重要,因为以戒为师嘛。也就是说,你要像重视师那样去重视戒。有很多人不理解,说:“佛协文教部这些年轻人,对他们的老师很恭敬,这是老师培养得好。”这是因为他们懂得法,这儿是依戒依法的,他就不愿离开了。

不遵守戒规是跟释迦佛捣乱

  你骂师,师不会少一分毫毛,可是你增加了一份罪过的重量,这是我从以戒为师想到了这个“师”字。你对师恭敬,听话,师定的规章制度,你就甘心情愿地遵守,那不是事情好办了吗?捣乱的人,其实也不是跟师捣乱,也不是跟闽东佛学苑捣乱,是跟释迦佛捣乱。

 

经藏乃说法教化

  经藏乃说法教化,论藏是辩论,律藏制定戒律,均是对治烦恼,令正法久住。(能海上师)

不深入经藏,说法教化难善巧方便

  下说:“经藏乃说法教化。”教化众生必须深入经藏,不深入经藏,智慧不大,智慧不大很难善巧方便。善巧方便不是哄人骗人,不是世俗圆滑,而是智慧的运用。现在人善巧方便,大多并非善巧,叫贪图方便。

善巧方便不是贪图方便

  我54年上五台山,广济茅篷的一位出家人,出门迎接,一见我们就合掌念一句:弥陀佛。后来我听能海上师讲经,上师说五台山的出家人怎么唸弥陀佛?不对不对,要全称,赶快不要这样唸,这是末法现象,末法就是越来越不全了。你看从“南无阿弥陀佛”来个方便,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再来个方便,称“弥陀佛”,或许再来一个方便称“陀佛”。现在有的地方念阿弥陀佛可真是念两个字,“阿——陀,阿——陀,”听起来好像“阿婆阿婆”,这是把佛法从圆满来切断,搞成不全的这种做法的方便。

  真正智慧的方便,要懂佛法,并要“遍知有情心”,有情种种心态你都要明白。但是即使这样,菩萨也很难度三种人:大财富、大外道、邪知邪见。

不讲次第,把佛法搞乱了

  佛协文教部早晨的讲经,现在在讲十二缘起,讲的方式就不一样。有人说我是变化多端,为什么要不一样?因为他们听了几年了,你们还刚刚听,用跟你们讲的方式去跟他们讲,不善巧;把跟他们讲的方式来跟你们讲,没基础的人也会“稀里糊涂”。所以所谓方便不是乱方便,要有次序地上去就是方便,有次序不上去也不叫方便,不要把佛法搞乱了。

跳越和不往前进都不叫方便

  快是好事情,乱就是坏事情。以前有句口号“多快好省”,可没有提“多乱好省”。你跳不叫方便,停止不往前推进也不叫方便,所以一定要充实自己的佛法智慧,才能够做到说法自在。(2001.4.5,第五讲完) 

不要人为地制造灭法罪过

人造会集本不能称经

  经藏是指释迦佛的说法教化。儒教的四书五经,道教的老子《道德经》,基督教的《圣经》,以及在佛门里面出现的伪经,都不是佛经。我们对经的态度要严肃,要恭敬,要维护好,因为众生要想断烦恼、了生死,全靠佛的说法教化。现在还有人把经典,这本抄几句,那本抄一段,这叫会集本,不能称经。佛只是在每次讲法中讲过那些话,可没有讲过这样一本经。所以很多法师、善知识对这样一种会集本称什么经,非常反感,指出这是极端错误的,一本经必须完整,释迦佛头上怎么说,中间怎么说,后面怎么说,必须要圆满。

伪经和删改佛经的罪过很大

  法宝到了末法时期,非但出现了伪经,而且往往被人删改,这是一件可悲的事,因为众生全靠经典来理解佛的法义,运用法义去断烦恼。佛经是佛亲口所说,怎么能改?我从前听法师讲过,要改佛经一个字,须有八地菩萨以上的成就。否则你改一个字,罪过很大。

经文不全,会促使佛法速灭

  末法时期再下去,法宝会慢慢消灭,非但佛弟子不懂经文,无法修持,而且经书也不全了,众生福气越来越差。到最后你能得到经书其中一页、半页,你是大福气了。再下去,你得到经书的一个残角,也已经有福气了。所以我们现在有完整的经书,应该要大量印送,大量弘扬。

不要人为地制造灭法罪过

  在完整的经书这本抽一句,那本抽几句拼起来,岂不是人为地在制造末法最后时刻?如果这种行为受人赞扬,那么别的人也跟他学了,拼拼凑凑都称什么经、什么经,所以末法是人制造出来的,这种把以后的时刻提前来,加速灭法的罪过,恰恰是佛门里的人搞出来的,所以像界诠法师和各地法师都在批判这个会集本。

因果不能转移,不可能“你的罪我来背”

  有位海外法师提到这本已被称为“经”的由夏莲居编的会集本时说,叫大家尽管念,“如果有罪过,我替你背。”因果能够由别人背吗?因果只有自己亲身受报,哪会移到别人身上去的?由于这件事情,我想起世俗上的亲属常会劝信佛的亲人杀鸡吃肉时说:“你尽管吃啊,如果有罪,算在我身上。”敢说这个话的人,当然是不信佛的,因为他不相信有什么因果,所以随口说:“我来替你背。”这种人不懂佛法,不懂因果,误人子弟,搞乱佛门,难道没有罪过吗? 

