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广佛华严经(第二五五卷)
请看「世主妙严品」,得法赞佛,八部四王众,干闼婆王偈颂,第六首:
【佛身清净皆乐见,能生世间无尽乐,解脱因果次第成,美目于斯善开示。】
乐摇动美目干闼婆王,他修学的法门是「现广大妙好身令一切获安乐解脱门」,他的赞颂就是他自己修学心得的报告。第一句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给我们说,第一句就是现身,『佛身清净皆乐见』,这个字念去声,念「要」,爱好、喜欢的意思。佛的身清净,一切众生都喜欢见。这一句我们要细心体会它的意思,什么是佛身?世尊在《华严》里面给我们讲十种身,一般大乘经论里面常讲三种身:法身、报身、应化身,诸位同修都知道的。法身、报身我们比较难以理解。法身用现代哲学名词来说,就是宇宙万有的本体,能生一切法,世出世间一切法,都是从这个理体变现出来的。所以法身没有相,没有形状,它不是色相的。在《华严经》上用毗卢遮那做代表,毗卢遮那是梵语,它的意思叫遍一切处。如果我们说尽虚空、遍法界是法身,用现代的话来说,无尽的时间与空间就是法身,这个意思都很接近,但是没有法身意思那么样的圆满。法身虽然没有相,能现一切相,世出世间十法界依正庄严,都是它变现出来的,所以它是属于本体,当然是清净的。「清净」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为一切法所染污叫做清净。法身当然不为一切法所污染,无尽的时空,时空当中虽然显现一切境界相,这一切境界相决定不会污染虚空,这是我们能够理解的,这法身清净。
第二报身清净,在《华严经》是用卢舍那佛做代表。卢舍那是智慧,报身是智慧之身,智慧之身清不清净?当然清净。为什么?不清净就没有智慧了。《金刚经》上佛告诉我们,信心清净则生智慧,这个我们也能理解。应化身也清净,「千百亿化身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所示现的是万缘放下,在日常除了生活必须的衣食,衣服非常简单,饮食一天吃一餐,沿门托钵,身一无所有,心里面没有妄想,没有分别,没有执着,没有忧虑,没有牵挂,没有烦恼,清净!心理清净,这个身体生理当然就清净,身心清净,一尘不染。由此可知,理事都清净,清净就没有障碍。清凉大师为我们讲解《华严》四无碍法界,这四种:第一种是理无碍,第二种是事无碍,第三种是理事无碍,第四种是事事无碍。这是清净的相,清净的样子,我们看了生欢喜心,一切众生见了都生欢喜心;表里一如,我们现在人所讲的透明的,一丝毫污染都没有,清净身。
这一句它真正的含义,是说一切众生,包括我们自己在内。我要问问我们自己是不是佛身?我们自己不是佛身,谁是佛身?佛给我们讲一念具足十法界,十法界第一个是佛法界,所以一念觉就是佛法界,一念迷就是九法界。我们一念觉了,这个身就是佛身,为什么?清净身。只要你能够彻底放下妄想分别执着,你现在这个身就是佛身,就是佛的应化身,佛身不是指别的。放下了多分妄想分别执着,还有少分没放下,这是菩萨。完全没有放下是六道凡夫;少分放下的,这三类妄想分别执着,执着放下了,妄想分别没有放下,只放下少分,这个人是阿罗汉、辟支佛;多分放下,执着放下了,分别也放下了,还剩下妄想没有放下,这是菩萨;妄想也放下了,这人成佛了,完全放下。
所以修行修个什么?章嘉大师教给我的,「看破、放下」。看破是什么意思?看破是明了世出世间一切理事、性相、因果,你都能通达明了,这叫看破。放下的就是妄想、分别、执着,佛家里面的术语叫做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无明烦恼就是妄想,尘沙烦恼是分别,见思烦恼是执着。众生跟佛差别就在此地,你肯放下,即身成佛。真的吗?《华严经》可以给我们作证。本经到末后,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不就是说的一生成佛吗?一生时间不长,完全看你的功夫,你的功夫好,几天就成功了;习气烦恼重,有个十年、八年、二十年、三十年,达到这个水平的,我们在《高僧传》、《居士传》里面看到很多。
