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佛教入门 二十三·四圣谛简释
 
{返回 佛教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4378

二十三·四圣谛简释 

  佛成道后,初转*轮,是在古印度波罗奈国的鹿野苑(Sarnath),为阿若陈如等五人说四圣谛法门。四圣谛的"圣"字,是解作"正"的意思。谛是真理,即是表明苦、集、灭、道的四谛法,是圣智所亲自证验到的四种人生正确真理。

  一、苦谛——说明人生多苦的真理,人生有生老病死,人人免不了的痛苦。还有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都是苦的果报。

  二、集谛——是说明人生集起贪嗔痴等许多烦恼的"因",去造种种的不善业,才会招受种种的苦果,故"苦"以"集"为因。

  三、灭谛——是指修道所证的圣果,即是烦恼灭除,获得无生(解脱生死)的真理。

  四、道谛——道就是正道,道有多种,主要的指修习八正道,就会得到最胜智慧(般若),修善断恶,解脱生死痛苦。

  "集"为"苦"的根本,此二谛又为流转于世间的因果;知苦而断集,断集以离苦,为声闻乘厌离世间的观行。

  "灭"为"道"的收获,此二谛即为超出世间的因果;求证灭而修道,由修道以证灭,是为声闻乘修证涅槃的行果。

  声闻乘证得涅槃果,即断集谛所集起之烦恼见思二惑,此见思二惑具含有十使:①贪,②嗔,③痴,④慢,⑤疑,⑥身见,⑦边见,⑧邪见,⑨见取见,⑩戒禁取见。断此十使乃修戒定慧三学,以破我执,证得我空真如,而解脱生死。

  当时佛以三转四圣谛开示陈如等五人,令彼等悟道。现将三转四圣谛列表于下:

  【注】

  ⒈五阴炽盛苦——身心欲求如火之炽盛,故苦。
  ⒉转*轮——佛说法,叫做转*轮。轮的意义:①如碾米之轮,能碾破糠秕,喻佛法能破五住烦恼。②如舟车的轮,能通行抵达于目的地,喻佛法能通达四德涅槃(常、乐、我、净叫做四德涅槃)。转的意思,谓诸众生能所改转,即转迷为悟,转染为净,转凡成圣。故*轮依第一解,使众生借以破五住烦恼,依第二解,使众生由闻佛法喻如舟车可运载到达四德涅槃之岸。
  ⒊五住烦恼——①三界见惑,②欲界思惑,③色界思惑,④无色界思惑,⑤无明惑。
  ⒋四谛法中苦集二谛是世间迷妄的因果,灭道二谛是出世间证悟的因果。苦谛是迷惑的苦果,集谛的主力为贪嗔痴诸迷惑是苦因。灭谛是消灭烦恼,证涅槃果,道谛是修道的正因。
  ⒌佛初转*轮说四圣谛三转十二*轮,教史上称此次说法为转*轮经。
  ⒍佛陀在鹿野苑初转*轮度五比丘,是佛教有僧伽的开始。也是有具足三宝的开始。(最初的具足三宝:佛宝是释迦牟尼佛,法宝是四谛法,僧宝是五比丘。)
  ⒎五比丘的译名根据巴利文与华译对照如下:
   ①、KONDANNA(音译空达)华译陈如。
   ②、VAPPA(音译瓦伯)华译婆沙波或伐钵。
   ③、BHADDIYA(音译里雅)华译跋提或婆提和跋陀罗。
   ④、MAHANAMA(音译马哈那嘛)华译摩诃男或摩诃那摩。
   ⑤、ASSAJI(音译阿沙据)华译阿说示或阿湿波恃和阿舍波,又译马胜比丘。
 


{返回 佛教入门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佛教入门 二十四·三十七道品简表
下一篇:佛教入门 二十二·声闻乘简释
 佛教入门 四十·学佛目的与任务
 佛教入门 六·佛历与佛旗
 佛教入门 二·释尊八相示现
 佛教入门 十四·业力的因果律
 佛教入门 二十八·缘觉乘和十二因缘
 佛教入门 一·释迦牟尼佛简史
 佛教入门 三十五·佛法传入中国
 佛教入门 四十二·法相名词及佛教常识
 佛教入门 二十七·五蕴浅说
 佛教入门 二十一·六根本烦恼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杂宝藏经白话 大爱道施佛金织成衣并穿珠师缘第七十二[栏目:杂宝藏经白话]
 第一四一 谛分别经[栏目:第三篇 后分五十经篇]
 杀猪公比赛[栏目:佛教与拜拜·圣开法师]
 《楞严经》轻松学 卷五(之三)[栏目:楞严经轻松学·超然法师]
 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第二五五卷[栏目: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第三集]
 感恩需要一种穿透人生的智慧[栏目:花开花落·妙语禅机]
 精勤修道,对治烦恼[栏目:法门寺佛学院·学僧园地]
 密宗法义精要 六、依止善知识 3、求示法要[栏目:密宗法义精要]
 忍是无价宝[栏目:宣化上人]
 不明心见性可不可以讲经说法?有好多法师也未明心见性,所讲法可听否?[栏目:妙祥法师·开示问答]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