末法最后的现象,不能作为今天的提倡

末法最后的现象,不能作为今天的提倡

  到末法最后时刻,法都灭掉了,阿弥陀佛大慈大悲,在空中显现“南无阿弥陀佛”几个字,让众生都能够看到有这么一个佛号,种下善根,那么现在是最后时刻吗?末法1万年,现在是才进入末法500年啊,只要一句佛号,样样都不要,那不是把末法的最后时期由于你的倡导、你的推动,移到今天来了?好比一个病人的家属,在病人死亡尚远的日子里,要求医生停止使用一切药物,赶快打强心针,岂不乱搞?这样不是促使病人更快死亡吗?所以你们能够发心来佛学苑学习佛法,这才是为了不让佛法很快地灭掉。

修净土法门也要深入经藏修戒定慧

  据说净土宗初祖,他提出要深入经藏,要修戒定慧,主张“法门无量誓愿学”。据说到二祖就逐渐脱离了其他经典,把心念佛号改为口唸。你看佛经上念佛、念法、念僧都是心念的,“今”底下一个“心”,就是你现在心里有佛,念念不忘,这就叫“念佛”。净宗二祖可能出于好意,怕后世人心力太差,光靠心念,摄持不住,就提倡持名号时念出声来,提醒自己,所以是帮助的作用,不是主要的作用。如果口唸心不念,口唸就不起作用。

佛是主张从理解法义中获得智慧

  开放政策以后,国内的净土宗,在原已演变的基础上,受到境外某些宗教势力的渗透,在铺天盖地的磁带、VCD影响下,国内修净土唸佛的人也变成了只要一句,念经不必求懂。一本经不求懂有什么作用?佛说过一个偈:“虽诵千句”,你虽能念一千句,“不解何益?”你不懂对你有什么好处?这是佛批评的话,有人竟然提倡不必懂,这是违背佛的话而讲的。底下两句:“能解一偈”,你即使能够理解一个偈,一个偈是四句话,“行可证道”,你尚可以修行证道。佛是反对不求懂,而是主张要从理解法义获得智慧。

要纠正以不懂为高

  必须要纠正以懂为低,以不懂为高的风气,如今大家为了求高,都不懂法义了。听说有人讲法,讲到半途,问听的人你们懂吗?其中有一个人点点头,他大惊:“什么?我都不懂,你会懂啊?”学生不懂,老师自己也不懂,岂不完了?可是末法时期众生偏偏喜欢这一套,他把不懂的也自讲一套,表示我高,假如学生回答:“听不懂。”可见得我法讲得多么高啊!形成这样风气为时已久了。当年成都有个佛学院,有个老师讲禅宗,一堂课讲下来就说:“我这一堂课,你们最多只有两三个人会懂。”学生都听不懂,你还夸夸其谈,表示自己了不起,就因为这种不良的风气形成了佛法的衰落。

不懂的人把《心经》说成《多心经》

  只会唸不懂法的人,不要说法义不懂,连标点都不懂。从前我家的一个邻居说:“你们全家天天唸经,其实我从前也会唸经。”我问他:“你会唸什么经啊?”“我会唸‘多心经’。”佛经里,哪有一本叫‘多心经’的?“多心经”念起来,这个心越来越多啦。他说的“多心经”,你们知道是哪一本经啦?(答:《心经》)哎,应该是《般若波罗密多——心经》,他变了“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这些都是不懂的危害,非但自己毫无利益,还流传后世害了后人,把佛法都搞乱了。 

皈依三宝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皈依三宝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

  所以大家应该好好发心,要深入经藏,智慧如海,应该这么做的,因为不管出家在家都是三宝弟子。三皈依中有“自皈依法,当愿众生,深入经藏,智慧如海。”你怎么可以反过来说:“三藏十二部让别人去深入吧,咱们用不着的。”意思就是让别人去皈依三宝吧,咱们皈依两宝好了。受了皈依戒、发了皈依愿,却偏不照佛的话去做,却反说、反宣传。

没有宿命通怎能知他人钝根

  有人说,咱们都是钝根,佛法不好懂,要深入全面地学,咋做得到?这些话不妥当。如果有人跟你说:“你是钝根。”你问他:“你有没有他心通?宿命通?”“没有,我哪有神通啊!”“既然没有他心通,没有宿命通,你怎么知道我是钝根?”

究竟是钝根利根,说的人都没根据

  有一次,我们去拜访一位法师,他跟我说:“现在人都是钝根,学禅定是比较困难的,当然了,你老师是两样的。”意思是说我老师是利根。假如我去另一个地方,他们不认得我,我问:“像我这样,应该修什么法门好?”“你是钝根呀,当然念佛最方便了。”那么我到底是利根还是钝根?这种话都是没有根据的啦。

钝根也可转利根,哪有不变的道理

  有句通俗的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整个佛法是一个“转”字,一切法性空,都能转的嘛,钝根也能转利根。怎么20岁的时候钝根,40岁钝根,60岁钝根,好像这个根啊,经过20年40年的学法修行,一动都不会动的,至少动一动吧。从前是钝根的下品,后来变了中品,40年下来,即使你硬说我钝根,也该是上品了吧。哪有不变的道理?不变就不是佛法,不变众生怎么能成佛呢?

故弄玄虚是佛门的悲哀

  说听不懂,来居士林听法的大都是没文化的老太太。有次我问:“我刚才讲的话,你们听得懂吗?”回答说:“听得懂听得懂。”事实证明佛法是可以听得懂的,看你怎么讲啰,是你自己讲得别人听不懂。例如讲“如是我闻”,“如者,如如不动也,如者,法尔如是也,如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也。”那么多话,本来是一句不懂,弄了十句都不懂。你要使别人懂呢?很简单,“我亲自听到佛那样说”,还是这样讲来得明白。你自己在故弄玄虚,似乎要是讲得大家都听得懂,就会被人说是幼儿园的水平。以不懂为高,那是佛门的悲哀啊。

一步步学上去才是科学态度

  学佛法,一步一步上去,那是科学态度。刚进佛门的人学高了,底下没有基础,以后叫他补补基础,他就不乐意了:我已学得那么高,还要当小学生吗?其实他所学的也不规则,东抓抓西抓抓,一个完整的整体性也没有。

  好比旧社会洋行里的,从前叫茶房,专门给人泡茶,干杂务的,洋行里叫“boy”。你叫他来学英语,从头学起,A、B、C、D,他不肯学,我在洋行里这么多年,我讲也会讲了,还学ABCD……其实他只会讲那么几句:“Yes,sir”,“一块银元one dollar,24个铜板twenty four”,上海人称他洋泾浜。

