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量香光 · 显密文库 · 手机站]
fowap.goodweb.net.cn
{返回首页}


摄类学 第十六章 表相转与遮相转
 
{返回 摄类学·善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点击:3449

第十六章 表相转与遮相转

丁十一 表相转与遮相转

分二

  戊一 表相转

  戊二 遮相转  初中分二

    己一 性相

    己二 分类

今初

谓于自境法  缘彼能趣入

是无分别心  所缘差别义

谓于自境,经不经分析,皆能趣入,是无分别心所缘。

表相缘境,是缘任何一法时,即缘彼法上之一切差别义。

如声上之所作性、暂起性、生灭性、无常性、苦性、空性、无我性等,同时遍缘,无所遮遣。但对此等义不能决定,要待余心方能决定。

 

译为缘体,直缘自体,内心照了外境方式之一,无有分别,不作寻伺之心,不区别外境各各部分,一体照了作为自之对境者,如觉瓶之眼识,照了瓶时,对于瓶上所有无常等属性各个部分,全不分别遮遣,笼统合并作为自之对境——《藏汉大词典》。

 

己二 分类

表相转之心  如理不如理

表相转士夫  如世尊佛陀

一、表相转之心

1、如理:此与现识、表相转不错乱识同义。

2、不如理:此与无分别之颠倒识、表相转错乱识同义。

如:执二月之识。

 

二、表相转之士夫:如佛。

 

戊二 遮相转 分二

  己一 性相

  己二 分类

今初

于自境支分  为分别趣入

分别心所缘  遣除彼反面

于自境支分经分析后之趣入也,是分别心所缘。

遮相缘境,是缘随一境时,即须遣除该境之反义,乃对彼决定。如缘声是无常之比量智,是由遣除声常,而决定声是无常。此等智有分别,有简择,只能决定一义,不能遍缘一切差别。故余义更须由余量决定,则不犯余量无用之过。  

 

译为遮遣趋入,内心趋向外境的方式之一,言说与思维对于各自对境各个成分,一一进行遮遣,破除,或排除者,如说“瓶”之声与印持“瓶”之思维二者趋向于瓶时,逐一遮遣瓶是所知,是无常及其形状,色泽等瓶之属性或成分,但说出即印持“是瓶”之本身——《藏汉大词典》。

 

应知表相转及遮相转皆属有境。

 

己二 分类

遮相转声心  如理不如理

一、遮相转之声

于自境分析后之趣入之所闻 分为:

1、如理之声:谓“瓶”之声。

2、不如理之声:谓“兔角”。

如理之声, 遮遣趣入之声与能诠声一义。如理遮相转之声义与如理能诠声义二者同义;不如理遮相转之声义与不如理能诠声义二者同义。

 

二、遮相转之心

于自境分析后之趣入之了别,此与分别心一义分为:

1、如理遮相转之心:

谓对自境分析后趣入之如理了别,如执瓶之分别。

2、不如理遮相转之心:

谓对自境分析后趣入之不如理了别,如执兔角之分别。

 

如理遮相转与非颠倒遮相转同义;不如理遮相转与颠倒遮相转同义。

 


{返回 摄类学·善慧法师 文集}
{返回网页版}
{返回首页}

上一篇:摄类学 第十七章 境与有境
下一篇:摄类学 第十五章 遮遣与成立
 因明论集
 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五(一二○三)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一○三九)
 《正理经》简读之三
 杂阿含经卷第十六(四一六)
 佛说梵网经 四十八轻戒 第七懈怠不听法戒
 杂阿含经卷第三(七三)
 摄类学 十一
 杂宝藏经白话 莲华夫人缘第八
 维摩诘经 菩萨品第四
全文 标题
 
【佛教文章随机阅读】
 不跟随众生颠倒[栏目:达真堪布·微教言·2011年]
 从修行的角度讲老子的《道经》第十九章 少私寡欲[栏目:法界法师]


{返回首页}

△TOP

- 手机版 -
[无量香光·显密文库·佛教文集]
教育、非赢利、公益性的佛教文化传播
白玛若拙佛教文化传播工作室制作
www.goodweb.net.cn Copyrights reserved
(2003-2015)
站长信箱:yjp990@163.com