这一桩事情,善导大师说得好,他老人家在《观无量寿佛经疏》里面跟我们讲,「总在遇缘不同」,这一句话说得好。换句话说,我们这一些众生,在三聚里面讲都是属于不定聚。不定聚的人遇到善缘,我们的善成就了,遇到恶缘,恶成就了;所谓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不定性的。定性的那是决定成就,不会被污染,近墨、近赤那都不在乎,他无所谓的,不受外境的诱惑。不定性占绝大多数。我们遇到的缘殊胜,遇到了真正善知识,如法的修学环境,这缘胜,一生当中决定成就。成就早晚在乎你用功的勤惰,你很勤奋,你成就得快,你不十分勤奋,你成就比较慢。
我们在现前社会里面,所遇到的缘不能说第一殊胜,但是可以说相当殊胜。这不是我们自夸自赞,诸位到其他道场多走动走动,多看看,多听听,多做比较,心里就明白了,就清楚了。我们自己应该如何学习?《华严》是无比殊胜的增上缘,字字句句都帮助我们精进,帮助我们淘汰习气烦恼,成就无上菩提。所以我们读这句经文,「佛身清净皆乐见」,不要想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毗卢遮那佛,这样想我们自己没分了;要回过头来找到自性,《楞严经》上所谓的「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所以我们只要把妄想分别执着淘汰掉,你在任何场合,一切众生看到你都能生欢喜心。你能够放下一成,众生得一成欢喜心,放下两成,众生就得两成欢喜心。众生包括自己,自己也是众缘和合而生,自他都欢喜,为什么不肯放下?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要舍得干干净净,也许有人要问,统统舍干净之后,我生活怎么办?你还没有舍,你就有忧虑,就在打妄想,就在起分别执着了,你怎么能放下?
我们在此地看到一个好的榜样,许哲这一位老修女,一百零一岁,她统统放下了,她生活多自在!多快乐!多清净!我们每一个人看到她都生欢喜心,这一句就说对了,「皆乐见」。身心清净,一尘不染,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统统放下了,得大自在,现清净身给我们看。我们怎么修比不过人家,人家虽然不是佛弟子,没有学过佛,佛经上所讲的这些道理方法、原理原则,她统统具足了。心地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善良,起心动念为世间一切苦难众生,从来没有自己,没有为自己想过,这是诸佛菩萨为我们现身说法。
『能生世间无尽乐』,这一句是一切获得安乐的基础。一切众生获得安乐的基础是什么?是佛现清净身。这个意思很深,一般人很不容易理解。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中国的历史除了《史记》之外,都称作断代史,就是每一个朝代有一部历史。到今天我们整部的历史称为二十五史,每一部史书里面都有一篇「隐逸志」,这里面记载的是哪些人?各个朝代隐居在山林里面的这些人。这些人有崇高的道德,有学问、有能力,但是他没有出来为国家社会服务,隐居在山明水秀之间,过他清净的生活。我那个时候怀疑,这些历史学家为什么要给他立传,理由在哪里?以后我学佛懂得了,「能生世间无尽乐」,他的贡献是无形的。我们一般人对社会来服务,这是积极的、有形的;他是无形的。这些人教人什么?教人安分守己,安贫乐道,与人无争,于世无求,他做一个表率给你看。