没有基础,不叫正规的人才

  所以,即使你是个人才,你这么搞也不叫正规的人才。现在这种情况很普遍,一学就学高,讲基础的法,没人爱听,这叫把自己架空了。没有基础,不是架空了吗?我是主张一年级到二年级,小学到中学,中学到大学。

经藏没有规定你必须全部学完

  有人说:“三藏十二部,叫我怎么学得光?所以不学了。”这话又错了,比方说想喝水的人听说那边有个水缸,过去一看说:“这么一满缸的水,我怎能喝得光呀!干脆不喝了。”那这个人是聪明还是笨蛋?没有叫你全喝光呀,也没有规定,不能全喝光就不要喝。又如看见一桶饭,心想这么多饭吃下去我不要变成饭桶了吗?就不吃了。如果有人说:“对,对,因为吃不光,所以你就别吃。”这种话叫诡辩,别上当了。吃饭是解饥,喝水是解渴,你能够解饥解渴就可以了,佛也没有叫你三藏十二部一学就要全部学完。

戴上了自卑帽子,勤奋就发挥不出来了

  有人连深入都不懂。好比你在门口,脚还没有进门,你迈进门口就叫进门了,进门以后你再迈前一步就叫深入。说深入它没有一定的标准的,你在原来基础上再伸进去了,就叫深入,并非圆满,圆满就成佛了。所以把佛法搞得高高在上,又认为自己永远是钝根,这些话对修行人的影响太大了。一个人戴上了自卑的帽子,勤奋就出不来了。发明电灯的爱迪生说过:“天才99%是努力,”怎么可以在人们努力向佛法深入的发心中泼冷水?到底是不是好心?真正的善知识应该给佛弟子吹暖风,给他鼓励,让他上进,哪有泼冷水,吹冷风的?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佛的话,要深入经藏,要尽量努力,不学、不努力总是不对的。有句话:“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好好学习就是为了天天向上。学问是学来的,自然越学越明白。

  从前我家里来了一个身体魁梧的年轻人,他告诉我:“我从前又瘦又小,因为瘦小,同学、小朋友都欺负我,我打又打不过他们,所以我就练身体,我这个魁梧身体是自己练出来的。”原来瘦小的身体都能改变,修行哪有改变不了自己的道理?

(2001.4.13第六讲未完)
 
 律海十门 (10)
傅味琴
 
 
小狮子怎么变小猫了

小狮子怎么变小猫了

  佛弟子从佛口生,从法化生,简单说是佛所生的。拿遗传来作比喻,释迦佛称狮子,佛弟子就应该是有雄心壮志的小狮子!狮子绝不会生出猫来的。是佛弟子自己听了那些卑劣的话变成小猫了。所以我们得到释迦佛佛法的法乳,得到释迦佛佛法的这种遗传的种姓,个个可以成为伟大的佛弟子,成就伟大的佛教事业。

后世人自己制造了证果的困难

  末法时期是人自己制造出来的,一切法性空,时间本是假相。后世人证果证道很困难,很稀少,也是后世的人自己制造出来的。

菩萨、尊者的论藏很重要

  论藏是辩论。有许多论是菩萨写的,弥勒菩萨、天亲菩萨、无著菩萨……,还有许多论是尊者写的,舍利弗尊者,目犍连尊者……,《法蕴足论》就是目犍连写的,《阿毗昙论禅定品》是舍利弗写的。为什么要有论呢?因为佛法甚深难于理解,要真正理解如来真实义不是件容易的事情。通过佛弟子来论说论说,就能够更加明白,你的观点补充我,我的观点补充你,所以论藏很重要。

辩论必须以法为准则

  但到了后世,尤其是现在,现在没有什么论,只有一个不像样的争论,而且越争越不像样。佛法还刚刚初学,经藏还没深入,就你讲你的,我讲我的,争得激烈。最糟糕是带了一个我见,凡夫知见,搞片面,执着心很强。即使别人有道理,也认为自己不是没道理,要面子、不服气,那不是真正在法上辩论了,在搞烦恼斗争了。听到人家说些观点跟自己不合就讨厌,或者想“这两句是反驳我”,就生气,故意歪理十八条跟你闹,这叫胡闹。辩论必须以法义为准。

回答错了,要笑就开朗的笑

  辩论是辩论佛法。哪个人对,哪个人错,要以佛法的法义为准,不能自说自话,自以为是。我有一年去拉卜楞寺,拉卜楞寺佛学院的学生正在辩经堂里辩经,辩得热烈!可惜我一句也听不懂,我听不懂藏语。如果回答错了,会引起哄堂大笑,奇怪,又没有话筒,他回答错了你这么远听得见?不是,他看见别人笑,他也跟着哈哈哈……但看看脸部表情,从来不生气,不是取笑,不是讥笑,是开朗的笑,要这样才对呀。

对讲法的人不要讥笑

  有个现象应该要改:就是笑得不太好看,叫讥笑。讥笑看得出来:开朗的笑开嘴巴的,讥笑从来不开的,讥笑后还要向旁人看看,表示:“我说得对吧!”自己表扬自己。讥笑时看他只动一块皮,所以人称皮笑肉不笑,还自得其乐,自我陶醉。尤其是对讲法的人讥笑,这个罪过大。不恭敬已经有罪过,还要讥笑。

听闻佛法,说“放屁”要受放屁报

  去年,有个新生脾气坏,不受教。同学告诉我,我讲课,她说“放屁”。坏了,这个人不能脱离生死了,因为要受放屁报的。狗也放屁,牛也放屁,人也放屁,即使天人也放屁,所以死了又会在另一道里继续放屁受报,能出生死吗?我们修行人成就法身,光明遍虚空,哪来屁啊?这还是说启发的话,真正的罪可重了,听到佛法,你说放屁,那不是成了佛法是放屁吗?即使知见不同,观点不同,你也不能说他讲佛法是放屁啊!我说法40年,到2001年才第一次听到说我讲法是放屁。但我一点没生气,因为我从前是研究精神病的。还看到一个现象,也很不好,听了几句与自己观点有点不同的话,这个脸部表情就不大好,微微摇头,微微地笑,可不是开朗的笑,是表示蔑视,瞧不起人家。

直心笑是天真,四肢太活跃像舞蹈

  我们今后也要开展辩论。辩论时可以笑,不要讥笑。胡樱是天真关系,她心底没坏心,她笑是直心笑。那你忍不住也笑呗,忍不住偏要压(众笑),岂不把心肠压歪曲了?胡樱也要注意,你四肢活跃得太厉害了,就变成舞蹈了(众笑)。 

灭法的人不希望再出三藏法师

能尊重佛弟子,佛教就会兴起来

  经藏、论藏、律藏称为三藏,精通三藏称三藏法师。经藏是说法教化,论藏是辩论,律藏是制定戒律。你们说佛教出现三藏法师,好不好啊?三藏法师是越少越好,还是越多越好?玄奘法师全世界都尊重,不管你信佛教不信佛教,能够尊重佛弟子,佛教就会兴旺起来。

知识分子的文化不一定能理解佛法的道理

  修行不仅是个人事情,还牵涉到千千万万众生的痛苦和幸福。拿现在世间的形势来说,最重要的是维护世界和平,佛教本就提倡和平,所以佛教的教义如果能够深入民间,普及全世界,这个世界就会好起来。再加上佛法能度众生出生死轮回,全靠法师给我们讲法,我们自己看经书是很难懂的,而且容易理解错误,所谓“依文解义”,知识分子的文化不一定能够理解佛法的道理。

有人在努力今后不要再出三藏法师

  我们全班同学有没有希望今后的佛教不要再出现三藏法师?没有啊。别说全世界,全中国有没有啊?有啊!还不少呢!他们在宣传不要深入经藏,不要法,所谓“三藏十二部,留给别人悟,让别人去深入好了”,那么请问你说的别人是谁啊?当然是不同意你的人,或者反对你的人。当然,一个人说话总希望人家认可;一个人讲出一番道理来,总希望人家喜欢听;一个人总喜欢很多人都看他的书,所以说这些话的人总希望佛弟子全听他的话。那么让别人去深入经藏指的谁呢?那只有留给社会上的人去深入了,那佛门里就出不了三藏法师了!所以我刚才先问你们,三藏法师好不好?希望再出几位三藏法师还是不要再出三藏法师了?是使佛法兴旺起来,还是使佛法消灭?这是个原则问题,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佛教传到中国,多少年代都是通行着一种风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结果弄得是非不分。

在家出不了“三藏居士”

  社会上的人不可能出三藏法师。咱们女众部有出家佛弟子、在家佛弟子,佛门在家弟子不可能成为三藏法师,也不能成为三藏居士,要出家才能成为三藏法师。为什么居士出不了三藏居士?因为居士不能看比丘、比丘尼戒,律藏就不圆满。刚才说,再出几个三藏法师好,越多越好,那居士当不了该怎么办啊?出家呗,出家了就能当三藏法师!

我培养的居士是未来优秀的出家人

  我年轻时说过,我培养的居士都是未来优秀的出家人。当年办九华山佛学院,又不放弃上海的讲课。上海清早五点钟的车,到安徽青阳,住个晚上再上山。九华山讲过一个时期又回上海讲,两头跑。教务处有个比丘跟我说:“老师,我想问你,是九华山的出家人重要,还是你上海的那些居士重要?”意思叫我别到上海去。我朝他笑笑说:“我培养的是未来优秀的出家人。”

通经、论、律三藏才能称三藏法师

  在福鼎,大家赞叹我培养的年青人好啊。将来出家了,也不见得会坏。咱们都是发菩提心的人,为了报释迦佛的恩,为了报三宝的恩,为了广度众生,为了佛法不要消灭,我们希望在末法时代再出些像玄奘法师那样的三藏法师。福鼎太姥山平兴寺弘扬戒律,穿的衣服是原始佛教的衣服,还讲经,学《菩提道次第广论》,这样三藏全了。三藏非但要学,而且要精通,经藏是说法教化,没有经藏,你怎么教化众生?没有律藏,佛门里尽是小偷、打架、不守规矩、自由散漫。没有论藏,别人问你几个问题,你一个也回答不出来,怎么跟人辩论? 

经、律、论均是对治烦恼,
令正法久住

不懂佛法是灭法的罪魁祸首

  我们学会辩论,就能跟外道、世俗的邪知邪见人辩论,尤其现在更需要跟佛门里的邪知邪见的人展开辩论。一般社会上人不懂佛法,但阿弥陀佛、极乐世界他们也知道,说有莲花求往生,就不懂了。他们会问:“西方的莲花有没有门号?”说这怎么知道,“你不知道,你到西方怎么找自己的莲花?”他一连串问下去:“佛教不贪黄金,为什么极乐世界要用黄金铺地?”你被问得哑口无言,他说:“算了算了,你什么都不知道,还是跟我学学打牌、搓麻将,还好高兴高兴。”不懂佛法是佛门的悲哀,众生的悲哀啊!不懂佛法是消灭佛法的罪魁祸首。所以法师讲经时说过:“不听佛法,不要戒定慧,你们知道你们在干啥?你们在干灭法的工作。大家都不要法,佛法不就消灭了吗?”不让佛法消灭,全靠你们,说这个功德在佛学苑,哪里!佛学苑就是这些房子。说老师讲法有功德,我老师讲法给谁听?假如我讲给墙壁听会有功德吗?说“日光灯啊日光灯,你要知道无常的道理啊,总有一天你要死亡。”这有功德吗?功德在你们身上,你们来学法就是功德,将来能当三藏法师,功德更大!