人人都能够安分守己,都能够与人无争,于世无求,天下就太平了,社会就安定了,这就是他伟大的贡献,这个地方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能现清净身,清净身就是显示与人无争,于世无求,这「能生世间无尽乐」。今天我们讲社会安定、世界和平,大家都能够和睦相处,平等对待,互相尊重,互相敬爱,互助合作,这一种美好的社会现象就能呈现出来。佛与道,甚至于包含一切宗教家,都是表现这样的精神,所以他对世间安乐是有很大贡献的。真正做到世尊在经教里面教导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演是表演,做出样子给大家看。特别是我们现前社会,众生因为很少接近圣贤的教诲,所以充满了自私自利,所做的是损人不利己,干这一些不善业。
信仰宗教,这个信仰要真信、要正信。什么叫正信?明理叫正信;不明了这个理,那叫迷信。迷信是好、是坏很难说,那要看缘;正信决定是正面,而不是负面的。新加坡的回教有两派,一派是马来人的回教,另外一派是印度人的回教,我们都处得很好。昨天晚上,我参加印度人回教开斋节的晚宴,就是他们过年。我看到许多宗教领导人都在座,有印度教,有佛教、道教、天主教、巴哈伊教,我都看到了,锡克教,气氛非常融洽,每一个人生欢喜心,新加坡宗教确确实实团结变成一家人。每一个人见面,亲切的招呼,非常感动人。回教的长老在我面前赞叹,「你们的佛菩萨好!保佑你们,你们很有钱」。我们常常帮助他们,他说我们佛菩萨好,真保佑我们。
我趁这个机会,因为这个晚会有一位国会议员,跟我两个算是他们的主宾,我们坐在上席。我向议员报告,他们看到这气氛欢喜!我说假如我们能把「唐城」拿过来,我们九个宗教都在这一个地方活动,这是全世界第一个好榜样。唐城是旅游区,任何人去经营都是失败,失败原因在哪里?没东西给人看。旅游区要有特色给人看,人家到新加坡来要看你这观光点,你没有东西给人看。如果九个宗教团结在一块活动,这个传到全世界,大家都会来看看,九个宗教怎么能合作在一起?那这个观光旅游世界第一,全世界只有一家,所有观光客到新加坡来,一定要到这个旅游点参观。那个议员听了很高兴,「你的建议好!要不要我跟政府说?」好!我去找李居士,我说:你把这个构想详细给他解说。
然后我告诉在会的这些宗教领袖们,我说:我们在此地,全心全力把居士林这个道场办得很如法,希望它是世界上一个模范道场,有解有行,佛教给我们的,我们在这里面都做到了。佛教给我们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统统做到了,佛教导我们和睦族群、团结宗教,我们也做到了,《华严经》就是教这个。所以这个道场,现在在全世界各个地区,佛教的信徒是络绎不绝的到这个地方来看看;来参观,来学习,人就多了;人多了,供养财就多了,财是这么来的,不是佛菩萨偏爱我们,你们的神也爱你!我就说了,你们回教这个道场,要能做到世界第一回教道场,全世界的回教徒都会到你这个道场来参学,到你这里来观摩,你人也多了,钱也多了。我们一定要做,目标要锁定世界第一,我们这里每一个宗教,都要以这个为目标,都能做到世界第一,新加坡就世界第一了,道理在此地。
佛菩萨爱我们,众神也爱你们,佛菩萨也爱你们,佛菩萨、众神的爱心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的,我们做了多少。所有的宗教有一个共同的中心,那是什么?爱。佛家讲慈悲,一片慈悲,这个一片是尽虚空、遍法界,不分国土,不分族类,不分宗教,我们在《华严》上统统看到了,决定没有自私自利,起心动念爱一切众生。佛慈悲一切,神爱世人,神爱世人要怎样落实?要我们做神的儿女、佛的学生,我们要把它落实。我们不肯去做,释迦牟尼佛慈悲落空了,神爱世人也落空了,要懂这个道理。我们今天在世间,出家、在家佛弟子是佛的学生,你们各个宗教是神的儿女,神的儿女要落实神的爱心,佛的弟子要落实佛的慈悲,众神、佛菩萨就保佑大家了。然后你就不会再说,「你们佛教居士林很有钱」,大家都很有钱了,都好了!