经律论均是对治烦恼,令正法久住

  经藏、论藏、律藏,均是“对治烦恼,令正法久住”。对治烦恼不容易啊,烦恼如果容易对付的话,众生怎么会无始以来流转生死?烦恼是变化多端,狡猾得很。一面用可怕的方法来吓唬你,过一会儿又用亲爱的方法来迷惑你。你老不生病,起烦恼照样能使你生病,让你吃东西的时候起贪心,吃得胃疼只好看医生。

烦恼就睡在你的心里

  烦恼各种手段都会使出来,烦恼在哪里?就在你心里,陪着你这颗心睡觉,人们还不知呢!你看,许仙跟白娘子不是睡一起吗?一条白蛇睡在旁边还不知道。烦恼毒蛇就睡在我们心里,还有人陪猪睡觉,猪脏死了,这是谁啊?报纸上的消息,有个喝醉的人,跌跌冲冲,一头倒下去,吐出脏物,一头猪闻到好吃的气味,就跑过来舔,它越舔越觉得味道好,因为吐出来的东西猪喜欢吃,它贪心来了,舔光了竟然咬他的鼻子,这个喝醉的人还醒不过来,咬完鼻子咬他嘴巴咬他喉管,喉管咬断了,当然永远也醒不过来了。结果因为酒鬼吐出来的东西里有酒,所以这个猪后来也醉了,倒下去刚刚倒在他的旁边。第二天早晨人家奇怪:这个人怎么跟猪并头睡在一起?一看,已经死掉了。所以佛弟子受五戒,酒戒不能不受啊!

消灭佛教的方法就是不要法

  说法、辩论,受戒、持戒,全是一个目的:去掉烦恼,止住恶业,令正法久住。说佛法分三个时期:正法时期、像法时期、末法时期。要知道修行人无时间相,时间本是假相。即使是佛说过这个话,法无定法,也不要执着,一执着就错了。虽然按照年代来算现在是末法时期,可是末法时期也有正法,如果正法普及了,末法就变了正法了。反过来说,在正法时期也有末法,你能够分得清吗?在佛涅槃后的一千年的正法时期里,难道没有佛弟子在搞歪风邪气?难道没有佛弟子懒惰?难道没有佛弟子造恶?也有啊,不过是多少的问题。正法时期能够按照佛的话去修行、实践,自己懂得断烦恼,这种人多,所以证果证道的人多。末法时期这种人少了,相反的,种种歪风邪气多起来了,法快要没有了,就说是末法时期。这都是人搞出来的呀,而且不是外面的人。历史上三武灭佛尚且灭不掉,国内的十年动乱也没有把佛教灭掉,可是佛弟子却能把佛教灭掉,用什么方法?就是不要法。法没有了,佛教就消灭了。 

猛断烦恼,末法风气就能转过来

深入经藏,猛断烦恼,末法风气就能转过来

  现在善知识还有,真正修行人还是蛮多的,在四九年的时候圆寂了一个阿罗汉。四九年肯定是末法时期,离开现在五十多年,照样出阿罗汉,就是阿迦曼,世界上公认的阿罗汉,不过太少了。能不能使少的变多呢?完全可以变的嘛,佛弟子靠自己发心,发愿嘛。一个人发愿,一万个人发愿,十万个人,一百万,一千万个人全发愿自己做到像正法时期那样清净,精进,深入经藏,猛断烦恼,这个风气就转过来了。

为了正法久住,佛说法四十九年

  经藏、论藏、律藏都要弘扬,都要深入,是为了正法久住。佛所以讲四十九年法,目的也是为了使正法久住。如果佛弟子个个都听释迦佛的话,佛法消灭不了,也不会衰落,也不会逐渐地演变。佛弟子听了烦恼的话,更糟的是听邪师邪说的话,演变到现在,佛法快要灭了。

外道说佛教里要有道教才是中国的佛教

  今天我在编辑《音声海》时,把你们女众部的日记找来,有一篇我觉得挺好,把它编了进去,题目叫“外道论佛教”。一个道士谈佛教,最后说“佛教里要有道教的东西,才能够成为中国的佛教”,我在后面写到:“如果像这道士所讲的那样,那么真正的佛教就在中国消灭了!”真正的佛教里有道教的东西吗?从她这几句话里我才醒悟到原来外道要消灭佛教就是用这个方法,还给你挂一个牌子:中国要有中国式的佛教。什么是中国式?那就是道教、儒教、佛教本是一家,这是中国式的佛教。那么,释迦佛的佛教就此找不到了,这很可怕。所以如果不把邪知邪见扫出去,不用我们佛法的正法去把他们辩倒,佛教慢慢就消灭了。寺院不会因为人的死亡而死亡,但变了参观的旅游景点,菩萨成了艺术品。佛弟子佛法不懂,讲起来么满口的道教、儒教,稍微讲几句佛教的话,也会讲错,这个时候佛教就消灭了。要知道寺庙不能代替佛教,人也不能代替佛教,只有释迦佛亲口讲的法,一点都没有改变,这个法才叫正法,才能代表佛教。所以令正法久住,这是一个发菩提心的人不能不知道的,不能不努力的,否则你这个菩提心就是空口说白话。

  经、论藏公开,律藏不公开,是佛弟子内部的事。(能海上师)

律藏不公开

  经、论藏公开,律藏不公开,为什么不公开?因为这是佛弟子内部的事情,外面人没有必要知道,也联系不上去。譬如说,出家人的袈裟,用不着把袈裟做法介绍给时装公司,没必要。说增加一点知识也好,将来可以发明时装袈裟,那更糟糕。律藏不能公开,可是偏偏现在的佛教书店、法物流通处,橱窗里放着比丘的《四分律》,只要有钱就可以买,没人管。那么有的居士信心也很好啊,为什么不能看?因为居士看了就不敢出家了,佛对出家人的要求太高了,你吓坏了,“还是不出家的好,因为我做不到。”所以佛常用这个方法,先把你头剃了,衣服换了再说(众笑),等到你出家了,受大戒了,受比丘戒了,再给你看,那个时候你基本上也有了道心,对出家生活也适应了。

我们不太严也不太宽

  我们女众部有人说太严,有人说太宽,调和调和,算中等吧,不严也不宽。有的人吃不消,她不想一想当年释迦佛也是这样的。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居士只有五戒。你一出家要求升高到50倍,释迦佛就是这条路线。你们过去在小庙里,要求不高,到这儿来要求一下子升高了,你吃不消,受不了,你想跑回家去。害人最害的就这个家,有家可归你才想跑。说出家人也有家,小庙就是我的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从高处跑到低处去,没志气啊!

徒弟一叫苦,师父就叫回去了

  要求高是为你好!还说闲话,动瞋恨心。小庙的师父对你宠爱,收一个徒弟就好比是自己的儿女,真是宝贝。有时候打电话来:“你在那里怎么样?好不好啊?”还添一句:“如果不好么你就回来噢。”假如这个徒弟说:“我有点不习惯。”“不习惯就回来吧!”把徒弟叫回去了。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害人的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害人的

  没有智慧的慈悲是害人的。孩子要换牙齿,妈妈给他拔,孩子怕疼,送去医院,孩子一看白衣服的医生,更怕了,哭啊闹啊,叫得像杀猪那样(众笑)。妈舍不得说:“算了算了。”因为母亲慈爱嘛,他既然这么怕痛就算了。结果长大后牙齿很不好看。一个从正规的丛林里出来的出家人和一个从小庙出来的出家人比,一个庄严,一个不庄严。既然戒律是佛弟子内部的事情,那么就应该要持起来。

  戒律对治众生的病,犯何病用何戒医。七众弟子之戒律都不公开,互不过问。

戒律是对治众生的病

  “戒律对治众生的病,犯何种病用何种戒医。”当时释迦佛观察弟子中出了什么差错,就制定什么戒。凡是众生都会发生杀盗淫妄,佛早就禁止了,叫根本戒;有的戒是根据众生的病而制定的。怎么会制定酒戒呢?酒戒称放逸戒,喝了酒的人必会放逸。那时有个阿罗汉,喝了酒醉倒了,被小孩子戏弄,摸他脸,捅捅他鼻子、耳朵,把泥土堆在他身上,他一点也不知道,威仪尽失。所以佛就制酒戒,不准喝酒。后世众生更糟,喝酒后控制不住,尽做坏事,连四条根本戒也保不住了。所以佛就规定酒戒不能开,戒律上规定“开中唯除酒”。

居士不要过问出家人的戒

  七众弟子的戒律各有不同,佛按照实际情况制戒,七众弟子的戒律都不公开,互不过问。所以居士不要去过问比丘、比丘尼戒、正学女戒,跟你没关系,因为你没有出家。

  制戒缘起是使正法久住
  高——无比于世、智慧、慈悲心
  洁——完全利他、慈悲、菩提心
  因相——即律仪戒之支分。高洁大行十一个支中,一二三属戒,四定,五慧,六施,七戒,八忍,九精进,十静虑,十一般若。

菩提心最高,菩萨行最大

  “制戒缘起,是使正法久住”,律海十门第一制戒缘起门,第二高洁大行门。制戒缘起是佛为令正法久住才制戒,高洁大行是叫你修菩萨法。菩提心最高,菩萨行最大,但是一定要建立在律仪戒基础上。一个行菩萨道的人不懂律仪戒,只能称善男信女,拜拜佛,烧烧香,做点好事,谈不上学菩萨行,因为他们自身没有一个规范,怎能在众生里起好的影响,又怎能度他们呢?

  所谓“高”,菩提心最高,皈依愿里有“自皈依佛,当愿众生,体解大道,发无上心”,这个无上心就是菩提心,最大的一条道就是菩提道。要发这样心,使每个众生都跟你有缘,使他们发菩提心。

有出离心、菩提心,才能做到大行

  “洁”是出离心,要想清净必须出离世俗。即使人在世俗,心要出离世俗,对一切都不贪,也不追求。

  有出离心,有菩提心,你才能做到“大行”。普贤菩萨我们称:大行普贤菩萨,他的座骑是白象,象气力最大,白最清净。普贤菩萨广度众生,就是菩提心;普贤菩萨修断德,罪障恶业、烦恼断清净,就是出离心,出离烦恼、出离世俗。

满胸怀装的父母众生,唯独没有自己

  菩提心无与伦比,世间人无论多么高尚,都比不上佛弟子的菩提心,念念不忘众生,唯独没有自己。以前学习焦裕禄的时候,就听到焦裕禄满胸怀装的全兰考人民,唯独没有自己。那么咱们佛弟子更应该满胸怀装的法界众生,唯独没有自己,而且不只是给众生生活上的安乐,还要给他成佛的安乐。要完成这样一个“高”,那当然必须要具足智慧,出离世俗。

  洁,也可以说是完全利他,菩萨就是这样自苦他安乐,菩萨的心都在众生身上。

制戒缘起是因,戒的支分是相

  这十门中因相两个字,制戒缘起是因,律仪戒的支分是相。高洁大行门一共十一个支分,一二三属于戒,四属于定,五属于慧,六属于布施,七也是戒,八是忍,九是精进,十是禅定,十一般若智慧,从这个排列的内容看就圆满了。

  (2001.4.13第六讲未完)
 
  律海十门 (11)

傅味琴

要爱护身体,不要过分注意身体

提要:

  ■ 修行人要利用身子
  ■ 苦修不是修得像痨病鬼那样
  ■ 要爱护身体,不要过分注意身体
  ■ 既不要让身体经常生病,又必须下功夫才稳当
  ■ 佛法衰落,个人修行也必然衰落