这是我们逐渐逐渐往来非常密切了,我有一些理念就可以告诉他们,一定要勉励他们提升到世界第一。这个话过去我曾经说过,宗教的仪式要保留,更重要的要提升宗教教育,要发扬宗教文化,「能生世间无尽乐」!我们不落实,这个话就落空了。一定要落实,你会得到世间人,世间人真的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我们在此地,我们做的时间不久,不过两年,两年当中你看到所有宗教,对我们多么尊重、多么亲切,这是诸位同修亲眼见到,亲身体会的。怎样做到世界第一?依教奉行。善导大师的话,佛教我们要做的,我们认真努力去做;佛不许我们做的,我们决定不违犯,你就做到第一了。决定不可以阳奉阴违,表面是一套,背后又是一套,因地不真,明眼人一眼就看穿,你是假的,你不是真的。所以我们为佛弟子,我们到这个世间来干什么?就是来表演的,就是落实佛陀教诲,我们是为这个来的,不是为自己享福来的。
许哲修女告诉我们,很多人送钱给她、送米给她。我们那天去看,她房间,我看那个米一包一包的总有二、三十包。她说得很好,他们送钱不是给我用的,送这些米、粮食不是给我吃的,是叫我替他们帮助一些苦难的贫穷人、老人、病人,我是善心人的义工,我替他们送,替他们布施。这是神的儿女。她问我,她有没有资格作佛弟子?我说:你是标准的佛弟子,神的儿女,佛的好学生。神的儿女皈依三宝没有叛教,你在家有父母,在学校有老师,不违背、不冲突。所以她要发心皈依,我们对她非常尊重。她的见解、思想、行为纯正纯善,而没有一丝毫过恶。所以我送给她皈依证,不但送给她皈依证,还送五戒证书给她。为什么?她全做到了。她素食,她告诉我,她是胎里素,生下来就不可以吃荤腥,吃了她就吐,胎里素。这是我们的榜样,是我们的典型,任何人见到她,都会生欢喜心,都会生清净心。为什么?她身心清净,她那个磁场跟一般人住家磁场不一样,这是「能与世乐」。
第三句:『解脱因果次第成』,这是说出世间的因果。这个地方我们要特别要留意,在世间人都做不好,你还能够成佛、成菩萨吗?成神、成圣吗?不可能的。要想作佛、作菩萨、作圣、作神,神是什么?定义一定要搞清楚。中国人造字,六书里面神的定义:「聪明正直是谓神」,不迷信!今天人把神看成迷信,神的意义完全忘掉了。那个神变成什么?神怪的神,好象高深莫测的,这个叫神;不晓得神的本意是聪明正直。我们从这个字,这个字是会意,中国造字守六个原则,这是六书,六个原则里头的会意。这个字一边是「示」,示是什么意思?示是自然现象,在古人讲的是上天垂象,这个话现在人不好懂,我们讲自然现象,自然现象就是没有一丝毫人为加在里面,这个叫自然现象;这一边是「申」。由此可知,凡是符合于大自然现象的,你就是神。回归到大自然,不加一丝毫造作在里面,你从这个字去体会它。
心恢复自然,心的自然是什么?一个妄念都没有。如果你心里面有妄想分别执着,不自然。何以说自然的心是没有妄想分别执着?佛家表法最常用的圆,我们讲*轮常转,圆!*轮就是圆,圆意思圆满。圆有心,心有没有?决定有。心在哪里?不可得。心决定有,但是不可得,为什么?没有形相。几何里头圆心是抽象概念,你找不到。你要找到,那是一点,点就有相了。所以心要空、心要虚,就恢复自然了。心果然空虚了,它生智慧,所以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心空,空就灵;你心有,有就不灵。心里头有一物就不灵,不灵是智慧没有了,烦恼起来了。心要虚,不能有一物,《六祖坛经》里面说得好,「本来无一物」;换句话说,六祖惠能大师的心恢复到自然,本来无一物。清净无染,就是前面「佛身清净」现前了。
身要归自然,身如何归自然?诸位要知道,心是法身,灵是报身,从生理生起智慧那是报身,这个肉身是应身。应身之恢复自然,为一切众生服务是恢复自然。这个身要造作、要工作,天天不工作,这个身就变成死人了。你们看看一百零一岁的老修女天天工作,她的工作量不在普通人之下,每天她有一定的时间,去慰问这些老人、病人、穷苦可怜的人,天天出去跑,带着礼物到处送。我们去看,她一个人住一个小房子,没有人照顾,她照顾别人。我们看她的身体,顶多只看到四、五十岁,实际上一百零一岁。我仔细看,牙齿她只掉一颗,耳目聪明,看很小的字不要戴眼镜,思想敏锐,反应很快,一丝毫老态都没有,表演翻筋斗给我们看,你们行吗?李木源给我们大家讲,老修女再活一百岁不成问题,我们相信。证实中国医学经典里面所说的,人的寿命正常应当活两百岁。