  清定上师开示:
    修行人要利用身子,不要被身子作主。
    天热一坐下,怕出汗难受,怕衣受汗,这样修行修不起,念诵唸不起。怕出汗,执  我,怕衣受汗,执我所。
    用功时要用身子,不要将就身子;休息时,应爱护身子。
    讨论戒律,应以名诠趣入,不应专留在小事上谈。
    学戒学时,要以名诠对事相,行时要事相对名诠。
    摄修心要是替根本戒外围作严密保护(如篱笆、围墙、壕沟等),能使我们清净不  犯。

修行人要利用身子

“修行人要利用身子。”身子要把它看成工具,不能看成主人。既然要利用身子修行,对身子就要爱护好,像木工把刨子、刀锯等工具保护好,保护不好生了锈就不好用了。佛弟子不爱护自己身子,这个风气到现在还没有转过来,这不对,没有身体怎么修行?修行人老生病,东痛西痛,修不好的。

苦修不是修得像痨病鬼那样

以前我们在居士林搭伙,工作忙,菜吃不惯,有一时期多到十三个人生病。后来会煮菜的胡妈来了,我们自搞伙食,生病的人慢慢少下去了,脸色也好了,人也胖了。我说宁愿把钱放在营养上,不要把钱放在吃药上,苦修不是叫你修得像痨病鬼那样(众笑)。你们会想:释迦佛雪山洞里也是皮包骨头,可释迦佛皮包骨头照样不咳嗽(众笑)。我主张一切自然,勉强不好,只要在法上提高觉悟,慢慢都会转变。爱护好身体,能安心学法就好。

要爱护身体,不要过分注意身体

“不要让身子作主。”世间上的人多是身子作主,自己身体还蛮好,就是瘦了点,样子不好看,于是吃得像个蹄胖那样胖,又忙着减肥,把时间都浪费在这上面了。我们应该“菜饭饱”——要吃饱,“布衣暖”——要穿暖。你们快要学修禅定了,你不穿暖,盘腿发抖,还修什么禅定?听课尽打喷嚏,扰乱大众。不吃饱违反规章制度,有病得看病,要看得快,好得快。女孩子最不好就是撒娇,尤其是南方人看病还要拖泥带水,忸忸怩怩,北方人还豪放一点,“我没病(众笑),我只是休息休息。”所以既要爱护身体,也不要满脑子注意身体,越注意越娇气。从前吃食堂里供应的馒头,女孩子常把雪白的皮撕掉,“我不要吃。(众笑)”现在更是一只饼吃一半,装秀气:“我吃不下啰”,这种习气修行人要不得。

既不要让身体经常生病,又必须下功夫才稳当

修行既然要利用身子,就要保护身子,爱护身子。修行人不要让身体经常生病,又要不被身子作主。对身子爱护, 过分了,一劳动就怕身体吃不消。

现在有一种风气,就是贪舒服,贪舒服的根子就是懒惰,哪种修行方法最舒服、最简单、最方便,就去学哪一种,慢慢就发展成戒定慧都不要了。因为太麻烦,学习要听课、要思维、要讨论,还要照学的去做,那更麻烦了,逐渐逐渐三藏十二部不要了。还尽说好听的话,简单、方便、圆满、稳当。也不想一想,简单不可能稳当,要稳当得下功夫。不懒惰的人照样有方便,懂得越多就越方便,搞熟了就方便。这两种不同的观点,起源于一个是懒惰观点,一个是勤劳观点。

佛法衰落,个人修行也必然衰落

修行靠佛法,佛法衰落,个人修行也必然衰落。我不能说简单就不可能成就,但能有几个人呢?自行车两只轮子经常要翻车,汽车四只轮子就稳当。要制造一部汽车可不简单,还要学会开汽车的技术,才能稳当。杂技团的自行车只有一只轮子,表演杂技的人照样骑上去,是有这样的人,可是你骑得上去吗?为了练这个功夫,腿骨跌坏的人有多少!汽车中还有更稳当的十轮大卡车,翻也翻不了。

(2001.4.20,第七讲未完)


  律海十门 (12)

傅味琴

不要人管的人,像修行人吗

提要:

  ■ 不像在修行,成就极少
  ■ 越简单方便,越不像修行人
  ■ 不要增长执我、执我所的习气
  ■ 用功时要用身体,休息时要爱护身体
  ■ 大丛林有规矩,小庙很散漫
  ■ 不要人管的人,像修行人吗

不像在修行,成就极少

“天热一坐下,怕出汗难受,怕衣受汗,这样修行修不起,唸诵唸不起。”修禅定容易出汗,一出汗不舒服,就不修了。说唸佛不会出汗,还是唸佛好。唸佛是好,但懒惰不好,不要戒定慧就不好!有的人唸佛唸得很辛苦,整天唸,但某些人不像在修行,像唱山歌,拿一串念珠边拨边说话,东看西看,这是消遣!千万不要一面唸佛一面看电视,还有的靠在沙发上边唸边叫:“王妈,泡杯咖啡来。”也有的人唸佛很精进啊!就是懒得去学戒,学禅定,去深入经藏,释迦佛说的他也不干。有人在这儿呆不住,因为管得太严了,吃不消。到末法时期修行人已不像修行人,所以修行成就的人极少。

越简单方便,越不像修行人

每个宗派都好,不要说唯有我这个宗好,那别的宗派就不好了?据说净土宗初祖就主张修净土的人要学戒定慧,要深入经藏,要法门无量誓愿学。初祖以后就被人改成越来越简单,这么一改嘛大家都来了,结果出现了戒也不懂,定也不懂,慧也不懂,一问三不知,就不像修行人了。

不要增长执我、执我所的习气

“怕出汗,执我。怕衣受汗,执我所。”因为出了汗我就不舒服,执我。怕衣服一出汗就肮脏了,执我所。举这么一件小事情,就在增长我执,执我,执我所。有人洗澡一天要洗三四次,就算洗七八次,洗完不久仍然是肮脏的。

用功时要用身体,休息时要爱护身体

“用功时要用身子,不要将就身子;休息时,应爱护身子。”修行可不能随便,修禅定不能靠背,一靠背就生病,因为背后的血脉通不上去了。

修行必须依规矩做才能修成就,“不依规矩,不能成方圆”。拿午睡来说,有人已经养成不午睡习惯了,来了以后早晨起来得早,为了使你得到充分休息,规定要午睡。在休息的时候,有人就不爱护身体,不肯午睡,起来看书,既影响别人又影响自己。有个男青年,睡觉的时候他看自己的书,什么书他都看,结果每天早晨迟到,始终不肯自觉地调整。不尊重规章制度,自由散漫,这不是在修行,是在培养我执。

大丛林有规矩,小庙很散漫

中国的佛教后来发展成住小庙,小庙没人管,要晚起就晚起,因此住小庙很难修行。我们有个体会,来的人住过大寺院的,容易做到遵守规章制度,住小庙的,自由散漫养成习惯了,就不容易做到。

有人很瘦又生病,偏要过午不食,这不是乱搞吗?佛教讲慈悲,对自己也得慈悲啊!我们这里男女严格分开,也不能随便逛街。有人一不高兴,就说管得太严了,因为她过去生活男女混杂,喜欢上街,她已经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了。

不要人管的人,像修行人吗

同学间的一些矛盾,有人一反映,就被人家说打小报告,意思是说,你在挑拨。其实反映情况是为了爱护你,老师看了小报告就可以掌握整体的情况,做出安排,如何调整,如何解决,如何去帮助,如何去启发。哪个单位不打报告?非但打小报告,还打大报告呢!如果打小报告有功德,那你为什么不打小报告?还讨厌人家打小报告,就因为有人打了小报告,纠察又要管我了,老师又要管我了。如果你是不要人管的人,那还像修行人吗?

新来报到的同学,有的很不适应,说:“在小庙里都叫我师父,到这儿来要受居士管”,住不下去了,难受啊!我后来特地做了一次讲话,我说请这样的同学放心:我们女众班不受居士管,可是你不能说,我不要老师管,我不要办公室管,你这个话总讲不出来吧。

(2001.4.20,第七讲未完)


  律海十门 (13)

傅味琴

以戒对事,以事附合戒

提要:

  ■ 不受管教,怎能成良马
  ■ 讨论会不是发气会
  ■ 以戒对事,以事附合戒
  ■ 戒开掉了,老虎出来了
  ■ 开戒不是为了个人放逸
  ■ 制度纪律是为了保护大家

不受管教,怎能成良马

戒律本身就是管人的,规章制度本身就是管人的。不受管教,野马怎能成良马?有的人溜之大吉,跑了拉倒。过去因为没人管,所以才流浪生死,六道轮回啊!今天佛法来管你,你还不要管。不要人管的人还是有人管:法律管你、公安局管你。今天管你是爱护你,你都要冒火。

讨论会不是发气会

“讨论戒律,应以名诠趣入,不应专留在小事上谈。”讨论要从法的名诠上去研究,这条戒应该怎么做到,不要一讨论尽谈小事情,谈不完的谈,小事情已经拉长了,再加上发牢骚,有同学就有意见,讨论会变了发气会(众笑),全说气话。

以戒对事,以事附合戒

“学戒学时,要以名诠对事相,行时要事相对名诠。”在学戒或学纪律时,要以名诠对事相,要以戒律或纪律条文去针对事情,来看这件事情对不对。在你真正要做的时候,要事相对名诠,去做一件事情,要考虑我这么做符合不符合戒律。

戒开掉了,老虎出来了

“摄修心要是替根本戒外围作严密保护(如篱笆围墙,壕沟等),能使我们戒律清净不犯。”我们这里的围墙就是保护,防盗铁门也是为了保护。八十年代初期坐火车,旁边一个老太太大讲开放,我问她:“你懂得开放吗?譬如公园的门应该开放,老虎笼子的门能开吗?”

只知道开,不知道关。佛门今天已经开得没边际了。歪风邪气就利用开,开得简直像个游乐场。前两天听到你们各地来的同学说:“这儿是正规的,我们那边可没见过,难能希有!”多年前听到有这么件事:某地有个居士去寺庙厨房,路过寮房,看见小和尚在里边跳舞,就说:“你们出家了还能跳舞吗?”回答说:“现在九十年代还讲戒吗?”戒开掉了。

开戒不是为了个人放逸

戒律里有开戒的,可不是为了你个人放逸啊!在律仪戒里不许可的,你就得要遵守不犯。菩萨戒里的开许是为了度众生,哪有不分青红皂白,不分什么情况,把根本戒乱开的?杀盗淫妄是根本戒,酒戒是放逸戒。能海上师编的《基本三学》“四根本修心要门”可以去看一看,是把戒律的原则摄在心要里,容易摄持就不大会忘记。

制度纪律是为了保护大家

五戒第一条不杀生,其实非但不杀,而且还要做到不恼害众生。真要把杀戒持得清净、圆满的话,恼众生,害众生,也算犯边边了。纪律规定不准咬耳朵说话,免得同学心不安,怀疑在讲她;要讲普通话,不准讲方言;打电话还得两个人去。这些措施都是为了保护大家,也许有人是干坏事逃出来的呢。我们非但要对宗教局负责,还要对公安局负责。你们发心来这里,能不保护你们吗?出了事别的不说,你们家长就要责问。有你们这样想的随便吗?喜欢怎么就怎么,一管就生气。

(律海十门开示已完,下接“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2001.4.27第八讲未完)

[转载自-佛教菩提心网]

 


{返回 傅味琴居士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企业家的人生与禅乐
下一篇:制戒缘起十义门第一(90~95)
 企业家禅定营(20~39)
 文殊五字根本真言念诵法(100~108)
 《金光明最胜王经》卷第三“劝请功德”的讲解(20~29)
 念佛开示
 谈三宝功德(70~92)
 《律海十门》开示
 涅槃不是死亡,是永恒的不生不灭(80~89)
 <聚心观>带修禅定前开示
 初发菩提心修行观法(40~49)
 定学开导(140~152)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