她懂得养生之道,养生之道就是回归自然,唯有自然是最健康的,凡是破坏自然,那你就是自己伤害自己。伤害自己最严重的,老修女给我们讲,发脾气最严重。她给我们说,发一分钟的脾气,至少要三天才能恢复正常,你说多严重!如果瞋恨心、怨恨心脾气,始终不能放下,难怪你短命,难怪你会衰老。中国古人讲,「忧能使人老」,人的老化是忧虑烦恼太多。她没有烦恼,我们同学问她:你有没有发过脾气?没有!没有发过脾气。她真正做到不见世间过,她真做到了。跟别人相处,别人的毛病习气很重,她决不说别人不好,说自己不会做人,自己得不到别人欢喜。她不说别人不是,她说她自己做得不好、做得不够,谦虚恭敬!虽没有学佛,佛法里头所讲的东西她统统做到了。
前天星期六晚上讲经,我本来是邀请她到我们讲堂,跟大家见见面,正好跟她的课冲突了。她还上课,她教别人,晚上她还去义务教学,难得!这些人都在我们眼前。我还要找她,请她跟大家见见面。昨天我跟李居士说,我们要派一个小组,访问她日常生活,我们把它做成录像带,向全世界流通,她是我们的典型,是我们的模范。你们大家想不想长寿,健康长寿、自在快乐?如果要想健康长寿、自在快乐,学她那一套就行了,她那一套完全是佛法所说的。
所以人做好了,才能够证阿罗汉果、辟支佛果、菩萨佛果,「解脱因果次第成」。这首偈子里面先因后果,先说世间,后说出世间,都是有次第的。清凉大师给我们做总结说,「佛身清净是解脱因,生无尽乐是解脱果」,这话说得好!解脱两个字怎么讲?「解」是解除、解开、解放,是这个意思;解除的是什么?烦恼、忧虑、牵挂、习气。「脱」怎么讲法?脱离六道轮回。所以解脱才是果,解是因,脱是果。我们凡夫,世间人所谓的「心有千千结」,这还得了吗?一个结你就脱不了六道轮回,那你还有千千结,还得了!所以你生生世世,没有法子离开六道轮回。佛给我们说,这些结不是真的,是假的。如果是真的,你能够解脱吗?没有法子解脱。不是真的,什么东西?不过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而已。这个错误观念在佛法里面叫迷,迷才有千千结,悟了的时候结就没有了。凡圣的差别就在迷悟,一念觉悟众生成佛,一念迷惑佛就堕到众生,就这么回事情而已。佛家的教学没有别的,帮助你破迷开悟而已。
佛家经论众多,这么多的经论,只是说明宇宙人生真相,不是别的。你对宇宙人生真相明白了,搞清楚了,你自然就放下,你才能够回归到自然。我说回归自然大家好懂,要用佛法名词来讲是回归自性。回归自性跟现代人讲回归自然意思相接近,差在哪里?回归自性是完全觉悟,回归自然未必觉悟。回归自然完全觉悟了,那就是回归自性。像佛菩萨他们的生活,他们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我们勉强努力学习可以学得到。但是我们没有那么大的智慧,对于所以然的道理彻底明白透彻,这是我们不如佛的地方。如果对自然、所以然的道理透彻明了,那这人叫佛,这叫自性。所以这首偈子里面,「佛身清净」是最重要的一句。身怎么清净?心清净,身就清净了。心清净、身清净百病不生,这里头不仅是自利,而且是利他。「生无尽乐」,这是果报。这个无尽乐,就是从前方东美先生所说的「人生最高的享受」。谁能够体会得到?身心清净的人体会得,身心不清净的人,永远不能体会这个意思。
我们看佛菩萨,看佛陀在世那一些清净比丘,他们物质生活条件,现在人看非常缺乏,三衣一钵,他乐在哪里?什么享受也没有。现在世间人讲享受,是五欲六尘的享受,他们五欲六尘享受完全没有。我们讲他们精神生活丰富,没错!物质生活也丰富,这个我们听起来就不懂了。他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少,他得到的就满足了,知足常乐。他每天有一钵饭够了,不需要再多了。衣可以蔽体、可以保暖,他就自在快乐了。我们一般人哪里懂得?我们一般人要积蓄,积了许许多多的这些物资,那叫累赘。你看那个名词,积下这个累,累就是烦恼,为什么不把它放下?为什么要自找苦吃?不是别人给你的,自己找的。老修女日中一食,她回归自然,她吃生菜,所有一切调味品都不吃。我们要吃油、盐、酱、醋,她统统不吃,完全回归自然,我们加一点佐料也是破坏自然。她快乐,非常快乐!她的物质生活非常丰富,样样她都不缺,知足常乐。
我们学佛,为佛弟子,看到人家的行持,我们感到惭愧,我们怎么能跟人家比?有惭愧心就要立刻改过,要向她学习。向她学习就是向佛菩萨学习,她的行持完全是诸佛菩萨的行持,我们心目当中活的佛菩萨,要达到这样一个标准,我们解脱才有希望。我们的缘殊胜,缘分好,以这个基础回向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但是往生肯定有把握,我想品位不低,我们这一生没有空过了。对得起父母,对得起师长,对得起佛菩萨,对得起一切众生,这一生没有白来,这一生没有空过。我们念回向偈,「愿以此功德」,什么功德?念这个偈子有没有想一想,愿以此功德是什么功德?发菩提心是功德。菩提心是正觉之心,真正觉悟,这是功德;行菩萨行是功德。功德跟福德这里头真是差别非常微妙,有一念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福德,完全没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只有利益一切众生的念头是功德,福德跟功德的差别在此地。
《金刚经》上佛教给我们,「离一切相,修一切善」,这个修一切善是功德;如果没有离相,修一切善,这个善是福德。你做的完全是一样的,你看不出究竟是福德、是功德,一样的;利益社会,利益广大群众的好事。可是在你用心,这里面纯粹为众生、为社会服务的是功德;里面还夹杂一丝毫名利在里头,还夹杂有一丝毫希求在里面,就是福德。福德不能解脱,《坛经》惠能大师讲得很好,「此事福不能救」,此事就是脱离轮回的事,了生死、出轮回的事,福不能救。福能够帮助你来生得人身,来生得天身,生天出不了六道。如果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一定要功德,功德里头决没有自私自利。《金刚经》上讲「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修一切善,这是功德。我们要辨别清楚,不能有误会,把福德当成功德,那我们就铸成大错了。
古时候有个例子,梁武帝在世的时候,是佛门的大护法,真正是可以说热爱佛教,尽心尽力护持。我们在史书上读到,他以他的权势替佛教造道场、建寺庙,南朝四百八十寺,他建了四百八十座的寺院。度出家人,那个数目就太多太多了,小的寺庙也有几十人住,大的寺庙几百人住,他是护法。达摩祖师也在那个时候到中国来,跟他见了面,他夸耀自己,在佛门里头建了这么多的功德,他就问达摩祖师:我做了这么多的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达摩说了一句老实话,「并无功德」。这一盆凉水浇到梁武帝的头上,他就不开心,不护持他了。所以达摩跑到少林寺去面壁,没人理他。达摩说的是真话,他所造的那一切是福德,不是功德。「我」没有忘记,还向人夸耀,我做了这么多好事,我的功德大不大?那就有个「我」在里头,功德就变成福德。所以并无功德,这说的是老实话。
我们现在无论在社会上、在佛门里面,做的许许多多善事,大家想想你是功德、是福德?全是福德边事。许修女所做的是功德边事,为什么?无我了,功德边事。我们「我」没有忘记,我的利益没有忘记,我的好处没有忘记,做一点点好事还「我的功德」,那怎么行?我们佛门同修,也有不少人默默做好事,不让人知道的,决定不宣扬,他做的是功德、是福德?很难说。如果他「我」没有忘记,他那个福德是阴德,还是福德,阴德的果报比阳德殊胜;如果他「无我」,那就是功德。功德、福德差别在此地,我们不能不知道。
换句话说,我们这一生目的到底在哪里?目的如果要希求世间的富贵,世间五欲六尘的享受,那你修福,种善因得善果,修福得福,业因果报,丝毫不爽。如果要像百国兴隆寺那几位山神所说的,天上并不殊胜,地上也没办法再住下去了,看来看去还是西方极乐世界好;一心想求生西方,那你就得修功德,这才是「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哪些功德?只要你离相修善,全是功德;换句话说,你不为自己,为社会、为一切众生所做种种善事全是功德。这里头要记住,只要为自己,就不是功德。凡圣的标准在此地,凡圣的分界线在此地。
我们就要认真去反省、去检点,我还想不想继续搞六道轮回?还是下定决心,这一生超越六道、超越十法界,移民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们自己要想清楚、要想明白,要下定决心修清净心。我们所题的标准:「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诸位果能修这五种心,无论你做什么事情全是功德,这功德边事;否则的话,全是福德边事。这是一定要辨别清楚,我们这一生就不会错过了。『美目于斯善开示』,美目干闼婆王他对于这些道理、事实真相透彻的了解,他能够开演,能够教导一切众生。今天时间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